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野生果树是我国重要且珍稀的植物资源,我国野生果树资源分布不均,为了解我国野生果树资源种类的地理分布,便于跟踪调研。本文就我国野生果树的地理分布情况和我国野生果树濒危树种进行分析,结合野生果树利用途径以及利用价值,对我国野生树种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展望。
野生果树具有人工栽培果树不具备的诸多优点,如口感独特,营养成分高,纯天然,无污染等。其用途广泛,适合加工利用,综合效益显著。野生果树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类型,其对环境适应性、抗逆性更加突出,并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生物体质,为果树遗传改良带来诸多可能。
1、我国野生果树的地理分布及濒危树种
1.1我国野生果树地理分布
野生果树具备强大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且分布不集中,在我国各个省份都具有该气候生态条件下适合生长的野生树种,并且部分地区还具有独特的珍稀果树资源。整体来说,我国野生树种呈现从北到南逐渐增多的趋势,以华南和西南地域野生果树植被覆盖率更高[1]。部分受国家保护且独立的自然区域野生果树覆盖率较高,而偏远山区野生果树资源比平原地区丰富。详情见表1。
表1部分地区野生果树分布情况
1.2我国野生濒危树种
我国野生果树虽然资源丰富,但每个具体树种,尤其是优异树种数量有限,并且在自然不可抗力和人为因素下会造成野生树种数量的锐减。根据不完全调查显示和现有资料的调查整理,已经列入国家级保护的珍稀野生果树数量达几十种,如云南蓝果树(图1)。
图1云南蓝果树
2、野生果树利用价值
2.1食用加工
部分野生果树的果实可以直接食用,其营养成分和食疗价值比普通果实更显著[2]。但也有明显劣势,如果实口感较差、体态较小,并且产量较低,为了扬长避短,可以对野生果树的果实进行加工。大部分野生果树的果实中都含有大量维生素C等,将这些果实加工成为保健食品、调味剂、饮品或用于加工产品研究等均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3]。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升,对纯天然无污染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野生果树果实富含大量营养元素,果实加工行业具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2.2药用资源
野生果树中大量的根、茎、叶都具有药用功能,属于野生中药材范畴。如金樱子,将其与五味子等中药材合理配伍,对于治疗腹泻、痢疾、慢性肠炎等均具有很好的效果。再如悬钩子,不但具有药用价值,其富含维生素E,具有保健功效,所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促进新陈代谢等。
2.3园林绿化
野生果树可用于绿化环境、美化城市。在地理环境较差的城镇和山区中,对于防风固沙、改良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如火棘、海棠等。将稠李种植在庭院中,可以净化空气。
2.4果树基因研究保存
一部分野生果树还能用于嫁接,如酸枣、山桃、石楠等,利用嫁接的方法可提升果树的适应性和特殊属性。以东北地区的野生杏树为例(图2)。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以寒冷为主,野生杏树的植物资源位于世界杏属生态群的东北亚生态群,该地区野生杏树果实的特点为果实小而苦,食用体验差,但是树体长时间生长在东北地区,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可耐-30℃低温。近年来由于林区的过度开发,造成野生杏树资源急剧减少。通过取样分析野生杏树的遗传多样基因,对其进行基因研究和生境研究保存,录入基因库,可用于基因配比或者栽培。
图2野生杏树
3、野生果树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
野生果树无污染、纯天然,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极具开发价值[5]。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社会关注野生果树资源的保护工作。
3.2强化资源调查和科研
我国野生果树资源丰富且多样,过去全面且系统地调查了野生果树资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条件的改变,野生果树资源数据也相应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对野生果树的种类、数量、特性、资源分布等情况重新进行全面且系统的梳理,掌握最新的野生果树分布数据、现有储藏数量和利用价值等。注重野生果树的基因保存、抗性、品质鉴定等数据的收集,还要对其营养和保健价值等进行综合评定。
3.3引种驯化
野生果树经过长期繁殖和自然变异,果实无论从形态还是质量上经常出现良莠不齐的状况,商品率和转化经济效益不稳定。对于市场反响较好、经济收益高的野生果树可以积极开展驯化工作,进行人工养护,规范其不良生长习性。
4、总结
随着人们对水果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野生果树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果木资源之一。科学合理地利用野生果树的资源,发掘果树价值。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在利用和开发的基础上,保护野生果树资源,做到合理开发,重视生态平衡。在科研上,扩大野生果树资源用途,高效利用野生果树的资源进行培育和推广,促进产品种类,最大程度上发挥野生果树资源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刘超,霍宏亮,田路明,等.中国豆梨资源调查与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9,48(06);81-85,91.
[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特色浆果资源评价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J].特产研究,2018,40(04):2.
[3]韦晓霞,王小安,陈文光,等.福建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圃的建立[J].东南园艺,2019,7(03):46-50.
[4]郭计华,杨丽艳,苗贵东,等.黔西南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调查与分析[J].种子,2017,36(09):53-59.
[5]张莹,曹玉芬,田路明,等.秋子梨野生资源部分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评价及观赏优异资源的筛选[J].中国果树,2019,200(06):97-100,124.
文章来源:崔宇荣,李永斌.中国野生果树资源分布及其利用开发[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09):90-92.
分享:
石榴(Punica granatum L.)属于落叶灌木类果树,果实为浆果类[1],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受到广大中国消费者的青睐[2]。但目前中国繁殖石榴苗的方式较为单一,采用的繁殖方式主要为扦插繁殖[3]和组织培养繁殖。因此,建立快速繁殖无病毒的石榴组培苗技术已成为石榴发展行业需要攻克的重要问题之一。
2023-12-05冰糖橙属于芸香科柑橘属常绿果树,是经普通甜橙芽变而来的一个品种[1],汁水多、果肉脆、香味浓郁、皮薄核少,营养丰富[2]。冰糖橙最早起源于湖南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该市生产的冰糖橙品种极具特色、果实品质好,在国内柑橘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湖南省主要冰糖橙产区有两个,分别是麻阳苗族自治县和永兴县[3,4]。作为主产区之一的永兴县,现有冰糖橙栽培面积4 330 hm2,素有“中国冰糖橙之乡”的美称。
2023-12-01虽然桃树属于多花、坐果率高的树种,但是由于缺乏授粉受精条件,花期或临开花前雌蕊受冻易造成落果;花期缺乏氮素供应亦能引起落果;植株因光照不足而引起同化养分缺乏,就会增加落果;出现干旱,由于中午干热,叶片的蒸腾作用盛,果实水分被争夺会造成落果;如遇大暴雨,土壤水分过多会造成果实脱落。
2022-03-16野生果树具有人工栽培果树不具备的诸多优点,如口感独特,营养成分高,纯天然,无污染等。其用途广泛,适合加工利用,综合效益显著。野生果树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类型,其对环境适应性、抗逆性更加突出,并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生物体质,为果树遗传改良带来诸多可能。
2021-09-08山东省是近年果树栽培发展最为迅速、种植面积最大、栽培种类最多且技术最先进的省份。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青岛属海滨城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有丘陵、平原、洼地等多种地形,以棕壤为主,其次为砂姜黑土和潮土,种植条件优越。
2021-09-08在林业果树的种植过程中,要想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做好林业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林业果树的种植技术水平,最大限度的保证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林业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在种植林业果树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林业果树达到丰产、提质的目的。
2021-09-02以10个桃树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桃花雌雄蕊发育状况对自然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桃树品种中多数品种的花存在雌高型、等高型和雌低型类型,而不同类型的花对自然坐果率存在差异,其中春蜜等高型花自然坐果率最高;中油5号雌高型花自然坐果率最高;中秋王7属雌低型花类型,该类型花自然坐果率最高。
2021-08-31在走访调查赣南脐橙主产县主要技术人员、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制约当前赣南脐橙产业发展的一些新瓶颈问题:品种结构过于单一、脐橙品质有所退化、产业发展势头过旺和产业发展后继无人。针对赣南脐橙发展新瓶颈问题,分析、研究赣南柑橘产业发展新思路,提出提升脐橙品质和优化赣南柑橘品种结构等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2021-08-31桃原产于我国,有着结果早、收益快等优点。随着栽培管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桃树栽培方法弊端很多,高密度栽培已经成为大多数优质高效果园和观光采摘园的重要模式。桃树栽植密度总的趋势是逐渐由稀植向密植发展,这样既提高了果品的产量和品质,又方便田间管理。在现代化果园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对栽培技术的创新,桃树密植型栽培技术的使用,实现了桃果的增产、提质、增效。
2021-08-23沧州枣树栽培渊源流长,具有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沧县、河间、献县、泊头、青县、盐山、南皮等县(市)都是小枣盛产之地。金丝小枣因其风味独特,成为我国红枣中的珍品,金丝小枣产业也成为沧州枣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沧州市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沧州金丝小枣枣园栽培面积仅占最适宜的土壤类型的一少部分。
2021-08-20人气:7412
人气:5956
人气:5281
人气:5053
人气:47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
期刊人气:2754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2-6819
国内刊号:11-2047/S
邮发代号:18-57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4.36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