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全身麻醉列表
外斜视是一种双眼眼位不一致的状态,虽然可以从神经支配、解剖、屈光等因素解释外斜视的现象,但仍没有合理的理论阐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1]。眼位可随融合控制力变化而变化,随着疾病的进展、融合控制力的减退,可出现显性斜视及异常视网膜对应或抑制,从而丧失正常的双眼单视功能[2-3]。
35
0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成为目前临床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腹部或盆腔疾病的首要选择[1-2]。临床行腹腔镜手术时,为了保证适当的麻醉深度,通常采取全身麻醉方式,通过插入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术中持续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维持麻醉状态[3]。
56
随着麻醉技术的进展和手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通过接受全身麻醉(全麻)下外科手术获得疾病的改善甚至治愈,但全麻术后的一系列并发症也成为了限制人们接受全麻的重要因素。其中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是目前临床高度关注的问题。
27
骨质疏松易导致老年人骨折,其中髋关节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折类型[1]。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髋关节骨折的常用方法,可减轻疼痛,有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2]。但老年患者易受药物、剂量、给药方式等麻醉相关因素的影响,术后72 h内谵妄发生率高达50%[3-4]。
43
髋骨骨折高发于老年人群,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安全[1-2]。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髋骨骨折的常见术式,疗效确切。但由于老年患者常伴各种基础疾病、生理功能退化,术中操作易导致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引发心率、血压剧烈波动,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影响手术进程及预后[3]。
31
苏醒期躁动是患者从全身麻醉中醒来时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的一种自限性状态[1],具体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伴有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等行为[2]。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苏醒质量,延长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乳腺癌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术式,可控制病情发展,避免癌细胞扩散,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引发机体应激反应,增加疼痛和术中躁动的发生率,影响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康复效果。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可降低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改善患者预后,但易诱发气胸,抑制胸椎旁神经,引发术中低血压。
21
目前,有创动脉血气监测在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被广泛应用,能提供机体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数据[4-5]。但有创动脉血气监测前必须进行动脉穿刺置管,若穿刺失败,极易增加患者痛苦,影响其生命体征稳定,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6]。
29
现代麻醉学自1846年以来已经走过170多年的发展历程,麻醉学现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物经过静脉、呼吸道或肌内注射等途径进入体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并在临床上表现为全身痛觉消失、反射抑制、可逆性意识消失等。而且,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分解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意识及各种反射就会逐渐恢复。
PACU能有效解决医院因手术增加而导致的手术接台问题[3],全麻患者术后在PACU进行苏醒,麻醉复苏效果更好,也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通过对患者各项指标的严密监测与及时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麻醉复苏风险,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轻外科普通病房的压力[4]。
39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胸痛、咯血等,如果不进行干预,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导致病灶出现转移或扩散,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困扰。当前阶段,手术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措施,其中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通过切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64
小儿斜视是儿童常见眼科疾病,斜视矫正手术是其常用治疗方案。由于该手术时间较短,对肌肉松弛要求不高,加之肌肉松弛药可能延长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时多不使用肌肉松弛药。然而全身麻醉下若未予肌肉松弛药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眼位偏移,影响手术效果。
26
骨折疾病治疗中,多以手术方法为主,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病情选取合理的麻醉方式达到镇痛目的。全身麻醉(全麻)主要指经静脉输注、呼吸道吸入、肌内注射等方式实施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实现暂时性可扭转的阻抑效果,会减轻患者痛感、骨骼肌松弛等症状[1]。
22
苏醒期是指病人从无意识状态逐步觉醒并恢复意识的过程,是全身麻醉手术的重要阶段之一,而苏醒延迟属于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的高发性不良事件,是指全身麻醉结束 120 min 内仍不能唤醒睁眼或自主睁眼的情况。调查显示,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发生率为 13.75%,且高龄病人更易出现苏醒延迟;
37
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是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肺癌等肺部疾病的有效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周转快等优点[1]。胸腔镜手术多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但双腔气管导管管径较粗,易损伤患者气道,且部分患者应用骨骼肌松驰药后,可导致其神经肌肉阻滞,影响肺功能[2]。
32
影响因子:2.985
影响因子:1.220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964
影响因子:0.601
影响因子:0.826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