
摘要:当前中学阶段学习活动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阅读,同时这也是让学生了解世界习俗、风情以及风土的途径之一。而目前高中生有这样的鉴赏和理解能力,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培养起学生阅读能力和方式技巧,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由青少年到成人的过渡点这是高中生将要经历的,这对其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在阅读国内经典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引导高中生阅读一些外国文学经典作品,从而达到提高中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文学经典,或者称之为经典文学,指的是经过历史反复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典籍”,经典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其中显示出了高超的文化底蕴,凸显人性的内涵,对人的精神生活影响很大,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在经典文学中显现得淋漓尽致。相对于中国经典文学来说,外国文学经典,尤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文学作品思想活跃,观点开放,对于开拓中学生的视野具有很大帮助。通过不断地阅读名著,中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也可以从中汲取人文精神营养,提高人文素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阅读外国文学经典对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作用
(1)人文素质的含义
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使人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起健康的人文思想模型,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健全自身的心智、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同样在艺术鉴赏、审美和道德素养上体现出更高的层次,在日常生活中展现积极向上的状态。简单地说,就是完整健康的人格。
(2)利用外国文学经典阅读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采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教育部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频繁,国际间交往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学生需要在中学阶段对于国外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国外的历史简况、文学艺术、风土人情、交往习惯、性格特点等。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的教育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校以课外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仅仅限于国内层面,学生对于外国的历史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知之甚少,对于部分国家的道德标准以及待人接物礼仪知识匮乏,远远达不到国际交流的要求。现在随着课改的推行,高中教学有了很大改变,甚至高中二年级通过《外国小说欣赏》一书专门带领学生进行外国文学经典的研习和欣赏,平时高中老师也根据课后的名著导读引领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外国文学经典研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通过外国文学经典阅读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现如今,中学生接触国外文学的渠道更多了,学校也有充足的实力采购大部分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学生阅读国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并且很多国外经典文学作品被翻拍成电视剧、电影、卡通电影或者舞台剧,其中绝大多数电影或者电视剧都有中文配音版本,这种文学形式能够使学生大致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实际人文素养的提升有限。想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国外文学作品进行品鉴,在教学中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以《外国小说欣赏》为底本,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国外文学作品,细致地分析文学作品的字词用意,唤起读者和作者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通过外国文学经典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质,需要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引导学生转变思维习惯,强化思想内涵,了解国内外文化差异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学生因为国内外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理解性错误。中学生接触的经典文学大部分是国内的,当学生在进行国外文学阅读的过程中,容易用中国式的思维模式去揣摩、分析和理解情节的发展,从而出现想当然的错误。国外文学作品,尤其是英美文学作品在人物的刻画和性格特点上与中国式的刻画完全不同,在描绘、用词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时,要带领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涵,准确分析和揣摩关键用词的深刻含义和其中包含的人文情感,通过对精美语句的反复揣摩和反复分析,准确把握作者的用词意图。
(2)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阅读外国文学经典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唤起学生的情感认知,通过不断阅读国外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通过作者的描绘理解国外文学中的优美语言、绝美意境,充分了解作者的情怀。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国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语境,学习作者通过合适的表达技巧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阅读之后,对于精彩片段,教师可以引导分析作者对于个别用词的谨慎和良苦用心,并以此来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微妙情感。学生只有通过对国外文学作品的细细品读和分析,才能具备分析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通过长时间的外国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学生能够了解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以及在各个情境所使用的不同渲染手法。在了解中外文学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细致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中的社会价值,唤起思想共鸣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除了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外,还具备深远的社会意义,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改变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再受社会的压迫,她们也在追求独立、敢爱敢恨。例如文学作品《简•爱》,就是描写一位英国女子在历经各种磨难以后,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了尊重和幸福。文艺复兴之后的经典文学作品在女权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于提升女性地位、保障女性权利等方面意义重大。又例如经典作品引人向善,启迪人的灵魂,经典作品《巴黎圣母院》敲钟人加西莫多虽然丑陋无比,但是却内心善良,大主教虽然英俊潇洒却内心丑陋,女主人公艾丝美拉达追求爱情热爱生活真诚善良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人不能靠外表来判断人的美丑,善良才是真正的美丽!类似于这样的文学作品对于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质,鼓励学生突破思维禁区,打破陈旧的思想观念,追求独立自主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欣赏外国文学经典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十分重要,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外国文学经典来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思维模式和人文情怀,通过外国文学经典的理解欣赏提升人文素养,让自己更有人文素质,更了解世界,眼界开阔,提升三观。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可文化差异、转变思维习惯;其次,通过引导学生细致阅读加强情感认知,并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最后,通过挖掘外国文学经典的社会价值,引起共鸣,实现学生全面人文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雅男.如何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力[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5(34):31-32.
[2]中学语文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马泽南.关注外国文学经典提升中学生人文素质[J].现代交际,2019,(5):167-168.
分享:
独特的风土环境,会营造不同的人文风景。日本由于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因此日本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异常敏锐。这种性格特点也在日本文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形成了一种物哀的传统,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与特点,在文坛中也是一种值得细细品味的风格。本文在分析日本文学中季节感与景物观形成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基础上,结合日文文学中特有的物哀传统进行了阐述。
2021-09-08孤独是一种状态,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书对孤独的描写意蕴深刻,本文结合他的作品从个体的孤独、家族的孤独和文明的孤独来探究这个话题。从个体而言,本文举了几个典型的人物,探讨他们的孤独;从家族而言,本文描写了家族的循环和衰落;从文明而言,将孤独与拉美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研究更深层次的孤独。
2021-09-08芥川龙之介(以下简称芥川)除了是位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之外,还是一位汉学家。关于他的小说研究颇多,而对其汉诗的研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仅限于少数研究者。芥川生平创作的34首汉诗,因仅附在友人的信札中或受托题于画作上,故而对其汉诗的研究少之又少。本课题将在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析出其汉诗的关键词并构建芥川汉诗的表现手法体系,探讨其汉诗中的中国要素,和与中国文人之间的关联。
2021-09-08大正时期是日本对中国历史文化再认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日本文学界有许多重要作家亲身前往体验现实中国,兴起了所谓中国情趣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日本文学界对中国的认识,从对中国古典思想与文化的憧憬,或转变为带有殖民色彩的猎奇,或走向了幻灭转而寻求日本情趣,或形成了脱胎于中国文化而表现现代自我的崭新主题。以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中岛敦等日本作家为例,归纳这一时期日本文坛中国情趣的种种表象,对富于中国情趣的日本作家们的创作特点及价值选择进行解读,可以看出这一文化现象从兴起到逐渐幻灭的过程。
2021-08-31本研究聚焦亚当•约翰逊2015年短篇小说集《幸运微笑》,从梦幻、疾病、反讽、创伤等视角解读边缘人物形象,认为作品通过剖析形形色色但不为人所熟知的边缘人物的生存现状及内心世界,揭示高科技尽管可以复制人类的外在形象,却无法治愈人类所患的癌症疾病。
2021-08-28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类文明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却在日益被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生态批评文学逐渐诞生。在文学领域通过作品创作及文学研究来探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是文学批评理论的一种。通过文学研究与生态保护意识有机结合,开创了文学研究中的绿色化的新视角。
2021-08-26女巫形象常出现于莎翁剧作中,《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其他超自然因素为整部戏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性。本文重点讨论剧中女巫、预言与道德人伦在欲望战场上的交锋,突出女巫在设计戏剧结构、丰富人物形象、表现悲剧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意义,探讨女巫的预言与麦克白自身欲念这对矛盾统一体在塑造人物自我命运过程中的作用。
2021-08-26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愈加密切,在西方的书籍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对中国元素的描述,中国元素高频率地出现在德语文学作品中,吸引了大量的德语文学家之类的欧洲文化学者。该篇文章主要是从文学史相关方面的角度出发,并通过一些文献资料,针对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元素,包括中国文学蕴含的艺术与古人的哲学思想等之类的有关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2021-05-21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绘本采用视觉、听觉建构语篇,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文本。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外人文交流的加强,儿童绘本翻译也逐渐受到文学翻译界的重视。研究表明,我国有约70%的家长把绘本作为儿童的主要启蒙读物之一。由于我国儿童绘本文学起步晚,故英语绘本成了主流。但如今市场上现存的翻译过来的绘本翻译质量差。
2021-05-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战后日本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国民情绪。作品不仅体现了日本社会当时的审美风向,还为读者展现了人类政治、社会和文化演变等丰富内容。从战后初期对日本军国主义直接深刻的批判,到试图探究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以及后期关注自身日常生活等私小说题材的迅速转换,都标志着日本作家不断追求突破、发展的创作姿态。
2021-03-1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外国文学
期刊人气:332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2-5529
国内刊号:11-1248/I
邮发代号:2-450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44
影响因子:0.194
影响因子:0.14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7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