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化瘀生肌汤加减对高位单纯型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生肌汤加减,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率、新生肉芽评分、创面疼痛及渗出评分、炎性因子(PCT、CRP)、生长因子(VEGF、TGF-β1)、肛门功能评分、肛管直肠压力(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疼痛及渗出评分更低(P<0.05);术后2周,观察组新生肉芽评分、生长因子、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P<0.05),炎性因子、肛门功能评分更低(P<0.05)。2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益气化瘀生肌汤加减可安全有效地促进高位单纯型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缓解术后疼痛和渗出,提高临床疗效,调节炎性因子、生长因子水平。
高位单纯型肛瘘术后创面大而深[1],并且难以保持干燥,常规清洁换药无法使伤口快速愈合[2],主要原因为余毒未尽、结节淤堵,故清热解毒是关键[3]。研究表明,肛瘘术后服用中药汤剂有助于保持创面引流通畅,避免其过早闭合,同时还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具有较好的止痛消肿作用[4]。益气化瘀生肌汤具有促进创肿消散、新肉生长等功效,可加速创口愈合,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时可增加肌壁厚度,安全有效[5],但目前该方对术后高位单纯型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对此进行考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收治于淮北市人民医院的92例高位单纯型肛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2组一般资料见表1,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21号)。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
符合《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6]相关要求,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
1.2.2中医
符合《中医肛肠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7]相关要求。
1.3纳入标准
(1)符合“1.2”项下诊断标准;(2)年龄21~67岁;(3)行手术治疗,术后开放性创面;(4)既往无肛瘘手术史;(5)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1)合并精神疾病;(2)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3)既往有吸毒史、药物滥用史;(4)合并严重肠道疾病;(5)合并严重原发系统疾病或内科疾病;(6)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7)术前接受其他方法治疗;(8)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5治疗手段
2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高位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他啶(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463,1 g/支)抗感染3 d;常规清洁、换药,每天2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生肌汤加减,组方药材黄芪28 g、党参10 g、白术15 g、麸炒枳壳12 g、没药6 g、当归9 g、红景天10 g、续段28 g、柴胡15 g,每天1剂,水煎5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湿热重者,加黄芪15 g、炒薏苡仁32 g;脾虚重者,加香附12 g、郁金10 g,连续治疗2周。
1.6疗效评价
参照文献[8]报道,(1)痊愈,创面上皮组织完好,无溃烂;(2)显效,创面愈合率>75%,有新生肉芽;(3)有效,创面愈合率25%~75%,有新生肉芽;(4)无效,创面愈合率<25%,无新生肉芽。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指标检测
1.7.1创面愈合率、新生肉芽情况
采用坐标纸法[9]测量创面面积(方法为塑料薄膜平整附于创面处,勾勒创面轮廓后附于坐标纸上进行),计算创面愈合率,公式为愈合率=[(术毕时创面面积-剩余创面面积)/术毕时创面面积]×100%。再观察创面肉芽生长情况[10],①0分,无肉芽生长;②1分,少量肉芽,较晦暗;③2分,肉芽较多,苍白色;④3分,肉芽颗粒状,暗红色;⑤4分,肉芽颗粒状,鲜红色。
1.7.2创面疼痛及渗出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11]评估创面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再依据创面渗透纱布层数评估创面渗出程度(24 h内)[12],①0分,无渗出;②1分,渗湿纱布1~3层;③2分,渗湿纱布4~6层;④3分,渗湿纱布≥7层。
1.7.3炎性因子水平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
1.7.4生长因子水平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
1.7.5肛门功能、肛管直肠压力
采用大便失禁严重程度(Wexner)评分[13]评价肛门功能,0分为正常,20分为完全性肛门失禁。再采用肛肠动力分析仪测定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
1.7.6安全性指标
治疗期间,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8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创面愈合率、新生肉芽评分
术后1、2周,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新生肉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创面疼痛及渗出评分
术后1、2周,观察组创面疼痛及渗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炎性因子水平
术后2周,观察组PCT、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2.5生长因子水平
术后2周,观察组VEGF、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2.6肛门功能评分、肛管直肠压力
术后2周,观察组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肛管静息压更高(P<0.05);2组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2 2组创面愈合率、新生肉芽评分比较
表3 2组创面疼痛及渗出评分比较(分,
表4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n=46]
2.7安全性指标
治疗期间,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表5 2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6 2组生长因子水平比较
表7 2组肛门功能评分、肛管直肠压力比较
3、讨论
肛门术后创面大多为开放性,易受外界环境刺激而影响愈合[14],并且该部位属前后二阴范畴,湿邪易侵犯,粪便易污染,故术后多见分泌物多、坠胀等不适症状,导致创面愈合缓慢[15]。高位单纯型肛瘘患者术后由于伤及皮肤、脉络,新生肉芽生长较缓慢,故促进创面生肌长肉是修复创面的关键。益气化瘀生肌汤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生血、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等作用;党参中豆甾醇、皂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溃疡、抗氧化等作用[16-17];没药中三萜类成分具有抗菌、镇痛等作用,可促进术后创面愈合,肉芽生成,缓解疼痛、渗出,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PCT、CRP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TGF-β1水平更高,提示益气化瘀生肌汤加减可调节高位单纯型肛瘘患者生长因子水平,其原因可能为该方具有利湿通淋、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在抑制炎症反应的同时还可促进生长因子表达;2组肛门功能均改善,以观察组更明显,并且对照组肛管静息压低于术前和观察组,表明益气化瘀生肌汤加减在不影响肛管最大收缩压的同时改善了肛管静息压及肛门功能,其原因[18-19]为(1)方中黄芪、党参等具有益气作用,能调节体内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修复能力;(2)术后伤口愈合过程中容易形成血瘀,导致愈合延迟或不完全[20-21],而方中红景天、柴胡等药材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加速伤口愈合;(3)方中白术、没药等具有生肌作用,可促进新生组织生成,加快伤口愈合过程[22],从而改善肛门功能。另外,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益气化瘀生肌汤加减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益气化瘀生肌汤加减可促进高位单纯型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缓解疼痛和渗出,调节炎性因子、生长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今后,可通过增加样本量、采用随机分组等手段来提高研究可靠性,同时还可加入多个观察时间点,从而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3]陶晓春,梁宏涛,银浩强,等.促愈汤联合常规治疗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1,43(6):1673-1676.
[4]杨保伟,莫淑婵,田甜.消肿生肌汤联合地奥司明对高位单纯型肛瘘术后临床运用探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4):213-215.
[5]杨琳.益气化瘀生肌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剖宫产瘢痕憩室的临床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6]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0,23(12):1123-1130.
[7]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53-54.
[8]何永恒,凌光烈.中医肛肠科学[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43-44.
[9]陶一秋,杜佳琦,张卫刚.柏氏养肌膏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20,43(2):490-491.
[10]刘磊,邓迎杰.生肌玉红膏促进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16):2715-2718.
基金资助: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LMPT202006);
文章来源:周立业,倪伟.益气化瘀生肌汤加减对高位单纯型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4,46(08):2613-2616.
分享:
肛管癌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其发病率位于36种恶性肿瘤的第31位,占比0.3%。肛管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约占80%。美国肛门鳞状细胞癌的年发病率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死亡率以3.1%的速度增长。肛管癌的治疗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不良。
2024-11-18肛肠科疾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病灶位置比较特殊,肛门及肛周皮肤组织对疼痛的敏感度较高,因此术后患者常伴有严重的疼痛感,会产生惧怕或拒绝排便的情绪而引发便秘或尿潴留等,严重影响了术后康复。而采取恰当的护理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对预防或改善便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24-10-10肛周脓肿是一类因肛腺感染导致的肛门直肠周围急性化脓性软组织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切开引流手术已被广泛用于肛周脓肿治疗并取得令人满意效果,但有研究显示此类患者术后较易继发肛瘘,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康复进程。目前对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与哪些因素有关尚不明确,不同研究结论间存在明显差异。
2024-09-29混合痔是临床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治疗混合痔多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但因手术部位解剖结构较为特殊,部分患者术后易出现疼痛、创面渗血及水肿等,进而影响预后[2]。
2024-09-29肛痈是肛肠科常见疾病,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感染而导致脓肿形成,在肛周疾病中,其发病率约占25%。目前,手术是肛痈的首选治疗方案,可有效清除病灶、排出脓液,但术后创面开放、排便刺激等因素显著延长创面愈合时间。因此,促进肛痈术后创面愈合成为临床研究重点。
2024-09-25痔病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之一,占肛肠病总人数的87.25%。在我国30~59岁是痔病发病的一个高峰期,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痔病发病率。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将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混合痔占痔病发病率的21.05%。手术是治疗混合痔最有效的方法,有内痔结扎法、硬化剂注射、外痔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痔上黏膜环切术、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等。
2024-09-25混合痔是我国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其发病率较高,患病人数占所有肛门直肠疾病患者的87.25 %[1]。临床针对中重度混合痔患者一般采取手术治疗,然而外科手术不可避免会带来术后疼痛、水肿、便秘等一系列并发症[2],其中术后疼痛尤为普遍。肛门部剧痛往往导致患者排便困难、尿潴留等并发症[3],严重影响伤口愈合及正常工作生活。
2024-09-19一般情况下,在患者手术后的12~24 h,胃肠道蠕动基本消失;但是在手术后48~72 h,胃肠道开始恢复排气和排便功能;如果超过72 h患者仍不能进行自主肛门排气,则会引起腹胀[2]。肛肠手术后腹胀不仅会影响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和手术切口愈合,甚至会造成心理创伤,进一步发展可能会产生肠道粘连或者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2024-09-13腹腔感染为肠外瘘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既往临床对于该病多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以此控制感染源,减轻炎性反应。但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引起耐药性,并增加治疗难度;另外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可能会破坏机体正常菌群,通过引起菌群失调,增加二重感染发生风险。
2024-08-30高位单纯型肛瘘术后创面大而深,并且难以保持干燥,常规清洁换药无法使伤口快速愈合,主要原因为余毒未尽、结节淤堵,故清热解毒是关键。研究表明,肛瘘术后服用中药汤剂有助于保持创面引流通畅,避免其过早闭合,同时还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具有较好的止痛消肿作用。
2024-08-20人气:20536
人气:17928
人气:15276
人气:14802
人气:1467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成药
期刊人气:4898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1528
国内刊号:31-1368/R
邮发代号:4-249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550
影响因子:1.700
影响因子:0.961
影响因子:0.410
影响因子:1.43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