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采取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0-07-29    18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采取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妇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7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n=35)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n=37)采取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28.6%,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优良,还可有效减少复发现象,值得推广。

  • 关键词:
  • 中重度
  • 临床分析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 复发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腹腔镜手术
  • 加入收藏

子宫内膜异位症(EM)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妇科疾病,即具备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部位出现[1]。近年来本病患病率逐渐提升,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痛经、性交痛及不孕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良性,但若不及时治疗出现恶性行为如高复发、增生、转移及浸润等会增加不孕风险。调查结果[2]表明本病5年内有20%~40%的复发率,因此一定要重视本病的治疗。当前临床主要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本病,但大量研究表明[3,4,5]手术难以将病灶彻底清除,术后依然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临床还要结合本病的雌激素依赖性特点合理给予激素类药物,以将卵巢功能改善,预防复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为临床用于治疗EM的新型药物,作用机制为将垂体GnRH受体耗竭后对垂体功能予以双向调节,加快内膜病灶萎缩速度,避免复发或将复发时机延迟。为具体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中重度EM的临床效果,现选取患者72例,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妇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7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与体征、血清CA125、影像学及腹腔镜检查确诊为EM,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分期为III、IV期;均不孕,未合并精神性疾病,意识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组前6个月有抗内异症相关激素类药物服用史;合并肿瘤或严重心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者;盆腔手术治疗史。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n=35)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n=37)采取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对照组年龄为23~42岁,平均年龄(34.7±5.6)岁;不孕时间为1.5~5年,平均时间(3.1±0.8)年。观察组年龄为22~40岁,平均年龄(35.3±4.8)岁;不孕时间为2~5年,平均时间(3.0±0.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中对盆腹腔予以全面探查,松解盆腔粘连后将盆腔解剖结构基本恢复,囊肿剥除术处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卵巢用3-0可吸收线缝合,以将其正常形态恢复,但在将病灶清除干净时要尽量将正常卵巢组织保留下来。双极直接烧灼破坏子宫、卵巢、骶韧带及腹膜表面微小病灶。术毕反复冲洗盆腔,使用生理盐水,再将透明质酸钠涂抹于表面,避免盆腔粘连,术后抗感染用抗生素,持续2d。观察组基于此加用GnRH-a,于术后7d将醋酸亮丙瑞林注射液(产自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国药准字H20093852)皮下注射至腹壁内,3.75mg/次,每间隔4周注射1次,持续12周。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如下标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临床体征及症状改善明显,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基本消失判定为显效;症状有所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仍可见但范围缩小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改善甚至加重,病灶范围未缩小甚至扩大判定为无效。同时随访半年,了解两组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为卡方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28.6%,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3、讨论


资料称[6]育龄女性中内异症发生率为10%~15%,盆腔包块、不孕及渐进性下腹疼痛为本病主要表现。当前临床认为本病发病机制有免疫调节、静脉与淋巴散播、子宫内膜种植、遗传及诱导等学说[7,8,9],有复杂成因,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后导致不孕。异位内膜组织会诱发炎症反应及免疫失调,改变盆腔正常解剖结构并诱发腹腔局部免疫反应,甚至会对排卵功能或卵巢分泌产生干扰。临床可结合实际将卵巢功能或生育功能选择性保留下来或者开展根治手术,但内异症患者多数处于育龄期,因此手术主要目的在于将病灶切除并将生育功能保留下来。内异症特性包括扩散、增生及浸润等[10],中重度内异症者镜下可见盆腔粘连广泛,且病灶与周边器官组织无明确界限。腹腔镜手术可确诊内异症病灶并将肉眼可见的病灶有效切除,同时还具备微创、准确快速等优势,但对于肉眼不可见的则难以清除,研究称[11]重度内异症单独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5年内复发率高达70%,因此对病情严重者一定要辅助采取药物治疗,将雌激素水平有效控制,促进肉眼不可见、位置特殊导致难以彻底清除及不典型病灶的坏死或萎缩。

GnRHa为十肽类化合物,属于人工合成,为10多肽神经激素,分泌经下丘脑,密切关联于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可对脊椎动物生殖功能予以有效调控。其作用类似于天然GnRH,可促使垂体细胞将LH与FSH释放出来,对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予以抑制,降低卵巢激素水平,亦可在外周结合于GnRHa受体对异位或在位内膜细胞活性予以抑制。但相较于天然GnRH,GnRHa对GnRH受体亲和力更强,对肽酶分解有较低感受度,因此其活性能够高出十倍甚至百倍。研究表明[12]用药2个月便有暂时性闭经表现,从而吸收肉眼不可见的病灶并促进坏死,萎缩病灶后将其缩小,延缓或避免复发。本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28.6%,比较差异明显(P<0.05),可能原因在于GnRHa可对雌激素水平予以快速有效控制,将盆腔粘连面积缩小,促进病灶萎缩。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优良,还可有效减少复发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海霞.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对比[J].吉林医学,2018,39(11):2103-2104.

[2]褚媛媛,何春雷,朱瑞玉.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0):4789-4791.

[3]孙丹,张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7):3978-3981.

[4]葛莉莉,叶春萍,余宁珠.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7):4056-4059.

[5]张睿.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18,36(2):190-192.

[6]孙金丽.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9):73-74.

[7]王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术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对血清学指标和内膜组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8):107-108.

[8]冯丽丽,张丽.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8,32(4):288-290.

[9]袁凤刚,陈娟娟.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7):3207-3208.

[10]梅金枝.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9):87-88.

[11]陈艳,闻静.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1):5282-5284.

[12]徐海仙.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21):3216-3220.


韩伟.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名医,2020(12):305-30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期刊人气:323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1861

国内刊号:11-4967/R

邮发代号:80-28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