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自然地理学列表
生态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关于排土场的恢复效果,已采取的恢复措施常受制于当时的认识、技术条件和环境因素等,普遍存在重视乔木或灌木的恢复而忽视草本层的恢复,导致群落结构单一、土壤三相结构失衡(特别是表层土壤),使得排土场极易在雨水冲刷时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侵蚀沟纵横等问题。
282
0
土壤呼吸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双重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呼吸速率随土壤温度、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当温度和含水量高于或低于某一阈值时,二者均会对土壤呼吸起到抑制作用。在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当土壤含水量高于37.5%时,水分不再对土壤呼吸起促进作用;而当含水量低于5%时,土壤呼吸也几乎不再发生变化。
147
杉木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该树种具有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圆满、耐腐蚀性强、用途广泛等特点,其栽培面积及蓄积量居我国人工林首位[1]。然而随着杉木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连栽代数的增加,杉木纯林出现林分结构单一、生长量下降、病虫害严重及林分稳定性较差等问题,随之带来的是林区生态系统恶化,林地地力衰退恶性循环[2,3]。
236
本研究以关帝山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为对象,阐明关帝山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质量优劣,并阐明影响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以期为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养分循环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和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256
太行山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东缘,集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区、矿区于一体,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天然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因此,如何基于遥感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区域的土地覆被类别及其动态变化,对于掌握区域生态环境演变,制定区域生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47
基于喀斯特生态脆弱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且草本阶段又是生态恢复过程中必经的主要阶段,本研究选取该区耕地、荒草地、退耕还草地和林草间作地为研究对象,可以更好地获悉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草本阶段的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波动状况。为深入了解喀斯特山区不同草地的土壤肥力特征,促进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84
种植甘草后,土壤养分状况、生物学特性和物理性质总体上得到显著改善,3a生甘草地土壤质量优于1a和2a生甘草地,且和4a生甘草地土壤质量较为接近。在实际生产中,甘草通常于第3年采挖,这一采挖时间不仅符合了经济效益的要求,还使得甘草能较好地发挥其治沙改土的功效。
250
浑善达克沙地荒漠草原区3种典型灌丛下土壤分形维数和养分存在显著差异,0.1mm粒径作为土壤分维数变化的临界值,小于该粒径的细颗粒物质体积百分含量越大,土壤体积分形维数越大。灌丛下土壤粘粉沙体积百分含量、分形维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小叶锦鸡儿>狭叶锦鸡儿>柄扁桃>裸沙地。
336
湖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稻米产区之一,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同时也是镉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2,3]。据权威机构调查,湖南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工矿区、城郊区、污灌区的16万hm2耕地,有11.3万hm2重金属污染超标,约占调查区域的2/3[4]。如何有效治理和安全高效利用重金属污染耕地,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产,也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
220
浙南地区也分布有滨海、水网、河谷等平原农区,历史上平原农田土壤以中性为主,但近年来的一些调查也发现平原农区土壤呈现酸化趋势。为了全面了解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度状况,为区域土壤改良提供依据,本文结合近年各县(区)耕地地力调查结果,探讨了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化特点,并提出了耕地土壤酸化控治对策。
1277
在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阶段,要按照已经规划的方案对土地资源合理使用,通常包括教育用地、生态绿化用地地、工业用地等。要能够提高各种规划用地的利用水平,则需要针对各类土地用途融合使用方法对其合并,从而形成综合的运行体系能够提高对于国土空间的使用水平。本文通过对该方法的使用,分析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159
本研究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上经植被自然恢复形成的毛榛子灌丛、软阔叶林、软硬阔混交林、硬阔叶林以及红松原始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不同形态磷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对磷库储量和有效性的影响,旨在为深入系统研究阔叶红松林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林地土壤磷有效性及动态变化提供参考。
281
土壤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水流和雨滴冲击分散和悬浮的能力,常用作评价土壤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土壤抗蚀性的降低,不仅会使土壤结构体容易遭到水流的破坏而崩解,形成的细小颗粒伴随淋溶过程堵塞土壤孔隙;而且能够促进径流汇集,冲走分散的土粒,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
234
对黔中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的研究表明,研究区有机质、钾素含量适中,磷素含量较丰富,氮素含量处于极其缺乏状态。有研究发现氮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参与植物的整个生命历程,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之一[29]。所以氮素的缺乏可能是影响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衰退的主要因子。
111
探索灾害的复杂性,弄清灾害的复杂性本质,仍是我们当前灾害研究和科学减灾防灾面临的挑战。本文拟从地理学研究的视角,系统地揭示和梳理灾害及灾害系统的复杂性的表现特征,并运用DNA概念来探索灾害复杂性的根源,以期深化人们对灾害复杂性本质的系统认识,为减灾防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202
影响因子:5.201
影响因子:5.899
影响因子:7.204
影响因子:1.718
影响因子:4.803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