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针对不同顶煤情况下综放开采顶板变形破坏现象,文章从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三个方面,对煤巷的围岩应力状况和变形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综放开采采空区侧煤巷的变形破坏,在纵向和水平方向上均表现为非对称破坏模式,不对称变形是在强行开采情况下,围岩受力条件不均匀所导致。
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快速发展,厚煤层的大规模开采已成为煤矿实现高效高产的关键手段。由于多重开采,采空区侧煤巷围岩的力学环境呈现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并表现出特定的非对称破坏状态,对于综放开采的采空区侧煤巷,顶煤层厚度代表着顶板岩层移动状态。
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的难点是软岩、强行开采导致的变形。巷道围岩的控制与塑性区有很大关系,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到巷道支护结构的形态、刚度和强度。张开元等人对巷道围岩塑性区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了巷道围岩应力的非均匀演化规律和塑性区分布特征。王世凯等人从应力和围岩破坏的不均匀性角度,对巷道的矿井压力进行了有效的研究,特别是针对采空区边煤巷的变形问题,也采用了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本文以采空区侧煤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力学环境和非对称变形进行分析,对采空区边煤巷围岩不对称控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和探索。
1、工程背景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道头煤矿8404综放工作面,研究的煤层为5号煤层,平均厚16.35 m,可采走向长为4 137 m,倾向长220 m.煤层结构复杂,一般含1~8层夹矸,夹矸总厚度0.14~5.58 m,平均2.04 m.煤层倾角1°~12°.该工作面煤层伪顶为泥岩,厚0.47 m,水平层理发育易风化。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0.74 m.老顶为中粗砂岩、含砾粗砂岩,厚6.83 m.直接底为泥岩,厚0.47 m.老底为粉砂岩、泥岩,厚7.33 m,灰白色,粉砂质。
由于该工作面煤层厚度较大,且工作面在推进开采过程中,顶煤厚度变化也较大,工作面及两巷矿压显现较明显。巷道变形沿垂直和水平方向均呈现“双向”不对称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顶板沉陷和底鼓。具体变形特性如下:①沿垂直方向,煤柱侧顶板的下沉量远大于实体煤侧,煤柱侧顶板的破碎严重,从最大底鼓的分布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煤柱侧;②沿水平方向,水平顶板的挤压运动导致钢带严重弯曲。钢梯出现弯曲,锚索脱落,形成明显的挤压断裂区。两侧沿水平方向出现大面积移动,煤柱侧肩角区域煤体异常破碎,钢丝网明显失效。
2、巷道围岩应力环境分析
2.1顶板破裂位置与顶煤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开采条件,巷道的不对称变形特征与顶板煤层厚度有直接关系。随着前盘区回采,主顶板周期性破碎、旋转、下陷,导致采空区回采失败,形成横向的斜梁结构。这种结构很容易受到采矿的影响。由于该地区顶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主顶板裂隙对煤柱巷道的影响呈指数增大趋势。
为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钻孔观测装置对主顶板破裂位置进行监测。
2.1.1观测方案及站场布置
在煤巷的4个典型断面设置观测站,这些断面围岩变形分别是较好、较差、中等和严重,前面顶板的垮落带厚度分别为10.4 m、6.2 m、8.1 m和9.2 m,各观测点分布,如图1所示。以巷道中心线为顶板边界,将边界两侧的顶板定义为煤柱顶板和实心煤顶板,根据巷道中心线等间距钻孔,分别在煤柱侧顶面和实体侧顶面设置5个钻孔。受采矿的影响,顶板破裂或下沉时,其破裂面不会变得光滑平整。在水平剪力、垂直压力和顶板岩层各方向运动的作用下,纵向和横向裂缝演化为裂隙带、离层、径向位错和裂隙组,从而确定顶板主裂缝位置。
图1顶板钻孔布置示意
2.1.2观察结果分析
当顶煤厚度为10.4 m时,顶板主破裂线位于采空区侧,距离煤柱边缘-0.75 m;当顶煤厚度为6.2 m时,顶板主破裂位置在固体煤侧,距离煤柱边缘30.35 m;当顶煤厚度为8.1 m时,主顶板破裂线位于巷道上方,距离煤柱边缘27.68 m;当顶煤厚度为9.2 m时,主顶板破裂线位于煤柱上方,距煤柱边缘12.3 m.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前盘区的垮落带厚度增加,主顶板断裂线位置向采空区侧移动,在一定的垮落带厚度范围内,随着垮落带厚度的增加,巷道变形越来越严重。当顶煤厚度达到极限时,巷道围岩处于有利状态。
2.2巷道围岩不对称变形的内在原因
典型断面的钻孔观测结果表明,围岩的非对称变形破坏与顶板煤层厚度密切相关。其主要原因是不同的顶煤层厚度导致采空区充填程度不同,主顶板岩层旋转程度不同,导致巷道围岩应力环境不均匀。这种不均匀的围岩应力环境是巷道不对称变形破坏的内在原因。如图2(a)所示,当前盘区垮落带厚度较小时,顶板主破裂线位于实体煤上方。由于直接顶板岩层的破碎和膨胀作用,可以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减小主顶板岩层的破碎和挠度。随着顶煤层厚度的增大,顶板断裂线位置向采空区侧移动,如图2(b)和图2(c)所示,采空区充填程度较差,主顶岩层旋转程度较大,煤壁支撑关键块体的影响越来越小,围岩变形加剧。屈服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图2(d)所示,主要屋顶的旋转程度增加,导致局部应力集中在岩石块铰链,创建塑性状态的岩石,导致整体的不稳定结构,此时断裂线在采空区侧,巷道围岩已恢复到初始应力状态。
图2不同顶煤层厚度下的主顶板断裂线位置
3、非对称变形机理的数值模拟分析
3.1数值模型的建立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非对称变形破坏的形成原理,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煤柱巷道周围的应力环境进行建模和分析。顶煤层的厚度分别对5 m、7 m、9 m和11 m的巷道围岩进行了数值模拟。岩石力学参数的获取过程如下:首先,对煤体和岩体进行物理力学实验。由于岩样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处理,与原始地质环境完全分离,所测力学参数与实际情况不符,需要进行修正。单轴抗压强度为实验室试验结果的0.284倍;煤岩岩体的弹性模量、黏合力和抗拉强度约为室内试验结果的0.1~0.25倍,泊松比约为室内试验结果的1.2~1.4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煤岩体的弹性模量、黏合力和抗拉强度为室内试验结果的0.2倍,泊松比为室内试验结果的1.2倍。在室内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得到了数值模拟所需的煤岩体参数。
考虑到开采过程中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确定模型左侧至巷道的边界为50 m,根据右侧工作面长度建立模型。模型采用Mohr-Coulomb破坏准则,展示出采空区侧煤巷的非对称应力分布特征和围岩变形特征。
3.2数值结果模拟分析
围岩不对称变形与顶煤层厚度和顶岩层的旋转水平挤压有关。为了研究水平应力的不对称分布规律,沿巷道顶板向上2 m间隔设置水平测线,巷道顶板水平应力分布规律如图3所示。
分析如下:
1)在一定的崩落厚度范围内,水平应力降低,浅屋顶部分的煤柱实体煤深、水平应力基本上呈现降低的趋势,屋顶煤柱一侧的压力总是高于实体煤一侧的压力,应力分布不均匀。随着垮落带厚度的增加,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越来越明显。在不均匀水平应力的连续作用下,容易造成煤柱侧顶板的破碎,如图3(a)所示。当超过极限崩落厚度时,如图3(d)所示,巷道顶板应力减小,顶板应力分布不明显。
2)从巷道顶板向上,水平应力发生突变,突变位置随着顶煤层厚度的变化而变化。当顶煤厚度为5 m时,水平应力突变点距顶板5~6 m;顶煤层厚度为7 m时,水平应力突变点距顶板7~8 m;顶煤层厚度为9 m时,水平应力突变点距顶板9~10 m;顶煤层厚度为11 m时,顶板水平应力突变点距顶板11~12 m.当顶煤厚度增加时,突变位置逐渐转移到屋顶位置,突变位置均在煤岩界面附近,上下接口的水平应力差异在突变位置增大,导致上下地层的运动是沿着夹层水平滑动,使得不对称顶煤层压力作用在巷道对称支护上,必然导致巷道的不对称破坏。
图3不同顶煤层厚度巷道顶板水平应力的分布规律
4、结 语
1)综放开采煤柱巷道围岩变形受到强行开采时是不对称的,围岩应力的不均匀性是造成不对称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
2)在一定的垮落带厚度范围内,随着垮落带厚度的增加,主顶断裂线位置由实体煤侧向采空区侧移动,但当达到顶煤层最大厚度时,主顶板沿煤柱边缘发生失稳,巷道围岩应力恢复到初始应力状态。
3)巷道原有支护结构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对称支护结构受到的非对称外力时,极大地降低了其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围岩的协调变形。
文章来源:吴玉泉.不同顶煤综放开采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J].煤,2024,33(08):95-97.
分享:
自动出钢技术在国内外钢铁企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可以缩短出钢时间、提高钢包加合金的均匀化程度、减少人员配置、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保证现场人员安全、增加复用性、减少齿轮箱压力、提高收得率、减少下渣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等。基于这些优点,生产安全保障、环保指标、设备使用率、经济效益等都有较大提升。
2024-11-13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快速发展,厚煤层的大规模开采已成为煤矿实现高效高产的关键手段。由于多重开采,采空区侧煤巷围岩的力学环境呈现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并表现出特定的非对称破坏状态,对于综放开采的采空区侧煤巷,顶煤层厚度代表着顶板岩层移动状态。
2024-08-10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高度集中,城市生活垃圾的高速增长让城市管理者措手不及,为快速解决当前“垃圾围城”问题,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和鼓励垃圾焚烧发电技术。
2024-06-22作为一种教育观,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范畴[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高校要结合各个专业和学科的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建设全过程。
2024-06-14工程制图课程是国内各高校机类、近机类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随着教学水平和手段的提高,目前该课程均采用主流的三维CAD软件,如AutoCAD、Inventor、SolidWorks等进行辅助教学。但在绘制某些特殊零件图形、基准符号和工程图时,这些软件有时会出现不符合国标规定画法的情况。
2023-10-07人本质上是一种关系中的存在。然而,在近现代工业化历程的两百年间,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持续地拓展人在生活世界中“我”与自身、“我—你”和“我—它”1关系,并且通过颠覆人类自身的方式不断改变人的存在方式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通过信息重组、时空关系改变,对既有血缘关系与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冲击”乃至“碎片化”已约定俗成的伦理关系及其秩序。
2021-08-28近年来,随着我国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日益重视工业电气的发展,同时也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全球可供工业生产的能源十分有限。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大力提倡的一种发展方式,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如何减少能源消耗成为每个企业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电气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原则,列举工业电气设计的具体节能措施。
2021-08-27人类史上工业革命共进行了三次,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由此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机时代;到19世纪70年代,电器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标志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
2021-08-27本文重点研究了降解型光控取向技术的制作工艺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光配向工艺参数下配向膜各向异性的数值可知,随着UV光光积量的增大和二次固化时间的延长,配向膜的各向异性值都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试材料在550mJ/cm2和30min的条件下,配向能力最优;配向膜材料二次固化温度在250℃以内时对配向性的影响是随温度升高。
2021-05-12文章主要讲述了桩基检测技术的相关内容,对几种常用的桩基检测技术作了简要介绍。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桩基质量控制中桩基检测技术的不可或缺,同时还介绍了桩基承载力质量控制、桩基成孔质量控制以及桩身完整性质量控制工程中桩基检测技术的应用。基于南宁针对邕江展开整治开发的某一综合工程实例,对造成钻孔灌注桩偏位的相关因素予以简述。
2021-05-04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煤矿机械
期刊人气:1944
主管单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单位:哈尔滨煤矿机械研究所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煤矿
国际刊号:1003-0794
国内刊号:23-1280/TD
邮发代号:14-38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463
影响因子:0.673
影响因子:0.642
影响因子:1.307
影响因子:0.48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