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培养模式列表
在科技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创新和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
16
0
14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1]。据此,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的之一是服务创新性国家建设需求。
13
于2016年10月26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卢国慧等对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规划,建立了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28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进入高质量融合发展期,急需高水平跨域法治人才。高水平跨域法治人才来源于高端“引育”,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高端培育是关键。囿于“一国两制”“三法系”“四席位”的特殊背景,跨域法治人才培养受到一定限制,人才培养模式尚存诸多不足。
10
化工行业的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需要现场工程师具备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掌握先进的数据处理及智能化技术。这种需求推动化工教育向数据驱动、智能化方向转变。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面临着从理论向实践、从单一学科向交叉学科综合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随着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BIM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新工科背景下,我国围绕创新、全面和全周期工程教育的新理念,不断开拓工程教育改革的路径,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1]。从教育的视角看,为国家和行业培养并储备具备高水平BIM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2]。
12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已经逐渐进入了以创新力为主要驱动力的新时代。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实践力度,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1]。同年,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被列为五项建设任务之一[2]。
9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国在工程建造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阿卡迪全球建筑资产财富指数,我国建筑资产规模已在2015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国家[1]。尽管我国成为了建造大国,但还不是建造强国。碎片化、粗放式的建造方式带来一系列问题。同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使得工程建造活动日趋复杂,建筑行业亟待转型升级。
21
在此背景下,高等学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通过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出一批国际领先的拔尖人才,已成为各大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年前,国内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培养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
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不是强国,许多高端机械装备依赖于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1-2]。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
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高校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关注,如何将“双碳”目标融入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财经人才储备,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1998年,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和《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文件中首次命名医学学术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并从主修内容和任务两方面对二者进行明确区分[1]。医学学术学位的培养重点偏向与医学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而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重点偏向于医疗行为的综合实践能力。
7
近年来,我国母婴健康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47.7/10万和19.0‰分别下降到20.1/10万和8.1‰[1],但是距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12.0/10万和5.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要实现这一目标,助产士和产科护理人员是母婴安全的重要人力保障[2]。
2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形式,在我国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同等学力申硕教育作为国家促进高层次专门人才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具有相应水平的在职工作者获得学位开辟了新途径,已成为中国特色学位授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补充渠道[1]。
影响因子:0.216
影响因子:0.990
影响因子:0.340
影响因子:0.116
影响因子:0.178
影响因子:0.098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