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住院患儿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处方,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5-2017年儿外科住院患儿围手术期全肠外营养(TPN)处方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儿外科围手术期TPN处方存在部分不合理情况,如热氮比和糖脂比不足和超量、糖速及糖浓度不合理等。TPN处方组成成分主要包括葡萄糖类、脂肪乳类、氨基酸类、电解质类、维生素类及微量元素类药品,其中91.05%的处方糖脂比为1∶1~2∶1,92.53%的处方热氮比为100∶1~200∶1(kcal∶gN),95.18%的处方输注糖速<1.2 g/(kg•h),各类电解质离子添加使用率在98.82%以上。结论:肠外营养液的应用应根据患儿实际病情设计给药方案。患儿在使用了不合理肠外营养处方后未出现不良反应,但营养支持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临床药师应进一步加强审方意识,积极与临床医师沟通,规范肠外营养液的合理应用。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不良患者的生理储备,纠正营养不良,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有研究[2]显示,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病死率明显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5-2017年儿外科围手术期使用全肠外营养(TPN)的处方,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选取我院2015-2017年儿外科围手术期接受TPN治疗的928例患儿,共6 000张肠外营养处方,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临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2011-2012)》、《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及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文献等,对TPN处方的电解质配比、糖脂比、热氮比、维生素等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取928例患儿,排除重复处方,共6 000张肠外营养处方,其中男542例,女386例,年龄23 d~15岁,其中≤3岁446例,4~10岁380例,11~15岁102例。
2.2疾病种类及TPN使用时间
928例患儿疾病种类主要包括肠梗阻、肠套叠、腹股沟斜疝、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巨结肠、肝胆疾病等,患儿TPN使用时间为1~19 d。见表1。
2.3 TPN组成成分
我院儿外科TPN主要针对无法正常进食或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机体正常所需的能量或蛋白质的患儿,对于儿童的TPN,不仅要满足身体的正常机能所需,还要满足儿童的生长代谢需要。因此我院儿外科TPN成分主要包括葡萄糖类、脂肪乳类、氨基酸类、电解质类、维生素类及微量元素类药品。见表2。
表1疾病种类及TPN使用时间
2.4 TPN处方中电解质浓度
我院儿外科围手术期所使用的6 000张肠外营养处方中,添加Na+处方5 407张,添加K+处方4 966张,添加Ca2+处方1 284张,添加Mg2+处方122张,见表3。
表3 TPN处方中电解质浓度
2.5 TPN处方糖脂比
本研究中糖脂比为<1∶1的TPN处方共326张(5.43%),糖脂比为1∶1~2∶1的TPN处方共5 463张(91.05%),糖脂比为>2∶1的TPN处方共211张(3.52%)。
2.6 TPN处方热氮比
本研究中热氮比<100∶1(kal∶gN)的TPN处方共12张(0.20%),热氮比为100∶1~200∶1(kal∶gN)的TPN处方共5 552张(92.53%),热氮比>200∶1(kal∶gN)的TPN处方共436张(7.27%)。
2.7维生素遴选不适宜
根据患儿的年龄限制及药品特殊属性,本研究调取的6 000张肠外营养处方仍存在遴选药品不适宜情况,其中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儿童用)处方144张(2.40%),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处方172张(2.87%),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处方36张(0.60%)。
2.8 TPN处方糖速及糖浓度情况
本研究TPN处方中糖速和糖浓度情况见表4。
表4 TPN处方糖速及糖浓度情况
3、讨论
3.1适应证
胃肠道外营养(PN)疗法是指部分不能或完全不能经口摄取营养物质的患者,经胃肠道外给予包括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品的一类营养支持疗法[3]。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均建议对住院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时对存在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患者实施营养干预[4,5]。不同疾病的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显示,肠梗阻、肠套叠、肠粘连和肝胆疾病患儿居于高度营养风险发生率前位[6]。本研究中928例患儿疾病类型及围手术期病程记录均显示,患儿均不能正常进食或进食不能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因此应用TPN治疗基本合理。
3.2 TPN成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TPN成分包括氨基酸类、脂肪乳类、葡萄糖类、电解质类、维生素类及微量元素类药品。部分氨基酸注射液使用了儿童专用制剂,药品使用更具有针对性。脂肪乳类的渗透压较低,可有效降低氨基酸、葡萄糖的渗透压[7],且中/长链混合型脂肪乳剂优于长链脂肪乳剂[8]。我院儿外科使用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相比长链脂肪乳而言更易被吸收利用,有利于患儿身体健康。维生素类的加入是TPN在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在维生素的选择上,5.9%的处方存在遴选不适宜情况,如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儿童用)的适用人群为11岁以下患儿,但仍有2.4%的处方中患儿年龄超出适用人群。我院儿外科肠外营养在脂肪乳类和氨基酸类的使用方面是合理的,在维生素类的遴选方面基本合理,但仍需调整。
3.3电解质浓度
根据相关文献和指南制定TPN处方中各电解质离子所能添加的“最高浓度”:Na+<150 mmol/L、K+<150 mmol/L、Mg2+<10 mmol/L、Ca2+<5 mmol/L[9]。本研究所调取的6 000张处方中,含一价阳离子Na+、K+的处方最多,浓度<150 mmol/L的处方分别占99.68%和98.82%;含二价阳离子Ca2+的处方1 284张,浓度<5 mmol/L的处方占98.96%;含二价阳离子Mg2+的处方122张,浓度<10 mmol/L的处方占100.00%。同一处方中同时含有Na+、K+共3 105张,浓度<150 mmol/L的处方占100.00%;同一处方中同时含有Ca2+、Mg2+共31张,浓度均小于最高浓度的占99.92%;同一处方中同时含有Na+、K+、Ca2+共422张,浓度小于最高浓度的占98.94%。6 000张处方中电解质的浓度基本在合理范围内,有效降低了电解质紊乱风险,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和酸碱代谢平衡,保持患儿体内环境稳定。
3.4糖脂比
TPN处方中糖和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不合理糖脂比会增加患儿代谢并发症发生率。一般情况下,脂肪乳所提供的能量应占非氮能量的30%~50%[10]。糖脂比过高,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增加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的风险;糖脂比过低,机体内部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会增强,易导致反应性高血糖,过多的脂肪还可引起免疫抑制、肝功能受损、血脂升高、血栓形成及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11],影响儿童生长发育。6 000张处方中糖脂比<1∶1和>2∶1处方共537张,占8.95%,糖脂比1∶1~2∶1处方5 463张,占91.05%,基本合理。
3.5热氮比
热氮比在合理范围内可减少机体蛋白质分解,促进蛋白质合成,使机体达到正氮平衡[12]。通常TPN处方中非蛋白热卡与氮之比为100∶1~200∶1[13],在不同的疾病状态下,应根据患儿病情调整热氮比。本研究调取的病例多为10岁以下患儿,年龄偏小,疾病种类复杂,热氮比范围相对放宽。其中436张热氮比>200∶1,占7.27%,表明有非蛋白热卡过高或氮量补给不足情况,需增加氨基酸使用量。热氮比<100∶1的处方12张,占0.20%,表明能量供给不足,氨基酸将成为主要能量来源。92.53%处方中热氮比为100∶1~200∶1,处于合理范围。
3.6糖速及糖浓度
葡萄糖是主要能量来源,葡萄糖的使用既要保证提供足够的能量,也要保证合适的浓度及输注速度。间歇输注TPN时,最大葡萄糖输注速率不能超过20 mg/(kg·min),周围静脉输注葡萄糖的浓度应<12.5%,中心静脉输注葡萄糖的浓度可达25.0%[14]。本研究调取的处方中,糖速<11.2 g/(kg·h)的处方5 711张,占95.18%。周围静脉输注时糖浓度<12.5%的处方4 917张,占81.95%;中心静脉输注时糖浓度<25.0%的处方1 083张,占18.05%。TPN处方基本按照患儿实际病情合理配备葡萄糖,葡萄糖的使用基本合理。
综上所述,我院儿外科围手术期TPN处方基本合理。在TPN治疗中需在确保TPN处方的合理性、稳定性、配伍科学性等基础上,对患儿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增加风险筛查,并考察适应证、用药合理性以及经济适用性,开具合理、科学、个体化的TPN处方,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出最佳的治疗作用。营养药师应积极与临床医师、护师沟通,通过宣教、科普或开展儿童营养专项课程等形式给予临床医师或护师更专业、实用及适用的建议,积极参与营养会诊,通过患者的临床诊断、检查指标及病情变化情况,在TPN使用的同时加强TPN处方的审核工作,依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无菌环境,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赵玉佩,康维明.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现状及展望[J]腹部外科,2004.1(4):196-198.
[2]蔡威,王莹小儿外科手术期营养支持[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1,19(3):144-147.
[3]方静霞,沈丽萍.胃肠道外营养在危重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6):819-820.
[4]韦军民.欧美外科营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2):107-109.
[5]韩吉,梁宇,姜明燕静脉药物调配中心832张全肠外营养处方的综合评价[J]医药导报,2015 ,34(5):681-684.
[7]樊跃平,吴汉平经外周静脉肠外营养治疗再认识[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7,4(1):17-20.
[8]徐文芳,贾萍,王华飞,等.我院新生儿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9)-:40-42.
[9]卓羽波,薛莲芳,王一飞新生儿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4 ,30(4):482-485.
[10]邵恒.572张肿瘤患者肠外营养处方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4):475-477.
[11]倪蓓蓓,吕彩霞,秦苗,等.1 843张新生儿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分析[J].医药导报,2018,37(9):1068-1071.
[13]张霓,张文周.1250例肿瘤患者全肠外营养处方分析[J].中南药学,2017,15(10):1467-1469.
[14]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6):436-441.
文章来源:王盼,张文锐,金芳,王锐.我院2015-2017年儿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21,27(12):37-39.
分享:
有研究[2]提出,环境菌落总数作为评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关键指标,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维护环境卫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平板计数法对检测环境菌落总数存在诸多局限性,该方法不仅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而且耗时较长,不利于快速响应和处理潜在的卫生问题[3]。
2025-01-10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是由于医院外的病毒、细菌以及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感染造成,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及胸痛等[1]。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发病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临床研究[3]发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除了微生物感染以外,机体自身的炎症细胞因子以及T细胞水平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同时机体感染病原菌后免疫功能失调,炎性反应进一步加剧,也是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2023-12-28目的 研究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在不同病情程度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在新郑市中医院就诊的ASD儿童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每组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病情程度分为Ⅰ、Ⅱ、Ⅲ级,试验组采用早期介入丹佛模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
2023-07-04腺病毒感染多见于6个月~5岁儿童,全年均可见,中国北方地区腺病毒感染高发季节为冬季,南方地区则为春季和夏季[3]。腺病毒感染潜伏期为2~21 d, 平均 3~8 d。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黏膜接触、粪-口途径等方式传播。
2021-11-26提供药学服务不仅是药师的职责,更是药师核心价值的体现。目前,有调查显示,药师的儿科药学服务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与患儿家属对药师的认可度不高有关,因此需拟定儿科药学服务方案,明确团队中药师的职责和目标,促进儿科药学服务全覆盖,以期为患儿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2021-11-26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不良患者的生理储备,纠正营养不良,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有研究显示,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病死率明显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5-2017年儿外科围手术期使用全肠外营养(TPN)的处方,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2021-11-26支气管扩张症是因为支气管壁的弹性组织和肌肉组织受到破坏而导致的局部或广泛的支气管不可恢复的异常扩张,病因较多,包括感染、免疫缺陷、先天性发育异常等。既往研究认为儿童支气管扩张症发病率已逐渐下降,但随着高分辨率CT(HRCT)、纤毛活检、基因检测等新的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童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率不断提高,且临床更加重视病因的诊断。
2021-11-26MG是发生于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系统疾病,目前发现的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与MG疾病的发生存在关联,通过对MG患者血清抗体的研究,丰富了对MG疾病的了解,为多种亚型的MG疾病提供精确有效的诊断。针对MG不同亚型如何精准治疗,对不同免疫抑制剂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儿童MG不同亚型的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
2020-11-30牛奶蛋白过敏是由牛奶蛋白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好发于1岁以下的婴儿(包括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患儿不仅出现胃肠道反应,还可出现呼吸道症状及全身不适,严重影响生长发育[1,2]。文献[3,4]报道,CMPA的发生可能与辅食品种、喂养方式及家族史等有关。本研究探讨婴儿发生CMPA的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2020-11-072016年1月,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全国每年预计新出生人口超过1750万,新生儿的增多必将加大儿科工作量。儿科病种复杂,患者年龄小,病情变化快,配合性差,护理工作量大,有时还要面对家属误解,因此,儿科护士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相关研究表明,儿科护士的压力较内科、外科、急诊科护士大。
2020-10-10人气:18552
人气:15573
人气:15295
人气:15086
人气:1484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期刊人气:9901
主管单位: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1752
国内刊号:13-1405/R
邮发代号:18-40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