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农业列表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保证第一产业可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途径。
76
0
因农村分工分业不断发展,农民离村进城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导致土地的耕种率和利用率逐渐下降。在这一形势背景下,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现象日益普遍。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我国实行“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改革,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62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意见》出台再次为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97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央对兵团有新定位、新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新型农业经济体系,推动农业在兵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兵团农业在新形势下向现代化发展的新课题。通过国资国企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兵团以构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体系为抓手,推动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前发展。
38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数字技术日益融入农业农村各个领域,深刻影响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同时,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也给基层开放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1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1],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畜牧兽医类人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畜牧兽医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需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校一企业一社会”的良性人才输送链[3]。
37
规模化畜牧业不是“家庭作坊”般传统企业,其是以“创新+流通”为核心宗旨的现代化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2]。”
41
文章以呼和浩特市农旅融合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提出适合呼和浩特市农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呼和浩特市农村经济转型,提高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25
Tapscott(1996)首次将数字经济定义为是一个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经济系统,包含基础设施、电子商务以及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C2C、B2B和B2C交易模式。在代表性机构给出的关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的界定中,目前我国学者认可度较高的是G20杭州峰会(2018)给出的定义,指出数字经济主要体现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
91
科研项目是开展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有效的科研项目申报管理机制能够确保优秀的农业科研项目得以立项开展,从而推动农业科研不断向前发展[2]。然而,目前的管理机制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3],需要进行优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农业科研需求。
42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的重要生态与经济带,承载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1]。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黄河流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过度开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农业净碳汇作为衡量农业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愈发受到重视[2]。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所蕴含的生态文化价值正被不断发掘。园林景观与水稻农业的巧妙融合成为水稻产业的新兴模式。这种创新融合,不仅助推了农业的持久发展,还赋予了景观更深层次的美学意义。将现代园林设计的精髓运用于水稻种植中,既能优化土地利用,又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30
农业科研机构的核心设备对于推动科研活动、实现技术革新至关重要,是管理农业技术、推动农业进步、助力农业产量提升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支柱,对于整个农业科技领域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现阶段,一些农业科研机构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面临不少挑战,极大地制约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科研工作整体效果。
40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近几年,随着创新和转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总趋势,各单位也在通过积极采取产品转化、技术服务、科技咨询、检验检测等各种方式提高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成果转化收入有了量的提升,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
综合来看,学界对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研究逐渐增多,但 对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新质生产力实现路径的分析 还不充分。基于此,本文按照“逻辑联系—问题分析—对 策研究”的思路,探寻数字经济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作 用机理与有效路径,以期能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57
影响因子:4.901
影响因子:0.85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70
影响因子:1.397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