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环泊酚与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差别及安全差异。方法 将100例胃镜检查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环泊酚麻醉,以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作为安全指标,其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时间节点为准备麻醉时(T0)、胃镜置入穿过声门时(T1)、胃镜置入3min时(T2)、检查结束进入复苏室后(T3)及离开复苏室时(T4);以镇静成功比例、不同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估法(VAS)得分及麻醉相关时间作为麻醉效果评估指标。结果 两组镇静成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测得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对照组,且T3时SpO2高于对照组;T1~T4时两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前、检查完成离开苏醒室时VAS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离开诊疗室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但有效诱导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注射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环泊酚与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均能达到镇静麻醉目的,相对而言环泊酚安全性更高。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胃镜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有重要意义,通过近乎直观条件观察消化道黏膜情况评估病灶大小、性质等,在协助疾病诊断同时可进行针对性治疗,因此接受胃镜检查的人群愈来愈多。经济发展及医疗技术进步推动了舒适化医疗的建立及完善,而舒适化医疗给麻醉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胃镜检查过程中要求完全无痛,同时尽量保证围手术期麻醉安全性、减少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故麻醉药物的选择至关重要。丙泊酚是临床胃镜检查中应用最广泛的麻醉药,该药物通过静脉进入患者体内发挥快速镇静麻醉效果,且作用时间较短、患者苏醒快,还能抑制侵入性检查导致的异常胃肠蠕动,但是该药使用剂量较大时可明显抑制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引起较大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故有学者提出可应用环泊酚[1]。环泊酚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有机合成静脉麻醉剂,因临床应用时间不长所以顾虑较多,本文就环泊酚、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的效果差异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接受胃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检查单双号差异进行分组。观察组中男28例,女性22例;年龄波动在23~72岁,平均(53.28±6.31)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中,Ⅰ级35例、Ⅱ级15例;体质指数(BMI)波动在18.64~28.94(22.06±1.39)kg/m2。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2~73(55.06±6.39)岁;ASA分级中Ⅰ级27例、Ⅱ级23例;BMI于18.70~28.04(21.98±1.29)kg/m2波动。两组上述基础资料具有同质性,可用于研究。
1.2纳入标准:
①均满足胃镜检查指征;②神志清楚,能配合完成操作;③认知功能正常;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
1.3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麻醉药物过敏史;②合并严重呼吸道疾病或心血管疾病;③阿片类药物滥用史或长期应用止痛镇静药物;④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等;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⑥癌性疼痛等慢性疼痛者;⑦近期呼吸道感染者。
1.4脱落与剔除标准:
检查结果显示需进一步治疗或检查时间>15min。
1.5方法:
100例患者检查前均含服达克罗宁胶浆,进入检查室后左侧卧位,常规吸氧、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道,对照组给予丙泊酚注射液(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079)1mg/kg静脉推注,观察组则给予环泊酚注射液(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200013)静脉推注,两组均保持持续用药30s以上,当患者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1分后即可开始胃镜检查。
当给药2min后MOAA/S评分>1分,或者胃镜置入过程中患者反应强烈、分泌物较多导致进境失败,对照组以0.5mg/kg、观察组以0.2mg/kg的标准追加用药,每次补救镇静间隔时间应超过1min;检查过程中,麻醉医师依据患者表现、置镜顺利程度等判断是否追加麻醉药物。
1.6观察指标:
①以麻醉后在未予以补救镇静前提下完成胃镜操作过程为镇静成功,统计两组成功镇静例数。选择患者准备麻醉时为T0、胃镜置入穿过声门时为T1、胃镜置入3min时为T2、检查结束进入复苏室后为T3、离开复苏室时为T4,比较上述时间节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②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T1~T4时间点患者麻醉镇静情况,该标准得分为1~6分,<2分为镇静效果不佳,2~4分为镇静效果满意,>4分为过度镇静。③患者麻醉前及完全清醒离开复苏室时,用视觉模拟疼痛评估法(VAS)评估疼痛程度,该量表得分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则疼痛越明显。④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有效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离开诊疗室时间,其中有效诱导为麻醉药物初始剂量用药至MOAA/S评分≤1分的间隔时间,苏醒时间为停用麻醉药物至患者能遵从指令完成相关动作的间隔时间,离开诊疗室时间为停止应用麻醉药物至满足离开苏醒室标准的间隔时间。⑤记录术中、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呛咳、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头晕、呕吐等。
1.7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录入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MAP、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检验,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Ramsay评分、VAS评分等行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行χ2检验,检验水准均为0.05。
2、结果
2.1两组成功镇静比例及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波动的比较:
观察组胃镜检查患者成功镇静占比为96.00%(48/50),对照组则为92.00%(46/50),比较差异χ2=0.1773,P=0.674。组内比较,两组T1~T4时MAP低于T0时结果,T0~T3时SpO2、HR均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0、T3、T4时两组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T3时SpO2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对比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
2.2两组不同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T1、T2、T3及T4时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Ramsay镇静评分(n=50)
2.3两组检查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检查前及检查完成离开苏醒室时VAS得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对比麻醉前、检查后两组VAS得分(分)
2.4两组麻醉有关时间比较:
观察组苏醒时间、离开诊疗室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效诱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对比麻醉有关时间(min)
2.5两组麻醉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呼吸抑制及注射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呛咳、体动、心动过缓、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讨论
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内视镜及管道进入咽喉后对患者形成强烈刺激,不仅会增加患者不舒适感,还可导致分泌物增多影响视野,故常采用表面麻醉以便于检查顺利进行,但是有研究[2]称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较强的咽喉异物感,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此现状促使舒适度更高的无痛胃镜快速推广。无痛胃镜是在保证医疗效度及安全基础上将患者舒适度最大化的一种检查方式,麻醉医师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注入患者体内,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提高疼痛阈值,以便于胃镜操作进行。又因胃镜室患者周转率较快,要求患者检查完毕后能较快地苏醒[3],在舒适情况下离开苏醒室,因此无痛胃镜对麻醉药物的选择要求必须有效镇静、苏醒快、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
丙泊酚是我国胃镜室最常用的麻醉药,它有强大镇静麻醉作用。该药有明显的脂溶性,在颅内有较高的分布浓度,用药后通过增加氯离子向神经细胞内流产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效果,30s后即可达到浅麻醉状态行胃镜操作[4],停药5~10min后患者可苏醒。胃溃疡、肠炎等胃肠道内存在病灶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因胃镜刺激可引起胃肠蠕动增强,而丙泊酚能抑制胃肠蠕动[5],不仅利于操作中观察病灶,还降低术后腹部不舒适感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环泊酚同属于烷基酚类化合物,作用机制类似于丙泊酚,但前者与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能力远高于后者,有研究[6]称0.4~0.5mg·kg-1用量的环泊酚与1.5~2mg·kg-1丙泊酚麻醉效果相当,GABAA受体亲和力差异是其原因之一,故近年来临床应用逐渐增多。
本文丙泊酚麻醉患者镇静成功率为92.00%,环泊酚则为96.00%,结合表2中胃镜置入后不同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表明两者均能达到良好的镇静目的,镇静效果满意;同时表2中T2镇静得分略高于对照组,但仍未形成统计学差异,难以确定胃镜刺激过程中环泊酚能形成能更好的麻醉效果,可能与药物用量、病例数、操作手法等有关;T3、T4时因检查完成,Ramsay评分降低,T1时评分较T2时低,可能与胃镜刚入声门,对患者的刺激最大,故得分较低。丙泊酚广泛应用的同时,其不足之处逐渐凸显,呼吸、循环抑制尤为突出,当丙泊酚用量较大时可抑制循环系统降低血压及心肌血液灌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导致低血压,还能降低脑耗氧量及血流量[7],出现心动过缓、呼吸暂停等术中不良反应,对老年患者尤为不利,故本文表1中选择部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用药安全性评估。其中MAP是对比各类麻醉用药的重要指标,因手术应激患者血压增高,但因麻醉药阻滞神经的作用,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进而引起血压下降,特别是麻醉用药初始阶段,血压降低幅度更加明显,后随之增高;HR波动情况同MAP,中枢系统抑制后呼吸相应受到影响,致使SpO2下降。表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因药物作用麻醉后均出现MAP、HR等下降,随着检查结束、药物代谢,相关指标逐渐回升,但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换言之较丙泊酚而言,环泊酚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更小,患者血流波动更小、用药安全性更高。
笔者在比较药物镇静效果的同时,还对比了检查结束离开苏醒室时患者疼痛情况,两组VAS得分均数较低且相差不大,表明两种药物均能良好镇静镇痛,且与胃镜整体操作时间短、侵入性应激相对较小有关。在表4麻醉相关时间统计中,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离开诊疗室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与环泊酚清除半衰期长于丙泊酚有关[8]。不良反应是评价药物是否适合推广的标准之一,丙泊酚因镇痛效果较弱,要达到恰当的镇静目的一是加大应用剂量、二是联合其他镇静药物[9],本文对照组即采用第一种方案,在胃镜前进过程中追加丙泊酚两次,最终总应用剂量均数为(155.32±12.31)mg,剂量增大后呼吸暂停、血压过低等呼吸循环抑制表现发生率增高,表5中对照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20.00%,远高于对照组的6.00%;心动过缓、低血压病例数尚无差异,环泊酚能导致与丙泊酚类似的心血管副作用,引起血压及HR变化,还可能与纳入的样本量有关。
综上所述,无痛胃镜中采用丙泊酚、环泊酚均能达到良好镇静效果,但是环泊酚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更小,呼吸抑制、循环抑制及注射痛的发生率更低,因此环泊酚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凤南,崔珊珊,夏中元,等.环泊酚单药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22,62(26):79-81.
[2]张俊涛,卢彬,叶勇,等.探索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不同比例合用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7,7(30):86-87.
[3]杨川,贾绍茂,何丽云,等.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麻醉中神经功能及安全性评价[J].四川医学,2019,40(1):11-17.
[4]贾畅,曹惠鹃,孙莹杰,等.丙泊酚与环泊酚分别复合羟考酮对人流术麻醉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2,25(11):1012-1015.
[5]王倩,王茂华,杨天爽,等.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2,38(2):163-166.
[6]崔家田,杨扬,邱丽,等.复合舒芬太尼时环泊酚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2,42(10):1252-1253.
[7]陈瀚燊,肖微,汤奕洁,等.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对老年无痛胃镜患者诱导期末梢灌注指数的影响[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22,56(4):347-350.
[8]易强林,莫怀忠,胡慧,等.环泊酚与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2,38(7):712-715.
[9]郭春燕,吴莉,解雅英,等.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最佳配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3):552-556.
[10]“环泊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专家小组.环泊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1,41(2):129-132.
文章来源:孟瑞,严翠翠,涂立刚.环泊酚与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哈尔滨医药,2024,44(03):104-106.
分享:
妇科腹腔镜手术是现代微创外科技术的代表,凭借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麻醉是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管理要求提供足够的镇痛与肌松效果。
2025-04-23随着医疗诊疗水平的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对舒适化诊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进行吸痰、拔除气管导管等操作时,通常会出现呛咳、躁动等不适,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1]。拔除气管导管时引起的不良症状,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
2025-04-21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胸科疾病诊疗的主要手术方式[1]。随着医疗器械的创新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开始向着微创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需要按照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了避免受到气管插管的影响引起不良反应,临床建议使用非气管插管麻醉。
2025-04-21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作为微创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子宫疾病,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此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而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生的青睐[1]。然而,尽管其优势明显,手术过程中仍需关注麻醉要求、术前准备时身体的暴露、以及术中使用的低温液体和二氧化碳气腹等多种因素。
2025-04-17老年人多合并隐匿性慢性疾病,存在年龄相关性脏器功能减退等情况,手术及麻醉时间的延长会明显增加手术风险,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衰竭。有研究显示,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的死亡率高达21%[2-4]。因而如何缩短腹腔镜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成为外科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2025-04-16胆囊疾病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是目前临床治疗胆囊疾病首选的治疗手段[1]。尽管LC术后疼痛程度不及开腹手术,但有研究显示,仍有30%~50%的患者面临术后疼痛的困扰[2]。
2025-04-15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疾病类型,其病理特征为腹腔内容物通过腹股沟解剖结构薄弱区域异常移位,形成体表可触及的异常膨出物[1]。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传统的腹股沟疝手术主要为开放手术,往往存在创伤大、术后复发率高及易出现疼痛等情况[2]。
2025-04-15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症,通过手术剔除可有效治愈。现阶段,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应用较为普及,在手术创新上具有微创治疗,快速康复的特点。但是采用腹腔镜技术对于患者心理、身体及预后产生一定影响。在患者围术前、中、后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围术期患者自身所产生的应激反应。
2025-04-07隐睾为男性胎儿时期,睾丸未能下降至阴囊内,隐睾位置处于腹股沟内环扣以上称为高位隐睾,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引发成年后少精或无精,甚至产生癌变,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1]。目前,腹腔镜手术是治疗高位隐睾的首选方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够被患儿与家属所接受。
2025-03-25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属于微创手术,适用于肿瘤位于胃的中远端的患者,可清除肿瘤病灶,并清扫淋巴结,以达到尽量根治的目的[1]。但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故术中需重建胃肠道,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
2025-03-18人气:22455
人气:18547
人气:14017
人气:13043
人气:1174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3774
主管单位:黑龙江教育厅
主办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2-1256
国内刊号:23-1278/R
邮发代号:14-257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