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了降解型光控取向技术的制作工艺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光配向工艺参数下配向膜各向异性的数值可知,随着UV光光积量的增大和二次固化时间的延长,配向膜的各向异性值都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试材料在550mJ/cm2和30min的条件下,配向能力最优;配向膜材料二次固化温度在250℃以内时对配向性的影响是随温度升高,配向膜的各向异性值有直线上升趋势。通过改变光配向的工艺条件测试TFT特性的变化,发现完整的光配向工艺对TFT特性无明显影响。本文还分析了光配向形成的配向膜的低预倾角(约0.2°)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从结果可知,低预倾角下产品的对比度可达到1500以上,与摩擦型产品对比提升了约50%。
1、引言
目前在TFT-LCD生产中最为广泛运用的配向技术是摩擦配向法[1],摩擦配向即为通过尼龙或者绒布经由机械滚轮旋转接触基板表面形成微小的沟槽从而实现棒状液晶分子的排布,液晶分子取向与滚轮摩擦方向相同。然而在对显示性能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由摩擦引起的缺陷已越来越不容忽视,它产生的大量的粉尘、异物、静电、摩擦擦痕己经成为影响液晶显示器成品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已越来越不适用,探索一种新的液晶取向技术以取代摩擦取向技术是未来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需要[2,3,4,5,6]。
光配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液晶配向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偏振紫外光诱导光敏聚合物材料产生选择性交联、分解或者是异构反应从而产生各向异性,进而诱导液晶分子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均一取向[7,8,9]。光控取向技术是非接触性取向技术,是高效率且有着很高稳定性的一种取向方式,可以有效地克服摩擦的种种缺点,在液晶显示领域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摩擦取向技术。目前光配向技术主要分为以下3类:光交联型、光降解型与光异构型。本文主要研究光降解型配向技术在TFT-LCD中的应用[10,11]。光配向的主要问题是配向能力不足,本文通过工艺制程的系统研究,在确保产品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充分提升配向膜的配向能力。
2、实验
2.1 光控取向的制作流程
本文采用日产化学的光降解型聚酰亚胺酸配向材料,使用喷墨印刷的方式涂覆配向液,通过预固化和主固化后获得PI(Polyimide)配向膜。利用254nm的线性偏振紫外(UV)光对PI膜进行照射,然后进行二次固化,进行优化取向和去除断裂的小分子。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固化后的PI膜形成一个整体的交联网络,当它经过偏振UV光照射后,平行于偏振方向的聚酰亚胺分子会进行光降解反应,垂直于偏振方向的聚酰亚胺分子链会被留下,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诱导液晶分子取向排列,光控取向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
2.2 实验条件
测试选用27.9cm(10.1in)ADS产品作为平台,针对光积量、二次固化的时间和温度进行测试分析。不同光配向工艺测试条件如表1所示。光控取向制作流程完成后,进一步完成涂覆封框胶、滴注液晶、对盒、切割,最后进行偏光片、电路板及背光的组装等制程,最终获得可以显示的产品。测试设备主要有:预倾角测试,大塚电子(OTSU-KA)的RETS-4600;各向异性测试,MORITEX的LY-LH30S;面板的光学特性测试,BMS-1205;亮度测试,CA310。
3、结果与讨论
3.1 光配向工艺对取向性能的影响
3.1.1 光积量和固化温度的影响
UV固化的目的就是用254nm左右的线性紫外光照射PI膜,在垂直于入射偏振光电场方向的主链未被破坏、密度最大实现了取向性,即在紫外光照射下,有选择性地发生了光降解,出现光学的各向异性[12]。通过测试配向膜的各向异性可以发现,在二次固化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光积量从400mJ/cm2提高到550mJ/cm2,配向膜各向异性逐渐增加;光积量从550mJ/cm2提高到700mJ/cm2,配向膜各向异性逐渐减小,如图3所示。各向异性值在光积量为550mJ/cm2时达到最大,说明光积量大小对配向膜各向异性的影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选择合适的光积量可以使其各向异性最大化,即配向能力最强。
从测试结果分析,在光积量相同的情况下,固化温度250℃的各向异性值普遍高于230℃的各向异性值。在本实验条件下,250℃更有利于配向膜各向异性最大化。
3.1.2 固化时间和固化温度的影响
紫外偏振光照射配向膜表面使平行于偏振光偏振矢量方向的C=C双键断裂,发生(2+2)电环化反应,而在垂直于偏振矢量方向产生了各向异性,从而使液晶分子在各向异性力的作用下沿垂直于偏振光偏振矢量方向排列起来[13]。二次固化的时间和温度,主要影响的是外部热能对分解后的配向膜表面状态的影响。外部能量越高越有利于配向膜在不同方向上的差异化,即更有利于配向膜形成各向异性。另外,施加的外部能量越高越有利于去除C=C断裂产生的小分子结构,确保盒内纯度。如图4所示,将光积量固定为550mJ/cm2,从二次固化20,30,40min三个时间测试结果来分析,二次固化温度在30min时达到最佳,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带来下降的趋势。图中结果进一步佐证了250℃的固化温度下更有利于配向膜形成各向异性。
3.2 光配向工艺对TFT特性的影响
通过测试TFT基板在只经过550mJ/cm2UV工艺,经过550mJ/cm2UV和230℃,30min的退火工艺以及550mJ/cm2UV和250℃,30min的退火工艺3种工艺条件,对比测试了TFT基板特性的变化,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从结果可知,只经过UV处理,TFT的阈值电压Vth向右偏移1.22V,Ion降低了约18%,说明UV工艺对TFT特性有劣化的作用。但经过UV和退火工艺后,TFT特性可以保持光配向工艺处理之前的状态,这是由于退火工艺对TFT的a-Si特性具有恢复的作用,所以完整的光配向工艺对TFT特性无明显影响。
3.3 光配向工艺对产品特性的影响
ADS技术是一种通过TFT基板上的顶层条状像素电极和底层面状公共电极之间产生的边缘电场,使电极之间及电极正上方的液晶分子都能在平行于玻璃基板的平面上发生转动的技术。ADS技术是水平电场的显示技术,LC分子水平平面旋转,PI的预倾角越大则越会影响暗态画面的亮度。
本文对比测试了光配向工艺(550mJ/cm2,250℃,30min)和摩擦工艺的预倾角数据,光配向工艺的预倾角数据为0.2°,而摩擦工艺的一般为2.3°,如图5所示。通过不同工艺条件下面板的暗态显微镜照片,如图6所示,可以确认,针对ADS产品,光配向工艺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产品的暗态漏光,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对比度。光配向工艺对比度的实际测试结果为1511,摩擦工艺对比度为998,相对提升51%。
4、结论
本文重点研究了降解型光控取向技术的制作工艺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系统研究了不同光配向工艺条件对光配向PI的各向异性以及对TFT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光配向PI最优配向力的工艺条件。本文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光配向技术在显示产业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液晶显示屏的画面品质。
通过测试光配向工艺参数对配向膜的各向异性的结果可知,随着光积量的增大和二次固化时间的延长,配向膜的各向异性值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550mJ/cm2和30min的条件下,光配向能力最优;在一定范围内二次固化温度对配向性影响是随温度升高,配向膜各向异性值呈现直线上升趋势。通过改变光配向的工艺条件测试TFT特性变化,发现只经过UV工艺,TFT特性会有明显的劣化现象,其中阈值电压提升,Ion电流降低;而经过UV和退火工艺后,由于退火工艺对TFT的α-Si特性的恢复作用,TFT特性恢复到光配向工艺之前的水平。本文对比分析了光配向技术和摩擦技术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发现光配向技术的预倾角约为0.2°,产品对比度为1500左右,与摩擦型产品相比对比度提升了约50%。
参考文献:
[1]马群刚.TFT-LCD原理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杨宗顺,杨夏梅,熊奇,等.摩擦工艺不良的探究[J].液晶与显示,2019,34(11):1073-1078.
[3]周波,王祺,宋勇志,等.TFT-LCD中液晶取向异常亮点机理研究及改善[J].液晶与显示,2020,35(2):115-121.
[4]杨德波,钟野,毕芳,等.Mobile产品异物产生机理及改善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9,34(8):748-754.
[5]栗芳芳,汪弋,陆相晚,等.摩擦配向工艺对HADS产品像素漏光的影响分析[J].液晶与显示,2019,34(3):241-244.
[6]李继军,聂晓梦,李根生,等.平板显示技术比较及研究进展[J].中国光学,2018,11(5):695-710.
[7]廖燕平,宋勇志,邵喜斌,等.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显示原理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8]张春华,杨正华,丁孟贤.聚酰亚胺光控取向膜的研究现状[J].高分子通报,2002(6):15-23.
[9]张万隆,SRIVASTAVAA,ROGACHA,等.半导体量子棒的光控取向技术进展[J].液晶与显示,2020,35(5):409-421.
[12]洪一凡,臧金亮,刘颖,等.偏光全息研究历程与展望[J].中国光学,2017,10(5):588-602.
[13]梁兆颜,闫石,马凯,等.液晶显示用取向材料聚甲基丙烯酸肉桂酰氧基乙酯的光控取向研究[J].发光学报,1999,20(3):217-223.
马国靖,王丹,陆顺沙,卢梦梦,郭庆森,宋勇志,陈维涛.光配向技术在TFT-LCD中的应用[J].液晶与显示,2021,36(05):694-698.
分享:
自动出钢技术在国内外钢铁企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可以缩短出钢时间、提高钢包加合金的均匀化程度、减少人员配置、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保证现场人员安全、增加复用性、减少齿轮箱压力、提高收得率、减少下渣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等。基于这些优点,生产安全保障、环保指标、设备使用率、经济效益等都有较大提升。
2024-11-13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快速发展,厚煤层的大规模开采已成为煤矿实现高效高产的关键手段。由于多重开采,采空区侧煤巷围岩的力学环境呈现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并表现出特定的非对称破坏状态,对于综放开采的采空区侧煤巷,顶煤层厚度代表着顶板岩层移动状态。
2024-08-10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高度集中,城市生活垃圾的高速增长让城市管理者措手不及,为快速解决当前“垃圾围城”问题,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和鼓励垃圾焚烧发电技术。
2024-06-22作为一种教育观,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范畴[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高校要结合各个专业和学科的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建设全过程。
2024-06-14工程制图课程是国内各高校机类、近机类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随着教学水平和手段的提高,目前该课程均采用主流的三维CAD软件,如AutoCAD、Inventor、SolidWorks等进行辅助教学。但在绘制某些特殊零件图形、基准符号和工程图时,这些软件有时会出现不符合国标规定画法的情况。
2023-10-07人本质上是一种关系中的存在。然而,在近现代工业化历程的两百年间,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持续地拓展人在生活世界中“我”与自身、“我—你”和“我—它”1关系,并且通过颠覆人类自身的方式不断改变人的存在方式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通过信息重组、时空关系改变,对既有血缘关系与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冲击”乃至“碎片化”已约定俗成的伦理关系及其秩序。
2021-08-28近年来,随着我国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日益重视工业电气的发展,同时也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全球可供工业生产的能源十分有限。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大力提倡的一种发展方式,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如何减少能源消耗成为每个企业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电气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原则,列举工业电气设计的具体节能措施。
2021-08-27人类史上工业革命共进行了三次,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由此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机时代;到19世纪70年代,电器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标志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
2021-08-27本文重点研究了降解型光控取向技术的制作工艺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光配向工艺参数下配向膜各向异性的数值可知,随着UV光光积量的增大和二次固化时间的延长,配向膜的各向异性值都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试材料在550mJ/cm2和30min的条件下,配向能力最优;配向膜材料二次固化温度在250℃以内时对配向性的影响是随温度升高。
2021-05-12文章主要讲述了桩基检测技术的相关内容,对几种常用的桩基检测技术作了简要介绍。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桩基质量控制中桩基检测技术的不可或缺,同时还介绍了桩基承载力质量控制、桩基成孔质量控制以及桩身完整性质量控制工程中桩基检测技术的应用。基于南宁针对邕江展开整治开发的某一综合工程实例,对造成钻孔灌注桩偏位的相关因素予以简述。
2021-05-04人气:5263
人气:4055
人气:3490
人气:3020
人气:290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818
主管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主办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1674-3644
国内刊号:42-1608/N
创刊时间:197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473
影响因子:0.594
影响因子:0.370
影响因子:0.240
影响因子:0.2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