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院124例产后6~10周初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按不同分娩方式分成自然分娩组(71例)和剖宫产组(53例)。两组初产妇均予以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此外回顾性分析不同年段接受治疗方案的结局,2018年1-12月收治的45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盆底肌肉锻炼,作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收治的44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PHENIXU4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作为治疗组,分析干预结果。结果自然分娩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在最大Valsalva时的各项盆底功能指标膀胱颈位置(BNP)、尿道旋转角(UTA)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尿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分娩方式过程中,阴道分娩会有较高风险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可起到改善盆底功能的作用。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易发生于产后和围绝经期女性。女性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1]等均有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便失禁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相对常见的几种疾病。临床研究[2,3]发现,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超声(二维、三维)尤其是会阴盆底超声的实时、无创、快速、费用低廉及诊断效能高[4]等优势,使得它成为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筛查的首选。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124例产后6~10周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下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另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89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盆底肌肉训练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产后6~10周随访的初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自然分娩者71例,剖宫产者53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成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7.40±3.25)岁,孕周(39.5±5.3)周;剖宫产组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7.91±3.12)岁,孕周(39.1±5.1)周;两组常规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回顾性分析不同年段接受治疗方案的结局,2018年1-12月收治的45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盆底肌肉训练,设为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39±3.38)岁,孕周(39.3±5.4)周,均为阴道分娩。2019年1-12月收治的44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PHENIXU4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设为治疗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41±3.29)岁,孕周(39.9±5.3)周,均为阴道分娩;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盆腔器官脱垂诊断标准为盆腔器官和与其相邻的阴道壁突入阴道或从阴道脱出;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标准:当喷嚏、咳嗽或劳动、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经尿道口漏出。
纳入标准:(1)既往无盆腔手术史、泌尿系统疾病史及肾脏疾病史者;(2)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能完成较大幅度Valsalva动作者。(3)单胎初产妇。
排除标准:既往患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相关并发症者。
1.2方法
1.2.1检测仪器与测量指标
(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生产商:韩国三星公司,型号:WS80A,探头:IC5-9D及RAB4-8D阴式探头(探头表面涂无菌耦合剂),最大扫查角度:179°,频率:5~9MHz及4~8MHz]及相关试剂。(2)测量指标:所有受试者均按实验需求及相关操作指南进行会阴盆底超声诊断并记录两组最大Valsalva动作下的各项临床指标相关数据等。
1.2.2检查方法
所有受试者在受检前均进行各项常规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登记,结合各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判定与评估。检查前指导其排空大小便后嘱受检者膀胱截石位仰卧于检查床上,耦合剂涂抹于探头后阴道检查获取相关的盆底正中矢状切面图。
1.2.3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盆底肌肉训练(反复进行缩紧阴道肛门的动作,每次收缩8~10s,然后放松,连续做15~30min为一组锻炼,每日进行2~3组锻炼)。治疗组采用PHENIXU4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一周两次,疗程15次。持续干预2个月。
1.3观察指标
(1)记录剖宫产、阴道分娩后产后6~10周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同时记录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2)统计干预两个月后院内对治疗组、对照组复诊时最大Valsalva状态时的各项检测数据,包括治疗组、对照组的彩超盆底功能指标、尿动力学指标,采用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测患者尿动力学指标腹压漏尿点压(VLPP)、最大尿流率时逼尿及压力(PQmax)、最大尿道闭合压(PMUC)。
1.4统计学分析
建立Excel数据库,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研究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及相关指标比较
自然分娩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29例,发生率40.85%(29/71),剖宫产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2例,发生率为3.7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12,P=0.000)。自然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49例,发生率为69.01%(49/71),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4例,发生率为7.55%(4/53),自然分娩组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37,P=0.000)。
2.2两组盆腔器官功能比较
干预后治疗组在最大Valsalva时的各项盆底功能指标膀胱颈位置(BNP)、尿道旋转角(UTA)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尿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盆腔器官功能比较
表2两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对比
3、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发生因素为经阴道分娩,某研究机构对发展中国家(16个)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调查[5,6]结果证实,盆腔器官脱垂发病率约3.4%~56.4%。
本次研究经会阴盆底超声技术观察产妇的盆腔器官功能变化,结果表明自然分娩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这是因为阴道分娩后女性盆腔脏器的解剖结构、位置及功能状态均发生一定变化,女性盆底功能受妊娠分娩及分娩方式的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十分常见[7,8],在常规状态下其轻度损伤一般可自愈,但当分娩时导致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及便秘等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干预甚至会影响产妇的长期日后生活,有临床研究[9,10]表明,产妇的泌尿生殖系统和盆底肌肉会受胎儿生产、子宫增大和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而改变,继而导致盆底支持结构逐渐变薄变弱。本次研究针对压力性尿失禁产妇采取盆底肌肉训练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的彩超盆底功能指标、尿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电刺激治疗可唤醒盆底肌肉的本体感觉,被动锻炼盆底肌肉,通过生物反馈让肌肉锻炼更直观,使耻骨尾骨肌相关锻炼的过程更有趣味性[11,12],还可通过生物反馈结果灵活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改善了盆底器官功能指标及尿动力学指标。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而言,采取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系统降低妊娠和分娩对盆底组织的影响十分必要,对女性生活质量提高及相关疾病的远期预防具有重要临床价值[13,14]。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地使用盆底超声检查对产妇盆底结构和功能有较好的评价效能,阴道分娩会有较高风险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起到改善盆底功能及结构异常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金燕,姜莉,王俊青,等.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1):42.
[2]张惠英.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8):146-147.
[3]李春燕,白建宁,张丽娟.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165-166.
[6]翟凤丹.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超声评估[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7.
[7]徐莹,周芳菲.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22):65-66.
[8]廖玎,符元春,杨红琳,等.经会阴实时四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盆膈裂孔的影响[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7,8(6):6-9.
[9]梁秀婧.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2):24,27.
[12]彭雪峰,陈继萍,吴晓枫,等.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511-512.
[13]刘文聪.超声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7.
[14]李一冰.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62-63.
曾金华,郑翠仙.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06):1246-1248.
分享:
异常子宫出血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内调控生殖系统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异常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可发生于女性群体任何年龄段,青春期、更年期发生率最高。异常子宫出血典型症状是持续异常出血,出血量或多或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腰痛、腹痛、心慌气短、焦虑、抑郁等症状,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
2024-11-22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GTD)是一组以滋养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可导致妊娠期胚胎发育异常,主要包括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GTD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基因、激素、免疫和营养因素,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具多样性,是妇产科教学重要且复杂内容。
2024-10-23妊娠作为女性特殊的生理过程,常对其子宫、盆腔组织损伤较大,易造成产后子宫复旧不全,且多伴有恶露不尽的情况,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导致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现今,临床治疗子宫复旧不全伴恶露不尽主要是注射宫缩素,通过宫缩作用加速恶露排出,但难以根治胎膜脱落以及宫内感染的问题,部分患者难以获取理想治疗效果。
2024-10-22产后出血是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子宫肌瘤、子宫畸形、高龄等因素相关的严重分娩并发症。产后出血会导致贫血、休克、多器官功能损伤等,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围产期保健意识的提高,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是临床医师研究的重点。
2024-09-26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是指连续发生2次及以上在妊娠28周以前发生的妊娠丢失,与中医学“滑胎”“数堕胎”相贴切。且有40%~60%患者流产原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SA,URSA)。现代医学以免疫治疗、抗凝治疗、激素治疗为主,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单纯西药治疗缺乏针对性,而中西合参,相得益彰。
2024-08-0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为革兰阳性短小杆菌,是引起李斯特菌病的重要病原菌。妊娠期妇女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LM可穿过宿主的肠道屏障和胎盘屏障导致母胎感染。在不同的妊娠阶段,妊娠期李斯特菌病可引起孕妇流产、胎死宫内、早产,以及新生儿感染甚至死亡,
2024-07-02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一种以血栓形成、病理妊娠与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血清学特征为aPL持续阳性[1]。临床上将无血栓病史,以病理妊娠为主要特征的APS称为产科APS[2]。以往研究认为,母胎界面血栓形成[3]、炎症因子浸润[4]与滋养细胞功能损伤[5]等是aPL造成流产发生的主要原因。最新研究发现,母胎界面血管网络障碍也是aPL引起流产的重要发病机制[6,7],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2024-06-07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 embolism, VTE)主要指血液异常凝聚于静脉管腔内后形成栓子,并阻塞静脉,引发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类疾病[1,2],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一旦下肢静脉血栓栓子形成,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孕产妇终身残疾[4],严重可致肺栓塞,危及生命[5]。
2024-06-04早产(preterm birth, PTB)是指妊娠37周以前或距妇女最后一次月经后少于259天的所有分娩,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在全球女性中的发病率高达4%~16%,2020年估计有1340万例新生儿是早产儿。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70%~80%的自发性早产(spontaneous pretermbirth, SPB)是由宫颈机能不全导致的。
2024-05-27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被定义为妊娠20周后发生的以高血压、蛋白尿、多器官功能紊乱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可导致医源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母体抽搐、重要脏器损伤等。如干预不及时,PE可能发展为以中风、癫痫发作、脑血管意外、肝功能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为特征的子痫。
2024-05-25人气:15307
人气:14941
人气:14727
人气:14505
人气:1324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妇产科杂志
期刊人气:7297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529-567X
国内刊号:11-2141/R
邮发代号:2-63
创刊时间:195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