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英文及4个中文数据库有关急诊科护士PTSD发生率的流行病学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0月。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应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量表(AHRQ)评价横断面研究质量。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共包括2 370名急诊科护士,其中PTSD阳性612名。急诊科护士PTSD发生率为27.0%[95%CI(16.6%,38.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急诊科男护士与女护士PTSD发生率分别为44.6%和30.8%,国内与国外急诊科护士PTSD发生率分别为27.8%和25.2%,在检索的6种PTSD评估工具中,采用密西西比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诊断的急诊科护士PTSD发生率最高,为83.21%。结论:当前证据显示,男性、国内、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为密西西比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的急诊科护士PTSD发生率高。因为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尚待更多高质量流行病学研究予以验证上述结论。
个体经历或目睹异乎寻常的灾难性或创伤性事件情境后,出现或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1]。急诊科因工作中经常遇到不可预测的事情被认为是具有挑战性的科室,这些不可预测事件包括暴露于创伤性事件,在患者发生意外或急危重病的情况下经常面对患者及其家属强烈的期望,给工作人员造成如职业倦怠、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一系列的心理障碍[2,3,4]。研究报道,急诊科工作人员的PTSD患病率在10%~17%之间[2,5,6]。另一些研究报告称,与其他科室护士和急诊科医生相比,急诊科护士患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继发性创伤应激的比率明显更高,可达18%~44%[7,8,9,10]。急诊医护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已被证明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抑郁、工作中错误和缺陷增加,同时其工作满意度下降和离职意愿上升,进而对患者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1,12,13,14]。因此,了解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有利于增加急诊科护士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视,对促进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管理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急诊科护士PTSD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不一,由于样本量、诊断标准及研究地区等因素的限制,急诊科护士PTSD患病率的估计在国家、地区和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基于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对急诊科护士PTSD患病率进行系统评价,旨在为PTSD的早期防治及医护相关针对性培训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可提取急诊科护士PTSD发生率的横断面研究。(2)研究对象:于急诊科工作的护士。(3)结局指标:PTSD发生率(分别以各评估工具的评分标准来判定是否发生PTSD)。
1.2 排除标准
(1)研究对象不只包括急诊科护士PTSD发生率的文献;(2)重复发表的文献。
1.3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CINAHL Complete、PsycINFO、ProQuest Health&Medical Collection、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无语言限制。通过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来进行检索,并根据各数据库特点进行调整。同时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资料。英文检索词包括:emergency department*/ED*/emergency room*/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ergency ward*/emergency care/hospital emergency service*/emergency hospital service*/hospital service emergenc*/emergency unit*/accid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emergency outpatient unit*;nurs*/nursing personnel/registered nurse*;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stress disorder*/post-traumatic neuroses/posttraumatic neuroses/PTSS/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delayed onset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delayed onset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chronic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chronic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moral injur*/acut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acute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等;中文检索词包括:急诊科/急诊室/急诊;护士/护理人员/护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创伤后应激症状/创伤后应激反应/应激障碍/精神障碍等。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名经过循证护理系统培训的研究生护士独立筛选文献、进行资料的提取,完成后2人交叉核对。如果有分歧,则邀请第3人进行共同讨论协商,达成一致。应用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进行重复文献的剔除,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明显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研究。通过阅读全文来确认是否纳入该文献。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经电子邮件或电话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以确认对本研究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资料提取内容包括:(1)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包括第一作者、研究地区、发表的年份、样本量等;(2)研究对象基线特征包括性别比例、年龄、工龄等;(3)纳入研究的PTSD评估工具;(4)结局指标;(5)在偏倚风险评价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文献偏倚风险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独立评价,如遇分歧则通过讨论协商,如有需要咨询第三方进行协助判断并达成一致。横断面研究应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15]。AHRQ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包括11个条目,总分11分:0~3分评价为低质量,4~7分评价为中等质量,8~11分评价为高质量。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11.0软件对PTSD发生率进行合并。应用卡方检验对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1),异质性的大小联合I2值进行定量判断。针对无统计学异质性的研究结果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具有统计学异质性的进一步分析其来源。明显影响临床异质性的来源被排除后,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来源尽可能通过亚组分析等方法找出。按以下因素进行亚组分析:性别、国内外、评价工具。Meta分析的检验水准设为α=0.05。敏感性分析采用逐一剔除文献法进行,采用Begg′s和Egger′s检验评估是否存在发表偏倚风险。
2、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经过初步检索获得相关文献1 925篇。通过严格筛选,最终纳入14篇研究[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共包括2 370名急诊科护士。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见表2。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急诊科护士PTSD总发生率
最终纳入包括样本量为2 370例的14个研究。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PTSD发生率为27.0%,95%CI(16.6%,38.8%)。见图2。
2.3.2 亚组分析
由于研究存在异质性,根据性别、研究地点、评价工具进行分组,分组后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效应模型。总体发生率及亚组分析结果见表3。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4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采用逐一剔除单个研究的方法。结果显示与总PTSD发生率相比变化均不大,表明本研究结果稳定性较好。见图3。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表2 纳入横断面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图2 急诊科护士PTSD发生率的森林图
2.5 发表偏倚分析
根据14篇文献来绘制漏斗图,结果发现各研究分布不对称。Begg′s检验(P=0.125)发现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Egger′s检验(P<0.01)发现研究存在偏倚,通过剪补法发现结果没有发生逆转,显示结果稳定。见图4。
表3 急诊科护士PTSD发生率的Meta分析结果
图3 急诊科护士PTSD发生率的敏感性分析
3、讨论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 370例,包括PTSD阳性急诊科护士612例。纳入研究全部为横断面调查研究,AHRQ量表评价结果显示在4~8分之间,表明纳入研究质量在中等以上。本研究Meta分析显示,急诊科护士PTSD发病率为27.0%。有研究[30]显示,PTSD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为6.8%。而在急诊科(ED)环境中工作的护士经常会遇到与工作有关的潜在的创伤性事件,如死亡、抢救、严重创伤、语言或身体攻击,因此很容易遭受到创伤后应激[28,31]。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纳入研究间异质性较高。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创伤事件类别、风俗习惯及当地医疗水平存在差异有关;另一方面纳入研究在研究时间、样本量大小及PTSD评估工具的差异性也可能是导致异质性较高的原因。因此,本研究通过亚组分析按照性别、国内国外研究、评估工具等特点进行划分,逐一排除纳入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且通过Begg′s和Egger′s检验确保结果稳健可靠。
3.1 性别亚组分析
本研究结果发现,急诊科男护士PTSD发生率比女性高,这与HERNÁNDEZ-BOJORGE等[32]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纳入研究男性护士总人数较少有关,而女性护士总人数为男护士的4倍之多。研究[9,33]表明,女性是PTSD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在急诊科同样适用。可能的原因总体易感因素女性相比较男性多,且女性在社会及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社会地位与男性不同[19]。男性一般比较坚强、有骨气,而女护士心理较男性细腻,显得柔软和脆弱,对创伤性事件更为敏感,并且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很难走出心理阴影,若持续时间长极易产生心理障碍而出现PTSD。对救灾人员和警察的研究[34,35]结果显示,男女的性别差异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培训得到帮助,以保护他们免受创伤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另有研究[36]表明,不适应的应对方式与PTSD显著相关。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提高对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等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并定期开展专业的心理培训,使急诊科护士应对创伤性事件的能力得到加强,从而避免后期出现PTSD。
图4 急诊科护士PTSD发生率的漏斗图 下载原图
3.2 国内国外亚组分析
本研究结果发现,国内急诊科护士PTSD发病率比国外高,分析原因可能为不同的国家其历史文化传统不尽相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认识也不同,特别是对待精神疾病的认识态度会影响人们的应对方式。有报道[19]显示,国人尽管在遭遇车祸后发生了严重的PTSD,但可能因为传统原因导致很少有人主动去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以防止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国内有研究[17]报道,在工作中遭遇应激事件后,急诊科护士大多采用逃避、屈服、幻想等消极方式应对,且消极应对水平高于一般人群,没有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或采取积极的措施。这也提示相关人员未来应加大对PTSD的科普宣讲或教育,使包括急诊科护士在内的所有患者能够正视进而去积极治疗。
3.3 评估工具亚组分析
目前,最广泛评价普通人在平时生活中遭遇创伤后的体验量表为PCL-C,此量表为美国国家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心[37]开发,主要从闯入、回避、高警觉3个症状对受试者进行评估,中文版由国内学者史铁英等[38]汉化修订,是筛查PTSD的有效测评工具。具有内容简单且不用专业医生操作等优点。刘贤臣等[39]于1998年编制了PTSD-SS,其中包括对创伤性事件的主观评定、反复再体验、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和社会功能受损5个部分,共24个条目。李仑等[40]对PTSD-SS进行信效度评价,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好的实证效度。本研究亚组分析结果也显示,应用PCL-C或PTSD-SS作为PTSD的筛查工具所调查出来的发病率与总发病率较为相近,因此,建议相关研究人员在临床评估时可将PCL-C和PTSD-SS结合起来进行筛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小结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汇总分析急诊科护士PTSD发病率,同时,对性别、国内国外情况及不同PTSD评估工具进行了急诊科护士PTSD发病率的亚组分析,为进一步了解不同特征情况下发病率提供依据。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纳入研究对PTSD的评估未采用统一的标准,且由于差异较大的研究人群或样本量,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异质性;(2)部分亚组分析纳入研究数量和样本量较少,分析结果可靠性不高;(3)纳入研究均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实施方面的偏倚无法避免;(4)部分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未来研究仍需开展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的高质量流行病学调查以深入探究造成此发病率不同的原因,以便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并根据原因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预防并降低急诊科护士PTSD发病率,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5]曾宪涛,刘慧,陈曦,等. Meta分析系列之四:观察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4):297-299.
[17]林琳,吴轶西,何国平.急诊科护士职业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9):3-5.
[19]王令花.院前急救护士PTSD发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0]余婷,胡爱玲,温瑞娟,等.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应激障碍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2):41-44.
[21]翟春娟,吕建,郑岩.秦皇岛市急诊护士职业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对方式的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S1):113-115.
[22]周守志,林征,金学勤,等.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职业韧性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护理学杂志,2016,31(22):48-51.
[23]朱波,任宝玲,高惠玲,等.三甲医院急诊护士述情障碍、社会阻抑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8,34(19):2684-2688.
[24]包正红,林晨,陈闯.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睡眠质量的问卷调查[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26(1):105-108.
[26]章琼,朱芳,沈元春. 103名院前急救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筛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9,26(15):60-64.
[27] 周守志,尹弘青,金学勤,等.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生存质量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5):1357-1361.
[29]陈玲,卞晓玉,孙顺杰.急诊护士面对医闹后应激障碍特征及其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114-118.
[38]史铁英,姜潮,贾树华,等.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评价量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0):44-47.
[39]刘贤臣,刘连启,赵贵芳,等.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编制和信度效度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1998,11(1):1-6.
[40]李仑,戚菲,王煜蕙.飞行人员PTSD-SS的修订和信效度[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0):1536-1539.
文章来源:赵孟淑,王国州,龙裕,等.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的Meta分析[J].天津护理,2024,32(03):309-316.
分享:
有研究表示,造口患者在夫妻亲密关系、社交活动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且较普通人群更易诱发心理疾病[3-5],因此造口患者生存期的身心健康仍是关注重点。心理社会适应是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和社会融入能力的重要指标[6],研究证实,适应水平高的患者能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更积极的心理状态[7]。
2024-10-08长期重复献血容易导致献血者缺铁[1]。缺铁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开始于储存铁缺乏(iron depletion,ID),发展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最后是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绝经前妇女更是献血引起缺铁的高危人群[1-2]。
2024-10-08Rh系统是目前已发现所有红细胞血型系统中多态性最丰富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其临床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1]。Rh系统有56个抗原,临床关系紧密的有D、C、c、E、e 5种抗原,其中D抗原最具免疫原性和临床意义[2-3],可导致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4-5]、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等[6-7]。
2024-10-08近年来“北京方案”的广泛实施,已大大扩展了造血干细胞的供者来源,但仍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促使国内许多患者通过中华骨髓库寻找非血缘供者成功移植。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官网数据报道,截至2024年4月30日,中华骨髓库库容3 451 786人份,患者申请查询人数123 471人次,捐献干细胞例数17 479例。
2024-10-08大量的硝酸盐在农业生产中作为肥料使用,它也做为防腐剂在食品加工中被频繁使用[1],因而硝酸盐在环境和摄入的食物中普遍存在。尿中硫氰酸盐为氰化物接触的生物标志物,人体在短时间高剂量和长时间小剂量接触氰化物后,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会受到一定损坏,氰化物最终会转化成硫氰酸根后经尿液排出[2]。
2024-09-24鼻肠管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获得肠内营养的主要途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误吸风险[1-2]。目前鼻肠管的置入方法包括影像引导下置管、胃镜下置管、盲插式置管等[3-4]。盲插鼻肠管是将鼻肠管由鼻腔插入,经咽部、食管、胃,置入十二指肠或空肠[5],在ICU最常用。
2024-09-13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固定性治疗的特点限制了患者的出行自由,导致患者主动回避、被他人疏远等“社会疏离”突出[1]。社会疏离是指个体脱离社会关系,伴随孤独、冷漠等情感体验及躲避社交的客观现象[2],不仅会加重患者负性情绪、还可能加速肾功能衰竭,危害健康[3]。
2024-09-13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AOPP)为急诊常见危重症之一,病人病情变化快,短时间内即可因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统计显示,我国每年AOPP占整个中毒病例的20%~50%,死亡率占3%~40%[1]。
2024-09-09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还能释放肾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缩,促进凝血,在出凝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临床上各种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肿瘤患者大剂量放化疗之后,以及骨髓移植后均有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导致出血倾向[2-3],而反复的血小板输注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之一。
2024-09-05寒冷天气损伤包括冻伤、浸泡伤和低体温,分别占55%、30%和15%[1]。失温症或低体温症定义为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意外失温常发生于极端寒冷下的极地探险、沉船、军事行动、体育竞技比赛等。2021年我国发生了2起与失温相关的事件,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比赛遭遇极端天气,21名参赛人员因失温遇难。
2024-08-30人气:17851
人气:14574
人气:14559
人气:13033
人气:1239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
期刊人气:276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6358
国内刊号:31-1794/R
邮发代号:4-636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