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梅毒列表
我国自2004年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梅毒病例报告数快速上升,一直居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的前5位[1]。梅毒流行形势日益严峻。梅毒易感人群主要为性活跃者、吸毒者和性乱者等[2],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就诊者、暗娼等HIV高危人群中梅毒感染率较高[3,4]。目前,医院就诊患者中发现梅毒阳性者逐渐增多,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性病[5,6]。
319
0
广西是中国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经性传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增大,60岁以上老年感染者比例不断增加[1],商业异性性传播已成为本地主要的艾滋病传播方式,暗娼人群更是作为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桥梁人群。为了解贵港市老年暗娼群体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高危行为特征,分析感染HIV的影响因素。
433
梅毒(syphilis)是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1505年葡萄牙人携带梅毒从印度传入广东,后逐渐蔓延至全国[1]。有研究通过基因序列突变的分析表明,雅各氏病和性病梅毒的病原体在几千年前从源自非洲的共同祖先分化而来[2]。解放之初,经过十几年大规模的积极防治,我国宣布基本消灭梅毒。
239
梅毒俗称杨梅疮、花病,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性交,少数可通过接吻、母乳喂养、接触感染者的日常生活用品等感染,梅毒传染可由孕妇传染给胎儿[1]。在妊娠后超过4个月,会引起胎儿子宫内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死产或分娩胎传梅毒患儿等不良的妊娠结局[2]。
227
HIV抗体快速免疫层析法,是目前HIV筛查实验室、检测点以及筛查中心实验室进行HIV初筛和复检的方法之一,由于近年来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无差异,又因其快速、简便、高效,在很多场合用于HIV抗体检测,甚至一些快速试剂已被用于个人自测。
450
梅毒为慢性性传播疾病,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临床特征较复杂,表现为反复、隐伏及再发[1]。由于梅毒复发率较高,在临床诊断中常存在血清学持续不转阴情况。研究表明,梅毒的临床疗效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关[2]。梅毒既是一种微生物传染性疾病,又属于免疫性疾病,受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影响。
247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苍白亚种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产生多种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环,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1]。该疾病兼具有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除了直接发病外,还会增加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并可能导致感染母亲所生的儿童终身发病。
275
全国2017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中,异性性传播约占69.6%[1]。艾滋病专报网疫情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桐乡市累计报告473例,能随访到的存活HIV/AIDS有293例。桐乡市位处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居沪、杭、苏金三角,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艾滋病以性接触传播占比最多[2]。
905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近年来,伴随梅毒发病率的增加,妊娠梅毒已经成为重要的医学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妊娠梅毒以潜伏梅毒为主,多在妊娠期体检时发现,目前国内对于妊娠梅毒的免疫学研究较少,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至今尚不明确。
308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所导致的临床常见性传播疾病。当今梅毒已成为全球显著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约3 640万人感染梅毒,其中大部分在非洲及东南亚[1]。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数据显示,2017年新增梅毒病例30 644例,与2016年相比增长10.5%[2]。
439
新生儿先天畸形,即发生于产前的、新生儿身体结构上或功能上的缺陷。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易感基因、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环境因素(如药物、乙醇、烟草、辐射,尤其是在母亲孕期接触)、感染、母体营养不良(如缺乏维生素A)等。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方式转变、环境污染加重,新生儿先天畸形发生率逐年上升[1]。
167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系统性、慢性传染性疾病,可以造成机体多个系统、脏器损伤,甚至威胁生命。主要传播途径为性行为、血液和母婴传播[1]。妊娠合并梅毒会对胎儿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可引起自然流产、死胎、早产、低体重、先天梅毒等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影响妇女儿童健康。
137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的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呈慢性发展,可导致多系统病变,不仅损害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梅毒疫情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尽管20~39岁性活跃年龄段人群仍是梅毒高发人群,但60岁及以上人群的增幅最大。
909
随着全人群梅毒检出率的增加,妊娠梅毒的检出率也有增加趋势。妊娠梅毒不但影响孕产妇的身心健康,还会将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早产、死胎、流产以及先天梅毒等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为了有效降低梅毒产妇早产发生率,对其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521
梅毒系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引起的性传播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虽病程发展相对较慢,但可导致皮肤黏膜、心血管、神经、骨骼等多系统病变,不仅损害患者自身身心健康,而且危及下一代健康。相关流行病学报道,我国梅毒发病率自2000年的6.43/10万增长至2013年的32.86/10万,年均增长率达13.37%,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202
影响因子:0.836
影响因子:0.982
影响因子:1.216
影响因子:2.600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1.112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