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能源市场的绿色发展对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金融在背后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河南省能源金融市场依然存在若干问题,为实现河南省能源金融市场绿色发展,需要对能源金融市场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逐一对能源金融市场发展面临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从构建区域能源金融市场融资服务体系、能源产业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能源金融政策扶持体系等三个维度重构河南省能源金融市场绿色发展路径。
2021年3月15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到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而要实现“双碳”目标,能源市场的绿色发展愈发显得重要。河南是常规能源开发和消费大省,近十年河南省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能源产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银行、证券等金融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表1、表2;数据来源于2020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一、能源金融市场发展理论与实践
(一)“能源金融”概念界定。
从宏观方面来说,金融直接作用于能源产业,进而影响能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推动能源产业优化调整。客观地说,能源产业的发展要依赖于金融,金融市场为能源产业的融资提供了可能性支持,为能源产业调整创造良好条件,这就进一步促进能源产业升级。从微观层面讲,能源企业作为能源产业的重要构成,能源金融为能源企业在能源产业的调整中自身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可能,最终推动能源产业优化。
(二)能源金融对能源产业的影响
表1 2012~2019年河南省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一览表
1、宏观影响。
区域经济的最终发展目标,就是在各项资源要素有限的条件约束下,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取得最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目前情况来看,就是调整现存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从而达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能源金融之于能源产业,其功能不仅仅在于资本融通,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对能源产业施加影响,引导能源产业和金融市场相关的各种优质资源进入区域内,推动整个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
2、微观影响。
大型能源企业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合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其经济效益低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大型国有企业也需要面对。这些都依赖于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又依赖于金融市场。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有利于形成更强的投资激励,并有利于股权结构的多元化,从而实现国有能源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并通过产权结构的动态调整和资本市场的监督机制使国有能源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应当积极作为,主动寻找资本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帮助来实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
二、河南省能源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
(一)能源信贷资金过于集中,潜在风险在增大。
表2 2012~2019年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一览表
2019年末,河南省全省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55,659亿元,全年新增贷款大多投向能源、交通产业等高收益行业。通过调查,在平顶山、济源这两个地方新增加贷款投向能源产业的比例达到60%以上。而从能源产业投资的资金来源来看,贷款占能源投资总额的比例大约在75%左右。2019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新增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中,交通、电力等大型项目将近3,000亿元,占全部行业新增贷款的54.3%。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积极出台能源产业相关政策,有力地助推能源产业的发展。各大金融机构对电力、交通等收益稳定、风险小的行业逐渐增加信贷投放,致使信贷资金在能源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2019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55,659亿元中,短期贷款余额14,419.2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7,801.71亿元,其中能源贷款接近10,000亿元,所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超过50%。从长期来看,这种高度集中的信贷投放累积的风险正在逐渐增大。(图1,数据来源于河南金融信息网)
(二)融资手段单一,间接阻碍能源产业发展。
通过走访调查河南省若干家能源企业,并翻阅了河南几家能源企业2019年度公司年报,发现这些能源企业在市场融资方面基本相似。以郑州郑煤集团为例,在其2019年度公司报告中发现,该集团公司本年度产生的现金流入总额为2,306,053,035,43元,其中包括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2,084,619,261.19元,而其吸收投资和发行企业债券获得的现金为0。另外,分析郑煤集团的负债,其短期借款主要由保证借款和信用借款组成,其中保证借款占主要部分,长期借款也是以保证借款为主。(表3)
(三)能源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种类过少。
具体的表现为能源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据统计,2019年末河南省保险行业保费总收入2,430.84亿元,其中财产保险总计566.55亿元,人寿保险则高达1,864.29亿元;赔款给付中,财产险赔付309.96亿元,人身险赔付则高达358.63亿元。在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和赔付中,能源企业所占比例少之又少。总之,河南能源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使传统能源金融市场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图2,数据来源于河南省保监局网站)
(四)能源金融市场信贷结构矛盾突出,新能源开发缺乏金融支持。
表3郑州郑煤集团2019年财务报表部分数据一览表
对于新能源发展而言,往往需要金融市场的支持,但是通过调查河南省可再生能源的金融支持状况,发现其缺乏大量的资金来源。实际上,对项目建设而言,金融市场对可再生能源提供的资金大部分用来建设改造水电站和光伏电站,在支持力度上远大于对风能等其他新能源开发项目。大量的社会资本用于开发传统一次性能源,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不足。经调查,在整个电力产业投资中,居于首位的火电投资占43.8%,而其他新能源的投资相对于传统火电的投资占比大幅降低。(图3)
总之,能源产业的现有融资模式制约了能源金融产品的创新,单一的融资模式限制了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金融市场化制约了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河南省能源金融市场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河南省能源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构建区域能源融资服务体系
1、创新发展能源金融产品服务
(1)引入能源投资信托金融产品。
信托融资主要采取贷款方式进行资金运作,在信托融资流程中,由于抵押或质押的配置,使融资风险可控。在信托运作过程中,信托融资的资金运用大多属中长期贷款,其贷款利率的收益远高于商业银行的定期储蓄利率。此外,国家金融政策对投资限制,诸如银行理财等稳健的可投资产品已远不能满足投资需求,而大型能源产业项目建设周期长,收益稳定,资金需求巨大,信托机构可充分发挥其在投融资领域的专业优势,甄选出优秀能源项目,主动设立信托。
(2)实施能源资产证券化。
要想成功实施能源资产证券化,需要各种配套政策措施予以保驾护航,能源商品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第一,资源的产权主体必须明确。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国家对矿产资源拥有最终所有权,但作为所有权者的政府,应当将资源的开发权授予大型能源企业,同时能源企业可将这种资源开发权进行交易,以取得企业所需资金。第二,政府可实行资源勘探的商品化,已经勘探确认的资源储量可以成为期货商品上市交易。第三,政府可实现现有能源商品化,现有能源可以成为现货商品,进入市场交易。
图2 2019年末河南省保险业务部分数据统计图
图3河南省各种能源投资占比图
2、创新能源金融组织机构体系
(1)建立专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资金的政策性金融组织。
可由河南省政府主导,省内的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能源政策性金融组织可实行一级法人、分级经营管理的体制。资金来源可以主要通过在境内外发行能源开发类金融债券来解决。实践证明,在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信号失灵的情况下,开发性金融通过构造融资平台,将融资优势与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引导商业金融的资金投入,能解决能源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2)创立能源产业投资基金。
设立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可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从而有利于引导民间融资。政府部门也可制定相应的能源投融资法规,用政策法律工具来为能源产业“输血”。譬如可以向从事耗竭性能源开采的企业征收“能源可持续发展基金”,为实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构建清洁、安全、经济、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提供财力支持。“能源可持续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能源产业转型,这样就可以利用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这两把“利剑”,有效疏通资金供给渠道,形成可循环的资金回路,营造出能源资金供给的长效保障机制。
(二)构建能源产业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1、提高信贷管理能力,降低能源信贷风险。
政府要完善能源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应严审能源产业新建项目的合规性,把握能源信贷的投向。对于银行而言,要对已投放能源信贷的企业进行评级,时刻关注能源市场需求、宏观调控等对能源企业的影响,通过多种手段对已发放的贷款进行跟踪了解,对质量下降的贷款详细分析原因,制定妥善的收回方案。同时,集中能源信贷项目的审批权,防范风险发生。河南银行机构可将能源产业相关信贷的审批权按贷款期限、额度的不同集中至各级总分行,通过对信贷审批权进行调整来保障能源信贷的资金安全。
2、扩大保险对能源产业的覆盖,适当分散能源金融风险。
保险机构可对大型能源企业进行资本投资,通过持股的方式或者通过购买能源企业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方式来对能源产业进行调整。“十三五”期间,河南上马的重大能源建设项目就需要约上万亿元建设资金。按目前河南省各大银行的资金实力和信贷增长速度预测,如果单纯依靠银行业的资金实力,能源产业如此巨大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这就需要保险机构来弥补资金缺口。除此之外,保险机构还要充分分析能源企业投保项目的风险构成、损失程度,最终得出综合投资评价。
3、建立完善能源金融监管制度,提高风险监控能力
(1)建立河南能源金融市场监测制度。
政府应尽快将能源企业尤其是大型能源集团的投融资状况纳入监测范围,通过科学分析确定合理的风险预警指标,以河南能源产业的实际需求、消费量、生产消费弹性系数、各个指标增长水平等数据为基础,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河南能源金融发展状态进行动态分析,使研究分析与现实情况更为贴近,提高风险监控的有效性。
(2)加强对能源金融环境风险的监控。
能源产业之所以特殊,在于它与经济周期是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影响着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的发展。同时,能源基础监测数据是否真实、全面、可靠,将直接影响宏观政策制定、能源发展战略与能源金融行为。因此,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情况,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能源信贷与能源工业的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十分重要。
(3)强化能源金融行为风险监督。
强化能源金融行为风险监督,不仅要调控金融机构行为,而且要监督能源企业行为。调控金融机构行为,要积极采取金融调控措施,明确贷款方向,杜绝商业银行向高能耗企业发放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对绿色环保型项目加大信贷支持的力度;充分发挥能源金融市场配置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的作用,加大对高科技型能源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三)构建河南省省域能源行业金融支持体系
1、制定制度框架,拓展融资渠道。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发行中长期建设国债,完善基础设施,并提高能源生产能力,创建能源产业的国家资金持续投入机制。同时,要进行政策性引导,鼓励各大政策银行增加发放贷款数量,尽量满足能源产业重点建设,积极探索扩大信贷服务范围、支持农村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方式。积极寻求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支持能源企业发行股票、短期融资券及中长期债券,扩大能源企业上市规模,提高其直接融资比例。政府还要积极整合民间资本,建立民间资本投资运行保障机制。
2、构建能源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财税调控机制。
改革现有税收管理制度,通过资源税的杠杆作用,将能源资源开发区地租、资源耗竭补偿和环境损坏补偿纳入资源税收管理体系,由主管税务机关征收并返还给地方政府,通过此举调动政府治理环境的积极性,使能源资源开发区的环境得到相应保障。
3、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能源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例如再贷款、再贴现等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创新型能源企业发展、农村新能源推广利用。金融机构应综合考虑贷款权限、利率水平、贷款期限、贷款方式,对信用较好的能源企业应扩大授信额度,对有较大贷款额度需求的能源企业可直接开通绿色通道,对鼓励发展的能源产业研发、新技术推广等项目或企业贷款,在确定贷款利率时,尽量不上浮或少上浮,同时配合财政政策,开展能源项目贴息贷款试点。
四、结语
通过金融资源有效组合,推动地区能源资源与人力资源、体制资源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能源经济金融化程度,实现能源产业和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的,需在政策安排和制度建设上既考虑近期的经济利益,又要能体现远期经济利益,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率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处理好能源产业和金融业在利益博弈过程中的经济行为。
参考文献:
[1]佘升翔,马超群,王振红,等能源金融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07(08).
[2]贺永强,马超群,佘升翔.能源金融的发展趋势[J]金融经济,2007(24).
[3]郝生宾面向自主创新的企业技术战略作用机理及决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4]付俊文,范从来构建能源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战略思考[J]软科学,2007(02).
[5]宋建宇能源金融风险管控[J]财经,2013(12).
[6]刘振亚中国电力能源与战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7]王彬新疆能源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11.
[8]常军乾我国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10.
[9]叶浩.西部能源开发中的金融支持[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8.
文章来源:李修臣,杨凯,任浩.河南省能源金融市场绿色发展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14):53-55.
分享:
自2015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后,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从2016年的1975.31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8612.92亿元,增长了336.03%,位列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前三。制造业作为第一碳排放大户,碳排放在总体碳排放量中占比始终处于60%以上。
2024-12-16为了支持这一绿色经济转型,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绿色金融工具,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和绿色保险,以鼓励各经济主体积极参与这场绿色革命。在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了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与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4-11-05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投融资活动变得更加频繁。国有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要注重管控风险,应对市场的挑战和变化。作为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的关键环节,风险管理对国有企业的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24-09-10随着商贸流通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地方不断深化金融支持,相继出台金融政策,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服务加快向商贸流通领域倾斜,服务领域不断延伸,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创新,金融业和商贸流通业融合日趋紧密,有力推动了商贸流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变革。
2024-09-09债务违约对企业而言是极具破坏力的事件,会对企业运营产生致命打击,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债务违约还会引起风险的扩散和传染,严重时会形成系统性风险。因此,时刻关注企业债务状况,控制和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对于企业生存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都十分必要。
2024-09-02绿色金融是指在金融活动中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纳入考量范围,推动相关项目和行业向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金融业务。在当前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和环保项目的支持。
2024-08-28金融学专业作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金融市场需求的重要学科之一,为培养金融行业人才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性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研究性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和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实践和研究项目的开展,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入学习和应用金融学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2024-07-31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形态,正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数字金融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数字金融的发展也对企业融资与风险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2024-07-31品牌是针对产品、服务和文化的评价与认同,品牌价值已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和衡量企业市场软实力的核心指标。2022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强调将“品牌卓著”列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2024-07-04在当今全球平台经济浪潮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背景下,阿里巴巴、腾讯、滴滴等大型企业都在其社交媒介、电子商务、移动端出行、生活信息服务等各领域中构建了多种多样的新型互联网平台。新兴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发展,更需要企业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
2024-06-19人气:9282
人气:4497
人气:3292
人气:3024
人气:286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金融经济
期刊人气:2817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湖南省金融学会,长沙金融电子结算中心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金融
国际刊号:1007-0753
国内刊号:43-1156/F
邮发代号:42-195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3.141
影响因子:0.792
影响因子:0.818
影响因子:0.401
影响因子:0.24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