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索

  2024-06-14    7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对服务和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研究和制定科学多元的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高等工程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该文从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具体构建策略以及在贵州省高校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性阐述,以期通过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工学类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专业课
  • 工学类
  •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 课程思政
  • 高等工程教育
  • 加入收藏

作为一种教育观,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范畴[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高校要结合各个专业和学科的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建设全过程。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工学类的专业数和学生数在整个高校中约占⅓[3],而专业课是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因此只有在工学类专业课程中强化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才能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工学类专业立足于培养工程师[4]。毋庸置疑,工程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素质与能力,还要心系民族、胸怀家园,他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由此可见,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问题,故构建契合工学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相关研究背景


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工具,以“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高级检索主题词,设置发表时间时段为2020年12月23日至2022年12月23日,经人工筛选发现,下列研究成果与本文相关。郑宇航[5]、黄艳[6]、白双翎[7]分别对高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刘兴智、雷晶晶等[8,9]以研究生为对象,研究了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邹智深等[10]以“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为载体,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进行了探索;贾丽萍[11]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以计算机课程为载体,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进行了研究;梁瑛楠[12]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载体,对课程思政构建了有效评价指标体系;马孟伟等[13]构建了护理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关丽等[14]对物理类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孙跃东等[15]构建了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洪昀等[16]探讨了“两维语义”下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沈丽巍等[17]从教育生态视角探讨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张杰[18]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高校思政“金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张瑞等[19]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内涵、存在阻力及化解方式进行了研究。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后发现,现阶段对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体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及具体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等方面,但不够系统、全面,尤其对具有相同特征的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少。


2、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2.1 理论意义——有助于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理论

分析课程思政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我国目前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单薄,缺乏具有实用性的评价指标。而本研究可以弥补当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不足,进而为完善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理论提供指导。具体有以下三点:第一,有助于丰富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领域。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者及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这样既总结了之前的研究成果,也为进一步扩展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领域明确了新方向。第二,有助于在工学类专业传播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在工学类专业传播。第三,有助于健全工学类专业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机制。本文在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阐述了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评价指标的内容及评价指标权重的分析等,能够推动工学类专业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2.2 现实意义——有助于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梳理现有的文献资料后发现,当前学界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高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对教师该往什么方向提升教学效果等还没有明确的方向。因此,本文构建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引导教师明确工学类专业课程教学“该做什么”,引导教师把工程技术之“道”真正融入专业教学活动中,通过他评和自评掌握自己“做得如何”,以及思考“如何改善”。笔者认为,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最现实的意义有以下三点:第一,有助于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螺旋上升,对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很重要。第二,有助于推动工学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深度挖掘工学类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实现工学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能够推进高校工学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第三,为其他学科构建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对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将不断深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层次,进而为其他学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3、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案


3.1 初步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1)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模型[20][21]。为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将抽象的课程思政目标具体化,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本文以《纲要》中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为指引,结合《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的德育目标,最后融合新时代工学类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模型。《纲要》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提出的要求是:爱党爱国,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等;《纲要》中还指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融合上述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归纳为家国情怀、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和文化知识四个维度。

(2)确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主体、客体及方法[22]。对与工学类有关的理论及实践探索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核心特征,并以《纲要》为指导,首先明确谁来评,即确定评价主体。按照评价主体在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时发挥的不同作用,可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主体——教师设为评价主体;学生作为受教主体,对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是否满意最为了解,故也可作为评价主体;整个课程思政教学是在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和指导下完成的,且当前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已成为学科评估、“金课”建设等的重要考核内容,故教学管理者也是评价主体。至此,共有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三类评价主体。其次明确评价谁,即确定评价客体。这就需要考虑学科特点,因为工学类专业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机载体,故评价整个专业的建设是第一要义;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者,他们肩负育人重任,需要挖掘思政元素,撰写思政教学大纲、教案等材料,故所有教师都应该被评价;学生是课程思政教学的受体,故可以从学习效果、是否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来评价。最后要确定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多样,从形式上来说有访谈、观察、问卷调查、匿名调查等,从过程上来说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课程思政教学一级、二级指标的设立[23,24,25,26,27]。一级、二级指标的设立可参考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考前人构建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参考《纲要》对课程思政的要求;三是参考工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德育需求。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也就是说,先对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即先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主要从家国情怀、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和文化知识四个维度来构建。然后明确谁来评、评价谁和如何评价三个问题,即确定评价的主体、客体及方法,并且初步拟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并详细解释每一个指标的含义,最终初步拟定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2 实证分析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1)专家咨询分析。即邀请一位或多位专家,共同讨论和分析并做出判断。向专家咨询上文中构建的“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做法是选择10~20位熟悉这一领域的专家,将初拟指标体系以问卷的形式发放给各位专家,邀请专家对指标的权重程度做出判断。通过收集和整理第一轮专家咨询的意见,对评价指标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反馈给专家进行第二轮咨询。经过多轮咨询后,专家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再检验初拟的指标体系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并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对其进行修改[23]。

(2)一线教师分析。即了解工学类专业课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程度感知。这主要是检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不同性质课程的教师对该指标体系的重要程度感知是否有显著差异。可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进行检验,主要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信度检验主要是反映量表工具的一致性及稳定性;效度检验指量表能测量到的理论上的构念或特质的程度。最常使用的检验方法是因子分析法。二是对一线教师对指标体系重要程度感知进行差异分析,包括教师样本特征、人口统计学变量下的差异性分析、不同高校教师对指标体系重要程度感知的差异性分析、不同教龄教师对指标体系重要程度感知的差异分析、不同学历教师对指标体系重要程度感知的差异分析[24]。

(3)学生分析。即了解工学类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程度感知。这主要是检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不同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等)对该指标体系的重要程度感知是否有显著差异[25]。

3.3 重新确定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本部分的内容是基于上文实证研究得到的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所给予的权重进行整合,确定师生观点的指标权重。具体过程如下:

(1)首先明确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当前在教学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秩和运算法、因子分析法等方法[26],但是前三者是主观赋权法,这些方法因为受到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偏好的影响,使得评价结果存在不合理性和不公平性。采用因子分析法[27]确定指标权重主要是基于对大样本数据调研并进行数学统计分析,该方法能够较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层次的权重,结果也能更为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所以本文选用因子分析法。

表1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2)基于教师观点的权重。基于上文中师生观点共同确定的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公式,运用Excel计算得到基于教师观点的指标权重。

(3)基于学生观点的权重。用基于教师观点的方法,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基于学生观点的指标权重。

3.4 最终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现将构建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到所在学校酿酒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指标的表述上需要考虑酿酒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并运用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修订[28],也需要针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信效度分析,然后提出改进意见,完善指标体系,判断酿酒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根据应用效果,删减不适宜指标,增加一些有学科特色的指标,最终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5 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建议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终归是为了将其应用,以评估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是否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进而实现以评促改。在对课程思政教学开展评教时,应该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29],不能机械地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限定。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存在不同的知识体系,加上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人生阅历不同,所以在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笔者对此提出一些建议,为后续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

3.5.1 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范围

本研究的应用是地方性的,评价范围为贵州的75所高校,包括茅台学院、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民族大学等。虽然都是应用在工学类学科,但是不同地区高校、不同专业在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侧重点上是存在差异的。这些差异需要合理解释和重视,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评价,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30]。

3.5.2 选取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的方法

对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时,因为不同专业之间有差异,所以需要兼顾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评价及对实施效果的评价。因此在评价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尤为重要。建议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是指在评价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法收集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和要素,并将所获得的资料和要素进行数量化的比较分析后,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做出评价。量化评价的优点在于利用统计和数学运算的方法使得到的结果更加精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拥有较高的客观性,同时也拥有较强的可操作性[31]。质性评价是指在评价过程中利用调查、观察的方法收集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内容,利用文字、图像等描述性手段对相关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充分揭示课程思政的各种特性,并给予评价。质性评价的优点在于评价双方可以互动交流,对于相关问题能够得到较为真实、全面的答案。但是评价双方的互动也使评价结果不可避免地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实际评价中,有些情况并不是采用单一的量化评价或质性评价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高校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时必须坚持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可以运用评价量表、访谈、思想发展档案和考试等途径进行评价。

(2)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某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测验的方法对学生某一阶段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反映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师生自评与互评。通过评价结果,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计划,进一步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思政建设实效。从某种意义上说,该过程是师生自我鉴定、自我评估的纵向对比过程。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一门课程结束之后,为了解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所做出的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不一样,终结性评价采用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外的第三方,通过各班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横向评比,以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终结性评价方便检验这一阶段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成效,判断目前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发现问题,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案,推动课程思政工作更好地开展。

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过程中,应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判断学生这一阶段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念,同时方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为了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如图1所示的研究思路、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研究背景,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工学类专业课的德育培养需求,初步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咨询10~20位该研究领域专家,检验初拟的指标体系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并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对其进行修改;第三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咨询工学类专业课一线教师及学生,检验初拟的指标体系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并根据反馈意见对其进行修改;第四步,参考文献资料,将上述指标数据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用Yaahp 0.3软件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第五步,将指标体系应用到我校酿酒工程专业中开展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然后根据需要推广应用到其他工学类专业中,最终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4、结语


《纲要》第五点指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为了贯彻落实《纲要》的指导意见,各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工作,课程思政教学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但目前仍少有高校开展学科类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工作。因此,本文尝试从不同维度、多元角度构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期待充分发挥其对推进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引领作用。

图1 本项目研究思路、方法


参考文献:

[1]邵将,伍婵提.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经济法》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2):145-148.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3-12-1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3-12-15].

[4]教育部.普通本科分学科学生数[EB/OL].[2023-12-15].

[5]郑宇航.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6]黄艳.高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1,36(6):120-124.

[7]白双翎.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1(9):49-55.

[8]刘兴智,刘军.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1):120-122.

[9]雷晶晶.基于CIPP的行业院校研究生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3):147-149.

[10]邹智深,邹明.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初探:以《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为例[J].对外经贸,2022(1):156-160.

[11]贾丽萍.基于AHP的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J].电脑与电信,2021(9):20-23,27.

[12]梁瑛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教学刊,2020(20):77-79,83.


基金资助:2022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酿酒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2022357);


文章来源:龙亚飞,王芙蓉,孟卓妮,等.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索[J].科教文汇,2024(11):1-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期刊名称: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期刊人气:124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1674-943X

国内刊号:13-1400/TB

创刊时间:1973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