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一般来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高泌乳素血症的风险较高,究其原因在于精神分裂症疾病本身的作用和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在最初阶段,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其体内的泌乳素水平会呈现快速升高状态,长期服药后,泌乳素水平会逐渐趋于稳定并有所下降,但与正常人的泌乳素水平相比,仍然处于较高状态。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期治疗中,也可能发生代谢相关的不良反应,会诱发诸多不良后果。因此,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广大医学工作者开始围绕高泌乳素血症和代谢不良反应进行研究,以期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研究发现,溴隐亭和芍药甘草汤等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泌乳素水平作用良好,但上述药物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二甲双胍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既可以优化患者糖脂代谢紊乱情况,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降泌乳素作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关于二甲双胍的疗效和剂量临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阐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症状及诱发的不良反应,并对期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精神分裂症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临床相关研究显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中,高泌乳素血症发病率较高,既增加了患者出现代谢不良反应的风险,又可能影响绝经前妇女的性腺功能,诱发闭经。同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中,代谢相关不良反应同样常见,易导致患者出现肥胖和糖代谢异常问题。因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泌乳素血症治疗过程中,临床普遍采取兼顾治疗方式,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泌乳素水平,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情况。
1、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泌乳素血症临床特征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期对症服用相关药物后,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增加泌乳素水平。按照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升高风险的差异,可将抗精神病药物划分为以下类型:(1)利培酮、氨磺必利和其他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此类药物很容易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升高;(2)氯氮平、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等药物,此类药物不容易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升高[1,2]。虽然奥氮平属于不容易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升高的药物,但其致使患者出现高泌乳素血症的风险仍然高达50%[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对症服药后,血清泌乳素水平会迅速上升,1~2周后即可达到峰值,在患者长期服药情况下,则泌乳素水平会逐渐稳定,甚至也可能出现降低情况,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值。相关学者在研究中以服用氨磺必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服用氨磺必利4 d后,泌乳素水平明显增加,但将患者服药24周后的泌乳素水平和服药2周后的泌乳素水平相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并未存在明显差异。
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受病情影响,体内的泌乳素水平也会随之上升,国外学者在研究中以28例尚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有3例患者存在高泌乳素血症情况[4]。
2、高泌乳素血症诱发的不良后果
在高泌乳素血症影响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则、性功能障碍、骨质疏松和肥胖等问题,且高泌乳素血症具有隐匿性特征,其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高泌乳素血症更是难以被发现[5]。高泌乳素血症对年轻群体性功能和月经的影响为观察该项病症的重要指标。因此,临床医学工作者的研究中,大多将泌乳和月经作为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观察指标[6]。相关学者在研究中对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存在的停经和泌乳不良事件进行了关注,但由于精神病患者无法正确描述自身月经情况,故临床医生无法掌握更多的信息,因此,临床所明确报告的高泌乳素血症诱发的女性月经不规则不良事件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7]。处于老年阶段的患者因性欲减退[8]和绝经,其在患有高泌乳素血症后,骨质疏松为主要的不良后果,临床相关研究显示,高泌乳素血症会对患者的骨代谢产生影响,进而增加患者骨折和骨质疏松风险。有研究发现,相比于泌乳素正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高泌乳素血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更高,既增加患者医疗花费,又可能导致患者伤残,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泌乳素血症的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不仅会出现高泌乳素血症,还会出现代谢相关不良反应。相关研究显示,相比于普通人群而言,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容易出现糖脂代谢异常情况,且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其发生糖脂代谢异常情况的风险更高。由此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糖脂代谢异常的高危人群,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精神分裂症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脑血管和神经疾病,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9]。除遗传、饮食不科学等因素会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肥胖和糖脂代谢异常问题外,抗精神病药物也是致使患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关键诱因[10]。
临床关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泌乳素血症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在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更要重视平衡治疗效果和治疗风险二者间的关系[11]。在临床治疗中,溴隐亭较为常用,但因其为多巴胺激动剂,与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恰恰相反,故患者在服用该项药物后,很可能出现精神症状波动。因此,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该药物时,应对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进行评估。逍遥丸、芍药甘草汤等传统中药也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但临床应用比较局限[12]。相关研究显示,阿立哌唑在降低高泌乳素血症方面,效果较好,长期服用后对患者血糖、三酰甘油和体重等情况影响并不明显[13]。上述药物皆有降低泌乳素水平的作用,但也都存在限制性,故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14]。
4、二甲双胍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和糖脂代谢异常
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等代谢症状,可抑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的体重增长情况。同时,临床相关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能存在降低泌乳素水平作用,对同时存在肥胖和糖脂代谢异常问题的患者来说,可能具有双重治疗价值[15]。有学者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会降低服用溴隐亭患者的泌乳素水平、餐后2 h血糖和血清三酰甘油等,但也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对高泌乳素血症患者泌乳素水平的降低作用存在性别差异[16]。
5、结语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中,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风险较高,临床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泌乳素血症进行治疗时,需考虑平衡治疗风险和治疗效果二者间的关系。临床治疗所应用的溴隐亭和阿立哌唑等,虽然可降低泌乳素水平,但存在使用局限性。而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具有潜在的降低泌乳素水平、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故临床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泌乳素血症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杨道良,严文佳,朱云程,等.阿立哌唑治疗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 45(1):44-47.
[2]褚叶青,卞惠莲,张平.利培酮合用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泌乳素血症的预防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20, 15(17):2-3.
[3]钱秀莲,兰智勇,徐裕,等氨磺必利与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21(10):64-68.
[4]戚敏恒,李立群,李祎蓥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9):136-138.
[5]杨金玲,林霜,马彩艳,等加味涤痰汤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利培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21, 59(17):4-5.
[6]苗贞勇.不同剂量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致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效果[J]当代医学,2020,558(7):57-59.
[7]杨青翠,麦应吉,李彩珍,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其精神症状和情绪状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3):4-5.
[8]黄焕麟,李银辉,郑定茹,等氨磺必利治疗成年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后血药浓度与疗效和催乳素的关系[J]医药前沿,2021, 11(7):2-3.
[9]陈国文,许伟彬阿立哌唑治疗抗精神病药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升高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 13(10):2-3.
[10]魏艳艳.齐拉西酮联合喹硫平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及雌二醇水平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1):79-80,83.
[11]董爱国,赵丽丽氨磺必利联合丙戊酸镁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泌乳素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2):61-62,65.
[12]陈桂权,陈小慧,徐清河,等经颅磁刺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 34(15):3-4.
[13]范悦斌,邱佳琦,李芳,等.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性激素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 15(1):113-115.
[14]张燕,张天宇阿立哌唑对不同抗精神病药致女性分裂症患者高泌乳素血症的影响[J].兵团医学,2021(4):3-4.
[15]冯薇,贾强,谭淑平,等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炎症因子与症状相关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0,46(3):145-148.
[16]韩朝婷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异常改变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21):3-4.
文章来源:杨雪.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泌乳素血症相关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04):57-59.
分享:
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该类患者具有感知、情感及行为等缺陷,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失调和与现实的脱节,部分患者在日常能保持清醒意识,但在发病期间认知能力几乎完全丧失,会出现语言混乱、行为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并加重家庭经济负担[2-3]。
2025-04-14中青年精神分裂症发病后需积极进行治疗,改善患者情感、感知觉、思维等障碍[2]。目前,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物理疗法也应用较多,而多数患者存在不良心理,影响患者配合临床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故而需加强患者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心理健康。
2025-04-08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娱乐需求,还能为其提供情感交流的线上渠道[3]。部分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倾向于借助手机与他人进行沟通,然而长期过度依赖手机会使患者沦为手机的“奴隶”,对其心理、生理健康以及社会功能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2025-03-25病呈慢性化趋化,需要长期服用药物。QTc间期是指经心电图检查,自 QRS波开始至 T 波中终结时时间段,而 QTc间期结合心率所校正的 QT 间期,当 QTc间期延长后则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室性心动过度最为常见,部分表现严重患者甚至合并尖端扭转型 实 性 心 动 过 度,患 者 早 期 需 配 合 对 应 治疗。
2025-03-21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主要是指受遗传、滥用药物、神经障碍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思维混乱以及认知、行为方面的异常[1]。精神分裂症的初期症状较轻,通常不会对患者及其家庭产生较大危害,但是随着病程的延长,将会形成难以逆转的精神残疾,进而给患者自身、家庭以及社会带来较大压力[2-3]。
2025-03-14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致残性精神疾病,当前临床尚未明确导致患者发生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一般发生在青壮年人群中,患病之后患者会出现行为障碍、情感障碍、思维障碍、精神与活动之间无法协调等症状。精神分裂症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会在一定的情况下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
2025-03-11精神分裂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发病后患者出现行为怪异、思维贫乏以及知觉迟钝、精神活动不协调等症状[1-2]。调查数据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后需积极治疗,避免患者危及自己与他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影响[3-4]。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疾病多采取药物治疗,可用药物较多,治疗方案较多,但临床并无统一的治疗方案[5]
2025-03-10康复期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是由遗传、家庭环境、性格差异和情感经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精神疾病,其病程较长,多伴有幻觉、行为异常、社会性退缩等表现[1]。该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为口服药物,经过系统化药物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进入康复期。
2025-03-03临床治疗该疾病以抗精神药物为主,可对其阳性症状有效控制,但易引发椎体外系反应,更有甚者引发药源性激越,影响预后,导致心理弹性水平降低。有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普遍较低,主要与患者对疾病认知、自知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2]。
2025-03-0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障碍性疾病,病理表现为思维、情感以及行为意志异常,该病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常见于青壮年人群中,且具有疾病表现、反复发作的特点,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给患者家庭带来伤害[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抗精神病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得到了提升,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帮助患者缓解病情[2]。
2025-03-03人气:22465
人气:18558
人气:16684
人气:16021
人气:1558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期刊人气:1051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4393
国内刊号:11-4449/R
邮发代号:82-829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2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69
影响因子:0.345
影响因子:0.3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