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微创腹腔镜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化验指标影响

  2024-03-01    6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卵巢良性肿瘤是育龄女性多发的一类生殖系统疾病,起病隐秘,早期症状不明显,极易被忽视。但随着肿瘤体积日渐增大,压迫症状逐步显现,突出表现为腹部隐痛、轻度腹胀、排尿障碍,甚至会并发肿瘤蒂扭转、破裂或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卵巢良性肿瘤的组织学分型较为复杂,部分病灶存在较高的恶化风险,因此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传统开腹术作为临床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常用的一种术式,对机体损伤较大,术后会留下较大瘢痕,影响美观。

  • 关键词:
  • 免疫功能
  • 卵巢良性肿瘤
  • 围手术期
  • 炎性因子
  • 腹腔镜术
  • 加入收藏

卵巢良性肿瘤是育龄女性多发的一类生殖系统疾病,起病隐秘,早期症状不明显,极易被忽视。但随着肿瘤体积日渐增大,压迫症状逐步显现,突出表现为腹部隐痛、轻度腹胀、排尿障碍,甚至会并发肿瘤蒂扭转、破裂或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卵巢良性肿瘤的组织学分型较为复杂,部分病灶存在较高的恶化风险,因此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传统开腹术作为临床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常用的一种术式,对机体损伤较大,术后会留下较大瘢痕,影响美观。微创腹腔镜术作为一种新型术式,在卵巢良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有效应用[2,3],并获得医疗界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微创腹腔镜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及化验指标的影响展开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8版[4]中卵巢良性肿瘤诊断标准,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年龄≤60岁;符合微创腹腔镜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恶性肿瘤与严重妇科炎症;合并心肺功能及甲状腺功能疾病;合并精神系统疾病,丧失沟通能力;有开腹手术史。将61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1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年龄为35~58岁,平均年龄为(47.83±8.54)岁,按照卵巢良性肿瘤类型区分,包括卵巢成熟性畸胎瘤13例、卵巢粘液性囊腺瘤7例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1例。观察组年龄为36~59岁,平均年龄为(48.02±8.64)岁,按照卵巢良性肿瘤类型区分,包括卵巢成熟性畸胎瘤12例、卵巢粘液性囊腺瘤8例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在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超声检查诊断意见。此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为20190283。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指导患者调整至侧位,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在下腹部做一纵向切口,逐层分离组织,充分暴露肿瘤病灶,彻底切除,对残端实施交叉贯穿缝合,观察有无渗血情况,合理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

观察组采用微创腹腔镜术治疗。观察组的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患者保持仰卧,采取头高脚低位,采用三孔法实施穿刺,建立气腹,压力设置为13 mmHg,置入腹腔镜后,采用双极凝固法进入卵巢,剥离囊肿,以穿刺的方式进入囊肿,彻底抽离囊液后,反复清洗3次,将囊壁剪开,取出肿瘤病灶,并使用双极电凝创面。检测无渗血现象后,取出腹腔镜,对穿刺点进行缝合,术后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围手术期手术指标,包括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③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对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IgG、IgM、IgA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④神经内分泌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皮质醇(cortisol, COR)、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 ACTH)水平;⑤炎性因子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a, TNF-α)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处理,定性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

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指标的比较

2.2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

2.3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1周的IgG水平降低,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2.4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神经内分泌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β-EP、COR、AC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指标的比较

2.5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IL-6、CRP、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5。

表5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3、讨论


卵巢良性肿瘤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主要与机体因素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5]。不断排卵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6,7]。长期、反复排卵会引起卵巢上皮细胞损伤,增加肿瘤化风险。当前,手术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疾病的常用方法,但随着传统开腹术的日渐完善与微创腹腔镜的广泛应用,临床工作者针对手术术式的选择存在较大争议。

手术切除治疗在本质上属于机体创伤行为,在良性卵巢肿瘤治疗中,除肿瘤切除效果以外,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与机体整体状态也是评估术式可取程度的重点。为此,减轻手术创伤是外科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以往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多以传统开腹术为主,此种术式的开放性切口较大,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创伤,加重应激反应,且术后痛感明显,恢复缓慢,腹部也会留下明显的切口瘢痕[8]。腹腔镜手术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安全性优势十分突出,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并且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机体创伤小、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等特点[9]。黄勇[10]等研究表明,腹腔镜微创手术可将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降至最小。

本研究选择微创腹腔镜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的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腹腔镜术式的微创优势紧密相关。主要是因为微创腹腔镜术无需开腹,仅需在腹部开几个“钥匙孔”式的小孔,将腹腔镜置入盆腔内即可切除肿瘤,可防止微生物进入盆腔,有效预防感染,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同时,本研究显示,两组手术用时未见明显差异,这可能与穿刺孔的建立耗费时间较长有关。

卵巢肿瘤切除术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与术中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CD3+T、CD4+T、CD4+/ CD8+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11]。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微创腹腔镜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大于传统开腹术,与兰凤婉[12]等研究结论相反。

IgM作为一种大分子量的免疫球蛋白,多存在于人体脾及淋巴内,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兼具激活补体、调节免疫等能力,是临床检测炎症的常用指标[12]。IgA是存在于唾液、泪液等分泌液中的一种免疫球蛋白,IgA水平的高表达提示患者极有可能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感染性疾病[13]。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IgG水平低于对照组,IgM与Ig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与马国芳[11]研究相一致。这说明,腹腔镜手术不会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较大影响。

神经内分泌系统指标主要包括COR、β-EP、ACTH。COR与ACTH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分泌,β-EP与疼痛传递系统关系密切[14]。赵维楠等[15]研究显示,患者术后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与合成均会发生异常。在正常情况下,COR、β-EP水平相对稳定,当机体遭受外界强烈刺激时,会作出强烈的反射性应激反应,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就会快速上升,与应激反应强度呈正比,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本研究中,观察组的β-EP、COR、ACT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微创腹腔镜术相比于传统开腹术可减少对患者免疫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这一结果与蒋旭东等[16]研究一致。究其原因如下:第一,微创腹腔镜术可减少腹腔内部组织的暴露程度,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小,加之术后清洗腹腔更加方便、彻底,可大大降低外界刺激与污染的概率,因此,对患者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较小。第二,微创腹腔镜术对内脏与周边重要脏器的影响较小,不会对各系统造成较大刺激,因此,患者术后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未产生较大波动。

机体在炎症状态下或遭受到损伤、发生感染、患上肿瘤疾病时,自身免疫系统就会被激活,释放出大量的TNF-a炎性因子,通过与多种细胞的结合,可激活IL-6,加重严重反应,损伤到健康的细胞与组织[17]。CRP作为一种急性反应蛋白,是判断组织损伤的早期指标。本研究中,观察组的IL-6、CRP、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微创腹腔镜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微创腹腔镜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腹部切口瘢痕小等多种优势,与传统开腹术治疗效果相同,可有效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并且明显减少对患者生殖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灵芝,刘琳琳,仇红霞.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11):79-84.

[2]张坤,王一婷,姚颖,等.单一部位切口腹腔镜手术在巨大卵巢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0,20(5):421-423.

[3]吕娜,王红玫,冉约曼,等.微创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生殖激素水平、体液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0,29(5):102-105.

[4]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徐晓楠,徐惠新,韩劲松,等.妊娠中期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18例临床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21,32(2):150-152.

[6]柯星,张良,沈立松.CD4+CD25high CD 127low调节性T细胞促进上皮性卵巢癌转移机制的初步探讨[J].检验医学,2019,34(2):110-115.

[7]林栋,黄家杰,吴尚文,等.IVIM-DWI参数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及与肿瘤标志物、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1,39(3):407-411.

[8]刘艳红,褚桂芬,黄星,等.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手术效果及免疫功能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3):3084-3087.

[9]李境,何满珠,侯涛.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治疗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11):2612-2618.

[10]黄勇,李彦曦,刁蓉.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9,48(3):407-410.

[11]马国芳.微创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生殖激素、体液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1):85-87.

[12]兰凤婉,覃媛沁,莫淑英,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4):3.

[13]严晓青,周英,朱金伍.免疫相关指标及核抗原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3):359-361.

[14]丁红岩,徐洪阁,张婷.腹腔镜剔除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性激素、神经内分泌激素及疼痛应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11):1512-1516.

[15]赵维楠,陈淑霞.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患者卵巢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6):1014-1017.

[16]蒋旭东,何伟.普外科疾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6):157-159.

[17]黄荣.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7):1680-1682.


文章来源:乔文婷,李琴琴,云君玲.微创腹腔镜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及化验指标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24,47(02):157-16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新乡医学院学报

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359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新乡医学院

主办单位:新乡医学院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7239

国内刊号:41-1186/R

邮发代号:36-145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