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中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肿瘤患者,将其平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PICC置管,实验组则使用心房内心电图技术引导PICC置管,分析两组的置管效果。结果:研究组PICC导管尖端位置位于SVC下段和SVC与右心房交界处以及SVC的人数显著优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内心电图技术引导PICC置管可以有效准判断导管尖端位置,降低出现导管异位的几率。同时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维护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在临床上最佳的PICC尖端位置应该处于患者的上腔静脉之中,即上腔静脉的中下三分之一、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上方3至4厘米的地方[1]。但是由于人体的血管比较弯曲,而且所需要经过的血管路程比较长,容易使导管出现异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安全[2]。而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法可以可以通过P波的改变进行确定导管的放置位置,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肿瘤患者,将其平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实验组30例患者,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4例,年龄分层于20~78岁,平均年龄为(42.85±5.8)岁。对照组30例患者,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分层于22~76岁,平均年龄为(43.85±5.9)岁。患者在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本次研究使用由上海奥乐企业所提供的一台多参数监护仪,并且选择一条配套的FPICC导管1条。同时需要准备一个置管包、一个肝素帽。为了手术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准备三个电极片、一个IV3000贴膜以及一个10毫升的预冲式冲洗器。
1.3 置管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专业的护士给患者进行PICC置管,其位置均为上肢血管植入。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PICC置管,而实验组则在心房内心电图的引导下进行PICC置管,具体内容为:
第一要把监护仪离墙放在医生比较容易看到的地方,然后连接电源,并且使其处于Ⅱ导联的状态。第二患者需要保持平躺的状态,然后医生在患者左锁骨中线剑突的区域、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的第一肋骨当中、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骨当中分别放上LL3、LA、RA个电极,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置管之前要做好ECG的记录;第三在进行置管的时候,其侧上肢需要和患者身体保持直角的位置。然后选择比较明显的静脉血管,在正确测量预测导管所需要的长度之后,穿戴上手术专用衣服和手套,给置管的地方垫上治疗巾,并且进行仔细消毒,接着进行预冲导管,使导丝逐渐退到测量长度加2厘米的地方,在测量长度加2.2厘米的地方切去导管进行备用,待穿刺之后,开始进行送管,当导管已经被送入10厘米的时候,要吩咐患者把头部转向静脉穿刺的一边,并且使其尽量低头使下颌可以不断贴近肩部,可以有效避免导管进入颈静脉。然后将导管送入末端还剩下5厘米的时候可以将头部摆正;第四选择合适的RA导线,接着把RA导线以浓度75%乙醇棉签与导管末端导丝进行连接。同时需要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的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操作,即需要在逐渐送管快达到预测长度的时候,按照P波振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导管植入的长度。表现为:当导管逐渐进入右心房的时候,P波明显抬高,并且P波的抬高的幅度不断加大,则要及时停止送管,将导管后退等等P波平稳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在这个时候此导管正处于右心房口,需要将导管后移2至3厘米,使导管末端的位置可以处于上腔静脉下1/3的地方,这时可以确定导管位置。第五要使RA导线和导丝进行分离,然后将导丝拔出,和正压接头可以正确连接,在抽回血之后,使用一定浓度的生理盐水教学脉冲式冲管,然后使用肝素生理盐水进行正压封管,最后使用透明敷贴进行固定导管,以免使导管的位置移动。第六在完成置管之后,也需要使用弹力绷带给穿刺点进行止血,并且要给患者进行X线拍片,确保导管可以处于正确的位置。
1.4 评价方法
本次实验通过对PICC尖端位置和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评定两组的应用效果。其中通过X线拍片对PICC尖端位置进行了解其位置是否正确。同时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则包含静脉炎、导管堵塞等症状。
1.5 统计学方法
把研究是数据输入SPSS22.2软件包,使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所需要进行计算的数据使用例数(n)表示,计算结果使用百分数(%)显示,如果出现P<0.05的情况,则什么统计具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PICC尖端位置对比。通过对两组PICC尖端位置进行探究分析得出,研究组PICC导管尖端位置位于SVC下段和SVC与右心房交界处以及SVC的人数显著优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分析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PICC尖端位置对比
2.2 两组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对比。通过对两组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进行探究分析得出,研究组的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分析内容如表2所示。
表2两组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对比
3、讨论
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不仅容易出现导管异位的情况,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3]。现在许多医院使用在心房内心电图技术引导PICC置管的,可以有效弥补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不足。首先心房内心电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患者导管头端的具体位置,其经过心房内心电图的电极了解患者心房内心电图的信号[4]。其次在进行PICC置管的时候,其到达右心房的时候,会显示表现PICC置管情况的P波,通过P波的引导可以使医生了解PICC置管的最佳位置,从而可以有效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
经过研究可知,研究组PICC导管尖端位置位于SVC下段和SVC与右心房交界处以及SVC的人数显著优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说明使用心房内心电图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导管异位的情况,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研究组的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知道心房内心电图技术引导PICC置管可以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房内心电图技术引导PICC置管可以有效准判断导管尖端位置,降低出现导管异位的几率。同时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维护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江群,郭玲,黄敏,王久惠,董击夫,廖丽,余启艳.心房内心电图在中心静脉导管定位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09):120-121.
[2]贺学宇,李建国,王练.心房内心电图辅助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定位[J].医学新知杂志.2016(02):88-89.
[3]卞鸿雁.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体会[J].天津护理.2015(03):36-37.
[4]胡晓红,黄承.超声诊断左房内巨大血栓1例报告[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03):145-146.
徐晓梅.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4):71-72.
分享:
理环节干扰,女性宫颈病变极为特殊,且特异性高。临床诊断宫颈疾病的方法较多,包含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 HPV 检测、宫颈组织多点活检等。这些检查中多数 对 就 诊 者 具 备 创 伤 性,诊 断 过 程 极 为 关键,实际治疗时需仔细观察、多次检查,因此局限性较大。不同诊断方式均有各自优势与缺点,临床应对多种检查数据展开诊断。
2025-03-20肠癌为威胁老年人群健康的一大杀手,其早期发现与干预对于提升患者生存率极其重要,随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肠癌筛查手段也日益多样化。 粪隐血实验与内镜检查是两种常用筛查方法,各自具有独特优势与局限性,其在老年高危人群中应用价值亟待深入探讨。 粪隐血实验以其非侵入性、简便易行特点,成为大规模筛查初步选择。
2025-03-17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等疾病特点,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并不理想,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较大威胁。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以脑卒中疾病为代表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1]。同型半胱氨酸(Hcy)作为一种重要的指标,其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2025-03-12血糖指标出现异常性升高为糖尿病患者比较重要的临床症状表现。若是机体血糖指标长时间地处在高水平的状态之下,不但会使得各种心脑血管类疾病患病风险增加,亦会对机体中多个脏器组织造成损伤,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甚至将对其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2025-03-11近年来,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导致细菌对各种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性也随之越发严重,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厄他培南的广泛应用使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CRE)的检出随之逐年上升,因此,治疗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成为临床抗感染的难题,导致产生 CRE的机制复杂且形式不一。
2025-02-10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特点在于能够广泛累及人体的多个器官及系统,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该疾病在青年女性中尤为常见。SLE 的临床表现极为多样,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也可能出现皮疹、皮肤红斑等皮肤损害。
2025-02-05CT是一种专性细胞内病原体,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沙眼生物型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其中沙眼生物型D-K血清型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是引起泌尿生殖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NG为严格的人体寄生菌,常存在于急性尿道炎与阴道炎的脓性分泌物的白细胞中,无分型[3]。
2025-01-09在血站日常工作中,血浆(清)标本的保存已成为一项常规工作,可为追溯血液检测结果提供真实的依据。目前,血站普遍采用的标本保存方式主要包括血袋辫子、转移血浆至96孔深孔板以及分离胶管直接保存等多种方式。核酸是由多种核苷酸合成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其作为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疾病诊断,遗传咨询和个体识别的可靠手段。
2024-12-02临床中24h尿蛋白定量检测非常重要,不仅是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尿标本检验结果的依据,而且对于疾病预后也有重要参考价值。24h尿标本由于采集时间长、过程复杂,极易造成采集标本不合格的情况发生,若标本采集不当、不及时,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关乎护理工作完成的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2024-11-30近年来,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升高,进一步加大了血流感染的治疗难度。因此,迅速提供患者细菌鉴定和药敏结果对于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尤其是当耐药菌引发血流感染时,药敏试验的快速性显得尤为紧迫[3]。然而,目前在直接药敏试验领域,缺乏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判读标准,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
2024-11-26人气:18470
人气:15460
人气:14982
人气:14553
人气:1301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335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143
国内刊号:42-1130/R
邮发代号:38-123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