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则是促使中小企业走出经营管理困境的重要保障,为此,中小企业需要重视自身融资能力的提升,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也有必要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化提供助力。本文在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推动中小企业得以持续发展、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潜力的必要路径,然而,在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关注这些问题并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的破局策略做出探索,无论是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还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与价值。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于中小企业持续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这制约着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甚至对企业的生存产生着威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制度环境有待优化
当前,我国政府部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出台了丰富的优惠政策,这促使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扶持,然而,当前政府政策的扶持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别是配套制度的欠缺,导致了中小企业仍旧无法有效走出融资难的困难。具体而言,首先,为了能够有效控制金融风险,政府部门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开展信贷业务进行着较为严格的监督,而商业银行为了有效避免不良资产、不良债务风险,更倾向于向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提供贷款,这则导致中小企业所具有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其次,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过程中,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相关的规定仍旧有待完善,这导致了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融资而不惜铤而走险并徘徊于法律边缘,显然,这无论是对于社会的稳定还是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最后,民间融资仍旧具有较大的规范化发展空间。近年来,民间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手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民间融资为中小企业以及投资主体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民间融资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然而,由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滞后性,因此,当前的民间融资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化发展,这导致了中小企业面临着较高的融资成本与风险成本。
(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与担保体系有待完善
完善的信用体系与担保体系,对于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与担保体系的建设,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而言,首先,政府为主与社会为辅是我国担保体系发展中的重要特征,虽然政府所成立的非盈利性担保机构具有较强的担保能力,但是作为风险保证金来源的财政拨款十分有限,商业信用担保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则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则导致了银行对担保主体信任程度不高;其次,银行对担保主体信任程度不高,导致了中小企业即便是在有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时,也需要经过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审批程序,这导致了中小企业难以在具有紧急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快速获得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受制于信用体系的发展,商业银行甚至担保机构都难以对中小企业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这也制约着担保机构功能与作用的充分发挥;最后,中小企业需要通过担保体系获得融资,一般是因为中小企业发展规模较小且具备较低的抗风险能力,因此,中小企业难以直接通过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在此背景下,担保主体需要更为重视对中小企业融资偿还能力进行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估,然而事实上,一些担保主体所具有的担保评估体系并不完善,这则导致了担保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三)中小企业自身管理与发展规范程度不足
中小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是中小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市场竞争力以及融资能力的关键,为此,中小企业需要重视提升自身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从而为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当前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中,仍旧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具体而言,首先,中小企业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目标,这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发展制度欠缺完善性以及发展规模难以实现有效扩大,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所具有的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容易在生产规模的扩张以及业务的扩张中容易产生盲目性,进而导致企业融资需求以及融资策略出现不合理性;其次,中小企业存在信息披露机制发展滞后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所具有的经营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呈现出了较大的完善空间,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担保机构,都难以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做出全面了解,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难以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承受能力、贷款偿还能力等做出准确评估;最后,中小企业入门标准较低以及信用缺失成本较低的特点,导致了部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主体欠缺诚信意识,这则导致了投资主体在投资过程中具有一定顾虑。
二、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优化策略
(一)强化企业自身建设
中小企业需要认识到自身发展所具有的局限性,意识到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规范化程度、开展诚信经营对于解决融资难问题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中小企业需要通过做好以下工作来有效提升自身的融资能力:首先,中小企业需要重视明确发展目标、构建科学的发展战略,并将现代化管理理念、管理体系引入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从而促使企业能够具备合理的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成效以及社会认可度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企业有必要对自身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通过做好财务记录工作,确保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各项财务指标能够得到全面的呈现,从而为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所开展的审核工作提供依据;最后,企业必须重视贯彻诚信经营理念,并重视依托自身诚信资产来打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社会赞誉,从而为自身获得投资奠定良好基础,进而确保自身融资需求得以满足。
(二)优化融资制度环境
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环境的优化,主要可以从法律制度与扶持政策两个方面来开展。从法律制度的完善来看,我国立法部门有必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特点,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从而明确中小企业、投资主体、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在对各方主体形成法律约束的基础上,维护各方主体所具有的合法权益,进而有效提升各方主体在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中的违法成本,特别是在规范中小企业行为的基础上,避免因中小企业没有能力或者故意不偿还贷款而为各方主体带来的风险;从扶持政策来看,政府部门有必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依托各类补贴政策来缓解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可以依托税收减免等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从而促使中小企业能够整合更多资源用于自身发展,进而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及其融资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三)完善企业信用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能够有效地为投资主体开展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提升投资主体对中小企业的信任程度以及投资主体的投资信心。在此过程中,首先,政府部门、商业银行等有必要合理共建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在此过程中,工商部门、税务部门、商业银行乃至环保部门等需要实现信息共享与信息对接,并在构建征信系统的基础上,对征信系统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从而有效提升企业信息的透明程度,进而在为中小企业信息查询提供便利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中小企业失信风险,从而确保中小企业能够履行自身在融资中的义务与责任;其次,在构建征信系统的基础上,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也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引导企业提升自身的担保能力,从而为企业相互担保提供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等机构则需要对企业信用评价、经营管理状况、资产等做出考虑,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灵活的担保资金缴纳制度,从而确保在有效控制贷款风险的基础上,减低担保机构所有的担保成本。
(四)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当前,民间资本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民间借贷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为此,推动民间资本的规范化发展,是在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有必要引导小额贷款企业开展规范化经营,要求小额贷款企业贯彻民间借贷年利率相关规定,避免产生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交织的情况。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还应当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融资特点,通过搭建互联网融资平台、开展融资租赁来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融资工具以及融资方式的创新,从而促使中小企业融资能够抓住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为融资难的解决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制度环境、信用体系与担保体系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是中小企业开展融资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而为了有效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中小企业不仅需要重视提升自身经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而且需要贯彻诚信经营理念,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需要从供给侧层面,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与信用体系,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从而为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发挥助力。
参考文献:
[1]周诗博.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中外企业家,2020(7):26.
[2]乔宁宁.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以山西省跨境电商企业为例[J].华北金融,2020(2):71-75.
[3]孟山月,郭万福.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20(2):80-81.
[4]郭婕.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2020(2):65-66.
王敬任.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J].商讯,2020(16):89-90.
分享:
自2015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后,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从2016年的1975.31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8612.92亿元,增长了336.03%,位列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前三。制造业作为第一碳排放大户,碳排放在总体碳排放量中占比始终处于60%以上。
2024-12-16为了支持这一绿色经济转型,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绿色金融工具,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和绿色保险,以鼓励各经济主体积极参与这场绿色革命。在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了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与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4-11-05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投融资活动变得更加频繁。国有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要注重管控风险,应对市场的挑战和变化。作为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的关键环节,风险管理对国有企业的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24-09-10随着商贸流通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地方不断深化金融支持,相继出台金融政策,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服务加快向商贸流通领域倾斜,服务领域不断延伸,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创新,金融业和商贸流通业融合日趋紧密,有力推动了商贸流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变革。
2024-09-09债务违约对企业而言是极具破坏力的事件,会对企业运营产生致命打击,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债务违约还会引起风险的扩散和传染,严重时会形成系统性风险。因此,时刻关注企业债务状况,控制和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对于企业生存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都十分必要。
2024-09-02绿色金融是指在金融活动中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纳入考量范围,推动相关项目和行业向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金融业务。在当前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和环保项目的支持。
2024-08-28金融学专业作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金融市场需求的重要学科之一,为培养金融行业人才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性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研究性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和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实践和研究项目的开展,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入学习和应用金融学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2024-07-31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形态,正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数字金融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数字金融的发展也对企业融资与风险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2024-07-31品牌是针对产品、服务和文化的评价与认同,品牌价值已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和衡量企业市场软实力的核心指标。2022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强调将“品牌卓著”列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2024-07-04在当今全球平台经济浪潮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背景下,阿里巴巴、腾讯、滴滴等大型企业都在其社交媒介、电子商务、移动端出行、生活信息服务等各领域中构建了多种多样的新型互联网平台。新兴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发展,更需要企业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
2024-06-19人气:4475
人气:2644
人气:2226
人气:2181
人气:203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金融发展研究
期刊人气:2073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主办单位:山东省金融学会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金融
国际刊号:1674-2265
国内刊号:37-1462/F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3.141
影响因子:0.792
影响因子:0.818
影响因子:0.401
影响因子:0.24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