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分析在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中应用当代医学新模式的效果

  2020-01-20    21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中应用当代医学新模式的效果。实验方法:选择本社区2016年—2018年收治的34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均等划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例)。实验组患者的诊疗与护理采取当代医学新模式,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性医疗指导,综合对比两组病患的生理指标与康复效果。实验结果:实验组17例患者中,有15例对诊疗与护理表示满意,满意率88.2%;而对照组17例患者,仅有12例对医疗指导表示满意,满意率70.5%。通过综合对比两组患者的CGI-S和PSP评分可知,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的诊疗护理应用当代医学新模式,可以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指标,强化患者康复效果,在社区医院乃至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都具有推广价值。

  • 关键词:
  • 康复医学
  • 当代医学新模式
  • 社区医院
  • 精神病患者
  • 加入收藏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优化调整临床治疗模式逐步成为整个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供需关系严重失衡,精神病患者的诊疗模式从长期入院治疗转为短期社区治疗。在社区护理阶段,应融合当代医学新模式,综合分析管理要点。医学模式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公众对于疾病与健康的整体认知,并由此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随着各类发展模式的演化,在经济、科研、人文与教育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当代医学新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综合探究当代医学新模式在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择本社区2016年—2018年收治的34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具体实验流程如下。


1、实验基础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本社区2016年—2018年收治的34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均等划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共10例,女性患者共7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病程在2.5—8年之间,平均病程接近5年。实验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1例和6例,患者年龄在23—7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9岁左右,最短病程仅1.5年,最长病程达7年,平均病程接近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差异与病程长短等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指导,包括出院康复指导与辅助药物指导等。同时督促患者遵照医嘱服药,按照既定周期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复查。而实验组,则采取当代医学新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构建服务团队:家庭康复指导医生、预防保健医生和全科护理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彼此之间协调配合。预防保健信息较为特殊,应当从日常饮食、作息、用药及运动等多方面着手,组织一系列安排工作,引导与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设立社区服务中心站与临时健康咨询室,保证康复训练的时效性与规范性。在必要的情况下,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全方位动态化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生理或心理反应异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构建预防机制: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加重人们的心理压力,一旦超出个体承受范围,就会诱发一系列显性的或隐性的身心疾病。为此,医生应采取药物治疗配合心理疏导的方式,在潜移默化间改变患者的饮食规律与行为习惯。同时构建预防机制,这将有助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

全面推行上门服务体制:当代医学新模式要求医护人员以患者为中心,以缓和医患关系为基础,积极落实商业化、民主化与法制化的工作准则,从而强化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考虑到社区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定期组织家庭出诊,推出家庭医疗服务管理模式。

落实医疗指导方针:大多数精神疾病都是顽固型的,康复治疗难度较大。为此,在精神病患者出院后,应当建立电子档案,并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通过综合分析整个治疗流程,积累实践经验。尤其是精神病患者,存在认知障碍与沟通障碍,无法客观审视自身疾病。针对此,可以引导患者家属,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避免病情恶化。同时,还应注意适当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尽可能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实验研究中,对照组17例患者,有12例患者对常规指导表示满意,满意率为70.5%;而实验组17例患者,有15例患者对当代医学新模式表示满意,满意率为88.2%。实验组满意率反馈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率反馈指标如下所述:

对照组,共有患者17例,非常满意9例,比较满意3例,不满意5例,满意率70.5%;

实验组,共有患者17例,非常满意11例,比较满意4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8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护理前,CGI-S评分与PSP评分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CG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PS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GI-S评分和PSP评分情况如下所述:

对照组,共有患者17例CGI-S:护理前4.56±0.24;护理后4.1±0.2;PSP:护理前52.3±13.5;护理后56.9±14.25;实验组,共有患者17例CGI-S:护理前4.89±0.52;护理后2.58±0.1;PSP:护理前52.5±14.2;护理后67.2±14.3CGI-S护理前t=4.7;护理后t=7.5;PSP护理前t=605;护理后t=6.9。


3、讨论


众所周知,精神疾病往往是不可逆的,根治难度较大。大多数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沟通障碍与自控障碍,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为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就要结合患者的病程与病情变化等,采取有针对性、有策略性的治疗手段,避免病情恶化。传统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以封闭式管理为主,而这种治疗模式使得患者的心理状态每况愈下,治疗效果差强人意。针对此,可以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融合当代医学新模式,客观分析患者的病情,以社区为单位,以家属配合为辅助,基于患者必要的关心与爱护,强化治疗效果。

本次实验研究,对照组17例患者,有12例患者对常规指导表示满意,满意率为70.5%;而实验组17例患者,有15例患者对当代医学新模式表示满意,满意率为88.2%。实验组满意率反馈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针对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采取当代医学新模式具有明显优势。综上所述,当代医学新模式在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护理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殷俊.探讨新医学模式与人的心理健康及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4).


于春英.当代医学新模式在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39):8-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期刊名称: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期刊人气:424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2952

国内刊号:43-1457/R

邮发代号:42-12

创刊时间:197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