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础,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切除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和保胆组(接受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治疗),每组50例。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保胆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切除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F时间=85.654,P时间<0.001;F组间=102.544,P组间<0.001;F交互=18.958,P交互<0.001)。两组患者术后6~24 h的VAS疼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保胆组术后6~24 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切除组(均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TNF-α、IL-6、CRP水平均升高,但保胆组升高幅度均小于切除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均升高,且保胆组均高于切除组(P<0.05)。结论 与LC相比,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可保留患者的胆囊,抑制炎症反应,且并发症的风险较低,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但由于操作较为复杂,手术时间会有所延迟,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在中国,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且≥40岁患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该病早期因结石体积小常无明显症状,结石生长过程中可刺激胆囊黏膜,诱发胆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且长期刺激下易形成胆囊炎症,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1-2]。目前,对于症状明显的胆囊结石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可迅速改善病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为该病首选术式,通过直接切除胆囊达到治疗目的,其凭借创伤小、出血量少的特点临床应用较广[3-4]。但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切除后易影响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其治疗目标为取出结石的同时可保留胆囊组织,不仅可减轻手术创伤,且有助于消除胆囊切除后给患者带来的远期负面影响[5-6]。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0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切除组和保胆组,每组50例。切除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6.58±4.13)岁;BMI 17~27 kg/m2,平均BMI(22.69±1.42)kg/m2;结石直径4~25 mm,平均最大结石直径(13.58±1.46)mm;结石类型[7]:单发型32例,多发型18例。保胆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6.54±4.11)岁;BMI 17~27 kg/m2,平均BMI(22.72±1.45)kg/m2;最大结石直径4~25 mm,平均最大结石直径(13.61±1.48)mm;结石类型:单发型31例,多发型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7]中胆囊结石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⑵伴胆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⑶心、肺功能良好;⑷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⑴存在肝、肾功能障碍者;⑵存在腹部手术史者;⑶存在胆源性胰腺炎者;⑷存在凝血功能缺陷者;⑸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手术方法
切除组患者行LC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常规铺巾、消毒、全身麻醉。于患者脐下作一1 cm切口,穿刺进入气腹针,充入CO2气体建立气腹,后置入Trocar。于腹腔镜直视下分别于剑突下及右上腹肋缘作操作孔,将患者调整为左侧头高位分别置入对应穿刺器;探查腹腔镜,明确胆囊情况,镜下逐步分离粘连。分离胆囊三角后,游离胆囊管、胆囊动脉随后结扎并切断,逆行切除胆囊,自剑突下取出胆囊,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
保胆组患者行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常规铺巾、消毒、全身麻醉,腹腔镜置入方法同切除组。定位胆囊后,于胆囊下方放置小块棉纱收集结石;自偏向胆囊底无血管处纵向全层切开胆囊,吸出胆汁后,将吸引器自胆囊颈朝切口轻推,逼出该部分结石;自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切口置入胆道镜,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出,确认胆囊管通畅后,仔细观察有无残留,取尽后用可吸收线缝合胆囊切口,常规置管后退出器械。
两组患者术后均做好常规消毒、抗感染等处理。
1.3观察指标
⑴围手术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⑵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8]。于术后6、12、24 h,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剧烈。⑶炎症因子水平。于术前及术后24 h,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3 500 r/min的转速(离心半径16 cm)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⑷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9]评分。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含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共8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⑸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反流性胃炎、腹胀腹泻。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保胆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表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术后6~24 h的VAS疼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保胆组术后6~24 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2.3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TNF-α、IL-6、CRP水平均升高,但保胆组升高幅度均小于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的SF-36评分均升高,且保胆组均高于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保胆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讨论
胆囊结石成因复杂,在肥胖、糖尿病、久坐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会促使胆固醇与胆汁酸磷脂浓度比例失调,形成胆汁淤积,从而激活结石形成机制,加快胆囊结石的形成[10-11]。结石形成后会刺激胆囊黏膜组织,且结石体积过大易反复梗阻,损伤胆囊黏膜组织,引起胆囊壁炎症反应、瘢痕形成等,并降低胆囊功能,增加胆囊炎风险[12]。同时,结石反复梗阻,易导致肠源性细菌进入胆囊内,增加胆囊感染风险。因此,确诊后需尽早清除结石组织,减轻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表3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4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LC凭借创伤小、出血量少的特点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常用术式,术中仅需于腹部作操作孔即可开展手术。术中凭借腹腔镜可明确胆囊信息,并在镜下游离胆囊管、动脉等组织,之后镜下切除胆囊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3-14]。相比于开腹手术,其可减轻手术对机体的损伤,便于术后机体恢复。但胆囊作为人体消化器官之一,具有储存、排泄、浓缩等多种作用,每天可分泌约20 mL的黏性物质保护及润滑胆囊黏膜,对人体日常食物的消化具有较大帮助。直接切除胆囊组织不仅会产生较大创伤、增加感染等风险,还会破坏胆囊原有的功能,术后易导致腹胀腹泻、反流性胃炎,影响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切除组患者,保胆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这提示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的手术出血量更少,但手术时间偏长。分析原因为,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创伤更小,在腹腔镜下可明确胆囊位置及周围解剖,在胆道镜视野下进行取石操作可避免损伤胆管组织,且术中无需解剖胆囊三角,可进一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故术中出血量更少。但保胆手术操作上更繁琐,需精细化操作,手术时间较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术后6~24 h的VAS疼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保胆组术后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切除组;术后24 h,两组患者TNF-α、IL-6、CRP水平均升高,但保胆组升高幅度均小于切除组。这提示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炎症水平。分析原因为,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仅消除结石,并未切除胆囊,可减轻手术创伤,避免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且利于减轻手术应激反应,进而降低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均升高,且保胆组均高于切除组;保胆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切除组。这提示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更佳,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在治疗理念上与LC存在较大差异,其在手术过程中无需将胆囊彻底切除,能更好保留胆囊功能,便于术后胆汁的储备、浓缩及排泄,保障消化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反流性胃炎等风险[15-16]。同时,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疼痛轻,有利于机体恢复,可降低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综上所述,与LC相比,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可保留患者的胆囊,抑制炎症反应,且并发症的风险较低,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但由于操作较为复杂,手术时间会有所延迟,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付前广,李倩,冯小雪,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24(4):589-592.
[3]薛伟佳,张灿,王静,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0):1914-1918.
[4]方剑,开喆,陈祝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7):1062-1066.
[5]蒋林哲,王月华,孟宪颖.改良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20,60(14):77-79.
[6]胡斌,刘军,陈巍.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19):2810-2813.
[7]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2):73-79.
[8]孙兵,车晓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6):645.
[9]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10]朱朋,刘罗海,张瑾.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6):1730-1733.
[11]肖乐,江宗兴,罗皓,等.经胆囊板入路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2,40(4):480-484.
[12]何清雄.不同胆囊三角解剖入路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9):118-120,128.
[13]区军杰,龚义伟,彭承东,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对应激指标、NRS评分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5):87-89.
[14]卓世鹏,李建明,冯伟静.微创保胆取石与腹腔镜手术对胆结石患者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3):316-318.
[15]丁瑞利,王保富,陈之强,等.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近期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23,44(2):158-161.
[16]陈亮.双镜联合保胆取石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1):1331-1334.
文章来源:姚岗,韩海军.双镜配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观察[J].大医生,2024,9(23):58-61.
分享: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chronic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CC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右上腹疼痛,连及肩部出现放射性疼痛,并在进食油腻、饱餐后加重,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口干口苦、腹胀纳差等症状。CCC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病因是胆囊结石,所有慢性胆囊炎中 CCC 占 90%~95%。
2025-01-07胆囊结石(Gallstone disease,GD)属临床常见病症,GD患者会继发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患者通常以右上腹疼痛、肝功能异常、黄疸等为主要表现,若未能得到及时的医疗干预,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甚至诱发梗阻性黄疸或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1]。
2024-12-13在中国,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且≥40岁患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该病早期因结石体积小常无明显症状,结石生长过程中可刺激胆囊黏膜,诱发胆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且长期刺激下易形成胆囊炎症,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目前,对于症状明显的胆囊结石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可迅速改善病情。
2024-12-09随着肝癌、胆结石等疾病高发,需要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人群逐渐扩大,其围手术期优化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疼痛是术后恢复的重要影响指标,临床报道显示80%的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经历中度疼痛,可引发心理障碍、阻碍术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等不良反应,因此加强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疼痛管理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4-11-29慢性胆囊炎(CC)作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可分为结石性、非结石性两种,其中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复杂,多认为与胆囊缺血、胆囊动力学异常、病毒感染等有关,容易引起腹胀、右上腹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目前,临床多采用助消化药物治疗CC,其中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作为常用药物,其可促进胆汁分泌,改善机体消化功能。
2024-11-25胆石症是胆囊或胆道中的脂肪或矿物质沉积引起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腹部B超是胆石症首选诊断手段,可以判断结石的部位、大小、回声状态以及是否合并胆道梗阻、胆管扩张等情况,必要时可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超声内镜等检查辅助诊断。体外冲击波碎石、药物溶石等,均存在较高的复发率,还有发生炎症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
2024-11-07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因胆道结石或外源性压迫等引起胰管梗阻,胰黏膜屏障损害,胆汁逆流入胰管内,引发急性炎症反应,上腹部压痛感明显,严重时伴有弥漫性腹膜炎、腹水等不良后果,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威胁。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多伴有结石,临床多采取手术以解除胆道梗阻,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较高。
2024-10-28胆石症是指多在胆囊和胆管等胆道系统内发生结石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患者常无明显症状,当结石造成梗阻时可出现腹痛、黄疸、胆绞痛等表现。本病在我国发病率约10%,多好发于40~60岁的人群,且女性较男性更易患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受个体差异、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特别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增加发病的风险。
2024-10-21肝内胆管结石是发生在左、右肝管Y型分叉上方的结石,主要因为胆汁淤积和胆道感染引起。我国属于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发国家。临床治疗无急性症状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时可使用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主要是利用能够改变胆汁成分、促进结石溶解的药物,促使结石消失。
2024-10-11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多数患者出现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梗阻有关,因胆囊管堵塞,使得胆汁淤积,其中的胆盐成分对胆囊壁黏膜上皮产生刺激,引起炎性反应,且因胆汁无法排出,增加胆囊内压力,压迫壁内血管和淋巴管,使得胆囊壁供血不足,从而引起急性胆囊炎。
2024-10-11人气:18168
人气:15725
人气:14995
人气:14761
人气:1361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大医生
期刊人气:5506
主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2665
国内刊号:10-1452/R
创刊时间:201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