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金融行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组成,为稳定金融市场秩序、发挥经济增长功能,金融企业需有效识别金融风险。文章剖析了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认为有效识别金融风险过程中应健全金融风险识别机制、全面掌握企业信贷状况、培养金融风险识别人才,全方位掌握金融风险细节,从根本上杜绝金融风险。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水平高度发展的宏观环境下,我国金融行业呈现健康、积极发展态势。由于竞争性、复杂性是我国金融市场环境的主要特点,导致金融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众多不确定因素普遍存在[1],进而导致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行业整体面临的问题,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是实现金融企业长久发展、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金融市场秩序的基本条件。本文简述金融风险概念与类型,进一步提出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策略,为金融行业秩序稳定、规避风险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金融风险相关论述
(一)金融风险概念与常见类型分析
风险是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难以根除的问题,金融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均可能出现金融风险,严重影响金融行业的运转速度,甚至使企业陷入经济发展困境,削弱资产收益。微观金融风险与宏观金融风险是金融行业风险的两种形态,微观金融风险的发生主体一般为个体经营性质,采用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即可预防风险、控制风险损失,不会影响整个金融行业的经济动荡;而宏观金融风险较为普遍,其特点是蔓延范围广、危害程度深,在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下才能度过危机、解决金融风险。无论是何种金融风险,都需要精准识别风险的发生,及时挽回经济损失。
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经验分析金融风险可知,金融风险种类繁多、隐蔽程度高,在金融管理过程中精准识别金融风险,需要全面考察风险的具体表现。信用风险、决策风险、市场环境金融风险、行业风险均属于金融风险范畴,不同金融风险类型的威胁与表现有所不同,明确为何种金融风险后总结各种风险的特征表现,为预防金融风险、避免经济损失提供有力依据。
(二)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金融风险精准识别存在必要性,详细分析如下:
1.规范金融机构发展秩序。精准识别金融风险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避免资金损失,促使其合理、正常运营,为金融管理体系增加一项重要功能,使规避金融管理风险成为可能。
2.确保金融市场局面稳定。金融风险发展到一定程度容易引起次贷金融危机,波及范围广,而及时预知金融管理中的金融风险可为风险发展做好充足准备,降低金融危机损失;正确对待金融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识别风险是保障金融市场局面稳定的基本条件。
3.促进国家经济水平提升。金融行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将阻断我国经济增长,干扰国家整体经济走向。基于上述分析,金融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把关,精准识别金融风险,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发展、社会机制正常运行。
(三)金融风险识别指导依据
有效管理金融行业风险的基础是精准识别风险的发生,做好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衡量、分析、评估以及控制环节均以风险识别为前提,需依据金融风险识别结果确定正确的控制方向。有效识别金融风险具体包括风险发生的起因、风险类型等相关事宜,并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作为识别金融风险的有利支撑,为此,确保金融风险识别有效需做到以下方面:
1.保障金融风险识别的时效性。金融风险发现越早、经济损失越小,缩短金融风险蔓延的程度与范围;
2.实现金融风险识别精准化与全面化。整体把握风险程度和风险类型,才能为控制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使风险控制有的放矢;
3.重视金融风险的多元化。金融风险爆发后往往涉及方方面面,导致对应的业务蕴含多种风险。
新时期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千变万化,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成为金融风险爆发的萌芽,作为金融行业领导者与管理者,要保持实时掌握金融市场动态的态度、根据金融业务进展,总结金融风险变化的规律与经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三、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策略研究
(一)建立健全金融风险识别机制
建立健全金融风险识别机制是金融企业管控金融风险的必要措施,是保障顺利开展金融工作、金融活动的基本途径,以系统化的方式预判金融风险的发生。建立健全金融风险识别机制首先要组建专业化的金融风险识别组织机构,担负金融识别全过程的责任,协调机制、金融风险分析工作需要金融管理的全员参与[2],以便整体把握金融风险、避免遗漏风险的蛛丝马迹;其次,金融管理中的全体成员都积极做好风险预防与控制工作;最后,从行业内金融风险识别的规范化水平出发,完善金融风险识别制度,构建合理的金融风险识别流程体系,采用具体制度约束普遍风险管控工作。
(二)全面掌握企业信贷状况
全面把握企业的信贷状况是识别金融风险的主要途径之一,银行贷款是大中型企业的关键资金来源,因此,这一类企业的风险评估状况主要着眼于信贷水平。资金是支持企业周转的经济命脉,所以形成了贷款风险的普遍性质。从银行视角而言,与企业的贷款合作是主要盈利项目,一旦企业出现风险本金与利息很难追回,造成银行内部的大额损失。金融风险识别与预防意识是每个金融管理人员必备素质之一,将金融风险进行细分,将具体职责划分到每个员工身上,确保金融风险规避效果。在金融风险的高度影响下,部分从事金融管理的企业定期整合银行的信贷状况、应力情况,据此以银行为导向制定发展方向与计划,避免金融风险对企业的损失。
当金融风险真正来临时,企业可以规避、接受、缓解、分担风险四个角度解决问题,具体解决方式取决于风险蔓延的程度。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尽量少参与高危风险的经济活动,具体以制度的形式约束高风险经济行为,更新企业内部资源分配格局,以保障企业正常运转,此为规避金融风险[3]。专人专管是掌握金融管理风险的基本要求,金融风险管控部门要定期向各环节人员展开风险意识培训,提升全员面对风险的能力,是根本解决金融风险的必经之路。
(三)培养金融风险识别人才
人才始终是带领行业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培养金融风险识别人才为及时发现金融风险、规避风险提供生产力。专业的金融风险识别人才凭借行业知识储备解决大部分员工无法考虑到的问题,而部分企业尚未认识到金融风险识别人才的重要性,忽视专业化人才建设。缺乏合理的金融管理人才引进机制,没有针对性的配置金融人才与金融管理任务,导致人才与企业出现的金融问题不对称,无法有效解决面临的金融风险;而部分金融企业同样将金融人才培养纳入公司发展战略,但是没有实时推进人才知识与水平提升政策,导致人才设置与当先金融环境脱节,同样提升加了金融管理过程中的金融风险。
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力度是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的当务之急,不仅要聘请金融管理方面的精英,更要针对性的培养针对性的风险识别人才,储备充足的企业金融风险管控力量,金融风险识别人才的培养应注重专业化与精英化,为改善企业整体金融环境而服务。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和领导者,应将金融风险识别放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前列,重视金融风险识别与控制的学习与探究,一方面需掌握大量的金融理论和风险解决方法,另一方面要从金融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策划全面的、针对性的风险识别方案,深化金融风险识别的工作效果。
(四)了解金融企业资产储量、掌握盈利状况
金融管理中有效识别金融风险还应了解资产储量、掌握应力状况。大部分金融企业发展实力与潜力均从资产储量上体现,若金融企业存在资金缺口将导致整个运转机制停滞不前,甚至面临破产危险,导致金融风险发生;并且因为金融企业资产体现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为此,全面了解金融企业的资产状况是把握企业资金实力的有效方式。在金融管理过程中,需从整体上深入把握金融企业的资产储量,据此评估金融企业的金融实力,为金融管理投资者提供参考样本。
金融企业的盈利状况是其发展潜力、运营动力、金融风险程度的体现,掌握金融企业的盈利状况可准确把握其是否处于金融风险状态,为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提供重要的分析依据。因此,金融风险管控体系的各方人员应注重研究金融企业的盈利信息,将此作为企业评估金融风险的重要依据。举例说明,银行的运营状况和其自身的盈利息息相关,而且深度影响其金融风险的形成,银行企业盈利较少或负盈利状态,那么其出现金融风险的几率较高,投资者应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同时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发展地位不容小觑,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将导致金融市场整体动荡。
(五)发挥信息技术在金融风险识别中的功能
在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日益更新的时代背景下,金融管理中应合理发挥这两种技术的优势,高效实现金融风险识别、分析、控制。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创新金融风险识别的途径,改变社会各行业处理金融风险的能力与局面。除此之外,金融行业的长久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具体可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国内外金融行业资讯,深度挖掘行业内部信息,有效管控金融风险。因此,以信息技术角度入手提升金融行业风险识别与控制是可行路径,在金融企业相关环节人员的努力下规避风险、控制风险,改善金融行业信息化预防金融风险的能力。
四、结论
文章对金融风险识别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综上可知,社会经济水平高度发展的社会环境中金融风险发生频率高、几率大,危及金融行业的发展持续与格局。基于金融风险识别在金融管理中的关键作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金融市场秩序稳定都依赖于金融风险的良好识别。因此,金融企业除执行培养金融风险识别人才、健全金融风险识别机制等策略以外,还需做到如下方面:
一是全面考察国内外市场环境,借鉴国际上金融风险识别与管控经验,不断深化金融企业风险识别效率;
二是合理使用金融企业的法律资源,在风险识别环节规避风险,在风险控制环节削弱金融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总之,金融行业需采用有效措施规避风险、稳定金融行业发展秩序。
参考文献:
[1]杜智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法律制度的完善[J].中国市场,2015(3).
[2]曲丽丽,韩雪.“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风险识别及监管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6(8).
[3]郑剑.试论民间金融风险识别及防范机制的构建[J].时代金融,2016(29).
李天雅.金融管理中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策略探究[J].时代金融,2020(12):11-13.
分享:
自2015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后,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从2016年的1975.31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8612.92亿元,增长了336.03%,位列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前三。制造业作为第一碳排放大户,碳排放在总体碳排放量中占比始终处于60%以上。
2024-12-16为了支持这一绿色经济转型,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绿色金融工具,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和绿色保险,以鼓励各经济主体积极参与这场绿色革命。在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了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与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4-11-05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投融资活动变得更加频繁。国有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要注重管控风险,应对市场的挑战和变化。作为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的关键环节,风险管理对国有企业的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24-09-10随着商贸流通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地方不断深化金融支持,相继出台金融政策,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服务加快向商贸流通领域倾斜,服务领域不断延伸,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创新,金融业和商贸流通业融合日趋紧密,有力推动了商贸流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变革。
2024-09-09债务违约对企业而言是极具破坏力的事件,会对企业运营产生致命打击,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债务违约还会引起风险的扩散和传染,严重时会形成系统性风险。因此,时刻关注企业债务状况,控制和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对于企业生存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都十分必要。
2024-09-02绿色金融是指在金融活动中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纳入考量范围,推动相关项目和行业向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金融业务。在当前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和环保项目的支持。
2024-08-28金融学专业作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金融市场需求的重要学科之一,为培养金融行业人才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性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研究性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和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实践和研究项目的开展,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入学习和应用金融学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2024-07-31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形态,正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数字金融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数字金融的发展也对企业融资与风险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2024-07-31品牌是针对产品、服务和文化的评价与认同,品牌价值已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和衡量企业市场软实力的核心指标。2022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强调将“品牌卓著”列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2024-07-04在当今全球平台经济浪潮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背景下,阿里巴巴、腾讯、滴滴等大型企业都在其社交媒介、电子商务、移动端出行、生活信息服务等各领域中构建了多种多样的新型互联网平台。新兴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发展,更需要企业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
2024-06-19人气:4461
人气:2796
人气:2181
人气:1962
人气:195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上海金融
期刊人气:2643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
主办单位:上海市金融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金融
国际刊号:1006-1428
国内刊号:31-1160/F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3.141
影响因子:0.792
影响因子:0.818
影响因子:0.401
影响因子:0.24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