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 分析纤维蛋白原(FIB)/前白蛋白(P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22)和预后不良组(n=74)。收集患者手术前血浆FIB、血清PA水平并计算FIB/PA,采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FIB/PA与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IB/PA对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TNM分期Ⅲ期占比、淋巴结转移阳性占比、FIB、FIB/PA高于预后良好组,PA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TNM分期、淋巴结转移、FIB、FIB/PA与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关系(γ>0,P<0.05),PA与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关系(γ<0,P<0.05)。绘制ROC曲线,FIB、PA、FIB/PA对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均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0),且以FIB/PA预测效能最佳。结论 FIB/PA对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可据此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NSCLC患者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为常见恶性肿瘤,早期通常无任何症状,具有进展迅速、预后差等特点[1]。外科手术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手段,适用于Ⅰ期、Ⅱ期及部分Ⅲ期NSCLC患者,手术方式首选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可有效去除切除肿瘤病灶,且创伤小、恢复快[2]。但相关研究报道,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仍不容乐观,五年生存率较低[3]。目前临床尚无有效预测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不利于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4]。寻找能够可靠预测预后情况的指标对改善NSCLC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凝血功能、营养状态与肿瘤进展和生存密切相关[5]。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是一种能够综合反映凝血和营养的指标,具有安全高效、经济实惠等优点[6]。既往研究表明,FIB/PA与直肠癌、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但其与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研究较少,仍需进一步探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FIB/PA对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NSCLC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9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2例,女性34例;年龄42~78岁,平均(59.34±7.73)岁;病理类型:鳞癌28例,腺癌63例,大细胞癌5例;分化程度:低分化13例,中分化25例,高分化5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NSCLC诊断标准[7];②均行肺叶切除术治疗;③术前未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④长期规律随访;⑤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围术期全因死亡;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③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实验室指标:收集患者手术前1 d的血浆FIB、血清PA水平,计算FIB/PA。检验仪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希森美康株式会社,型号:CS-5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美国)股份有限公司,型号:DxC 700 AU]。
基线资料收集:根据研究目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TNM分期(Ⅰ~Ⅱ期、Ⅲ期),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分化程度(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病灶部分(左肺、右肺),病灶直径(≤5 cm、>5 cm),淋巴结转移(阳性、阴性),术后化疗(是、否),吸烟史(有、无)。
分组方法:所有NSCLC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均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确认病灶已切除,自患者出院当日开始,通过电话、微信、门诊等形式对其完成随访,随访截至2023年2月28日。将随访期间出现终点事件如复发、转移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纳入预后良好组。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数据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FIB/PA与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IB/PA对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以曲线下面积(AUC)值表示,AUC≤0.50表示无预测价值,0.50<AUC≤0.70表示预测价值较低,0.70<AUC≤0.90表示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90表示预测价值较高;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预后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96例NSCLC手术患者中,有22例预后不良,占比22.92%(22/96)。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病灶部位、病灶直径、术后化疗、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TNM分期Ⅲ期占比、淋巴结转移阳性占比、FIB、FIB/PA高于预后良好组,PA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FIB/PA与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
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FIB、FIB/PA与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关系(γ>0,P<0.05),PA与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关系(γ<0,P<0.05)。见表2。
2.3 FIB/PA对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以NSCLC手术患者预后情况为状态变量(1=预后不良,0=预后良好),以FIB、PA、FIB/PA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图1),结果显示,FIB、PA、FIB/PA对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均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0),且以FIB/PA预测效能最佳。见表3。
3、讨论
外科手术切除病灶为NSCLC患者提供了治愈的最大希望,但即使将肿瘤全部切除,患者体内仍可能存在隐匿病变或微小转移病变,以致术后复发或转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6例NSC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有22例患者预后不良,占比22.92%,说明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性较高,临床要重点关注,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FIB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糖蛋白,其浓度能反映血液粘稠度,FIB可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在机体凝血过程中被激活,血浆中高水平FIB会增加红细胞黏附、诱导血小板聚集,促使血液维持高凝状态[8]。熊娟等[9]研究发现,肺癌患者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人群,且FIB高浓度肺癌患者较低浓度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缩短。PA也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反映体内蛋白质转换的程度,当机体出现营养不良时其血清中含量会明显降低,PA半衰期仅有1.9d,较白蛋白更短,能更敏感地反映营养不良引起的轻微变化,常作为评估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高危疾病患者的主要营养指标[10]。NSCLC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营养状况不佳情况,刘益民等[11]研究表明,血清PA在NSCLC患者中表达量远低于正常人群,PA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初步推测建立在综合反映凝血和营养基础上的FIB/PA可能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
表1 不同预后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例,%)
表2FIB/PA与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分析
图1FIB/PA预测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图
本研究比较两组患者FIB/PA差异发现,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患者FIB/PA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进一步点二列相关性分析证实,FIB、PA、FIB/PA与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有关,且以FIB/PA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提示相较FIB、PA单一指标,FIB/PA对NSCLC手术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更大。FIB是细胞外基质的常见成分,在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间发挥桥梁作用,介导凝血、炎症和免疫,高水平FIB不仅导致血液处于高黏稠度状态,还增强了肿瘤细胞血管内皮和血小板之间的黏附作用,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侵袭[12]。而血小板又会反过来促进FIB聚集于肿瘤细胞附近,在肿瘤细胞表面形成防御屏障,保护肿瘤细胞免受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13]。PA可通过促进T淋巴细胞成熟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发挥潜在抗肿瘤作用,改善癌症患者预后[14]。而低水平PA会对NSCLC患者免疫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增加肿瘤复发、转移风险[15]。FIB/PA是FIB和PA的比值,可综合反映NSCLC患者在凝血和营养两方面的生物学特性,高水平FIB/PA提示机体存在高凝状态、营养不良情况,相较单一FIB、PA指标,能更全面地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16]。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FIB、PA、FIB/PA预测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均>0.7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FIB/PA预测效能最佳,当FIB/PA>18.065时,临床需警惕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地采取抗凝治疗以避免血栓事件发生,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以纠正营养状态,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表3FIB/PA对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预后不良组TNM分期Ⅲ期占比、淋巴结转移阳性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且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关系,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7]。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且样本量较少,可能存在样本偏倚情况,且研究仅分析了NSCLC患者手术前1d的FIB/PA水平,并未对患者FIB/PA进行动态观察,关于其动态变化是否会影响NSCLC手术患者预后情况,还需扩大样本进行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FIB/PA对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1]郭爱霞,王珍,孙倩,等.CA72-4、CA15-3、AFP及NSE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价值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3):422-426.
[2]吴云,金汉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血清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表达与预后相关性[J].安徽医药,2022,26(9):1874-1878.
[3]李长栓,张杰,王瑞.ALK、Cx37表达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4):577-580.
[4]杜亮,金澄宇.组织中miR-25-3p水平联合能谱CT定量参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治疗预后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1(1):42-48.
[5]陈云,张永杰.治疗前胆碱酯酶联合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比值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价值研究[J].肿瘤学杂志,2022,28(6):490-497.
[6]袁木发,刘欣,费素娟.术前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作为胃癌患者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1,30(6):622-627.
[7]陆舜,虞永峰,纪文翔.2015年肺癌诊疗指南:共识和争议[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6,41(1):1-6.
[8]赵论,石默晗,张浩然,等.不同TNM分期肺癌患者血清D-D、FIB、APTT的水平变化[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2,50(3):395-401.
[9]熊娟,张剑英,张毅敏,等.CD14+/HLA-DR+及纤维蛋白原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54-58.
[10]侯清濒,靳春荣,白雪琦,等.纤维蛋白原与血清前白蛋白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内并发症的预测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9):3258-3262.
[11]刘益民,贾坤林,徐翠容,等.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2):232-235.
[12]吴佳成,翟宝茜,姜力.术前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预后临床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12):1484-1486.
[13]徐小尚,蔡蓓蓓,章龙珍.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对肝细胞癌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21,29(18):3224-3228.
[14]冯晨曦,费素娟.术前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与食管癌患者病理特征关系及对其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1,29(10):725-730.
[15]王盼兴,王海江,刘家煌,等.术前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率与胃癌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2(4):569-573.
[16]季云,李学勇,高怡,等.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在结直肠癌预后预测中的作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2,27(4):489-493.
[17]付琪,赵之标,张珊珊,等.CRP/ALB、P-CRP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1,27(24):1883-1888,1897.
基金资助: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项目(编号:320.6750.2021-02-126);
文章来源:秦璟璟,岳森,王峥.FIB/PA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24,39(11):1867-1870.
分享:
肺癌是全球公共卫生负担最重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新发肺癌患者约22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4%,病死约18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18.0%[1]。其中,小细胞肺癌在肺癌患者中占比15%~20%[2]。肺癌诊治方案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医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肺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3⁃4]。
2025-02-13非小细胞肺癌在各种肺癌中较为常见,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时无法立即通过手术清除病灶,为控制疾病进展,延长患者预计生存时间,通常先给予化疗[1]。化疗可将肿瘤细胞进行一定程度消杀,但易引起不良反应,且多数患者正常细胞也会出现毒性作用[2⁃3]。
2025-02-13肺癌一直以来是威胁我国群众健康甚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在癌症患者致死原因中排名首位[1]。肺腺癌也称为肺腺状癌或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由于早期肺腺癌通常无明显症状,因此很难被早期发现,到院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阶段[2]。
2025-02-13我国有将近 16%的肺癌患者合并 2 型糖尿病,可使得患者体内糖代谢机制紊乱,从而降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同时,肺癌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可消耗自身大量能量,需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而糖尿病对饮食方面的把控极为严格,因此,患者常发生以低血糖为主的体内营养代谢紊乱,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和疾病恢复。
2025-02-10癌因性疲乏(CRF)是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紧密相关的主观感受,表现为躯体、情感及认知等方面持续且痛苦的疲乏、疲惫感,并进一步扰乱机体功能〔2〕。CRF是现阶段肺癌患者面临的首要症状,在化疗的肺癌患者中,发生率在80%以上〔3〕,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并干扰其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2025-02-08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国肺癌发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治疗效果不断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得以延长。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率、生存时间、肿瘤体积等传统指标在评估肺癌疗效中的价值已变得十分局限。近年来,生活质量已成为评估癌症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2]。
2025-02-05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去30年,中国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到2020年,中国是每年新发肺癌病例最多的国家,这可能与中国人口基数大存在一定关联[1]。有研究预测,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肺癌的发病率仍将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且预后较差,将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压力[2]。
2025-02-05肺癌已经是所有癌症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由于肺癌容易发生转移,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之时就已经失去了根治术的机会,因而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所有肺癌的85%,淋巴结转移是NSCLC的主要转移方式。
2025-01-17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肺癌生物标志物包括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的诊断敏感性仅为42%,特异性为83%,且上述指标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差,虽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尚无可替代的检测手段。
2025-01-15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作为一种创新的抗肿瘤治疗策略,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ADC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高靶向性和细胞毒性药物的强效抗肿瘤活性,将细胞毒性药物精准输送至肿瘤细胞,从而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与传统治疗相比,ADC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2025-01-15人气:16236
人气:15175
人气:13848
人气:13618
人气:1260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
期刊人气:5713
主管单位: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陕西省抗癌协会,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4992
国内刊号:61-1415/R
邮发代号:52-297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