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利用具物种特异性及在生物之间稳定遗传的基因——核糖体小亚基RNA(ribosomal small subunit, SSU rRNA)基因对从云南某鸵鸟养殖合作社获取不同年龄段的鸵鸟粪便样品进行芽囊原虫检测和分子鉴定[4],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其系统发育进化树,并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本研究成果将为云南省鸵鸟源芽囊原虫的遗传变异研究及风险因素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98
0
片形吸虫隶属于复殖目的片形科片形属,是反刍动物体内的常见寄生虫。牛、羊等动物感染片形吸虫后因肝脏功能紊乱导致生产力下降,给畜牧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1]。肝片形吸虫还可感染人,全球有高达9 000万人面临片形吸虫感染的风险[2]。
52
官表面出现中度至重度多灶性至融合性脓性肉芽肿性腹膜炎、大量腹水积聚为主要特征。FCoV多感染家养或野生的不同年龄段的猫科动物[3]。FCoV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根据病毒中和抗体反应和跨膜棘突基因(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性,FCoV分为2种血清型,即猫冠状病毒Ⅰ型(FCoV Ⅰ)和猫冠状病毒Ⅱ型(FCoV Ⅱ)型[4]。
137
牦牛是重要的大型哺乳动物[1],主要分布在3 000~5 000 m的高海拔地区[2]。作为我国高海拔地区畜牧业中的优势畜种[3],牦牛为应对高原地区的极端环境和天然草场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了适应能力强和生命力顽强等的各种适应机制[4],牧民的衣食住行都与其紧密相关[5,6]。由于牧民对牦牛品种繁殖等知识相对缺乏,饲养管理方式落后,造成了牦牛的选育水平普遍不高[7],进而限制了牦牛的生长发育,这就使得牦牛的经济价值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
40
细菌生物被膜是指细菌黏附在接触表面后,分泌多糖、脂蛋白和纤维蛋白等物质将其包裹,形成由细菌汇聚而成的膜样物[1]。大肠杆菌常以浮游态和生物被膜态形式生存,以生物被膜形式存在的大肠杆菌在临床上常引起慢性、持续性和反复性感染,加大大肠杆菌性疾病的治疗难度[2]。
61
据统计,62%的人类传染病都是经由动物向人类传播的[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感染禽流感的患者往往与病禽有接触史,所以无害化处理病害动物是阻断人兽共患病传播的有效措施[2]。如果是重大动物疫病或人畜共患病病原传播,就有可能引发重大动物疫情或人畜共患病疫情,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影响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死动物科学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愈加明显。
48
动物园饲养员在工作中可能遭受动物的咬伤,这可能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安全防护及伤后心理护理对于帮助饲养员恢复和调整至关重要。动物园被咬伤饲养员的个人防护和被咬伤后心理护理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与他们的职业生涯和幸福感密切相关。通过给予他们安全防护装备的选择、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与指导,被咬伤后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的支持,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的帮助,以及推动心理康复和复原的措施,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坚强。
64
BE理念是成果导向教育的简称,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在教学中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1]。
33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疾病研究、治疗和防疫工作。在动物疾病模型的构建和应用中,基因编辑技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独特的机会,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以及改进防疫措施。
47
KMT2基因是肌酸激酶(CK)的亚基亚型之一,是细胞能量稳态的基础,CKMT1和CKMT2是线粒体CK(MtCK),位于线粒体的外周膜间空间,用于建立内膜与外膜之间永久性接触[1]。在脊椎动物中,CKMT2主要表达于横纹肌组织,如心肌、骨骼肌和大脑等[2]。
42
Dixon等在2012年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死亡形式,主要由铁积累产生大量的脂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而导致细胞死亡,将其命名为铁死亡。ROS和抗氧化系统通过复杂的特殊机制控制氧化应激,维持细胞的动态平衡,这种情况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中也存在。
141
研究显示,75%~85%的3周龄以上的犬患有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 PD),且大部分都未得到合适的治疗,PD的特点是牙龈炎和牙周炎,前者是牙龈炎症,后者是牙周韧带和牙槽骨的炎症,这些情况的发生与牙菌斑沉积密切相关,牙菌斑中含有大量口腔致病菌,在引起免疫反应的同时还会对口腔组织造成损害。
有毒动物(蜜蜂、蛇、水母、蚂蚁和蟾蜍等)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它们通过产生毒液来捕获猎物或保护自身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了解动物毒液的生物特性并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1]。现阶段由于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所带来的细菌耐药性问题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困扰,威胁公共卫生安全[2]。
56
非洲猪瘟能够对养猪业造成重大打击。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是在发现死猪后才发现是非洲猪瘟,这非常不利于对这种疾病的防控。在疾病监测中,有效早期发现传染病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战略,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猪疫情风险。另外,防疫管理工作也是生猪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7
产气荚膜梭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又称魏氏梭菌, 属于梭菌属, 是一种厌氧的革兰阳性芽胞杆菌, 通过分泌不同基因编码的毒素引起动物和人发生腹泻和肠炎等胃肠道疾病[1]。 已知产气荚膜梭菌可分泌超过 20 种外毒素[2], 如 α、 β、 ε 和 ι 致死毒素, 肠毒素 (CPE) 和坏死性肠炎毒素 ( netB)[3],这些毒素能产生特定的疾病症状,。
22
影响因子:0.511
影响因子:0.858
影响因子:0.645
影响因子:0.885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