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使用肌肉松弛药物对外斜视儿童眼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2~12岁行全身麻醉(静脉给药)手术的外斜视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肌肉松弛药物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应用肌肉松弛药,B组不应用肌肉松弛药。应用角膜映光法测定两组患儿全身麻醉前、麻醉操作后即刻眼位及手术过程中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 index,BIS)监测下测定浅、中、深度麻醉期的患儿眼位。结果:两组麻醉操作后即刻角膜映光法测定的眼位外斜度较麻醉前增加,但A组眼位外斜度较B组眼位外斜度小(P<0.05);两组BIS监测不同麻醉深度下眼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眼位外斜度增加,且A组各麻醉深度下眼位外斜度较B组小(P<0.05)。结论:全身麻醉会对外斜视儿童眼位造成影响,但肌肉松弛药的使用会削弱这种影响。且不同麻醉深度也会影响外斜视儿童眼位,相较于中度麻醉期和深度麻醉期,浅度麻醉期患儿眼位影响更小。
外斜视是一种双眼眼位不一致的状态,虽然可以从神经支配、解剖、屈光等因素解释外斜视的现象,但仍没有合理的理论阐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1]。眼位可随融合控制力变化而变化,随着疾病的进展、融合控制力的减退,可出现显性斜视及异常视网膜对应或抑制,从而丧失正常的双眼单视功能[2-3]。手术矫正可使双眼对齐并促进双眼视觉功能恢复和重建。矫正手术因患儿配合度差,需采取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后,即使是在清醒状态时显示正位的眼睛位置也会改变为各种位置[4]。但目前的研究对全身麻醉引起眼位改变的方式及程度研究较少或存在争议,例如,Agcaoglu O等[5]认为麻醉后,眼睛的位置是发散的,因此眼睛在静息状态下的解剖位置是发散的。Chiang FW等[6]报道斜视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给予吗啡或阿托品后斜视角度降低。另外,肌肉松弛药的使用以及麻醉的深浅程度是否也会对全身麻醉后的眼位造成影响也不清楚,眼位的改变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为进一步明确上述情况,本研究对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2岁行全身麻醉(静脉给药)手术的外斜视患儿80例展开研究,旨在明确全身麻醉、肌肉松弛药的使用以及麻醉的深浅程度是否会影响外斜视手术患儿的眼位,为探究一种对儿童眼位影响最小的麻醉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3月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2岁拟行全身麻醉(静脉给药)手术的外斜视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肌肉松弛药物分为A组40例,应用肌肉松弛药,B组40例,不应用肌肉松弛药。两组性别、年龄、外斜视类型、麻醉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笔者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诊断为外斜视[7];②眼球运动正常,且单眼患病;③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眼球运动检查提示存在肌肉麻痹者;②既往眼部手术史;③合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外眼、屈光间质、眼底,以及患儿斜视度,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检查远视力、散瞳验光,检查眼球向各个方向的运动状况。
1.3.2 麻醉方法:
术前均禁食水6~8 h,入手术室后采用多功能监护仪(迈瑞9000)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通道,均采用快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印度兰伯西制药;H20040047;1 ml∶5 mg)0.02 mg/kg和地塞米松注射液(郑州卓峰制药;H41020055;1 ml∶5 mg)0.1 mg/kg,丙泊酚注射液(四川国瑞药业;H20040079;10 ml∶0.1 g)2.0~2.5 mg/kg、瑞芬太尼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H20143315;2 mg)1.5μg/kg。其中A组加用肌肉松弛药-阿曲库铵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H20183042;5 ml∶10 mg)0.5 mg/kg,肌肉松弛程度满意后气管插管,接DATEX麻醉机机械通气。B组不加用肌肉松弛药,直接接DATEX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设置潮气量维持在8~10 ml/kg,PETCO2维持在35~40 rnmHg。麻醉维持期间,持续泵注丙泊酚注射液4~6 mg/(kg·h)和瑞芬太尼注射液0.1~0.25 g/(kg·min),手术结束前约10 min丙泊酚注射液减至3 mg/(kg·h),术中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并观察眼位变化,手术结束时停止所有麻醉药物。
1.4 观察指标
1.4.1 麻醉前后眼位:
采用角膜映光法测定全身麻醉前、麻醉操作后即刻眼位,患儿注视33 cm处的点光源,根据反光点偏离瞳孔中心的位置判断斜视度。
1.4.2 不同麻醉深度下眼位:
术中采用BIS监测浅度、中度、深度麻醉期时两组患儿眼位变化。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设置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麻醉前后眼位比较:
两组麻醉操作后即刻角膜映光法测定的眼位外斜度较麻醉前增加,但A组眼位外斜度较B组眼位外斜度小(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前后眼位比较
2.2 两组BIS监测下的浅、中、深麻醉期眼位比较:
结果显示。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两组眼位外斜度增加,但A组各麻醉深度下眼位外斜度均小于B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BIS监测下的浅、中、深麻醉期眼位比较
3、讨论
斜视手术是一种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眼科手术,手术操作精细,手术能否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8]。而全身麻醉是保证患者的完全安静和稳定的关键。由于大多数斜视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对肌肉松弛要求不高,因此,临床认为仅予以全身麻醉可满足手术要求[9]。但一项研究评估了全身麻醉下患者偏心眼位的发生率[10],这项研究报告了8%的偏心眼位发生率,如果不使用肌肉松弛药,则增加到18%,说明肌肉松弛药的使用可能与眼位的变化有关,且眼位变化的也可能会影响手术操作。因此,本研究围绕全身麻醉、肌肉松弛药的使用以及麻醉的深浅程度是否会影响外斜视手术患儿的眼位展开,为探究一种对儿童眼位影响最小的麻醉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采用角膜映光法对80例患儿全身麻醉前、麻醉操作后即刻眼位观察显示,本研究中两组全身麻醉前、麻醉操作后即刻眼位有差异,提示全身麻醉会对外斜视患儿的眼位造成影响,一般而言,全身麻醉前后的眼位是不同的,本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相符[11]。进一步研究发现,A组即给予肌肉松弛药者受影响较小,说明给予肌肉松弛药能减轻全身麻醉对眼位的影响。在麻醉诱导阶段,Park KA等[12]认为,去极化肌肉松弛剂琥珀胆碱在静脉注射后至少15 min内引起眼外肌不可预测的收缩。Vagge A等[13]报道麻醉前和麻醉中,肌肉松弛剂能选择性地诱导肌外层具有复杂神经肌肉连接的肌纤维收缩,使刺激在肌内层具有单一神经肌肉连接的肌纤维中被阻断,从而减轻全身麻醉对眼位的影响,这些研究可以解释本研究结果。
眼球的运动发生在麻醉诱导过程中,麻醉下的眼位可能与意识状态有关。全身麻醉时,眼睛通常有轻微的发散和抬高的位置[14]。然而,在麻醉过程中意外发展为偏心眼位,如极度向上凝视,可能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特别在小儿外斜视手术中[15]。尽管眼球的运动可用于评估麻醉深度,具有潜在的效用,但缺乏一个有效的麻醉深度监测系统,所以无法定量检查眼位与麻醉深度之间的关系。BIS监测系统能收集经处理的脑电图参数,提供简单的药效学测量麻醉或镇静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催眠作用。BIS对患儿麻醉深度的监测效果类似于成人,通常临床上以BIS监测值40~60作为适度麻醉镇静的指标,但术中常常有“麻醉较深”(BIS<40)状态。长时间的深麻醉镇静状态会增加术后谵妄的发生率[16],而“麻醉较深”的患儿则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较高[17],这是既往研究从麻醉深度与术中躁动之间的关系阐述。本研究借助BIS评估不同麻醉深度下患儿眼位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不同麻醉深度下眼位不同,其中轻度麻醉期对眼位的影响是最小的。虽然眼内直肌的张力和活动力高于外直肌,在麻醉状态下眼睛通常会发散,此外只有在深度睡眠或深度麻醉时,眼外肌肉完全缺乏放电。在轻的麻醉平面上,眼球外肌肉中存在电活动。一项通过肌电图对麻醉过程中的上直肌和下直肌研究发现,贝尔氏现象可能解释了这种眼睛位置的改变[18]。另外,本研究进一步观察显示,给予肌肉松弛药的A组在不同麻醉深度下的眼位变化均较B组小,进一步说明全身麻醉中使用肌肉松弛药有助于减轻对眼位的影响。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会对外斜视儿童眼位造成影响,但肌肉松弛药的使用会削弱这种影响,另外,不同麻醉深度也会影响外斜视儿童眼位,相较于中度麻醉期和深度麻醉期,浅度麻醉期患儿眼位影响更小。本研究区别与以往研究仅针对全身麻醉对斜视患儿眼位的影响,而是创新性将麻醉中是否使用肌肉松弛药能影响眼位以及分析麻醉深浅程度对眼位的影响是否有差异,有助于发现一种对外斜视儿童眼位影响最小的全身麻醉方式,即为能找到一种对外斜视儿童眼位影响最小的全麻用药方式、剂量及麻醉深度的麻醉方案提供依据。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受各种因素限制样本量相对较少,且未对麻醉药物进行分组研究,下一步研究将扩大样本量,增加不同麻醉药物分组。
参考文献:
[7]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5,51(6):408-410.
[8]姜红.不同时机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与满意度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3):4-7.
基金资助:2021年度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编号:20210296);
文章来源:明春平,吉伟,张晓宇,等.全身麻醉下使用肌肉松弛药对外斜视儿童眼位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24,33(08):13-16.
分享:
压力性损伤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导致皮下组织破损或坏死,同时可以引起低蛋白血症、感染以及脓毒血症等并发症,不但增加病人的身体痛苦,还会延长病人的康复时间,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及经济负担,甚至继发感染造成病人死亡[1‐3]。
2024-10-28儿童因不良饮食习惯、疏于口腔清洁、经常换牙及牙齿抵抗力低下等因素影响,较易诱发牙体牙髓病等口腔疾病,不仅影响患儿咀嚼功能、发音等,同时还会引起牙周组织炎症,影响身体健康,部分患儿无法配合非药物性行为管理治疗方式,同时临床医师亦普遍认为患儿在常规口腔门诊进行治疗较为困难,尤其是多颗牙需治疗时,通常需实施手术治疗。
2024-10-25微创介入技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手术方式,其中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等优点,疗效确切。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是目前常见的椎间孔镜手术,多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硬膜外麻醉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报道较少。
2024-10-18具有微创、利于恢复等优点的宫腔镜手术是宫内病变诊断及处理主要手段,随宫腔镜技术进步,仪器革新,现今接受宫腔镜手术人群日益增多[1]。因属侵入性手术,患者在手术中尤其是宫颈扩张期间较易出现疼痛表现,进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对机体血流动力学产生干扰[2-3]。
2024-10-16骨质疏松易导致老年人骨折,其中髋关节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折类型[1]。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髋关节骨折的常用方法,可减轻疼痛,有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2]。但老年患者易受药物、剂量、给药方式等麻醉相关因素的影响,术后72 h内谵妄发生率高达50%[3-4]。
2024-10-12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3]是以药代学和药效学为基础, 根据患者的身高、 体质量、 性别、 年龄, 通过内置药代动力学模型控制输注泵的给药剂量和速度, 达到并维持靶浓度, 即血浆或效应部位浓度, 从而调节合适的麻醉深度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
2024-10-11髋关节置换术在髋关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严重骨折、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其他严重髋关节疾病方面应用广泛,显示较好的临床疗效[1-2]。不同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不同,其指标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出血不止、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安全[3-5]。
2024-10-08人工流产术主要包括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是临床上常用的避孕失败补救措施。该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案为卡前列甲酯联合利多卡因,在手术镇痛方面和软化宫颈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由于子宫颈管感觉神经纤维丰富,手术实施时的扩宫、负压吸引等操作可对患者的宫颈和子宫产生严重的机械刺激,使患者出现剧烈疼痛。
2024-09-25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通过作用于蓝斑核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及激动内源性促睡眠通路而产生镇静催眠作用,使患者维持非快动眼Ⅲ期自然睡眠状态[4],同时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5]。
2024-09-13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是临床治疗甲状腺癌的有效手段。行甲状腺癌切除术的患者多接受全身麻醉,围术期镇痛必不可少,常规阿片类镇痛药物多存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尿潴留、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若处理不当,会对机体造成危害。
2024-09-09人气:17846
人气:14574
人气:14546
人气:14391
人气:1302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
期刊人气:1772
主管单位:南京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5805
国内刊号:32-1211/R
邮发代号:28-35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