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开始将一些闲散资金用于投资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服务,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而在金融消费的过程中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会给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此时就需要消费者借助法律武器来对自己的权益进行有效维护。该文就其权益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最大程度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市场想要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需要更多金融消费者的积极参与,同时要做好对其合法权益进行保护,这不仅仅是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发展的前提,也是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新常态下,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1、金融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现状
金融消费者本身属于消费者的范畴,在支付一定费用后,怼产品或者服务的使用。金融消费者消费主要是在于金融领域,因此具有一些特殊属性。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金融行业发展迅速,但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出现很多不足和问题,金融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金融产品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消费者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使得金融消费者在行使自身信用权利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法律保障,一旦遇到权益受损时,往往很难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依照相其关规定,必须允许国外金融资本注入国内金融市场,但是因为金融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缺乏完善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易出现金融行业服务存在双重标准的情况。
2、金融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有效策略
2.1 加快立法工作
一方面,必须要对金融消费者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进行明确,结合国内的基本国情,将法人和投资者纳入其中,尤其是当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形势之下,一些经济实力较差或者经验欠缺的法人同样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保护。例如,在日本和欧盟的立法中,引入了对于金融消费者的动态判断,提出无论是金融消费者还是普通消费者,都必须得到法律的保护,两者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而转化的条件,则需要由金融监管机构从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出发,在充分考虑风险应对和投资经验的情况下,做出准确判断;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从国家立法层面,为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利保障,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列举的方式,立足综合监管与执法力度,强化对于金融机构的约束力,还要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渠道进行明确,对于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一定要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2.2 做好倾斜保护
在对金融消费者权益进行法律保护时,应坚持倾斜性保护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讲,一是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切实纳入到金融监管目标中,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二是对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义务进行强化,明确信息披露的一些刚性要求,如法定内容、最小时间间隔等。对信息披露的渠道和载体进行优化,完善风险确认办法,对说明义务和适合性销售义务进行贯彻落实,从法律层面对金融机构的责任进行明确;三是切实保证监督管理机构的检查权和处罚权,通过相应的市场调查、现场监察等手段,对没有履行自身法定义务的金融机构以及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依照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处罚措施,如警告、罚款以及撤销销售资格等,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对法律救济制度进行完善,构建起全面的金融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帮助消金融消费者更好的做好维权工作。
2.3 强化维权意识
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必要的宣传工作,利用专业的金融知识,对金融消费者进行讲解,鼓励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证消费项目的明确性,例如,在进行金融消费前,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对合同的内容进行明确,避免消费漏洞的存在,降低消费风险,规避权益受损;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必须要恪尽职守,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信息,避免刻意隐瞒关键信息,误导消费者。对金融机构来说,进一步提升信息透明度,保证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中各类信息的真实性,主动向消费者讲解专业的金融知识,使消费者能够理性消费。为了避免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产生矛盾,金融机构应建立信息披露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保证程序公开的同时,实现监管的透明化,金融消费者则需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2.4 注重金融监管
近些年,伴随着金融行业市场化的持续推进,金融消费者如果无法获得相应的法律保障,将影响消费者对于金融投资的信心,而在缺少消费者信任的情况下,金融行业想要实现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无疑十分困难。基于此,英国经济学家泰勒在双峰理论中提出了金融监管的两个目标,一是维护金融机构稳定发展,避免出现系统性的金融维护,二是避免金融消费者遭受权益的损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在进行立法的过程中,应将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纳入到金融监管的范畴,提升监管的有效性。
3、结语
总而言之,新常态下,金融行业想要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更多金融消费者的积极参与,从法律层面讲,要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进行更好的保护。针对当前金融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中还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以重视,完善好其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机制,营造出和谐的金融消费环境,引导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热伊拉·哈孜.论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2):75-76.
[2]何嘉扬,蔡德仿.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研究[J].电子商务,2019,(06):18-19.
[3]李秋月,张晓晨.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分析与研究[J].法制博览,2017,(29):73,72.
黄昌进.金融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9,(20):294.
分享:
为了支持这一绿色经济转型,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绿色金融工具,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和绿色保险,以鼓励各经济主体积极参与这场绿色革命。在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了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与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4-11-05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投融资活动变得更加频繁。国有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要注重管控风险,应对市场的挑战和变化。作为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的关键环节,风险管理对国有企业的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24-09-10随着商贸流通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地方不断深化金融支持,相继出台金融政策,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服务加快向商贸流通领域倾斜,服务领域不断延伸,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创新,金融业和商贸流通业融合日趋紧密,有力推动了商贸流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变革。
2024-09-09债务违约对企业而言是极具破坏力的事件,会对企业运营产生致命打击,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债务违约还会引起风险的扩散和传染,严重时会形成系统性风险。因此,时刻关注企业债务状况,控制和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对于企业生存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都十分必要。
2024-09-02绿色金融是指在金融活动中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纳入考量范围,推动相关项目和行业向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金融业务。在当前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和环保项目的支持。
2024-08-28金融学专业作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金融市场需求的重要学科之一,为培养金融行业人才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性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研究性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和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实践和研究项目的开展,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入学习和应用金融学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2024-07-31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形态,正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数字金融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数字金融的发展也对企业融资与风险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2024-07-31品牌是针对产品、服务和文化的评价与认同,品牌价值已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和衡量企业市场软实力的核心指标。2022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强调将“品牌卓著”列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2024-07-04在当今全球平台经济浪潮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背景下,阿里巴巴、腾讯、滴滴等大型企业都在其社交媒介、电子商务、移动端出行、生活信息服务等各领域中构建了多种多样的新型互联网平台。新兴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发展,更需要企业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
2024-06-19HRBP虽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业务发展的有机结合,但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局限性。实际应用中,HRBP侧重强调业务,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发展支持。BC城市商业银行通过人力资源工作实践,对HRBP进行内涵与外延的扩充,提出HRDP(人力资源发展平台)理念。
2024-06-19人气:4341
人气:4143
人气:2666
人气:2513
人气:219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金融论坛
期刊人气:1366
主管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城市金融研究所,中国城市金融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金融
国际刊号:1009-9190
国内刊号:11-4613/F
邮发代号:80-312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3.141
影响因子:0.792
影响因子:0.818
影响因子:0.401
影响因子:0.24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