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应用下颚支持法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某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50例,应用下颚支持法进行喂养干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喂养法。对比两组早产儿的首次喂养持续时间、平均摄入奶量、漏出量、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出院体重、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首次喂养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早产儿平均摄入奶量多于对照组,漏出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出院体重均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应用下颚支持法有助于增加喂养效率及平均摄入奶量,对增加早产儿体重及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积极的影响。
早产儿主要是指胎龄少于37周的活产婴儿,该类婴儿常存在低出生体重等生理特点[1,2]。为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及保证营养供给,对早产儿实施喂养干预尤为关键[3]。且较多研究证实,尽早建立完全经口喂养,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以及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5]。较多研究显示,使用常规喂养法喂养早产儿存在一定问题,如在喂养过程中易出现奶漏出等现象,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较长,且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较长,喂养效率较低,所以为解决上述问题,寻找其他的方法十分重要[6,7]。目前,如何帮助早产儿尽早实现安全、有效的经口喂养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有研究显示,下颚支持法对提高喂养效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在大量临床资料显示中,早产儿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干预手段,从而使得其能够提升生长发育等情况,故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下颚支持法的有效性,我院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50例早产儿应用下颚支持法进行喂养干预,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早产儿胎龄34~36周,维持体温36~37℃,出生1minApgar评分均≥8分,且为全管饲喂养。排除口腔畸形(唇裂、腭裂等)、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严重并发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暂停)的早产儿。观察组50例早产儿男26例,女24例;胎龄(34.64±0.32)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8例,剖宫产32例;出生体重(1759.24±46.02)g;出生1minApgar评分8~10(8.65±0.32)分。对照组50例早产儿男29例,女21例;胎龄(34.62±0.34)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34例;出生体重(1760.02±46.12)g;出生1minApgar评分8~10(8.71±0.30)分。
1.2方法
所有早产儿均在暖箱中,对其实施持续心电监护。
1.2.1对照组
50例早产儿应用常规喂养法,于喂养前15min给予早产儿听觉和触觉刺激,以促使其觉醒,在喂养期间对早产儿实施奶瓶喂养体位支持干预,即托起其头、颈、肩部。
1.2.2观察组
50例早产儿应用下颚支持法进行喂养干预,于喂养前15min相关护理人员使用手指轻轻揉按早产儿上腭,直至引发早产儿出现吸吮动作,在喂养期间,对早产儿实施下颚支持法,即在早产儿进食时,护理人员使用左手托住患儿头部,然后用右手的小指、无名指托住下颌、一侧脸颊,大拇指、食指、中指固定奶瓶,注意控制力度,以刚好固定又不压出指痕为宜。
1.3评估指标及评估标准
1.3.1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早产儿的首次喂养持续时间、平均摄入奶量、漏出量(通过计算喂养前、喂养后围于患儿下颌处纱布重量估算漏出量,1g≈1mL)、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出院体重、住院时间。
1.3.2评估标准
①喂养进程[8]:即经口喂养的不同进展阶段,本研究将首次经口奶瓶喂养,且每次≥5mL定义为开始经口喂养;将经口喂养奶量120mL/(kg·d),且不需要管饲达48h定义为完全经口喂养。②喂养表现[9]:将平均每分钟摄入奶量定义为喂养效率,分别于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两个时间点各选取1次喂奶活动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
表2两组早产儿首次喂养持续时间、平均摄入奶量、漏出量比较
表3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比较
表4两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出院体重、住院时间比较
3、讨论
经口喂养是新生儿早期获得营养的最佳渠道,由于早产儿各个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加上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常存在不协调现象,不能实现完全经口喂养,为保证营养供应,一般情况下,对于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常先对其实施管饲喂养,再逐渐过渡至经口喂养[10]。较多研究证实,对早产儿实施管饲喂养可使其丧失口腔感觉刺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口腔运动功能发育,对经口喂养顺利开展具有不利影响[11,12,13],所以尽早对早产儿实施经口喂养十分必要。但由于经口喂养机制较复杂,加上早产儿生长发育存在个体性差异[14,15],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口喂养的难度,所以为促进经口喂养顺利进行,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十分关键。
目前,临床常使用现代化训练手段来帮助早产儿早日实现经口喂养,常见的经口喂养训练方法主要有经口喂养技能(非营养性吸吮、口腔刺激等)以及在喂养过程中使用喂养方法(合适工具、体位支持、下颚支持等)[16,17]。较多研究显示,为早日实现经口喂养,对早产儿实施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十分可行,出现该现象主要是由于早期口腔运动可有效刺激口腔内的感觉神经纤维,增强机体胃肠活动,从而促使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18,19]、胃泌素以及胃动素,进而促进胃肠黏膜生长发育,对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及恢复到正常喂养状态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有研究显示,下颚支持法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神经内分泌系统发育成熟,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较积极的作用。此外,下颚支持法的操作较简单,对护理人员要求不高,可操作性较强[20]。因此,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应用下颚支持法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早产儿尽早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并有助于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对减轻早产儿家庭经济负担具有较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早产儿首次喂养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早产儿平均摄入奶量多于对照组,漏出量少于对照组,提示在喂养期间,对早产儿实施下颚支持法有助于增加首次喂养持续时间及奶摄入量,对增加早产儿体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出现该现象很可能是由于下颚支持法有助于增加舒适度,从而有助于延长喂养时间,加上下颚支持法的科学性更强,有助于减少奶漏出量,增加奶摄入量。说明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喂养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早产儿的喂养摄入情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提升造成的生长发育情况,提高喂养质量。
同时,数据显示,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少于对照组,喂养效率是评价早产儿喂养表现的主要指标,而喂养表现可有效反映口腔运动功能和耐力状况,而本研究中观察组早产儿喂养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亦说明下颚支持法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改善口腔运动功能,便于早产儿尽早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出现该现象主要是由于下颚支持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口腔运动功能,从而可有效增强早产儿吸吮和吞咽能力,进而能有效缩短经口喂养进程,促使早产儿顺利实现完全经口喂养。提示,在针对早产儿进行喂养干预过程中,可以首选下颚支持法进行支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喂养率,改善早产儿口腔情况,还可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等。
此外,数据显示,观察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出院体重均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这也说明在喂养期间,对早产儿实施下颚支持法有助于增加早产儿体重,使其尽早恢复出生体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时间,出现该现象主要是由于采用下颚支持法后,早产儿奶摄入量增多,从而有助于满足早产儿生长所需,对增加体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李颖等[21]研究中详细分析下颚支持法的效果,通过研究认为,在早产儿喂养时采用下颚支持训练有助于增强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及经口喂养能力,对提高经口喂养表现及缩短经口喂养进程具有较积极的作用。李颖等[21]研究成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均认为在喂养期间应用下颚支持法十分可行,可有效缩短经口喂养进程。但本研究更具有优势,除对首次喂养持续时间、平均摄入奶量进行分析外,还对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等指标进行了对比,从而更具有说服力,更能说明下颚支持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应用下颚支持法有助于增加喂养效率及平均摄入奶量,对增加早产儿体重及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坤桦,胡皎,刘嘉琪,等.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评估量表的信效度及反应度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6):499-502.
[2]陶亚琴,马兰,蒋盘华,等.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49-52.
[3]田旭,易莉娟,曾子,等.口腔运动干预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804-811.
[4]马兰,蒋盘华,陶亚琴,等.影响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89-92.
[5]罗绍兰,肖苑红.口腔按摩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状况的作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4):1940-1943.
[6]马丹,刘小芹,王华,等.吞咽功能训练对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2):123-126.
[7]陶亚琴,马兰,邓晓洁,等.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4):3479-3482.
[8]童燕芬,章优,陈赢赢,等.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2):4141-4144.
[9]鲁萍,王建平,曹雪宏,等.不同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372-376.
[10]李凤妮,李小容,薛伟世,等.母亲声音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481-485.
[11]陈琳,何淑贞.口腔支持对经口奶瓶喂养早产儿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9):1060-1064.
[12]张晓芳.探析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4):38-40.
[13]陈彩梅,黎清耀,袁碧丹,等.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87-88.
[14]王正新,孙娟,董梅花,等.口腔运动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作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3):1168-1170.
[15]宁雪梅,鲁利群,李烨,等.初乳涂抹口腔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10):1074-1076.
[16]黄珠莲.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5):22-23.
[17]信梦雪,麦细焕,何咏群.健脾法为基础的口腔运动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8,40(14):116-117;120.
[18]刘真真,张先红,高雄,等.运用品管圈方法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率[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7):73-74.
[19]涂满梅,王丽丽,余英,等.改良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9):86-87.
[20]田爱宁,宋文萍,陈爱兰.差异性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2):181-182.
[21]李颖,何淑贞,姜敏,等.下颚支持在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5):5138-5140.
黄明媚,韦晓宁,张西雅.下颚支持法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20,18(24):3161-3163.
分享:
有研究[2]提出,环境菌落总数作为评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关键指标,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维护环境卫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平板计数法对检测环境菌落总数存在诸多局限性,该方法不仅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而且耗时较长,不利于快速响应和处理潜在的卫生问题[3]。
2025-01-10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是由于医院外的病毒、细菌以及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感染造成,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及胸痛等[1]。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发病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临床研究[3]发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除了微生物感染以外,机体自身的炎症细胞因子以及T细胞水平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同时机体感染病原菌后免疫功能失调,炎性反应进一步加剧,也是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2023-12-28目的 研究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在不同病情程度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在新郑市中医院就诊的ASD儿童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每组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病情程度分为Ⅰ、Ⅱ、Ⅲ级,试验组采用早期介入丹佛模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
2023-07-04腺病毒感染多见于6个月~5岁儿童,全年均可见,中国北方地区腺病毒感染高发季节为冬季,南方地区则为春季和夏季[3]。腺病毒感染潜伏期为2~21 d, 平均 3~8 d。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黏膜接触、粪-口途径等方式传播。
2021-11-26提供药学服务不仅是药师的职责,更是药师核心价值的体现。目前,有调查显示,药师的儿科药学服务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与患儿家属对药师的认可度不高有关,因此需拟定儿科药学服务方案,明确团队中药师的职责和目标,促进儿科药学服务全覆盖,以期为患儿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2021-11-26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不良患者的生理储备,纠正营养不良,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有研究显示,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病死率明显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5-2017年儿外科围手术期使用全肠外营养(TPN)的处方,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2021-11-26支气管扩张症是因为支气管壁的弹性组织和肌肉组织受到破坏而导致的局部或广泛的支气管不可恢复的异常扩张,病因较多,包括感染、免疫缺陷、先天性发育异常等。既往研究认为儿童支气管扩张症发病率已逐渐下降,但随着高分辨率CT(HRCT)、纤毛活检、基因检测等新的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童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率不断提高,且临床更加重视病因的诊断。
2021-11-26MG是发生于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系统疾病,目前发现的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与MG疾病的发生存在关联,通过对MG患者血清抗体的研究,丰富了对MG疾病的了解,为多种亚型的MG疾病提供精确有效的诊断。针对MG不同亚型如何精准治疗,对不同免疫抑制剂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儿童MG不同亚型的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
2020-11-30牛奶蛋白过敏是由牛奶蛋白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好发于1岁以下的婴儿(包括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患儿不仅出现胃肠道反应,还可出现呼吸道症状及全身不适,严重影响生长发育[1,2]。文献[3,4]报道,CMPA的发生可能与辅食品种、喂养方式及家族史等有关。本研究探讨婴儿发生CMPA的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2020-11-072016年1月,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全国每年预计新出生人口超过1750万,新生儿的增多必将加大儿科工作量。儿科病种复杂,患者年龄小,病情变化快,配合性差,护理工作量大,有时还要面对家属误解,因此,儿科护士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相关研究表明,儿科护士的压力较内科、外科、急诊科护士大。
2020-10-10人气:18552
人气:16674
人气:15573
人气:14844
人气:1402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期刊人气:3745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428X
国内刊号:10-1070/R
邮发代号:36-102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影响因子:0.51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