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结直肠癌组织中lncRNA CCAT2和NDRG1的表达及意义

  2024-10-30    2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物2(CCAT2)、N-myc下游调节基因(NDRG)1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南通市中医院行CRC根治性手术治疗的96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lncRNA CCAT2、NDRG1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NDRG1蛋白表达,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lncRNA CCAT2、NDRG1 mRNA表达组患者的预后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RC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中lncRNA CCAT2表达较高,NDRG1 mRNA表达及蛋白阳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比较,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CRC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CCAT2表达较高,NDRG1 mRNA表达较低(P<0.05)。lncRNA CCAT2高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lncRNA CCAT2低表达组,而NDRG1 mRNA高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NDRG1 mRNA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淋巴结转移,lncRNA CCAT2、NDRG1 mRNA是CRC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 CRC组织中lncRNA CCAT2表达升高,NDRG1表达降低,二者均参与CRC肿瘤的进展,可作为评估CRC患者生存预后的新指标。

  • 关键词:
  • CRC
  • N-myc下游调节基因1
  • 恶性肿瘤
  • 结直肠癌
  • 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物2
  • 加入收藏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已升至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每年新增220万例,死亡110万例[1]。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是CR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肿瘤仍可发生复发及转移[2]。CRC的发病病因和机制尚不清楚,研究CRC预后相关肿瘤标志物,有利于CRC的临床诊治。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物2(CCAT2)基因位于8q24,能够作为分子诱饵诱导转录复合物结合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参与感染、免疫及肿瘤等过程[3]。有研究表明,胃癌中lncRNA CCAT2表达上调,其能与上皮剪接调节蛋白1结合促进CD44 mRNA的选择性剪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4]。N-myc下游调节基因(NDRG)1定位于8q24.22,编码蛋白含有394个氨基酸,参与滋养细胞形成、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5]。有研究表明,NDRG1在胃癌、卵巢癌等肿瘤中表达下调,其能抑制Wnt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是新的肿瘤抑制因子[6]。还有研究表明,lncRNA CCAT2的表达能够抑制NDRG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下调NDRG1的表达,进而促进肝癌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7]。目前,关于lncRNA CCAT2及NDRG1在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CRC患者组织中lncRNA CCAT2及NDRG1 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二者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南通市中医院行CRC根治性手术治疗的96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病理组织检查明确诊断为CRC且接受R0切除及术后以卡培他滨为基础的辅助化疗;(2)原发、初治患者;(3)各项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精神状态正常,能够配合治疗和随访;(5)一般身体状况良好,生存质量卡氏评分>80分。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肝衰竭;(2)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3)围术期死亡;(4)年龄<18岁或>80岁;(5)妊娠期、哺乳期女性。96例CRC患者中,男55例,女41例;年龄30~79岁,平均(62.53±8.15)岁;病理类型:腺癌72例,黏液腺癌及其他24例;肿瘤位置:结肠50例,直肠46例;肿瘤分化程度:中高分化57例,低分化39例;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60例,有淋巴结转移36例;TNM分期:Ⅰ~Ⅱ期60例,Ⅲ期36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南通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lncRNA CCAT2、NDRG1 mRNA表达检测

留取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癌组织边缘>2 cm, 经病理检查明确为正常组织),在加入RIPA裂解液(4 ℃预冷)的研钵中研磨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 留取上清液,采用Trizol提取上清液中总RNA,逆转录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器购自美国ABI公司,型号ABI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购自日本Takara公司,货号RR420A。采用Primer3.0软件设计引物并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引物序列:lncRNA CCAT2上游引物为5′-GCTTAAGTCCAGCCCGAAGT-3′,下游引物为5′-TTCTCTTCAGTGCCCCACTG-3′;NDRG1上游引物为5′-AGCGAAGTGCCAACACCTAAG-3′,下游引物为5′-TGGTGGTTTTCCGGGTCTTG-3′;GAPDH上游引物为5′-TTCGTGGATTCCTGAAAACATCA-3′,下游引物为5′-CCAGCATCAGACAGTTTGGAAC-3′。PCR反应过程:94 ℃ 5 min, 94 ℃ 40 s, 60 ℃ 30 s, 72 ℃ 50 s, 共循环35次,最后72 ℃ 10 min。反应体系:2×Master Premix 5 μL,引物1 μL(上、下游引物各0.5 μL),互补DNA(cDNA) 0.5 μL和不含核酸酶的焦碳酸二乙酯(DEPC)水3.5 μL。采用2-ΔΔCt法计算各组织中lncRNA CCAT2、NDRG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每个标本进行独立重复3次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分别以lncRNA CCAT2、NDRG1 mRNA的平均值作为临界值,分为lncRNA CCAT2高表达组(>3.17,46例)和低表达组(≤3.17,50例),NDRG1 mRNA高表达组(>0.85,47例)和低表达组(≤0.85,49例)。

1.2.2 NDRG1蛋白水平检测

将癌和癌旁组织用固定液固定16 h, 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 μm。组织脱水机和切片机购自德国徕卡公司,型号为ASP3005、RM2235。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公司,货号:PV9004)进行NDRG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60 ℃烤片2 h, 二甲苯Ⅰ、Ⅱ脱蜡2次,每次10 min, 100%、95%、80%、70%、50%梯度乙醇水化,每次5 min, 柠檬酸盐抗原修复液中微波炉法100 ℃ 10 min, 自然冷却至室温后,3% H2O2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室温避光孵育15 min, NDRG1兔多克隆抗体(abcam公司,货号:ab214689)4 ℃孵育16 h, 酶标羊抗兔二抗37 ℃ 30 min, DAB显色5 min, 苏木素染细胞核10 s, 水中返蓝,50%、70%、80%、95%、100%梯度乙醇脱水,每次5 min, 二甲苯透明5 min后,树脂封片,镜下观察染色情况(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型号:XDS-1A)。染色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以既往证实NDRG1阳性的组织切片为阳性对照。染色结果由2位有经验的病理科医生独立阅片,对于有异议的结果,协商讨论决定。染色程度分评分:未染色0分,淡黄色1分,棕褐色2分。阳性面积评分:<10% 0分,10%~<25% 1分,25%~50% 2分,>50% 3分。将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和阳性面积相乘,以结果<2分为阴性,≥2分为阳性。

1.2.3 随访

CRC患者自确诊日起开始定期门诊和电话结合的形式随访,随访终止日期为2023年3月。随访内容包括常规体检、腹盆腔超声及CT等检查,同时了解随访期内CRC患者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及生存情况,记录死亡时间和死因。随访终点为随访时间终止或患者发生肿瘤相关死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7.0软件分析数据,GraphPad Prism8.0绘制统计图。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ncRNA CCAT2与NDRG1mRNA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lncRNA CCAT2、NDRG1mRNA表达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RC组织中lncRNA CCAT2、NDRG1 mRNA表达

相比于癌旁组织,CRC癌组织中lncRNA CCAT2表达较高(3.17±0.52 vs. 0.85±0.33),NDRG1mRNA表达较低(1.08±0.32 vs. 2.79±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09,35.884,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RC组织中lncRNA CCAT2与NDRG1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47,P<0.001)。

2.2 CRC组织中NDRG1蛋白表达

癌组织中NDRG1蛋白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癌组织中NDRG1蛋白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6.25%(6/96)vs. 90.63%(8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21,P<0.001)。见图1。

2.3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CRC患者lncRNA CCAT2、NDRG1 mRNA表达

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比较,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CRC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CCAT2表达较高,NDRG1mRNA表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lncRNA CCAT2、NDRG1mRNA表达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图1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DRG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200)

2.4 生存预后的关系

患者随访过程中,死亡38例,无失访病例,3年累积生存率为60.42%(58/96)。lncRNA CCAT2高、低表达组CRC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7.83%(22/46)、72.00%(36/50)。NDRG1mRNA高、低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72%(37/47)、42.86%(21/49)。lncRNA CCAT2高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lncRNA CCAT2低表达组(Log-rankχ2=6.958,P=0.008),NDRG1mRNA高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NDRG1mRNA低表达组(Log-rankχ2=13.120,P<0.001)。见图2。

2.5 CR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以预后为因变量(1=死亡,0=生存,t=时间),以TNM分期,淋巴结转移,lncRNA CCAT2、NDRG1mRNA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lncRNA CCAT2、NDRG1mRNA是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图2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表达与CRC患者预后的关系

表2预后影响因素


3、讨论


我国CRC每年发病约37.6万例,死亡约19.1万例,并且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升高的趋势[8]。目前CRC患者生存预后的评估主要依据TNM分期系统,但该系统未纳入肿瘤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及基因突变情况等,单纯依据TNM分期系统难以准确对CRC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全面判断[9]。因此,寻找用于预测CRC疾病进展及预后的肿瘤标志物,对准确地评估CRC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指导临床诊治十分重要。

lncRNA是长度介于100~3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能够通过DNA表观遗传修饰、转录修饰等介导基因激活或沉默,广泛参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肿瘤等疾病过程[10]。lncRNA CCAT2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致癌作用的lncRNA,有研究表明,lncRNA CCAT2基因rs1281615位点的多态性能够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是新的评估患者预后的肿瘤标志物[11]。本研究结果显示,CRC组织中lncRNA CCAT2表达较高,这与既往学者研究报道结果一致[12]。有研究表明,结肠癌中lncRNA CCAT2基因rs6983267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够促进lncRNA CCAT2的过度表达,导致染色体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癌基因N-myc表达升高,促进CRC的肿瘤发生及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12]。笔者认为,本研究CRC组织中lncRNA CCAT2表达升高与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本研究还发现,CRC组织中lncRNA CCAT2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lncRNA CCAT2参与促进CRC的恶性进展。原因可能是,lncRNA CCAT2能够通过激活CRC组织中增殖相关信号通路及血管生成信号通路,促进CRC的增殖、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研究表明,lncRNA CCAT2能通过与肿瘤源性黏附分子15相互作用,促进RAS癌基因家族成员14及下游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CRC癌细胞的过度增殖、迁移和侵袭[13]。此外,lncRNA CCAT2还能够作为分子支架结合微小RNA(miR)-200b,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转录及蛋白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导致肿瘤血行转移或淋巴转移的发生[14]。本研究中,lncRNA CCAT2高表达的CRC患者生存预后较差,分析其原因,一方面,lncRNA CCAT2的表达升高参与促进CRC肿瘤的增殖及转移,增加术中肿瘤微小肿瘤病灶残留的风险及术后肿瘤复发转移风险[4];另一方面,lncRNA CCAT2的表达能降低放化疗等治疗的敏感性,导致患者不良生存预后。既往研究发现,lncRNA CCAT2通过负调控miR-145/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1,抑制宫颈癌细胞中AKT的磷酸化激活,促进肿瘤细胞的放疗抵抗[15]。另外,lncRNA CCAT2还能通过激活人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途径,降低乳腺癌肿瘤细胞对5-氟尿嘧啶的化疗治疗的敏感性,降低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16]。

NDRG1属于NDRG家族成员,其表达受N-myc的调控,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自噬,促进细胞凋亡和分化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NDRG1作为转移抑制因子,其磷酸化激活后能够促进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17]。本研究发现,CRC组织中NDRG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与既往学者在CRC肿瘤细胞中报道结果一致[18]。CRC患者组织中NDRG1的表达下调与转录水平异常降低有关。既往研究表明,CRC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2能够促进NDRG1启动子处的ZO1转录复合体的解离,抑制NDRG1的转录,导致下游上皮间质转化通路和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过度激活,促进CRC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18]。本研究中,NDRG1的表达与TNM分期Ⅰ~Ⅱ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表明NDRG1的表达下调促进CRC的肿瘤进展。分析其机制,NDRG1的表达缺失破坏了Rho蛋白二磷酸鸟苷解离抑制因子α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之间的结合,激活丝切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骨架的重组及丝足的形成,导致肿瘤细胞侵袭性增强[19]。另外,敲除或抑制胃癌肿瘤细胞中NDRG1的表达能够引起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增加,进而导致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20]。

本研究中,NDRG1低表达的CRC患者预后较差,原因可能是NDRG1的表达降低CR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增加术后肿瘤进展的风险。既往研究表明,NDRG1能够抑制CR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下游细胞信号传导,增强CRC肿瘤细胞对靶向药物治疗的耐药性,导致患者不良预后[21]。本研究中,CRC组织中lncRNA CCAT2与NDRG1mRNA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在CRC疾病进展中可能存在潜在的调控关系。笔者分析,ND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受上游多种lncRNA的表达调节,如lncRNA CCAT2能够直接抑制NDRG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发挥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效应[21]。但CRC组织中lncRNA CCAT2与NDRG1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今后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CRC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CCAT2表达升高,NDRG1表达降低,其水平与CRC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均是影响CRC患者不良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因此,临床上可根据CRC组织中lncRNA CCAT2、NDRG1的表达,对不同预后的CRC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并采取相应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此外,未来能否通过干预CRC组织中lncRNA CCAT2、NDRG1的表达,抑制癌细胞的肿瘤进展,改善患者生存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03536);


文章来源:周钰杰,杨芳,严晶,等.结直肠癌组织中lncRNA CCAT2和NDRG1的表达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4,45(20):2437-244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期刊人气:503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130

国内刊号:50-1176/R

邮发代号:78-26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