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lncRNARP11-86H7.1在川崎病(K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筛选KD特异相关的循环lncRNA,分KD治疗前患儿组、KD治疗后患儿组、普通发热患儿组及健康儿童组,采用qPCR检测各组血清lncRNARP11-86H7.1相对表达。分析血清lncRNARP11-86H7.1相对表达与KD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RP11-86H7.1表达水平对KD的诊断效能。结果:KD急性患儿组血清lncRNARP11-86H7.1相对表达量高于各对照组(P<0.05);年龄和性别比例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发现lncRNARP11-86H7.1在KD急性期患儿血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KD恢复期、健康儿童及发热儿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ncRNARP11-86H7.1在KD患者中表达上调,其可作为KD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川崎病(KD)是一种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表现为全身血管炎综合征,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1]。在发达国家中,这种疾病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KD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3]。KD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损伤,而冠脉损害是其主要危害,损伤机制可能归结于冠状动脉及其他中等肌性血管的内皮及弹性纤维的损伤,从而导致血管炎和血管壁的破坏,最终导致冠状动脉扩张甚至冠状动脉瘤的发生。鉴于KD目前临床无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寻找其诊断、治疗、预后的新一代血清生物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大于200nt的非编码RNA,基因组序列中4%~9%的序列产生的转录本是lncRNA(相应的蛋白编码RNA的比例是1%)。由于lncRNA在多种体液如血液、尿液中均可检测出,使其成为了新一代生物标志物的热门候选。为此,本研究通过lncRNA芯片系统分析KD患儿血清中的lncRNA表达谱,筛选KD患儿特异相关的循环lncRNARP11-86H7.1,并分析lncRNARP11-86H7.1在K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KD治疗寻找靶点提供基础。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确诊并收治的KD患儿25例,KD诊断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25例中男17例,女8例,年龄<5岁,经超声检测,存在冠脉损害13例,无冠脉损害12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24例、普通发热儿童17例及KD恢复期儿童22例,年龄<5岁,排除肺、肝、肾、脑等重大疾病。各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4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1.2方法
1.2.1样本采集:
空腹采取静脉血2mL,放置30min后,1200×g离心10min,吸取上清液至离心管中,4℃,12000×g离心10min后分离上清至新离心管中,取250μL血清加入750μLTRIzol@LS试剂(美国Invitrogen公司)后所有血清样本均储存于-80℃,直至使用。
1.2.2总RNA提取及cDNA第1链合成:
从-80℃冰箱中取出血清样本冰上放置待解冻后加入200μL氯仿剧烈震荡30s,室温放置3min,4℃12000r/min离心15min后,取上清液400μL于新去RNase的EP管内,加入等量异丙醇-20℃过夜后,4℃12000r/min离心20min,弃上清后加入1mL75%乙醇洗涤,12000r/min离心后加入10μLDEPC水溶解RNA,利用TransScript®One-StepgDNARemovalandcDNASynthesisSuperMix试剂盒(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将RNA反转录为cDNA。
1.2.3RT-qPCR检测血清lncRNARP11-86H7.1表达:
以cDNA为模版,在Bio-RadCFX96TouchPCR仪上,RT-qPCR对lncRNARP11-86H7.1进行定量检测。lncRNARP11-86H7.1上游引物:5’-CTCGGCTTCTCCTTACCTT-3’,下游引物:5’-ACACCACCAATCTGAACCA-3’;以Has-GAPDH为内参,上下游引物分别为:5’-AACTCTGGTAAAGTGGATATTG-3’,5’-GGTGGAATCATATTGGAACA-3’。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反应条件为预变性95℃3min,95℃15s,60℃45s,65℃5s,扩增39个循环。所有样品均做3个平行孔,循环数取其均数。lncRNARP11-86H7.1的相对表达量用2-△△Ct表示,△Ct=Ct目的基因-Ct内参基因。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利用ROC曲线分析和AUC评估血清lncRNA作为疾病诊断标志物的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lncRNARP11-86H7.1在K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KD急性期与健康儿童、普通发热儿童及KD恢复期血清lnc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33±7.37,1.57±1.59,1.61±1.13及1.37±0.56,KD急性期患儿血清lncRNARP11-86H7.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和普通发热儿童(P<0.05),而KD恢复期即下降至接近健康儿童水平。见图1。
图1KD急性期、健康儿童、普通发热儿童及KD恢复期血清lncRNA表达水平
2.2血清lncRNARP11-86H7.1水平对KD的诊断效能
绘制ROC曲线,评价lncRNARP11-86H7.1在KD中的诊断价值。如图2所示,血清lncRNARP11-86H7.1诊断KD的ROC曲线的AUC为0.783(95%CI=0.586~0.981,P<0.05),当临界值(诊断阈值)取2.29时,其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91.7%,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图2lncRNARP11-86H7.1对KD急性期诊断作用的ROC曲线
2.3KD患者血清lncRNARP11-86H7.1表达水平与KD临床特征关系
lncRNARP11-86H7.1在血小板计数高于300×109/L的儿童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正常儿童的血清(P<0.05),而在其他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lncRNARP11-86H7.1与KD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
3、讨论
KD是一种在儿童时期能引起全身系统血管炎的严重发热疾病,且与成年期的冠状动脉病变存在极大的相关性,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内皮损伤被证实是早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标志物,可影响正常的稳态功能并有炎症活动特点[4,5]。目前已有报道,有KD病史的儿童在成年期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或猝死[6]。因此及时诊断KD是预防冠状动脉并发症的最佳手段。
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目前在心血管病中已研究的较为透彻。如已有报道miRNA不仅可以作为KD诊断的标记物,而且可以成为KD冠脉损害治疗的靶点[7,8]。而lncRNAs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通过调节基因转录、蛋白翻译、mRNA剪切、miRNA吸附及作为蛋白骨架等多种方式发挥重要作用[9]。但lncRNA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报道较少。有报道lncRNAFendrr通过结合在组蛋白修饰复合体PRC2上,在胎鼠心脏及腹壁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10]。WANG等[11]鉴定了一种心脏富含的lncRNAs,称为心脏肥大相关表观遗传调节器(chaer),它对心脏肥大的发展起调节作用,在心脏出现压力超负荷之前抑制chaer的表达可显著减轻心脏肥大和功能障碍。KO等[12]进一步了解了KD和冠状动脉瘤的发病机制,通过lncRNA分析表明XLOC_是最高表达的分子,冠状动脉瘤患者的XLOC_丰度显著增加,表明CD177pos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与KD有关,研究还提供了KD、抗IVIG的KD或冠状动脉瘤患者血液中的全长非编码RNA转录物,流行病学数据表明遗传因素是重要的KD易感性。KIM等[13]为了确定影响KD易感性的遗传变异,进行了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复制研究,3个位点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KD易感性显著相关。JIANG等[14]探讨lncRNAs在KD中的作用时,在KD模型中筛选出妊娠诱导的非编码RNA(PINC)在经TNF-α处理的HUVEC中显著过表达,发现PINC的敲除增强了用TNF-α处理的人内皮细胞的生存能力,增加了抗凋亡的表达,降低了凋亡基因的表达。提示PINC参与了TNF-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过程,可能成为KD治疗的新靶点。LI等[15]研究表明THRIL表达与KD儿童的一种急性炎症疾病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lncRNAs和其结合蛋白可以调节TNF-α表达在人类先天免疫反应和炎症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此可见,lncRNAs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综上所述,尽管已可以证明lncRNAs的异常表达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有关lncRNAs在KD的报道中只进行了一般性的论述,没有对候选的lncRNAs进行单独研究,在KD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深入。本研究结果提示,血清lncRNARP11-86H7.1表达上调可作为诊断和评估KD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本研究通过RT-qPCR检测发现,lncRNARP11-86H7.1在K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将血清lncRNARP11-86H7.1作为KD诊断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大于60%。但本研究所纳入样本量有限,仍存在偶然误差的可能,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临界值的选择还需在大样本量的人群中进一步验证。
潘璐璐,卢孔场,褚茂平,曾静静,荣星.lncRNARP11-86H7.1在川崎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50(08):628-631+636.
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6KYB197);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Y20150015).
分享:
当GVHD累及肠道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研究表明GVHD是患者移植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营养不良也可作为发生肠道GVHD以及疾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3]。因此,本研究调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GVHD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2025-02-17随着妊娠期科普的推广,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逐年下降,多趾、并趾畸形发生率始终位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前5位,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1]。伴4、5趾并趾的小趾多趾畸形属于先天性轴后型多趾畸形,患儿单足(或双足)第4、5趾皮肤并连以及第5趾多趾畸形,患者可能会同时出现手的并指或弯曲指畸形等四肢其他畸形。
2025-02-05随着ICU诊疗水平与生命支持技术的不断提高,ICU存活率显著上升,ICU-AW发生率也逐步增高。研究表明,在重症监护室ICU-AW发生率30%—50%,并且在脓毒症危重患者中高达60%[3],ICU-AW已成为重症监护室常见的突出问题,而患儿机体功能也并未能在ICU出院后快速恢复正常。
2025-01-14矮小症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成年后的择偶、就业等[2-5],患病率各国各地区不同[6-11]。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矮小症患病率为3.2%[7]。矮小症的治疗除了病因治疗以及其他治疗外,生长激素治疗是一项重要手段。大量研究表明,矮小症病人生长激素治疗存在诸多障碍导致依从性不佳[12-15]。
2025-01-13意外伤害是指使机体生理和(或)心理受到损害的 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事件,包括交通事故、溺水、 窒息、中毒、烧/烫伤及跌落等。根据2017年世界卫生 组织的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全球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 儿童约有5.7万人[1],是导致儿童伤残及死亡的重要 原因[2-4]。
2024-12-25在儿童中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治疗中要 用到静脉留置针(shortperipheralcatheter,SPC),其 是临床输液、输血等治疗常用的工具。静脉留置针置 入中通过将软套管留置在血管内部,可以有效减少穿 刺次数,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损伤[1]。但研究发现,静 脉留置针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静脉炎[2]。
2024-12-25小儿肠套叠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空气灌肠复位,其操作 简 便、易 学,成 功 率 高,但 患 儿 在 治 疗 过程中常因恐惧、病痛、操作不适等因素产生哭闹, 且配合度低,不 仅 影 响 复 位 成 功 率,还 会 增 加 二 次 复位操作对其带来的不适,因而有学者[1]提出对肠套叠患儿 进 行 麻 醉 下 空 气 灌 肠 复 位。
2024-12-23目前对于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主要通过抗菌药物治疗,但不同的致病菌的药敏性存在差异[2-3]。因此在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之前,可通过病原微生物检验,以明确该患儿的致病菌类型,有利于临床医生结合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为患儿采取针对性治疗,尽快缓解患儿的不适症状,缩短患儿的病程时间,加速患儿康复进程[4]。
2024-12-19穿刺困难时,选择小儿合适的静脉可以为重新穿刺成功找到新的突破口,使临床的输液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家属满意程度。上肢静脉是静脉输液的首选部位[10-11],头静脉是上肢主要的浅静脉之一,也是人体前臂最长的一条浅静脉,从手背的桡侧发出,在桡腕关节的上方向前臂的屈面移行,沿前臂桡侧上行[12]。
2024-12-13矮小症是儿童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值的2倍标准差[1-3]。近年来,儿童矮小症发病率逐年增高[4]。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儿童矮小症的发病率约为1/8 644,且我国农村地区患病率高于城市[5]。儿童矮小症的致病原因较多,包括宫内发育迟缓、特纳综合征、甲状腺功能降低、家族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等[6]。
2024-10-15人气:16005
人气:14020
人气:10757
人气:9311
人气:722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3068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3606
国内刊号:31-1377/R
邮发代号:4-426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