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急诊纤维胃镜取出儿童上消化道异物诊疗分析

  2020-07-23    11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纤维胃镜取出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本院儿科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共32例误吞异物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年龄、性别、异物种类、嵌顿位置及时间,采用全麻状态下胃镜异物取出术,术中观察胃肠道黏膜的损伤程度。结果:确诊上消化道异物患儿共32例,男童为主,高发年龄为1~3岁。手术成功31例(96.87%);失败1例(3.13%),原因为异物进入肠道。结论:小儿全麻状态胃镜下行异物取出术成功率高,可早期用于取出儿童消化道异物。

  • 关键词:
  • 临床儿科
  • 临床分析
  • 儿童
  • 消化道异物
  • 胃镜
  • 加入收藏

上消化道异物是儿科急诊、门诊中常见急症。其中幼儿、学龄前期占99%以上,发生原因系误吞[1]。异物易造成嵌顿,出现吞咽困难、拒食、哭闹等,严重者可出现食管穿孔等并发症[2],故大部分误吞需急诊取出。本研究探讨急诊纤维胃镜取出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儿童消化道异物的诊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本院儿科误吞异物32例患儿为对象,其中男童21例,女童11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2岁7个月,误吞异物到就诊时间为2.5~72h。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有无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急诊颈、胸、腹部X线检查,了解异物停留的部位,异物大小、性质、形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部分病例诊治过程中发现行X线无法确定异物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时,可行超声检查进一步明确。麻醉师访视评估患儿全麻可行性。

1.2手术方法

1.2.1完善术前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型、急诊感染4项、凝血4项、肝肾功、心肌酶、心电图、胸腹部平片等,麻醉师与术者共同评估手术风险,签署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1.2.2麻醉

患儿采取左侧卧位,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口垫,持续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测。采用芬太尼、异丙酚缓慢静脉推注全麻。患儿入睡后,保持睫毛反射消失、全身肌肉松弛状态,R、P、BP、SpO2平稳,相关麻醉评分适当。

1.2.3胃镜异物取出及护理

采用Olympus290高端胃肠镜,其分辨率高、成像清晰、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尤其适合儿童应用。术中发现异物后,评估异物大小、形态、位置、是否有嵌顿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于胃镜下检查异物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制定异物取出后诊疗方案并实施。异物取出后,严密观察患儿,监护观察1~2h,直至完全清醒。术后4~6h禁饮食,注意补充患儿生理需要量液体。必要时给予保护胃黏膜治疗。

1.3监测指标

术中监测R、P、BP、SpO2等生命体征及心电图,观察患儿镇静程度及相关并发症;异物停留消化道的部位、大小、形态、是否有嵌顿及异物;手术时间、异物或异物取出过程中有无对食管及胃黏膜造成损伤。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大多患儿在误吞异物24h以内就诊,且无明显临床症状。3例患儿误吞异物后出现拒食、哭闹、烦躁等表现;5例患儿可描述腹痛症状;3例患儿误吞电池后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黏膜灼伤。异物停留位置以食管为主。32例患儿中,以1~3岁为主,占68.75%。见表1、2。

表1 32例患儿消化道异物临床资料

表2 32例消化道异物患儿的年龄构成

2.2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6~75min。其中,手术时间最长者为误吞纽扣电池患儿,其次为误吞4把钥匙组成钥匙串的8个多月婴儿。1例2岁2个月男孩误吞“五子棋”一粒,大小约2.4cm×0.9cm,误吞后曾到当地医院就诊,异物位于食管下段,3d后仍未见排出,再次行胃肠道造影后发现异物位于胃内,遂行胃镜取出术,但术中未见异物位于食管及胃内,胃幽门部可见点片样出血,估计为异物进入肠道过程中损伤所致。

2.3异物种类

硬币4例(12.50%),贴纸2例(6.25%),电池(纽扣电池、7号电池)5例(15.63%),其他硬质(钥匙、钥匙串等)14例(43.75%),其他软质7例(21.87%)。


3、讨论


32例病例中,学龄前期为主,男童明显多于女童,年龄最小者8个月28d。该年龄阶段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好奇心强,天性活泼好动,求知欲望特别强,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很大一部分患儿通过口腔的咀嚼与品味来认识世界、认识事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异物吞入的风险。因此,对此年龄阶段儿童应加强看护,防止此类意外伤害,同时注意饮食管理。X线检查在明确异物部位受局限时,可以选择超声检查能弥补其不足。超声对体内的玻璃、牙签及其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而且能清晰显示吞入异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更好地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应用价值高。行胃镜异物取出术前,应再次X线检查或超声检查再确认异物位于食管或胃内。关于麻醉方式的选择,结合患儿年龄小,有创检查配合度低,同时为保障术中患儿安全,预防误吸等情况的发生,建议选择全麻状态下完成。本研究32例患儿均在全麻状态下顺利完成操作。过程中患儿未发生低氧血症、低血压及误吸等与镇静术相关的并发症,与文献报道一致[3]。

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异物吞入易造成嵌顿,出现吞咽困难、拒食、哭闹等,严重者可出现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4],为降低并发症,防止异物对消化道造成二次损伤,建议尽早进行无痛胃镜异物取出。患儿年龄小,消化道相对狭窄,术中操作空间小,故术者操作过程中应轻柔。手术时间长短与患儿胃肠道条件相关,无胃肠道等系统基础疾病、异物吞入后4h未进食等,均可以降低手术时长、提高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较成人操作时间长,且全麻状态下,医师及麻醉师应严密观察,清醒后送入监护病房。大部分患儿异物取出后,经住院观察,无明显不适,随后给予流质饮食渐恢复正常饮食。3例消化道黏膜灼伤患儿,在电子胃镜术中观察黏膜受损程度,中度以上灼伤且灼伤位置为食管的患儿可取出异物,同时留置胃管,少量多次经胃管进食;留置胃管不成功或可能因留置胃管影响食管黏膜恢复的患儿宜尽早(完全禁饮食24h后)开始肠外营养,以免负氮平衡影响小儿生长发育[5]。

综上所述,全麻气管插管胃镜下对小儿上消化道异物进行取出,需借助检查手段明确异物种类,做好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轻柔,缩短手术时间,做好术后护理,从而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6]。


参考文献:

[2]周立群,赵泓,彭克荣,等.消化内镜下诊治儿童上消化道异物1334例回顾性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8,56(7):494-499.


陈雪,孙合圣,邹辉,孙爱玲.儿童急诊纤维胃镜取出异物32例诊疗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20,46(04):272-27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397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8830

国内刊号:43-1301/R

邮发代号:42-188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