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的原因及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4年1月收治5例被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的IM患儿资料。结果 3例因咽喉肿痛、发热2~4 d收治入院,2例因咽喉肿痛3~5 d、颈部肿胀疼痛2 d入院。5例均被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误诊时间1~4 d。5例给予急性扁桃体炎对症支持治疗后未见好转,复查血常规,并行咽拭子培养和EBV抗体检测,最终确诊为IM。确诊后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儿痊愈出院。结论 IM的临床症状与急性扁桃体炎非常相似,容易被误诊。提高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对IM的认知度,熟练掌握该病与急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要点,并完善相关检查,有利于降低误诊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是一种在儿童群体中高发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是由EBV感染所致,病情较急,且病程呈自限性[1-2]。IM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个体差异较大,发病初期主要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咽喉肿痛、扁桃体增大、发热等),容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3]。IM被误诊后,可能会因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而引起多种并发症(心肌炎、脑膜炎等),进而导致预后不良[4]。因此,提升IM的诊断准确率,并及时对症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5例被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的IM患儿资料,探讨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的原因及减少误诊的方法,以期为2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5(4.9±0.7)岁;病程1~9(5.2±1.1)d;既往体健且无过敏史及其他相关病史。本研究经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20017),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误诊经过
3例患儿因咽喉肿痛、发热2~4 d收治入院。2~4 d前出现无明显诱因发热、咽喉肿痛并伴有异物感,进食时加重,无咳嗽、咳痰、寒战、抽搐。查体:体温38.3~39.7℃,呼吸15~20/min,脉搏102~113/min。意识正常,精神状态欠佳,无眼睑水肿,无张口呼吸,无睡眠打鼾,全身皮肤黏膜正常(未见黄染、皮疹、出血点),咽部有充血肿胀,扁桃体Ⅱ度大(有白膜覆盖),双肺呼吸音正常,腹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颈部淋巴结超声示:双侧数枚淋巴结增大,最大直径为1.4 cm×1.8 cm,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触痛。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3.1~4.4)×1012/L、血红蛋白135~142 g/L、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205~246)×109/L、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15.4~17.3)×109/L、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12.3~14.7 mg/L、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 NE)(11.3~14.6)×109/L、淋巴细胞(2.2~3.5)×109/L、单核细胞(0.21~0.65)×109/L;镜检无异常淋巴细胞。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未见异常。结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收治入院。
2例患儿因咽喉肿痛3~5 d、颈部肿胀疼痛2 d入院。3~5 d前着凉后出现咽喉肿痛,2 d后病情恶化,初始进食时咽喉疼痛,后发展为咽唾液时疼痛难忍,并伴随颈部肿胀疼痛。查体:体温37.5、37.8℃,呼吸16、19/min,脉搏105、110/min。意识正常,精神状态良好,无眼睑水肿,无张口呼吸,无睡眠打鼾,全身皮肤黏膜正常(未见黄染、皮疹、出血点),咽部充血肿胀,扁桃体Ⅱ度大(有白膜覆盖),双肺呼吸音正常,腹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颈部淋巴结超声示:双侧数枚淋巴结增大,最大直径为1.9 cm×2.5 cm,边界清楚,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尚可,触痛(±)。实验室检查:RBC 3.2×1012/L、4.1×1012/L,血红蛋白122、136 g/L,PLT156×109/L、173×109/L,WBC 9.2×109/L、18.1×109/L,CRP 8.4、12.9 mg/L,NE 0.39×109/L、0.46×109/L,淋巴细胞2.3×109/L、3.4×109/L,单核细胞0.43×109/L、0.49×109/L。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未见异常。结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收治入院。
2、结果
2.1误诊情况
本组5例均被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误诊时间1~4(2.4±0.6)d。
2.2误治及确诊经过
3例患儿因咽喉肿痛、发热2~4 d收治入院。其中2例患儿发病后曾到社区医院儿科就诊,治疗2 d后病情未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另外1例患儿就诊我院门诊。3例入院后初步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并接受头孢呋辛酯、布洛芬、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综合治疗,治疗2 d后咽喉肿痛改善,但是体温仍反复升高,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示:RBC(3.6~5.2)×1012/L,血红蛋白134~145 g/L,PLT(213~244)×109/L,WBC(16.7~24.9)×109/L,CRP 12.8~28.5 mg/L,NE(12.4~16.9)×109/L,淋巴细胞(7.1~8.2)×109/L,单核细胞(0.39~0.46)×109/L;镜检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常(19%~27%);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64.2~267.1 U/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112.3~319.5 U/L,谷氨酰转移酶(gamma glutamyl converting enzyme, GGT)57.6~118.4 U/L,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416.3~829.1 U/L,总胆红素32.6~68.2μmol/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17.6~35.2μmol/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 IBIL)8.4~23.7μmol/L,总胆汁酸34.5~72.1μmol/L。咽拭子培养阴性,抗EBV-NA-IgG抗体阴性、抗EBV-CA-IgG抗体阳性、抗EBV-CA-IgM抗体阳性。最终确诊为IM。
2例患儿因咽喉肿痛3~5 d、颈部肿胀疼痛2 d入我院儿科。入院后初步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并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感染治疗,治疗2 d后患儿病情未见好转,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示:RBC 3.7×1012/L、4.9×1012/L,血红蛋白124、139 g/L,PLT 161×109/L、182×109/L,WBC 17.4×109/L、26.5×109/L,CRP 11.4、24.7 mg/L,NE 0.41×109/L、0.55×109/L,淋巴细胞8.3×109/L、10.5×109/L,单核细胞0.47×109/L、0.51×109/L;镜检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常(12%、19%);AST 59.2、232.8 U/L,ALT 84.6、277.5 U/L,GGT 49.5、102.7 U/L,LDH 372.1、774.3 U/L,总胆红素29.4、56.6μmol/L,DBIL 18.7、34.2μmol/L,IBIL 7.9、20.8μmol/L,总胆汁酸31.4、66.5μmol/L。咽拭子培养阴性,抗EBV-NA-IgG抗体阴性、抗EBV-CA-IgG抗体阳性、抗EBV-CA-IgM抗体阳性,最终确诊为IM。IM诊断标准参考《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专家共识》[5]。
2.3治疗和预后
5例确诊为IM后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布洛芬口服或物理降温退热治疗等。治疗7 d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各项指标无异常,出院。出院1个月后对患儿行血清EBV-DNA定量检测显示阴性。
3、讨论
3.1疾病概述
IM属于急性自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其中以4~6岁儿童尤为高发[6-8]。IM患儿病情轻重不一,接受阿昔洛韦等抗病毒治疗后,病情即可得到控制,预后良好[9]。对于IM的诊断,除了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外,还需要完善外周血检查、EBV抗体检测等[10]。但由于部分医师责任心差、医疗技术水平低、病史采集不全等多方面原因,IM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而IM误诊后会带来较多危害,如高热惊厥造成脑部缺氧、扁桃体增大造成气道梗阻、重要脏器功能损伤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11-12]。本文5例误诊急性扁桃体炎的IM患儿,确诊后予阿昔洛韦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消失,疾病转归良好。
3.2鉴别诊断
急性扁桃体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性疾病,多由扁桃体组织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大部分以扁桃体增大为首发症状,同时伴有发热、咽喉肿痛、颈部淋巴结增大等症状[13-14]。IM发病后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但是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15]。IM与急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要点:(1)临床症状:IM、急性扁桃体炎虽有相似的症状,但实际上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前者通常表现出轻微的咽喉肿痛,而后者咽喉肿痛一般比较剧烈,并伴有吞咽疼痛[16-17]。IM患儿扁桃体上可见白膜覆盖,而急性扁桃体炎患儿扁桃体上可见小白点,可加以鉴别。(2)体征:IM通常会出现全身多处淋巴结增大,有时还会出现肝脾增大,而急性扁桃体炎一般只会导致下颌角淋巴结增大,可加以鉴别。(3)实验室检查:IM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发病早期外周血WBC水平偏低或正常,病情进展后会逐渐升高;淋巴细胞水平升高(≥5×109/L),异形淋巴细胞百分比超过10%;抗EBV-CA-IgG抗体、抗EBV-CA-IgM抗体均阳性[18-19]。急性扁桃体炎属于细菌感染,发病后外周血WBC水平升高(≥10×109/L)、NE水平明显升高(≥6.3×109/L),不具备EBV抗体阳性特征。(4)治疗:IM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可选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而急性扁桃体炎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加以鉴别。
3.3误诊原因分析
3.3.1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本组3例以咽喉肿痛、发热收治入院,另外2例以咽喉肿痛、颈部肿胀疼痛收治入院,这些症状与急性扁桃体炎的症状极其相似,并且缺乏特异性。此时首诊医师如果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IM往往容易因为发病率低而被忽略,并当做急性扁桃体炎被误诊。
3.3.2对IM认知不足:
医师因对IM的临床诊断经验欠缺、警惕性不足,加之症状不典型,往往会据个人既往诊断经验先入为主,多考虑其他常见、多发病,而忽视IM诊断,故容易导致误诊。本文5例均出现了咽喉肿痛,首诊医师在接诊时首选考虑是急性扁桃体炎,后续未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来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的疾病,从而导致误诊的发生。部分临床医师的诊断思维较差,在接诊时未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导致一些阳性体征未被发现,仅根据患儿的部分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就妄下诊断结论,缺乏疾病鉴别意识,故容易导致误诊。
3.3.3未及时完善检查:
EBV抗体检测虽然是临床诊断IM的金标准[20],但未被列入门诊常规检查项目,所以在未考虑该病时一般是不会进行这项检查的。本文5例患儿被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与初次就诊时未行EBV抗体检测密切相关。社区医院条件有限,未开展EBV抗体检测,患儿家长不愿意配合EBV抗体检测,这些也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10%)对IM与急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21]。异型淋巴细胞可在IM发病3 d后被检测到,发病7 d内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可达到10%,发病14~21 d可为10%~35%[22]。由此可见,镜检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10%并不能排除IM,可能该病处于早期阶段,故容易导致误诊。
3.3.4其他:
患儿家长因个人原因选择隐瞒病史、提供错误的疾病信息、拒绝配合某项检查等都有可能导致误诊的发生。
3.4防范误诊措施
3.4.1提高对IM的认识:
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包括IM理论知识、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相关知识等,不定期举办误诊或疑难病例讨论会,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鉴别能力,从而减少误诊的发生。
3.4.2详细问诊和体格检查:
系统性问诊和查体是实现IM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在接诊时应该考虑多种符合症状和体征的疾病,排除其他可能性后,再结合特异性检查结果才能做出诊断结论。
3.4.3完善各项检查并进行动态监测:
外周血检查、EBV抗体检测是诊断IM的重要依据,早期完善这些检查,有助于对疾病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对高度怀疑IM而镜检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10%的患者,需要在发病7 d后重新检测,从而减少误诊的发生,同时还需要与其他病原体(支原体、寄生虫、其他病毒)感染相鉴别。
3.4.4培养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
可通过模拟临床实践、临床技能培训、自我反思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接诊时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避免先入为主的观念,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减少误诊的发生。
总之,IM的临床症状与急性扁桃体炎非常相似,容易被误诊。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提高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对IM的认知度,要求熟练掌握该病与急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要点,并完善相关检查,从而降低误诊率。
参考文献:
[1]王洁,纵书芳,王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炎症指标的变化[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12):1491-1494.
[3]郎金琦,孙立薇,朱冬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1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2,26(1):23-24.
[4]刘苗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血清标志物水平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9):1355-1356.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童EB病毒感染协作组.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21,59(11):905-911.
[6]刘瑞清,孙钊宁,唐甜甜,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2,45(9):777-782.
[7]朱生东,刘东海,石永生,等.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2):150-151.
[8]郭燕军.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0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4):394-395.
[10]袁娟,谢燕,王小燕,等.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五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20,33(6):1-5.
[11]温大科,张琳,郭豆豆,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期间血清趋化因子CXCR3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3,36(10):707-711.
[13]雍凤娇,宋登丽,刘菥,等.张晓慧运用桑菊饮加减治疗急性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经验[J].四川中医,2022,40(8):3-6.
基金资助:2023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计划项目(2023J01543);
文章来源:郑辉乾,郑玉坤,赖宇涛,等.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五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24,37(17):8-11.
分享:
相关研究[4]表明,若在医疗过程中经历疼痛和焦虑,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后果,如持续到成年期的针头恐惧,并影响患者对医疗保健的看法。且不愉快的早期诊疗经历会增加之后就诊的疼痛和压力,从而引发负面心理,减少预防性医疗保健,避免医疗护理,影响终身健康[5]。
2024-11-2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是一种在儿童群体中高发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是由EBV感染所致,病情较急,且病程呈自限性。IM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个体差异较大,发病初期主要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咽喉肿痛、扁桃体增大、发热等),容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
2024-10-28多发伤是指单一机械致伤因素导致机体至少两个部位同时或相继发生损伤,其中一个部位危及生命或肢体安全。儿童多发伤主要致伤原因包括车祸、高处坠落、烧伤及电击伤等,是导致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儿童多发伤患者病情起病急,发展快,常合并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20%~30%。
2024-09-0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多种病毒、细菌引起,早期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鼻塞、咳嗽和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若病情较重常会出现发热、高热,若未及时治疗,则可出现高热性惊厥,进而造成脑损伤等,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临床对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以积极改善患儿咳嗽、发热等症状。
2024-09-02急性喉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性疾病之一,通常因病毒感染后导致咽喉处黏膜发生炎性反应,并继发细菌感染。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喉炎的措施主要为静脉给予广谱抗菌药物,并局部予以糖皮质激素,然而广谱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使得多数患儿家属感到担心。蒲地蓝消炎片是一种具有消炎作用的中成药,其功效主要为抗炎消肿和清热解毒,被广泛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疖肿等。
2024-08-26过敏性咳嗽也被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3周以上的咳嗽,多为持续性干咳,尤以夜晚就寝或凌晨明显,常因呼吸道感染、寒凉、刺激性气味、剧烈运动及接触过敏原而诱发,常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因其常发病于夜间或是清晨,多被认为受凉感冒引发,而被忽视,进而持续使用抗生素、止咳药等。
2024-07-24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且最重要的病原体,也是造成儿童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RSV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仅表现为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导致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重者可合并肺出血或其他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
2024-06-18高热惊厥属于急诊儿科常见疾病,好发于儿童群体,并且在6月~6岁之间为高发年龄阶段[1]。这一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急性感染,从而使得大脑内的皮质运动神经元出现异常放电现象,致使患儿周身肌肉不能得到随意收缩,造成该疾病的发生[2],家族遗传史是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3]。
2024-05-31高热惊厥是6个月至5岁儿童的高发性疾病,会使患儿突发高热、意识丧失、口唇发绀等,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较危急的特征[1]。高热惊厥患儿如不尽早得到治疗,将会并发癫痫,影响其智力发育,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2]。父母为该类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其应对方式与患儿的救治效率及预后密切相关,如应对不积极将会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不利于其生命安全[3]。
2024-05-21肠套叠是儿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病情进展迅速,发病初期多表现为腹部包块、阵发性腹痛、呕吐、哭闹不止等症状,治疗不及时极易诱发肠坏死、肠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健康。肠套叠患儿因年龄较小,发病后多由家人照顾,但因疾病进展快,照顾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照顾患儿期间承受着较大的躯体及心理压力。
2024-05-09人气:15300
人气:14868
人气:14701
人气:14479
人气:1321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期刊人气:1725
主管单位: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2-3429
国内刊号:13-1105/R
邮发代号:18-46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