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其中约有30%的患者属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目前临床上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定义主要采用的是Kane创建的,指在过去5年内对3种足量(相当于1000mg/d的氯丙嗪等效剂量)和足疗程(至少6周)抗精神病药物(至少2种的化学结构是不同的)治疗,而未获得改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98
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康复期生活质量普遍低下,致残率占所有精神残疾的78.5%。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更易致残,如何提高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一直是精神疾病医护工作者的关注焦点。多项护理实践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89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不明,以行为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精神疾病,其中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具有进展缓慢、病程长、病情迁延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当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比较多见,包括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氨磺必利、阿立哌唑等。
134
在精神专科医院的长期住院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最为多见,部分慢性期患者精神逐渐衰退,往往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生活质量下降明显,增加医疗和护理难度。因此对于慢性期的患者除了预防病情复发,还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改善其社会功能,促进其回归社会。精细化护理是规则化、系统化与细化地运用一系列管理手段。
78
在精神科病种中,慢性精神分裂症经常发生,分析其病情特点,主要是因为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不足,患者病程较长,极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现象,患者的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引发精神残疾。同时在精神疾病病情特殊化的影响下,心理护理在精神科临床应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35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一,呈慢性化趋势,致残率高。很多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反复波动,有时还需要长时间住院接受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大量文献报道精神症状会使患者出现冲动、伤人、自伤或生活被动、懒散等行为;抗精神病药物易出现过度镇静、体重增加、直立性低血压,还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92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意识、感觉、情绪和行为异常,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该疾病难以治愈,坚持用药可以控制病情,患者在康复期病情明显改善,但容易产生负性情绪,降低了生活质量。因此,治疗期间做好护理工作,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对于改善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129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治疗难度较大的精神疾病,而且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系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到目前为止,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诱因尚不明确,疾病发展相对缓慢,患病时间较长,一般情况下,伴有情感障碍、思维障碍和行为障碍等症状,所以治疗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136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康复治疗作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医师和学者不断探究新型干预方法。文章第一部分指出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音乐疗法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应用,第三部分阐述了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应用,第四部分介绍了音乐疗法与心理护理的应用实践,第五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261
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主要症状体现为孤僻、情趣丧失、抑郁、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性格孤僻等症状,在病情日益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对其日常生活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使患者难以适应正常的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在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期间,往往配合传统的护理干预方法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此时应用的护理干预措施缺乏针对性以及计划性。
96
精神分裂症这一慢性精神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外部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及个人心理因素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青壮年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患者会出现认知、情感、行为及思维等方面的症状表现。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清晰的意识和正常的智力能力,部分患者会有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存在。
在精神科临床上,慢性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人类认知意识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因其易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心理也有一定的危害。近几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变化,优质护理成为患者和医生的共同追求。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性疾病,患者大脑中枢会出现神经功能紊乱显效,临床会表现出失去思维、情感、意志等情况。该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且病程较长。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对其实施规范的综合性治疗,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和缓解,并开始恢复一定的自知力,从而进入疾病的康复期。
107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精神病,好发于青少年中,通常起病缓慢,患者常存在行为、情感与感知思维等异常。精神分裂症主要特征为精神活动不协调,致残率、复发率、自杀率高均较高。资料显示,在成年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1%左右,其中有50%的患者试图自杀,而死于自杀的患者占比为10%[1]。
332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行为不协调[1]。据数据显示,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数超过640万[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以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例如奥氮平、奎硫平等[3]。
539
影响因子:1.175
影响因子:0.838
影响因子:0.549
影响因子:0.532
影响因子:1.298
影响因子:0.721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