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自然地理学列表
土壤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状。庞学勇等[5]认为原始森林皆伐后第2年土壤N含量急剧下降,5年以后N含量开始恢复;迹地内P的损失量很小,K含量随着皆伐后年数的增加,其损失量逐年增大,米亚罗皆伐迹地0~10cm、10~20cm的容重分别比林地增大15.74%、9.61%,总孔隙度减少。
302
0
白鹤滩库区大坝上游左岸中部存在16km范围的沉降区,可能与该地区处在高山边坡、局部岩层稳定性较差、相对下沉较大有关;乌东德库区水库上游右岸2号支线所在地区隆升较大,可能与该地区位于高海拔山区,并且与库区环线之间高差近1000m,存在一定相对隆升有关。两个库区其他地区均相对稳定,垂直形变量均小于5mm。
291
火干扰是影响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一个重要因子。火干扰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也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树木产生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对火干扰的响应不仅会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矿化速率,也会对生态系统碳平衡产生影响。
391
本研究以宁夏河东沙区典型防护林树种柠条、刺槐、胡杨等树种组成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同一树种的不同坡度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区域小尺度土壤水分对典型旱区植物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宁夏河东沙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778
植被减少能够产生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侵蚀的影响,对于河流来说能够增加河流的含沙量,导致局部速加大、气温升高。通过具体实验的设计能够将植被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抽象影响完成具体化的展示,学生们通过对实验的参与最终能够有效树立爱护环境保护植被的有效意识,为后续的地理学科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700
改良盐碱土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盐碱土改良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成果。盐碱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盐碱地改良主要包括化学、生物和物理改良等治理措施[3]。本文总结了“三北”地区关于盐碱地治理的措施,并比较不同措施的优缺点。
422
研讨空间恢复力指标体系,从而推动空间恢复力理论与方法在地理学研究中的深化。期待随着空间恢复力理论与计量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区域人地系统动态运行机制得以被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加精准的识别和模拟区域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动态演化路径,为全球、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关键理论和方法支撑。
133
本文基于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多年水文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双累积曲线法以及生态水文分析法,围绕流域尺度水量平衡,研究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对黄土高原中部昕水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分析径流变化趋势并定量解析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合理开展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以及水土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75
针对当前水沙变化研究热点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研究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干流屏山、朱沱、寸滩、宜昌、汉口、大通6个水文站2001—2018年18年的水文数据,对长江干流水沙情势年际、年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成因,研究结果为长江流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82
南北坡土地覆被类型构成差异显著,南坡土地覆被类型多样、分布幅度宽,北坡类型简单且以高海拔类型为主、分布幅度窄。从低至高海拔,南坡土地覆被由森林、灌丛、草地、稀疏植被、裸地、冰川雪被等类型呈带状依次分布,北坡由草地、稀疏植被、裸地、冰川雪被等类型呈带状依次分布,而水域、湿地、农田、建设用地等多沿山(河)谷分布。
264
植被覆盖恢复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密切相关,但是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关联程度存在差异。在变化过程中,植被覆盖与土壤保持服务显著相关的比例为53.1%,与产水服务显著相关的比例为10.7%,与碳固定服务显著相关的比例达到87.6%。草地区是植被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最明显的区域。
304
本文将基因和文本分析领域双向聚类方法引入到地理学领域,分析了从单向到三向聚类构建思路的变革,系统辨析了三向聚类的优势,给出了利用三向聚类开展地理时空格局与过程研究的流程,并结合实践案例,展示了面向“空间—时间—尺度—属性”的数据三维矩阵组织思路,展示了如何多方向、多尺度、多层次嵌套地联合解译聚类结果、揭示地理特征时空分异的叠加效应。
198
本文简要梳理了对地理科学发展有基础性、渗透性影响的新技术及新技术促进下地理科学发展的有关研究前沿,可以看到,借助新技术应用,地理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重要发展和拓展。研究时空拓展到近实时和全球,数据获取方式和渠道爆发性增加,研究内容从静态知识获取、机理分析拓展到包括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能动性的工作,学科通过交叉融合发展获得新的生命力。
360
《生态地理学》围绕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当代自然地理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一种理论层次的指导。书中提到,当前自然地理和生态保护需要有序改善地理系统的自然结构,达到生态层次的最佳状态和生产效率,同时必须协调地理与人之间的内部联系,由此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265
科学属于认识范畴,是人们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知识形态,是人对自然的理论体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或一般生产力,它主要回答“是什么”;技术属于实践范畴,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现实形态,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科学和技术二者虽有重要区别,但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经常被连起来使用,简称“科技”。
257
影响因子:5.201
影响因子:5.899
影响因子:3.894
影响因子:7.204
影响因子:4.803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