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通补法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威海市中医院收治的180例腹腔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中药汤剂组(口服中药)、联合组(中药口服、揿针、拔罐),各60例。观察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恶心呕吐程度,腹胀情况。结果 联合组术后0~6 h和6~12 h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少于中药汤剂组(P<0.05)和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中药汤剂组和对照组;联合组恶心呕吐分级、腹胀程度分级均轻于对照组(P<0.05)和中药汤剂组(P<0.05)。结论 通补法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治疗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作用显著,可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型可视微创手术,由于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轻、安全性高、康复快等特点[1],在妇科及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胃肠功能紊乱是腹腔镜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因术前禁食、禁饮、二氧化碳气腹、麻醉、术中牵拉胃肠脏器、术中出血及术后卧位等多种因素导致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肠腔内气体聚集,其发生率在5%~25%[2,3],主要表现为:排气、排便困难,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较轻者多为一般消化功能减退,较重者则会引发急性胃扩张、肠麻痹、肠粘连,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传统治疗多以鼓励早起下床主动活动为主,效果不佳。
麻醉和手术影响患者脏腑气机,损伤气血运化,导致气血失和。临床治法应以行气活血、运脾和胃、通调肠腑为主[4,5]。胃、大肠皆属阳明经,通降为顺、有序则浊邪去之有路,否则胃失和降、肠失传化、气机不通,壅滞发病,致瘀血、浊气积于肠道。若气机升过于降,则症见恶心、呃逆、呕吐等;若升降之气滞于中焦,则致痞满、腹痛、腹胀;若气机降过于升,则致排便、排气紊乱等。本研究应用中医通补法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威海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中药汤剂组(口服中药)、联合组(汤剂、揿针、拔罐疗法)3组,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男∶女=1∶2;年龄21~59岁,平均(35.15±4.87)岁;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9例(15.0%),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10例(16.6%),子宫肌瘤剜除术9例(15.0%)和子宫颈癌根除术6例(10.0%),肾癌根治术11例(18.3%),膀胱癌根治术8例(13.3%),肾部分切除术7例(11.6%)。中药汤剂组60例:男∶女=19∶41;年龄22~60岁,平均(36.25±5.78)岁;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8例(13.3%),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9例(15.0%),子宫肌瘤剜除术10例(16.6%)和子宫颈癌根除术11例(18.3%),肾癌根治术6例(10.0%),膀胱癌根治术9例(15.0%),肾部分切除术7例(11.6%)。联合组60例:男∶女=7∶13;年龄21~58岁,平均(34.69±5.29)岁;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7例(11.6%),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8例(13.3%),子宫肌瘤剜除术9例(15.0%)和子宫颈癌根除术10例(16.6%),肾癌根治术10例(16.6%),膀胱癌根治术8例(13.3%),肾部分切除术8例(13.3%)。3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手术方式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知情同意参加,伦理委员会通过本次研究。
1.2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医生判断实施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或外科患者;②年龄20~60岁,性别不限;③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④无胃肠道手术病史;⑤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影响手术进行的疾病;⑥术前术后均可正常交流,可描述主观感受。
1.3 排除标准
①术前已有肠粘连、肠梗阻病史者;②2次或多次手术史者;③中途改为开腹手术者;④精神异常者;⑤拒绝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者;⑥术前1个月内曾接受穴位刺激治疗、使用止吐药物者;⑦穴位处皮肤感染、破损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术前日晚均采用清淡饮食,20∶00口服和爽1包,行肠道准备;术后6 h可饮水、进食小米油等;术后次日晨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指导,讲解注意事项、术后清淡饮食,适合体位深呼吸运动,尽量自主翻身,尽早下床,早期可由旁人协助。中药汤剂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次日早饭后给予四磨汤100 ml口服,每天2次,方药组成:人参15 g, 槟榔9 g, 乌药12 g, 沉香12 g。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口服中药四磨汤,再加予揿针穴位埋针,采用手指同身寸法进行取穴,选取穴位有天枢、内关,穴位处皮肤予75%酒精消毒;取揿针(0.2 m×1.2 mm),刺入皮肤,每天早、中、晚摁压3次,以患者感受到轻微痛感为宜,埋针24 h后取出。术后6 h, 采用补法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位处进行游走拔罐,力度轻,速度慢,可涂抹润滑剂,以拔罐后不出痧为宜。
1.5 观察指标
①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肠鸣音、首次肛门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的评估。肠蠕动评估法:术后6 h每间隔120 min对患者腹部上下左右4个位置进行听诊,每次听诊时间不少于60 s, 听诊部位不少于2个位置,不少于3次肠鸣音,可判断胃肠功能恢复情况。②观察恶心呕吐程度。记录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恶心呕吐发生例数。恶心呕吐评估:0级:日常生活正常;I级:有恶心感,可正常生活,不影响饮食;II级:有明显恶心感,影响正常生活,不能正常饮食;III级:不能正常活动。呕吐评估:0级:正常;I级:每日呕吐不多于2次;II级:每日呕吐不多于5次;III级:每日呕吐多于5次。③观察腹胀程度。腹胀评估:0级:正常;I 级:可以感觉到腹中气体流动,但可正常生活,可正常入睡;II级:腹中气体量较大,常有恶心感,难以入睡;III级:腹中气体较多,呈鼓音,可有呕吐,无法入睡和正常生活。④观察患者腹胀、腹痛、恶心、纳差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6]。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男女比例、恶心呕吐例数、腹痛程度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年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时间恶心呕吐发生例数
联合组0~6 h和6~12 h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少于中药汤剂组(P<0.05)和对照组(P<0.05);中药汤剂组0~6 h和6~12 h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联合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中药汤剂组(P<0.05)和对照组(P<0.05);中药汤剂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恶心呕吐程度
联合组在恶心呕吐分级(I级、II级、III级)均轻于对照组(P<0.05),在恶心呕吐分级(I级、II级)轻于中药汤剂组(P<0.05)。中药汤剂组在恶心呕吐分级(II级、III级)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3组患者不同时间恶心呕吐发生例数比较 (例,%)
表2 3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表3 3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分级比较 (例,%)
2.4 腹胀程度分级
联合组腹胀程度分级(0级、I级、II级、III级)均轻于对照组(P<0.05),腹胀程度分级(0级、I级、II级)轻于中药汤剂组(P<0.05)。中药汤剂组腹胀程度分级(0级、I级、II级、III级)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3组患者腹胀程度分级比较 (例,%)
2.5 腹胀 腹痛 恶心 纳差程度
联合组腹胀、腹痛、恶心、纳差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腹胀、腹痛、恶心、纳差程度(无、轻度、中度)轻于中药汤剂组(P<0.05)。中药汤剂组在腹胀、腹痛、恶心、纳差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3组患者腹胀 腹痛 恶心 纳差程度比较 (例,%)
3、讨论
胃肠经络属于阳明经,通降有序则气血通畅,胃肠道功能正常。胃肠道受损,则气机失衡,恶心呕吐多见于升起过多,腹痛腹胀多见于气滞于中焦,排便排气紊乱多见于气降过多,通调脏腑是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通补法是寓通于补的一种补益方法。人体中气、血、津液的运行,脏腑经络的连属及正常的生命活动,无不是机体各个部分通达畅行的结果。故充分发挥补益之剂的“寓通于补”作用十分重要。四磨汤属于理气剂,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功效。槟榔,苦辛,温;入脾、胃、大肠经,可以消除积食、杀虫破积、下气行水,对于气滞腹胀、脘腹胀痛作用明显。乌药,辛,温;入脾、肺、肾、膀胱经;可以顺气、开郁、祛风散寒、止痛,治疗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对于脾弱胃寒导致的腹痛腹胀效果显著。沉香辛苦,温;归脾、胃、肾经,降气温中和胃,可主治气逆喘息、腹胀腹痛、中寒气滞、呕吐。人参,甘,温;归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功效,用于术后体虚、津伤口渴。从上述四味药的功效而言,四磨汤无明显偏性(大寒或大热),功能以促进胃肠蠕动为主。术后次日晨即可服用,服用至排便功能恢复正常停药,每次口服100 ml, 每日2次。服用困难者,可采用生姜片擦舌或姜汁滴舌的方法,少量分次服用。
皮内埋针法,在运用过程中对患者影响较小。揿针针体短小,基本无安全隐患。传统针刺治疗时强调“得气”,即“气至而有效”,而皮内埋针法不必追求“得气”感[7]。留针时间长,可起到持续刺激的作用。《针灸大成》云:“天枢主奔豚,泄泻,胀疝,赤白痢、水痢不止,食不下,水肿腹胀肠鸣”。它作为人体上、下腹部的分界,是气之升降出入的枢纽,可调畅一身气机,阳明脉气所发,对胃肠功能有调理作用。刺激天枢可以增强肠道平滑肌收缩,兴奋躯体神经、自主神经、肠神经等,调节肠道生理功能。天枢属于足阳明胃经,调节气机上下通畅、疏导脏腑作用明显,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失调导致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症状。内关隶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对于降逆止呕、调节气血效果显著。
拔罐疗法分补法和泻法,补法是手法轻、力度轻,反之为泻法。当吸附力轻,动作缓和,润滑剂相对较多,速度慢,以罐口经过处皮肤红润、不出瘀斑的补法对足三里等穴位进行刺激[8,9,10],达到健脾和胃、消积化滞、调理气血、通经活络之功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可梳理中焦气血,医籍中有“肚腹三里留”的理论,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可缓解胃胀、便秘,具有增强胃肠蠕动的功效。上巨虚和下巨虚同属足阳明胃经,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治疗大肠病证为主,具有理气和胃、消积化滞的作用。下巨虚为小肠的下合穴,具有调理肠胃、疏通乳络的作用,中医有“和治内腑”之说。此两穴可调和肠胃、通经活络。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通过通补法行中医治疗后,相对于对照组和中药汤剂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更少,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更短,术后恶心呕吐程度和腹胀程度更轻。
综上所述,采用通补法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综合治疗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作用显著,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辉,曾广希,涂福梅,等.子午流注联合耳穴贴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护理效果[J].现代养生,2023,23(2):114-116.
[2]裴雅芳.早期饮食指导对促进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5):120-122.
[3]宣莹莹,罗瑞林,徐茂奇,等.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河南中医,2022,42(8):1261-1264.
[4]潘晓维,穆兴浪,植俊华.穴位按摩联合电针促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10):1751-1752.
[5]冯霖,董维福,卫宏磊,等.中药穴位贴敷对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基层中医药,2023,2(1):82-86.
[6]梁婉红,黄惠香,黄芳,等.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监测在提高胃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7):95-97.
[7]张丽,石广珠.揿针疗法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缓解肿瘤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映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7):85-86.
[8]叶佳杰.针灸联合不同穴位按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24):81-84.
[9]张婷婷,詹雅婷,孙慧君,等.不同穴位按摩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1):81-84,89.
[10]卢杏婷,刘球莲,陈彪.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中医护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特别健康,2021,(15):31-33.
基金资助: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No.M-2022087);
文章来源:隋红叶,于海丽,于晓静等.通补法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4,39(04):638-641.
分享: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症,通过手术剔除可有效治愈。现阶段,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应用较为普及,在手术创新上具有微创治疗,快速康复的特点。但是采用腹腔镜技术对于患者心理、身体及预后产生一定影响。在患者围术前、中、后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围术期患者自身所产生的应激反应。
2025-04-07隐睾为男性胎儿时期,睾丸未能下降至阴囊内,隐睾位置处于腹股沟内环扣以上称为高位隐睾,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引发成年后少精或无精,甚至产生癌变,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1]。目前,腹腔镜手术是治疗高位隐睾的首选方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够被患儿与家属所接受。
2025-03-25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属于微创手术,适用于肿瘤位于胃的中远端的患者,可清除肿瘤病灶,并清扫淋巴结,以达到尽量根治的目的[1]。但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故术中需重建胃肠道,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
2025-03-18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常见术式,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轻微、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然而,手术仍然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也会影响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使手术效果与术后恢复受影响。而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不仅能够稳定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还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小手术与麻醉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术后恢复。
2025-03-17急性胰腺炎(cute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腺微循环结构破坏,分泌的胰酶自我激活并消化,造成胰腺充血、水肿,进一步发展为出血及坏死的炎症性病变。该病常见诱因是大量饮酒、高脂血症等,随着疾病进展,尤其是当发生炎症瀑布反应后,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1]。
2025-03-13结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高发疾病类型,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现阶段,直肠癌的临床治疗策略主要在于实施根治性手术以切除肿瘤,术后结合放疗与化疗进行综合治疗。
2025-03-10随着超声引导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腹横肌平面阻滞逐渐被广泛应用,王金丽[2]等人的研究中发现TAP神经阻滞能进行精准麻醉,提高手术安全性,且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是为短期术后镇痛,后期需要大量的镇痛药物缓解术后疼痛,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降低术后舒适度。
2025-02-27目前对于胆管结石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结石复发率高,且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腹腔镜、胆道镜为常见的微创术式,可有效清除结石,减轻手术创伤,但该术式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结石残留的情况,在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求更加高效的手术方式[1]。
2025-02-19目前,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为常用的术后镇痛方式,其在脊柱T6~L1之间注入麻醉药物,使得这一区域的神经进行被阻滞,从而可以起到效的镇痛作用[1]。其中单点TAPB通过在腹横肌平面上进行单点注射麻醉药物,以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其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合于大多数外科医师操作[2]。
2025-02-19目前针对结肠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九十年代末引入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结肠癌,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显著改善了术后恢复和短期结果,一些机构将腹腔镜手术视为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标准程序[2]。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在于术后舒适度提高,术后镇痛药用量减少,恢复更早[3]。
2025-02-17人气:22374
人气:18513
人气:16600
人气:15949
人气:1552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107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6612
国内刊号:37-1361/R
邮发代号:24-171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