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索心理压力与不孕症女性的心理弹性和生育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护理制定干预措施和有效提高不孕症患者的生育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压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生育生活质量量表对355例不孕症女性进行调查,分析其心理压力、心理弹性和生育生活质量。结果:不同心理压力的心理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理压力在生育生活质量的各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症女性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弹性无相关性(r=-0.085,P>0.05),与生育生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333,P<0.01)。结论:不孕症女性心理压力程度较高,其心理压力与生育生活质量负相关,应重视不孕症女性的心理压力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不孕症女性的生育生活质量。
不孕症是一种无保护性行为导致12个月后无法妊娠的疾病,>35岁的妇女则为6个月[1]。最近的流行病学数据估计,全世界约有6000万~8000万夫妇处于不孕不育状态[2],不育症的经历对不孕夫妇造成了极大的压力[3,4]。尽管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快速发展,但仅能帮助一半以上的不孕夫妇成功怀孕[5]。不孕症本身或是不孕不育的治疗过程都对不孕夫妇的情绪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威胁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根据交易压力理论[6],心理弹性本身可以直接影响与不育相关的压力,它也可以作为心理压力与生育质量之间的中介变量。有研究[7,8]显示,不孕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即使有研究[9]显示不育症对大多数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没有影响,但其满意度降低和随后诊断治疗过程似乎存在很大问题。因此,不孕症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索心理压力、心理弹性与不孕症女性生育质量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采用横断面研究,抽取2016年10月-2017年4月在本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初诊不孕症女性355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20岁;(2)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3)无认知障碍并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及严重躯体疾病者。由调查员向不孕患者解释本研究目的及意义,采用统一指导语向患者介绍问卷的填写要求,填写完毕后调查员现场核对并回收问卷。
1.2研究工具
(1)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社会人口统计是通过专门设计的问卷获得的,包括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不孕症的时间、不孕原因和不孕类型等。(2)心理压力量表:感知的心理压力使用中文版(FPI)[10]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7~0.93。量表共46个项目包括5个维度,其中包含社会关注(10项)、性关注(8项)、关系关注(10项)、父母角色的需要(10项)和有无孩子的生活方式(8项)。每个项目采用Likert6分量表评分法,其中1表示“我不同意”,6表示“我完全同意”,总分越高表示心理压力越大。(3)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1]:该量表共包括3个因子25个条目,分别是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采用Likert5点量表评定法,从0~4分表示完全不是这样、很少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几乎总是这样,25个条目的总得分范围在0~100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7~0.93。(4)生育生活质量量表[12]:由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会(ESHRE)以及美国生殖医学协会(ASRM)的专家们研制而成,该量表共包括2个主要模块34个项目,分别为核心的生育生活质量模块(24项)和可选的治疗模块(10项)。核心模块分为4个方面,用于评估情感反应(6项)、身心关系(6项)、婚姻关系(6项)和社会关系(6项)。可选的治疗模块由环境(6项)和耐受性(4项)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选项分值为0~4分,得分越高表示生育生活质量越高。
1.3分组方法
把355个不孕症女性的心理压力总分升序排列,按照27%分组的原则,前27%作为低分组,后27%作为高分组,中间46%作为中分组。结果:低分组96名,中分组163名,高分组96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不同心理压力的心理弹性和生育生活质量的得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理压力、心理弹性与生育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35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
(1)年龄<30岁患者249例占70.14%,30~35岁患者61例占17.18%,35~40岁患者46例占12.95%;(2)城市人口168例占47.32%,农村人口187例占52.67%;(3)家庭月收入:<4000元221例占62.25%,4000~7000元94例占26.47%,>7000元39例占10.98%;(4)不孕时间<2年184例占51.83%,2~5年108例占30.42%,>5年63例占17.74%;(5)原发性不孕200例占56.33%,继发性不孕155例占43.66%;(6)不孕不育原因为女方因素118例占33.23%,男方因素92例占35.91%,双方因素78例占21.97%,原因不明67例占18.87%。
2.2不孕症女性心理压力、心理弹性和生育生活质量状况
不孕症女性心理压力总分、社会关注、关系关注、父母角色的需要、有子女的生活方式和性关注得分分别为(153.89±25.01)、(29.31±7.56)、(28.08±7.59)、(43.17±8.22)、(32.25±7.27)和(21.08±6.93)分,心理弹性总分及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得分分别为(62.25±15.27)及(30.81±8.55)、(22.03±5.02)和(9.41±2.76)分,生育生活质量总分及情感反应、身心关系、婚姻关系、社会关系、环境和耐受性的得分分别为(82.33±16.693)及(14.26±4.04)、(15.28±4.78)、(13.55±3.03)、(15.26±3.47)、(14.85±2.98)和(9.13±2.96)分。
2.3不同心理压力的不孕症女性心理弹性和生育生活质量的得分比较
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患者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生育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低分组的生育生活质量得分高于中分组和高分组的,中分组的生育生活质量得分高于高分组。见表1。
2.4不孕症女性心理压力与心理弹性和生育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2。
表13组不同心理压力的不孕症女性的心理弹性、生育生活质量的得分
表2心理压力与心理弹性和生育生活质量的相关性(r值)
心理压力总分与心理弹性总分无相关性(P>0.05)。除了环境因素,心理压力总分与生育生活质量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
3、讨论
3.1不孕症女性的心理压力现状
不孕症是涉及个人隐私、家庭及社会问题的一种疾病,其治疗是一个希望与失望并存的过程,治疗期间患者的心理波动较大,可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孕症女性心理压力得分(153.89±25.01)分,各维度得分由高至低依次是父母角色的需要、有子女的生活方式、社会关注、关系关注和性关注。这与Newton等[10]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是因为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思想的影响,尤其在农村人们将生儿育女作为一种自然的保险制度,把为人父母当作人生的重要目标。不少患者认为孩子是家庭幸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孩子是家庭的纽带,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无子女会造成患者父母角色的缺失,使其相对于正常的家庭生活存在缺憾,也容易造成夫妻的矛盾升级,婚姻关系发生危机[11,12,13]。国内不孕症女性容易受到社会各方面及他人的歧视和偏见,很多人认为生育子女是女性的基本义务,女性是不孕症的“罪魁祸首”。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女性要比男性接受更多的治疗和检查,造成了不孕女性的社会压力增加。另外,传统的性观念认为,生殖能力下降或减弱就表明性功能的低下,从而影响不孕不育夫妇的性别角色认同,并导致一定的性压力[14]。
3.2不孕症女性心理压力与其心理弹性和生育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Block[15]将心理弹性定义为“一个人改变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趋势和从压力状态中恢复的能力”。有趣的是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不同程度心理压力不孕症女性的心理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压力与心理弹性无相关性,这与蔡艳娜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与Herrmann等[17]的结果不一致,其指出较高的心理弹性与较高的生育生活质量和较小的心理压力有关。这可能与纳入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关,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约70%<30岁且是初诊的患者,她们的文化程度较高,善于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有更多的渠道和选择方式;她们在面对疾病时能主动搜索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增加对疾病的认知,积极与医务人员配合,以期望能更好地解决不孕不育这个问题。生活质量(QOL)是反映患者生活各个方面疾病或治疗相关症状控制的各个方面的综合多维指标,包括身体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关系、独立活动能力和环境条件满意度水平[18]。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个人在其文化和价值体系背景下对其生活地位的看法、生活和相关的目标、期望、标准和关注”[19],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压力较大的患者生育生活质量较差。Huppelschoten等[20]对不孕症女性及其配偶的生育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后发现,女性的生育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其配偶。程丽等[21]发现,不孕症患者中抑郁发生率较高,生活质量是抑郁的影响因素,对抑郁的发生有预测作用,抑郁的发生又会降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不孕症女性的心理压力较大,其心理压力与心理弹性、生育生活质量相关。心理压力较小的不孕症女性,她们能想办法解决因疾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激发自己内心自信乐观的人格特质,并能很好的处理家庭和婚姻中遇到的矛盾,从而有更好的生育生活质量,即减轻不孕症女性的心理压力能提高其生育生活质量。因此,针对心理压力较小的患者,主动提供医疗、心理、社会信息的支持,帮助患者挖掘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转变生育观念,建立正确的认知。针对心理压力大的患者应从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指导不孕症女性有效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弹性和生育生活质量。影响生育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作用机制复杂,今后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更深入的探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3]杨丽,周飞京,董悦芝.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压力对生育生活质量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报,2015,50(5):703-706.
[14]周飞京,董悦芝.初诊不孕不育夫妇中男性的性压力现况调查[J].中华护理学志,2016,51(4):511-514.
[16]蔡艳娜,董悦芝.不孕女性生活事件、压力反应、应对方式与生育压力的关系及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6):715-719.
[21]程丽,朱姝娟,秦楠,等.不孕症妇女抑郁与其应对方式、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10):2735-2737.
朱艳红,白睿敏,蔡艳娜.不孕症女性心理压力与其心理弹性、生育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8):3462-3465.
分享:
不孕症是指有生育需求、性生活规律,未避孕 12 个月后仍未孕的情况。 相关研究显示,当前不孕症的发展中有25% ~ 37% 的不孕因素由女性导致。 作为妇产科常见疾患,可对患者的生殖健康与家庭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西医多采取促排卵、抗凝等药物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西药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不良反应。
2025-03-28不孕症女性和正常育龄女性相比,明显存在焦虑和抑郁等更多的心理问题[2-3],且不孕症女性普遍存在病耻感[4-6]。不孕症女性患者所产生的病耻感(stigma)是指患者在遭受不孕症这一痛苦诊疗经历后,所产生想象中或真实存在的羞耻或逃避、恐惧等消极心理,同时患者又将这种消极心理归咎于自己从而产生自我贬损[4]。
2025-03-1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病因复杂多样,临床症状有月经失调、高雄激素血症(多毛、脱发或痤疮)和胰岛素抵抗表现(肥胖、糖脂代谢异常),部分患者继发不孕。PCOS多发于育龄期女性,有报道指出,PCOS在育龄女性群体的患病率高达5%~10%[1]。
2025-02-28不孕症是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困扰许多育龄夫妇,其中输卵管因素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输卵管堵塞是女性不孕病例的主要原因[2-3],输卵管堵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近年来作为一种微创且高效的手术方式。
2025-02-06盆腔炎性疾病(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PID)是由细菌、病原体等从下生殖道上行到子宫、输卵管并扩散到邻近的盆腔器官,引起上生殖道感染的炎性疾病,多为混合感染;可分为内膜炎、卵巢炎、卵巢脓肿、输卵管炎、输卵管脓肿及盆腔腹膜炎[1-3]。
2025-01-28不孕症是指未采取避孕措施而正常性生活1年以上未受孕。近些年来,不孕症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1]。该病病因复杂,西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排卵障碍[2]、卵泡发育不良[3]、黄体功能不全[4]、子宫内膜疾病[5,6]、输卵管炎症[7]、盆腔炎症、免疫异常[8,9]等均可导致不孕症,甚至不乏不明原因的不孕症[10]。
2025-01-28随着试管婴儿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孕症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对人类健康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孕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中一个显著的临床问题[1]。PCOS是排卵障碍型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无排卵性不孕的 50%~70%[2]。
2025-01-14目前,PCO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育龄期女性中,PCOS患者约占5 %~10 %[1],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患者中,PCOS患者约占50 %~70 %[2]。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存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妊娠率低等问题[3],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调理体质,在促进卵泡生长、改善卵泡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受精卵着床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
2025-01-13排卵是在“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hypothalamus - pituitary - ovary,HPO)轴的调节下分泌性激素,促使优 势卵泡迅速生长发育成熟、突出卵巢形成柱头进而排 出的过程[1] 。 若卵泡发育异常或成熟后受到阻碍无 法顺利排出,导致排卵障碍,则造成女性不孕[2] 。
2024-12-26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临床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等排卵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PCOS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揭示,但普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紧密相关[1]。
2024-12-17人气:16541
人气:15881
人气:15468
人气:15197
人气:1458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妇产科进展
期刊人气:520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7379
国内刊号:37-1211/R
邮发代号:24-104
创刊时间:198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