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究花式毒品的成因及其惩防措施

  2020-06-02    25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前,不法分子利用一些流行的物品作掩护,通过改变形态、包装,把毒品伪装成外观时尚、漂亮的花式毒品,戕害了不少青少年。高压打击被迫变型、专属定制产销两旺、网络交易犯罪成本低、宣传不足公众认知度低等是花式毒品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借助科技开展禁毒宣传、创建机制实行综合治理、有的放矢重点突破、智慧禁毒精准打击、研发新的检测实行快速检验等措施,以有效遏制花式毒品的危害。

  • 关键词:
  • 惩防措施
  • 打防对策
  • 智慧禁毒
  • 法律
  • 花式毒品
  • 青少年
  • 加入收藏

当前,全球毒品问题日益严峻,毒品的种类也从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向第三代毒品发展,呈现出第一代毒品(主要指以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为代表的传统毒品)、第二代毒品(主要指以摇头丸、冰毒、麻古等为代表的合成类毒品)和第三代毒品(主要指新精神活性物质NPS)并存、叠加的局面。在这种复杂、严峻的毒情形势下,一些毒品犯罪分子变本加厉,通过改变形态、包装、变换面目,把一些毒品伪装成外观时尚漂亮的花式毒品。花式毒品很容易降低人们的警惕性,具有极强的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情或好奇心的驱使下极易误食、滥用。目前,这类花式毒品不断增多,危害也非常大,探讨对这类毒品的打击防范之策,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花式毒品的界定


目前流行的毒品中,除了冰毒、摇头丸、K粉等常见毒品外,市面上还出现了不少“化了妆的毒品”,它们花样百出、层出不穷,有许多从外包装难以辨认,这就是所谓的花式毒品。花式毒品并不是毒品的新品种,而是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掩人耳目,利用一些日常流行的物品作掩护,将已被国家管制的毒品混杂其中,披上美丽的外衣、穿上时尚的“马甲”后,混入人们的生活,蒙蔽、欺骗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一些花式毒品将一种或几种毒品混合在一起,掺杂在一些合法的物品中供人吸食,很容易产生协同作用,比单纯的某种毒品对公众健康安全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威胁要大得多。


二、花式毒品的类型


花式毒品无色无味,可能被包装成奶茶、跳跳糖、巧克力、小药丸的样子,甚至可能伪装在茶叶、果冻中。从物质的状态来分类,当前流行的花式毒品可以分为液体型、固体型、气体型等三种。

(一)液体型

呈液体形态的花式毒品最为广泛,还有着各种好听的名字,如神仙水、开心水、咔哇潮饮、紫水、可乐等。这些花式毒品无色无味,可混入各种饮料、酒水中,也有把液体装入一些口服液的瓶中。特别是在娱乐场所,人在音乐和酒精的刺激下自我保护意识降低,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很容易中招、被诱骗饮用。有的还以知名饮料作掩护,比如“冰糖雪梨”,这不是指平时市面上贩卖的饮料,而是含有γ-羟基丁酸成分的饮料,服用过多可能导致深度的抑制、昏睡甚至死亡。液体型的花式毒品伪装较多,类似的还有“激爽”“酷格”等。

(二)固体型

当前固体型的花式毒品因寄递、携带等方便,成为海淘者、网购者的新宠。固体型的花式毒品是不法分子将毒品放入常见的食品之中,包装袋也是该类食品所使用的,以此作掩护,伪装手段很高,包括一些知名品牌。固体型花式毒品大多是将毒品放入奶茶粉类、果汁粉类、速溶咖啡粉类、奶粉类等外包装的物品中,多用于冲泡后饮用,其中掺入进去的毒品主要是传统毒品、合成毒品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如果是毒品的粉末和饮品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外观和味觉上很难分辨。除了饮品类的花式毒品外,目前流行的固体型花式毒品主要还有0号胶囊、蓝精灵、聪明药(学生们接触到最多的有治疗多动症的阿德拉、利他林、莫达非尼等三种)、“邮票”(主要成分为麦角酰二乙胺)、娜塔莎、黑芝麻、开心果、糖果、果冻等。

(三)气体型

目前,气体型的花式毒品并不多,风靡于酒吧、KTV等各类娱乐场所的主要是“笑气”。因为吸入“笑气”能让人产生幻觉和快感,年轻群体中不少人使用“笑气”来制作“嗨气球”,甚至被吸毒人员当作毒品的替代品,吸食者也容易产生心理依赖,因此常常被滥用。“笑气”对人体产生的损伤是不可逆的,长期吸食会造成认知功能损害、记忆力损害、脑功能损害,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给运动性神经通路带来伤害,严重者可致瘫痪,高浓度笑气还可能导致吸食者窒息死亡。“笑气”的化学名称为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气体,能致人发笑,最初被作为医用麻醉剂使用,后来又用于食品工业中,是一种危险化学品。

当前,在一些地方也有吸食强力胶、汽油、天那水等,其实,这些物质本身不是气体,但能散发出芳香的气味,吸毒人员主要是吸入这些物质中含有的芳香气体。


三、花式毒品的成因


(一)高压打击,防打变型

基于我国曾经深受毒品之害的历史教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毒品问题,在各地广泛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毒品的主要种类和滥用危害已得到广泛宣传,大大提高了人们识毒、拒毒、反毒的意识和能力,1特别是禁毒执法部门一直以来重拳出击,对毒品违法犯罪露头就打。人们预防毒品意识的提高、高压政策的震慑作用,毒品犯罪分子不敢明目张胆进行涉毒犯罪。但出于毒品巨额利润的诱惑,他们便诡计想尽,将毒品进行变型,想方设法把毒品伪装成既能降低犯罪风险、又能赚取暴利的物品。比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饮料和小朋友喜欢的小玩具、小零食中掺入毒品,外观漂亮、迷人,这样的花式毒品具有更强的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为毒品犯罪分子提供保护色,更容易让使用者放松警惕,给禁毒执法部门的打击带来更大的难度。

(二)个性化定制,产销两旺

花式毒品因掺杂大量的辅料而使其口感得到改良,初次吸食者不会像吸食传统毒品那样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症状,吸食方式的升级和多样化让人更容易接受。传统毒品有的需要使用水壶吸食,有的需要注射器注射,而现在的花式毒品只需要放在日常饮用的饮料里或者直接就可以吸食,导致大众对这些物质降低防范性。由于花式毒品中掺杂有大量廉价的物品,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导致市场价格低,使更多的人陷入它的魔爪。另外,不法分子根据不同地域的习惯、口味、风俗等不同,采取订单式、个性化的生产来满足需求,花式毒品并经快递、物流等渠道寄出。受众面广,价格便宜,成瘾性强,隐蔽性强,使得花式毒品目前出现产销“两旺”的势头。

(三)网络交易,降低犯罪成本

花式毒品的交易者大多是年轻人,而年轻人又是当前网购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便利用这种特点,开始运用和借助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发达的现代化物流业进行花式毒品的交易。利用互联网一些特殊的聊天窗口、使用子母软件、各种社交软件甚至暗网进行视频或音频聊天,发布、订购、销售花式毒品,进行信息交流,讨论交易价格及交易方式,拍几张图片即可确定下单。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交易形式与时间空间地点的束缚,增大了花式毒品犯罪的隐蔽性,导致打击时取证难度加大。而发达的现代化物流业提升了“网购”“海淘”花式毒品的便利性,通过邮寄、快递等方式运送毒品,收取、寄送时都不使用真实姓名,采用隐语、暗语进行联络,而支付时使用网银、微信红包、支付宝、Q币等方式,交易时双方互不见面,通过这样的方式,现已初步形成“网络联系、银行转账、物流销售”的贩毒模式。当禁毒执法部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因嫌疑人都是用网名且双方从未见面而难以提供对方的真实个人信息,有时即使提供对方的网名或账号,经调查却是盗取无辜市民的,致使无法进一步追踪调查,这些直接导致禁毒执法人员的取证执法难度增加,相应地降低了花式毒品的犯罪成本。

(四)宣传效果不佳,认知度低

《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中指出:为了迷惑公众、吸引消费者,一些毒贩不断翻新毒品花样,变换包装形态,“神仙水”“娜塔沙”“0号胶囊”“氟胺酮”等新类型毒品不断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主要在娱乐场所、以青少年滥用为主。由于青少年的从众心理、好奇心强,花式毒品的使用人群不断扩大,再加上“从众文化”“群体行为”等心理因素的干扰以及娱乐圈的一些演艺明星或富裕阶层的人们吸食、形成所谓的“圈子文化”,一些人纷纷效仿,使传统行之有效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出现效果不佳、标靶不准的苗头,更多易染毒人群游走在涉毒边缘,涉毒人群不断扩大。究其原因还是相关部门缺少对花式毒品的宣传教育,广大民众对花式毒品缺乏正确的认识及辨认能力。


四、打防花式毒品的对策


花式毒品的出现有着其特有的特点,它的流行、泛滥也自成规律,与普通毒品相比,花式毒品进货渠道多、供货快,市场定位更准,不法分子把目标消费群体瞄准了生理和心理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针对花式毒品的情况,禁毒执法部门需要针对它独有的特性和规律,在延续普通毒品防控策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性的、开创性的打击防控。

(一)借助科技开展差异化的禁毒宣传

禁毒宣传教育是治本之策,在构建我国禁毒防控体系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随着毒情形势的发展变化、花式毒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禁毒宣传教育因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对受众的吸引力、成效性下降。社会、科技在发展,对于这种以各种花样引诱人们下水的花式毒品,在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时更需要不断更新方式、方法,需要更多利用信息技术的体验式、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如引入一些模拟现实技术,将吸毒后的真实状态通过VR技术传达给观众,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向观众展览毒品时,也可以开发相应的小程序,通过电子触摸屏和观众互动,让更多的人亲身参与、感受到花式毒品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大数据公司、民间机构合作,对网民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与禁毒宣传部门的工作目标结合,确定花式毒品预防教育的具体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禁毒工作的需要,提高禁毒宣传教育的成效。

而对于不同的禁毒宣传教育人群,有差异化地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如对年轻群体开展花式毒品宣传教育时,可以更多地利用网络、手机微信、QQ等手段,发布生动直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工作。年轻人通过网络接收信息、传播信息,了解花式毒品的危害性、消费渠道、交易形式以及伪装手段,提高年轻人对花式毒品的甄别能力以及识毒防毒、抵御诱惑、增强自控能力。对中年人、老年人则可以利用社区宣传、广播宣传、板报宣传、讲座宣传等形式,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对中老年人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识别毒品、拒绝毒品的能力。中老年人在禁毒方面为年轻人做好榜样、做好示范,给年轻人传递正能量、传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二)创建机制,强化综合治理

各级禁毒部门要及时认识、评估当前出现的花式毒品对禁毒工作的影响,针对花式毒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要在总结、提炼防控打击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经验的基础上,创建打防花式毒品的体系和途径。禁毒执法队伍要与时俱进、实现快速转型,苦练内功提升能力,坚决遏制花式毒品的蔓延扩散。

各级政府要主动作为、履行好自身工作职责,积极做好各个禁毒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衔接协调工作,以形成工作合力。2其中教育部门要针对青少年的情感需求、心理特点,积极主动采取形式灵活、内容生动的禁毒宣传方式,让青少年对花式毒品的准确认识能够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形成条件反射。医疗卫生部门要积极与禁毒执法部门构建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努力争取检测禁毒执法部门查获的涉毒人员的特定疾病,尤其对患有传染病或重病人员的病情,需要依法及时通报给禁毒执法部门。对出租房、旅馆、网吧也需要加强管理,压实、强化经营者和出租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不给儿童、青少年涉毒提供机会和便利条件。与此同时,要把净化互联网环境列入到禁毒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防止儿童、青少年出现网络特别是暗网涉毒的问题。3另外,要创建督促、考评、问责机制,对花式毒品的打击防控工作纳入到社会综合治理的工作考核体系中,强化综合治理,确保各项禁毒工作措施不留死角、执行到位、成效显著。

(三)多措并举,重点突破

当前,大量花式毒品是通过海淘、网购并通过快递物流来完成的,禁毒执法部门对此类案件的侦查相应的会涉及到寄件查处、涉案资金追查以及网络取证等多个环节。对查处寄件的管控,要加强对寄递业务的了解,掌控他们层层转包的运作方式,加大对邮包尤其是国际邮包的开包检视的力度,加强快递物流在日常工作中的管理,针对违反规定填写寄件人信息、帮助寄件人伪造物名并提供虚假鉴定证书、不署实名收寄件等现象进行大力的整治,以提高相关人员“互联网+快递”模式的防控意识,同时组织开发快递物流的信息管理平台,实行信息化管控;对涉案资金追查,要拓展财富调查工作,提升调查取证能力,推动对利用微信、支付宝、网银等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款信息的查证,进一步推进对速汇金、贝宝、Visa、Xoom等银行电汇以及外资银行、西联汇款或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取证、监控工作,加强国际执法部门之间此类案件的合作与信息交流,特别是在对境外银行账号转账信息取证时的协作与合作;而对互联网的侦查取证,执法人员要具有在互联网公共平台上取证的意识和能力,收集不法分子在公开网站、论坛上发布的广告,进一步提高侦查人员信息辨别能力、核查能力以及对互联网邮箱以及即时聊天通讯的监控、取证工作能力,这将对案件的侦办提供支持作用。

对当前花式毒品已出现地域性、关联性等特点,要对已经办理的案件信息、情报线索进行认真梳理、拓展延伸,从中寻找内在联系和规律,在此基础上重点突破进而集中整治。比如我国当前发生的甲卡西酮类案件,常常用“长治筋”作为该类毒品的代名字,作案人员大多为山西长治籍。对这些形成规模、有规律的案件,可以重点关注那些重点区域的高危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重点突破,实施精确打击,从而形成强大的挤压效应和震慑力。

(四)智慧禁毒,精准打击

当前,贩卖花式毒品的不法分子使用微信、QQ、MSN、Skype等即时聊天工具与国外境外人员联系,聊天时基本使用暗语或专业术语,聊天内容难以确定为涉毒交流。更有甚者,一些涉毒人员凭借其较高的英文水平,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无形中增加了侦查、取证工作的难度。花式毒品犯罪的隐蔽性很强,而犯罪分子大多是有一定知识的青年人,他们更能推动犯罪手段向着科技化、多样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因此,执法部门必须强化科技禁毒、推动智慧禁毒,4用科技手段推进对花式毒品犯罪的早发现、早预警,事中监控,收集、固定好充足的证据,以实现全链条打击。当前,智慧警务在全国各地正处于如火如荼推进建设之中,要将多种数据、各种系统、有关部门的信息孤岛等进行科学、合理合法的链接,总结当前国内花式毒品犯罪的主要规律和特点,利用各种信息情报分析处理软件、犯罪拼图等进行智慧禁毒和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打击的目标。

(五)研发先进的检测方法,实现快速检验

禁毒执法部门发现、认定吸毒人员,一般情况下都是需要案件现场或派出所即时使用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查明当事人是否吸毒以及毒品的种类,依法加以证据的提取和保管,因此,需要有科学可靠、行之有效的快速检测方法作为强有力的后盾。5当前,我国主要根据胶体金免疫分析法来制成的胶体金尿检测试纸,进行现场快速检测,而检测的毒品种类主要是鸦片、吗啡、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可卡因等几类常见毒品。现实中,花式毒品种类众多,而且日新月异不断地推陈出新。面对如此数量繁多并且无标准样品的类物质,禁毒执法部门快速、及时打击花式毒品犯罪面临不小的挑战。这就需要检测设备和鉴定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才能及时发现、认定涉毒行为,也才能解决管制之后相应案件的侦查和诉讼时效问题。这是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实现现场的快速检测,提高发现、查验、堵截能力才能快速及时有效地打击花式毒品犯罪。


注释:

1.秦总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创新发展》,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年版。

2.(1)胡云腾、方文军:《论毒品犯罪的惩治对策与措施》,载《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第99~106页。

3.(2)陈璐:《暗网犯罪与多元治理:挑战与出路》,载《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第83~90页。

4.(1)郭本卓、张瑞清、林日升:《基于智慧警务的刑事犯罪情报工作模式研究》,载《法制博览》2019年第5期,第56、57页。

5.(2)姜宇、王雪、陈帅锋:《论我国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模式的完善》,载《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9年第2期,第105~110页。


秦总根.花式毒品的成因及其惩防对策[J].犯罪与改造研究,2020(06):9-1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刑事法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刑事法杂志

期刊人气:308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验院

主办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法

国际刊号:1007-9017

国内刊号:11-3891/D

邮发代号:82-815

创刊时间:199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