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纤维胃镜取出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本院儿科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共32例误吞异物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年龄、性别、异物种类、嵌顿位置及时间,采用全麻状态下胃镜异物取出术,术中观察胃肠道黏膜的损伤程度。结果:确诊上消化道异物患儿共32例,男童为主,高发年龄为1~3岁。手术成功31例(96.87%);失败1例(3.13%),原因为异物进入肠道。结论:小儿全麻状态胃镜下行异物取出术成功率高,可早期用于取出儿童消化道异物。
上消化道异物是儿科急诊、门诊中常见急症。其中幼儿、学龄前期占99%以上,发生原因系误吞[1]。异物易造成嵌顿,出现吞咽困难、拒食、哭闹等,严重者可出现食管穿孔等并发症[2],故大部分误吞需急诊取出。本研究探讨急诊纤维胃镜取出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儿童消化道异物的诊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本院儿科误吞异物32例患儿为对象,其中男童21例,女童11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2岁7个月,误吞异物到就诊时间为2.5~72h。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有无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急诊颈、胸、腹部X线检查,了解异物停留的部位,异物大小、性质、形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部分病例诊治过程中发现行X线无法确定异物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时,可行超声检查进一步明确。麻醉师访视评估患儿全麻可行性。
1.2手术方法
1.2.1完善术前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型、急诊感染4项、凝血4项、肝肾功、心肌酶、心电图、胸腹部平片等,麻醉师与术者共同评估手术风险,签署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1.2.2麻醉
患儿采取左侧卧位,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口垫,持续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测。采用芬太尼、异丙酚缓慢静脉推注全麻。患儿入睡后,保持睫毛反射消失、全身肌肉松弛状态,R、P、BP、SpO2平稳,相关麻醉评分适当。
1.2.3胃镜异物取出及护理
采用Olympus290高端胃肠镜,其分辨率高、成像清晰、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尤其适合儿童应用。术中发现异物后,评估异物大小、形态、位置、是否有嵌顿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于胃镜下检查异物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制定异物取出后诊疗方案并实施。异物取出后,严密观察患儿,监护观察1~2h,直至完全清醒。术后4~6h禁饮食,注意补充患儿生理需要量液体。必要时给予保护胃黏膜治疗。
1.3监测指标
术中监测R、P、BP、SpO2等生命体征及心电图,观察患儿镇静程度及相关并发症;异物停留消化道的部位、大小、形态、是否有嵌顿及异物;手术时间、异物或异物取出过程中有无对食管及胃黏膜造成损伤。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大多患儿在误吞异物24h以内就诊,且无明显临床症状。3例患儿误吞异物后出现拒食、哭闹、烦躁等表现;5例患儿可描述腹痛症状;3例患儿误吞电池后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黏膜灼伤。异物停留位置以食管为主。32例患儿中,以1~3岁为主,占68.75%。见表1、2。
表1 32例患儿消化道异物临床资料
表2 32例消化道异物患儿的年龄构成
2.2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6~75min。其中,手术时间最长者为误吞纽扣电池患儿,其次为误吞4把钥匙组成钥匙串的8个多月婴儿。1例2岁2个月男孩误吞“五子棋”一粒,大小约2.4cm×0.9cm,误吞后曾到当地医院就诊,异物位于食管下段,3d后仍未见排出,再次行胃肠道造影后发现异物位于胃内,遂行胃镜取出术,但术中未见异物位于食管及胃内,胃幽门部可见点片样出血,估计为异物进入肠道过程中损伤所致。
2.3异物种类
硬币4例(12.50%),贴纸2例(6.25%),电池(纽扣电池、7号电池)5例(15.63%),其他硬质(钥匙、钥匙串等)14例(43.75%),其他软质7例(21.87%)。
3、讨论
32例病例中,学龄前期为主,男童明显多于女童,年龄最小者8个月28d。该年龄阶段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好奇心强,天性活泼好动,求知欲望特别强,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很大一部分患儿通过口腔的咀嚼与品味来认识世界、认识事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异物吞入的风险。因此,对此年龄阶段儿童应加强看护,防止此类意外伤害,同时注意饮食管理。X线检查在明确异物部位受局限时,可以选择超声检查能弥补其不足。超声对体内的玻璃、牙签及其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而且能清晰显示吞入异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更好地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应用价值高。行胃镜异物取出术前,应再次X线检查或超声检查再确认异物位于食管或胃内。关于麻醉方式的选择,结合患儿年龄小,有创检查配合度低,同时为保障术中患儿安全,预防误吸等情况的发生,建议选择全麻状态下完成。本研究32例患儿均在全麻状态下顺利完成操作。过程中患儿未发生低氧血症、低血压及误吸等与镇静术相关的并发症,与文献报道一致[3]。
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异物吞入易造成嵌顿,出现吞咽困难、拒食、哭闹等,严重者可出现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4],为降低并发症,防止异物对消化道造成二次损伤,建议尽早进行无痛胃镜异物取出。患儿年龄小,消化道相对狭窄,术中操作空间小,故术者操作过程中应轻柔。手术时间长短与患儿胃肠道条件相关,无胃肠道等系统基础疾病、异物吞入后4h未进食等,均可以降低手术时长、提高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较成人操作时间长,且全麻状态下,医师及麻醉师应严密观察,清醒后送入监护病房。大部分患儿异物取出后,经住院观察,无明显不适,随后给予流质饮食渐恢复正常饮食。3例消化道黏膜灼伤患儿,在电子胃镜术中观察黏膜受损程度,中度以上灼伤且灼伤位置为食管的患儿可取出异物,同时留置胃管,少量多次经胃管进食;留置胃管不成功或可能因留置胃管影响食管黏膜恢复的患儿宜尽早(完全禁饮食24h后)开始肠外营养,以免负氮平衡影响小儿生长发育[5]。
综上所述,全麻气管插管胃镜下对小儿上消化道异物进行取出,需借助检查手段明确异物种类,做好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轻柔,缩短手术时间,做好术后护理,从而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6]。
参考文献:
[2]周立群,赵泓,彭克荣,等.消化内镜下诊治儿童上消化道异物1334例回顾性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8,56(7):494-499.
陈雪,孙合圣,邹辉,孙爱玲.儿童急诊纤维胃镜取出异物32例诊疗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20,46(04):272-274.
分享:
当GVHD累及肠道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研究表明GVHD是患者移植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营养不良也可作为发生肠道GVHD以及疾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3]。因此,本研究调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GVHD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2025-02-17随着妊娠期科普的推广,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逐年下降,多趾、并趾畸形发生率始终位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前5位,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1]。伴4、5趾并趾的小趾多趾畸形属于先天性轴后型多趾畸形,患儿单足(或双足)第4、5趾皮肤并连以及第5趾多趾畸形,患者可能会同时出现手的并指或弯曲指畸形等四肢其他畸形。
2025-02-05随着ICU诊疗水平与生命支持技术的不断提高,ICU存活率显著上升,ICU-AW发生率也逐步增高。研究表明,在重症监护室ICU-AW发生率30%—50%,并且在脓毒症危重患者中高达60%[3],ICU-AW已成为重症监护室常见的突出问题,而患儿机体功能也并未能在ICU出院后快速恢复正常。
2025-01-14矮小症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成年后的择偶、就业等[2-5],患病率各国各地区不同[6-11]。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矮小症患病率为3.2%[7]。矮小症的治疗除了病因治疗以及其他治疗外,生长激素治疗是一项重要手段。大量研究表明,矮小症病人生长激素治疗存在诸多障碍导致依从性不佳[12-15]。
2025-01-13意外伤害是指使机体生理和(或)心理受到损害的 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事件,包括交通事故、溺水、 窒息、中毒、烧/烫伤及跌落等。根据2017年世界卫生 组织的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全球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 儿童约有5.7万人[1],是导致儿童伤残及死亡的重要 原因[2-4]。
2024-12-25在儿童中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治疗中要 用到静脉留置针(shortperipheralcatheter,SPC),其 是临床输液、输血等治疗常用的工具。静脉留置针置 入中通过将软套管留置在血管内部,可以有效减少穿 刺次数,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损伤[1]。但研究发现,静 脉留置针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静脉炎[2]。
2024-12-25小儿肠套叠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空气灌肠复位,其操作 简 便、易 学,成 功 率 高,但 患 儿 在 治 疗 过程中常因恐惧、病痛、操作不适等因素产生哭闹, 且配合度低,不 仅 影 响 复 位 成 功 率,还 会 增 加 二 次 复位操作对其带来的不适,因而有学者[1]提出对肠套叠患儿 进 行 麻 醉 下 空 气 灌 肠 复 位。
2024-12-23目前对于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主要通过抗菌药物治疗,但不同的致病菌的药敏性存在差异[2-3]。因此在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之前,可通过病原微生物检验,以明确该患儿的致病菌类型,有利于临床医生结合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为患儿采取针对性治疗,尽快缓解患儿的不适症状,缩短患儿的病程时间,加速患儿康复进程[4]。
2024-12-19穿刺困难时,选择小儿合适的静脉可以为重新穿刺成功找到新的突破口,使临床的输液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家属满意程度。上肢静脉是静脉输液的首选部位[10-11],头静脉是上肢主要的浅静脉之一,也是人体前臂最长的一条浅静脉,从手背的桡侧发出,在桡腕关节的上方向前臂的屈面移行,沿前臂桡侧上行[12]。
2024-12-13矮小症是儿童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值的2倍标准差[1-3]。近年来,儿童矮小症发病率逐年增高[4]。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儿童矮小症的发病率约为1/8 644,且我国农村地区患病率高于城市[5]。儿童矮小症的致病原因较多,包括宫内发育迟缓、特纳综合征、甲状腺功能降低、家族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等[6]。
2024-10-15人气:16671
人气:16005
人气:15295
人气:14844
人气:1402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397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8830
国内刊号:43-1301/R
邮发代号:42-188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影响因子:0.51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