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大秦艽汤佐治单纯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单纯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龙和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大秦艽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面神经传导速度、血浆代谢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包括口角歪斜、鼓颌漏气和味觉障碍等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面神经传导延迟时间和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秦艽汤佐治面瘫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面神经传导速度,利于调节血浆ET、NO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单纯性面瘫临床起病急,症状难以自觉,常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口角下垂,以及眼睑闭合异常等,多发于青壮年,且男性患者居多[1,2]。有报道显示,18.0%左右单纯性面瘫患者未经治疗无法自行恢复,而经药物治疗不能恢复者约占1.8%[3]。中医学对单纯性面瘫早有认识,《金匮要略》称其为“僻”,认为其病机为素体气虚,风邪入侵,挟痰上扰经络,致使阳明脉络壅滞[4]。中医治疗常以活血养血、化瘀通络为主。笔者以《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的大秦艽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单纯性面瘫患者4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面瘫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8~75岁,平均(42.2±6.9)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9~72岁,平均(41.5±7.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符合单纯性面瘫西医诊断标准[5];(2)符合单纯性面瘫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主要症状有口角歪斜、鼓颌漏气和味觉障碍[6]等;(3)年龄≥18岁;(4)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1.3排除标准
(1)合并中耳炎、外伤等其他引起面部神经麻痹疾病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3)存在认知、精神功能障碍,无法正常交流配合者;(4)对所用治疗药物过敏者。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阿昔洛韦(云南昊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g,国药准字H53020156),每次0.4g,每日3次,口服;泼尼松龙(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规格:5mg,国药准字H31020771),每次30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服用5d后,减量为每次15mg,隔日1次,口服。
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秦艽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秦艽20g,黄芪30g,白芍、白术、茯苓、生地黄、熟地黄、豨莶草、防风各15g,白芷、黄芩、当归、川芎、白芥子各10g,细辛、羌活、独活、炙甘草各6g,全蝎3g。每日1剂,水煎,浓缩至200mL,早晚温服。
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
3、临床观察
3.1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主要症状积分、面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浆代谢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疗效标准
中医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对患者口角歪斜、鼓颌漏气和味觉障碍3类症状进行评价,无症状计0分,轻度症状计1分,中度症状计2分,重度症状计3分。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3℃左右室温下,令患者平卧,运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其面神经传导延迟时间和波幅;取患者空腹静脉血2mL,注入置有EDTA和抑肽酶的试管进行离心,将分离出的血浆零下30℃保存,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水平。取2mL静脉血注入肝素管中,将离心分离血浆零下20℃保存2d后,采用加格氏试剂显色(Greess法)测定NO水平。
3.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同一时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治疗结果
见表1~表4。
表1两组单纯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两组单纯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延迟时间和波幅比较mm/s
表3两组单纯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NO水平比较
表4两组单纯性面瘫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4、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单纯性面瘫患者其茎乳孔外的面神经水肿、变性者,多病情较轻,有明显自愈倾向,预后良好;但面神经管内的神经缺血、水肿者,往往病情较重,不易恢复,后遗症较多,预后不佳[8]。目前西药治疗尚有少数患者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进一步探讨提高临床疗效的疗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为,单纯性面瘫的发病机制为风邪入侵手足阳明经,或因肝郁气滞、素体气虚、伏有痰饮等,致使阳明壅滞、失和,从而发生口眼歪邪[9]。治疗以祛风佐以通络为主[10]。有报道指出,治疗该病,可大胆使用川芎、细辛、羌活等散寒温经药,使患者面部微汗出,有利于面部肌力恢复、口眼歪斜等症状改善[11]。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治4周后,口角歪斜、鼓颌漏气和味觉障碍等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秦艽汤加减方治疗该病疗效确切。
大秦艽汤加减方中,秦艽可退热舒筋,合熟地黄、白芍有养血柔筋之功;当归、川芎活血通络;白术、茯苓健脾益气;黄芩、生地黄凉血清热;白芥子、全蝎温化流痰瘀血,合豨莶草疏风通络;黄芪补阳祛风。全方共奏祛风通络、活血养血之功。
临床研究表明,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的活性多肽,可作用于血管产生强收缩作用,是微循环调节的重要物质;NO同样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强烈舒血管作用[12,13]。有学者发现,ET水平异常升高及NO水平异常降低在单纯性面瘫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指出ET受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刺激大量释放,可导致面部小动脉收缩、痉挛,而NO水平下降无法发挥有效舒血管作用,可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二者含量监测可作为观察单纯性面瘫预后的重要指标[14]。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ET水平显著下降、NO水平显著上升,提示大秦艽汤加减活血效用显著;观察组神经传导延迟时间和波幅均显著降低,提示大秦艽汤可有效改善面部微循环障碍,利于增加神经营养,有助于受损神经恢复;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不明显,表明药物方案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杨联胜,张昆,章闻,等.不同穴位的电针电兴奋性与贝尔面瘫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针灸,2018,38(12):1288-1292.
[2]王杰,赵亮,李杨,等.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8,16(4):526-531.
[3]王明振,孙忠人,邹儒文,等.热敏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4):1599-1601.
[4]陈卉.15例顽固性贝尔面瘫患者中西医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74-276.
[5]赵杨,冯国栋,高志强.贝尔面瘫诊断及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12(3):346-350.
[6]安育松,徐兴志,杨礼泛.探讨贝尔面瘫临床诊疗及展望[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44-146.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31.
[8]董升阳,韦玲.“标本根结”指导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2例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81-83.
[9]李思晴,李永清,李黎,等.穴位注射法结合透刺治疗贝尔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4):25-29.
[10]黄白银,李斌.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贝尔面瘫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8,154(3):16-17.
[11]申斌,于川,余威,等.贝尔面瘫患者急性期头面部穴位红外热像图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1):138-140.
[12]梁朝霞.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泼尼松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0):2966-2970.
[13]鱼岚.贝尔面瘫的诊治进展[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7,23(5):419-423.
[14]闫茹玉,刘青敏,孙秋月.大株红景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3):355-357.
王清溪,杨道迪,李艳艳,杜桢.大秦艽汤加减佐治单纯性面瘫42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21,36(02):35-37.
分享:
心衰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活动受限、体液潴留等。在急性发作期,治疗以强心、利尿、扩血管为主,旨在强化心肌收缩力,排出体内过多的水钠潴留,扩张血管以减轻心脏负荷,并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常反复发作,且易进展为难治性心衰。
2025-04-02CMVD在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普遍存在,可作为心肌缺血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决定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可作为左心室重构、收缩功能障碍的可靠预测因子,其严重程度亦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死亡和心力衰竭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2-3]。
2025-04-01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immunotherapy,SIT)作为唯一针对哮喘病因的治疗方法,通过反复给予特异性抗原改变疾病自然进程,但存在起效缓慢、依从性差等局限性[3]。此外,SIT在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作用也较为有限。因此,寻找能够弥补SIT这些不足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25-03-14足踝软组织缺损是指足踝部位的皮肤、肌肉、韧带、神经等软组织因外伤、疾病或其他原因受到损伤或缺失的情况,进而出现疼痛、肿胀、感染、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1]。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影响行走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多采用清创后换药治疗,但因反复清创换药会导致骨组织、肌腱外露,最终引起组织坏死。
2025-03-06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的指南,建议对有进展性风险的MN患者,在支持性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治疗,主要治疗方案包括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s)、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治疗,这些方案显著提高了MN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但同时伴随毒副作用和高复发率的风险[2],近30%的患者使用常规免疫抑制疗法无缓解,发展成终末期肾病[1]。
2025-03-03近年来,中医治疗T2DM亦取得显著效果。津力达颗粒为中药制剂,不仅可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可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T2DM患者的临床症状[3]。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观察T2DM患者采用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
2025-02-20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recurentspontaneousabortion,URSA)属于复发性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范畴,指与同一配偶连续发生2次及2次以上的妊娠28周前的流产,包括生化妊娠[1]。50%以上的RSA始终找不到病因,称为URSA[2]。
2025-02-13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不同致病性的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一类职业性肺部疾病的统称,是以肺组织的结构破坏、肺功能受损的间质纤维化疾病,即使脱离粉尘作业环境后肺部纤维化仍然缓慢进展,肺功能呈逐年下降趋势。
2025-02-05慢性心力衰竭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造成心肌生理及功能病变,导致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常采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基于心脏康复理念,通过开展多元化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心功能。然而常规护理模式相对固定,而老年患者群体个体差异显著,因此长期单一采用常规护理无法达到显著效果。
2025-02-05膝骨关节炎(kness osteoarthritis,KOA)是以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为临床表现的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为膝关节软骨磨损、剥脱,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增生,滑膜炎等[1]。KOA发生发展与年龄、肥胖、创伤、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年龄为主要因素,女性发病多于男性[2]。
2025-01-16人气:18558
人气:16684
人气:15584
人气:15092
人气:1485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期刊人气:2538
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4040
国内刊号:36-1251/R
邮发代号:44-126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50
影响因子:1.92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87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