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对于小儿胃炎采用奥美拉唑、替硝唑和克拉霉素治疗方案加以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和使用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144例小儿胃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试验组72例,对照组72例。针对试验组患儿采用奥美拉唑、替硝唑和克拉霉素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针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研究发现,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胃炎进行治疗,临床中可以使用奥美拉唑、替硝唑和克拉霉素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能够帮助改善治疗效果,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有效。
胃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属于胃粘膜急性炎症,其致病原因是因为胃粘膜反复受到作用最终造成胃粘膜损伤,进而造成胃炎。小儿的胃部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小儿胃炎通常是浅表性胃炎[2,3]。小儿胃炎若是无法彻底治愈,或是花费较长时间治愈,都会对患儿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造成后遗症,因此临床中必须采取确实可靠的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治疗。对于胃炎的治疗,临床中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案,但是如何选择更有效安全的药物目前并没有完全确定[4,5]。本次研究针对我院小儿胃炎患儿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144例小儿胃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试验组72例,对照组72例。其中,试验组包括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33例,年龄在4~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72±1.05)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儿38例,女性患儿34例,年龄在4~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62±1.15)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儿监护人代表患儿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告知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
纳入标准:确诊为小儿胃炎;首次发病;治疗依从性较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排除标准:合并了严重的心肝肾器官疾病;2周以内使用过抗生素;对于研究药物过敏;长期使用激素。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奥美拉唑、替硝唑和阿莫西林治疗方案,具体方法如下: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84453,万邦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mg)每天一次,每次0.3mg/kg,口服;替硝唑(国药准字H44021585,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0.5g)每天两次,每次10mg/kg,口服;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44021351,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0.25g)每天三次,每次10mg/kg,口服。
试验组患儿采用奥美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方案,具体方法如下:奥美拉唑和替硝唑使用方法同对照组;克拉霉素(国药准字H20059139,广东逸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125g)每天两次,每次7.5mg/kg,口服。
两组患儿均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总有效率评判标准:患儿经过治疗以后,食欲不振、恶心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没有炎症存在,判定显效;患儿经过治疗以后,食欲不振、恶心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胃镜检查炎症仍存在但是已经有所减轻,判定有效;患儿经过治疗以后,食欲不振、恶心的症状没有改变甚至加重,判定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涉及数据统一选择SPSS23.0软件包分析研究,计数资料表示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比
经研究发现,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61%,对照组患儿为83.33%,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比
2.2两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
经研究发现,试验组患儿治疗后出现发热1例、腹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出现发热3例、腹胀5例、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
3、讨论
小儿胃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儿童疾病,因为小孩子脾胃相对较弱,没有发育完全,很容易因为某些外因或内因导致胃部发炎情况的产生。小儿一旦患上该疾病,往往会在临床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焦虑、疼痛、哭闹表现,这不仅会对患儿本身带来病痛的不良影响,同样也会对患儿家属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临床中应当对其进行研究,找到针对性的治疗方案[6,7]。
胃炎,也就是胃粘膜出现的炎症,导致胃炎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幽门螺杆菌。胃是人体中比较容易遭到感染的器官之一,一般来说胃壁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抵御众多微生物的侵袭,但是幽门螺杆菌却能够打破这一屏障[8,9]。幽门螺杆菌能够穿透黏液层在胃上皮细胞留存,破坏细胞,进而产生各种炎症,最终造成了急性胃炎或慢性胃炎。因此,治疗胃炎首先应该选择能够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药物,进而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奥美拉唑是一种能够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的一种类型,能够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炎[10,11]。阿莫西林属于半合成的一种广谱青霉素,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能够穿透细胞壁,口服该药物以后,能够水解生成肽键,进而与幽门螺杆菌中的转肽酶发生反应,令其失去活性。进而菌体无法制造细胞壁,最终破裂溶解,胀裂死亡。克拉霉素是一种红霉素的衍生物,作用原理是阻碍细胞核蛋白50S亚基联结,进而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有效抑菌[12,13]。替硝唑属于硝基咪唑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病原体DNA合成,快速进入病菌细胞中,也是比较好的杀菌药物。
治疗小儿胃炎,因为考虑到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药物,若是使用过多、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例如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等等。所以,临床中应当采取发挥效果更快、效用更好,安全性更高的药物。阿莫西林虽然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口服也比较方便,不会影响到患儿的正常进食,但是这种药物可能会诱发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临床应用不够安全。所以临床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该药物[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较高,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对比对照组患儿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十分显著,P<0.05,这表明试验组所用的治疗方案对于小儿胃炎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胃炎的治疗,可以使用奥美拉唑、替硝唑和克拉霉素联用的治疗方案,该方案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扎依达.小儿胃炎应用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的治疗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139-140.
[2]拉姆卓嘎,赤列旺姆.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小儿胃炎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7):67-68.
[3]刘春,方之洪.四联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小儿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3):268-270.
[4]张晶.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6):18-19,15.
[5]史一萍.蒙脱石散、金双岐与多潘立酮联合对小儿胃炎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4):20,22.
[6]廖晓晖,郑玉娇.克拉霉素与替硝唑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胃炎的效果分析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1):127-129.
[7]于德强.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8):152-153.
[8]张迎春.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5):86,88.
[9]彭文,蒲娟.联用奥美拉唑、替硝唑和克拉霉素治疗小儿胃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0):78-79.
[10]刘金花,张雪梅.铋剂四联与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小儿胃炎的对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6):121,126.
[11]全伟欣,杨延彬,申静.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0):79.
[12]王雷.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5):53-54.
[13]王丽容.克拉霉素与替硝唑联合治疗小儿胃炎的有效性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8):43-44.
[14]唐小军,刘婷.铋剂四联与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小儿胃炎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1):78-80.
[15]刘德强,卢敏君,邱文英,等.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7,30(1):125-127.
谢庆峰,夏向军.联用奥美拉唑、替硝唑和克拉霉素治疗小儿胃炎[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0):157-159.
分享:
有研究[2]提出,环境菌落总数作为评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关键指标,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维护环境卫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平板计数法对检测环境菌落总数存在诸多局限性,该方法不仅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而且耗时较长,不利于快速响应和处理潜在的卫生问题[3]。
2025-01-10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是由于医院外的病毒、细菌以及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感染造成,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及胸痛等[1]。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发病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临床研究[3]发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除了微生物感染以外,机体自身的炎症细胞因子以及T细胞水平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同时机体感染病原菌后免疫功能失调,炎性反应进一步加剧,也是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2023-12-28目的 研究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在不同病情程度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在新郑市中医院就诊的ASD儿童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每组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病情程度分为Ⅰ、Ⅱ、Ⅲ级,试验组采用早期介入丹佛模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
2023-07-04腺病毒感染多见于6个月~5岁儿童,全年均可见,中国北方地区腺病毒感染高发季节为冬季,南方地区则为春季和夏季[3]。腺病毒感染潜伏期为2~21 d, 平均 3~8 d。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黏膜接触、粪-口途径等方式传播。
2021-11-26提供药学服务不仅是药师的职责,更是药师核心价值的体现。目前,有调查显示,药师的儿科药学服务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与患儿家属对药师的认可度不高有关,因此需拟定儿科药学服务方案,明确团队中药师的职责和目标,促进儿科药学服务全覆盖,以期为患儿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2021-11-26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不良患者的生理储备,纠正营养不良,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有研究显示,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病死率明显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5-2017年儿外科围手术期使用全肠外营养(TPN)的处方,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2021-11-26支气管扩张症是因为支气管壁的弹性组织和肌肉组织受到破坏而导致的局部或广泛的支气管不可恢复的异常扩张,病因较多,包括感染、免疫缺陷、先天性发育异常等。既往研究认为儿童支气管扩张症发病率已逐渐下降,但随着高分辨率CT(HRCT)、纤毛活检、基因检测等新的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童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率不断提高,且临床更加重视病因的诊断。
2021-11-26MG是发生于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系统疾病,目前发现的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与MG疾病的发生存在关联,通过对MG患者血清抗体的研究,丰富了对MG疾病的了解,为多种亚型的MG疾病提供精确有效的诊断。针对MG不同亚型如何精准治疗,对不同免疫抑制剂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儿童MG不同亚型的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
2020-11-30牛奶蛋白过敏是由牛奶蛋白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好发于1岁以下的婴儿(包括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患儿不仅出现胃肠道反应,还可出现呼吸道症状及全身不适,严重影响生长发育[1,2]。文献[3,4]报道,CMPA的发生可能与辅食品种、喂养方式及家族史等有关。本研究探讨婴儿发生CMPA的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2020-11-072016年1月,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全国每年预计新出生人口超过1750万,新生儿的增多必将加大儿科工作量。儿科病种复杂,患者年龄小,病情变化快,配合性差,护理工作量大,有时还要面对家属误解,因此,儿科护士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相关研究表明,儿科护士的压力较内科、外科、急诊科护士大。
2020-10-10人气:16684
人气:16022
人气:15584
人气:15306
人气:1486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236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5501
国内刊号:31-1969/R
邮发代号:4-394
创刊时间:200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