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关于高校辅导员领导力三层意义探究

  2020-04-30    22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作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好立德树人的使命职责,这就要求其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水平,深刻把握学生成长规律。而准确把握辅导员领导力的含义和特征是提升辅导员领导力的逻辑前提。在深入理解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和一般领导力概念的基础上,可把高校辅导员领导力界定为以下三个层面:在目标指向上,辅导员领导力是聚焦学生政治思想层面的引领力;在实践养成上,辅导员领导力是辅导员带领和引导学生的一种积极的行动力;在本质属性上,辅导员领导力是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正向的影响力。

  • 关键词:
  • 意蕴
  • 行动力
  • 领导力
  • 高校辅导员
  • 加入收藏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服务好学生的成长发展、完成好引领者和人生导师的使命,要求辅导员要深刻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升自身领导力。本文认为,在本质属性上,辅导员领导力是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正向的影响力;在目标指向上,辅导员领导力是聚焦学生政治思想层面的引领力;在实践养成上,辅导员领导力是辅导员带领和引导学生的一种积极的行动力。清晰界定高校辅导员领导力的独特属性,要深刻把握高校辅导员领导力的这三个基本点。


一、辅导员领导力是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正向的影响力


“领导力”这个概念最初来自西方,英文词领导力(Leadership)最早出现在1821年。[1](P2“)Leadership”一词一般有“领导”“领导力”两种译义,含义包括:领导职位、领导能力、领导行为、领导群体等。尽管至今还没有就其概念形成完全共识,但不管是基于何种视角的理解和研究,达成一致的地方在于,都承认领导力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有学者基于这一必要条件的视角,给出了最简单的领导力定义:“有人追随。”[2(]P2)在此基础上,人们把领导力定义为一种过程、一种能力、一个结果、一种行动、一种影响力等诸多的维度层次。尽管对领导力这个概念还有着众多不同维度和视角的理解,但结合我们的文化语境和现实中人们对领导力的认知倾向,领导力本质上可以定义为一种影响力,即通过自身的行动对别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正向影响力。因此,从整体上可以这样界定领导力:领导力是在“领导者”和“追随者”的相互作用中,“领导者”对“追随者”产生的一种正向的影响力。

辅导员领导力是辅导员带领、指导学生的能力、行动或者水平、艺术,是辅导员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过程中产生的能够获得学生认同的一种正向积极的影响力。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既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又是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处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前沿阵地,肩负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多重育人使命,承担着价值引领和思想理论教育,党团、班级和学风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等具体复杂的职责任务。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不仅是处理常规性的工作,更多的是在了解每个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服务学生正当需要的基础上,引领他们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成长。学生能够接受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可以说辅导员就是在发挥领导力,而这种接受和听从达到什么程度,就是领导力高低强弱的问题。概括地说,辅导员领导力是辅导员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人才培养标准,通过服务学生思想和实际需要,获得学生认同,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而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能力水平和程度艺术。

辅导员领导力是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辅导员在与学生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影响力,是获得了学生认同的正向的影响力。首先,辅导员领导力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产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前提,是要首先搞清楚学生的思想实际,这就需要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去了解和掌握,而且这种互动是一直进行着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其次,辅导员领导力是一种正向影响力。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但影响力不是领导力,只有“领导者”与“追随者”相互作用产生的正向的影响力才是“领导者”的领导力。再次,辅导员领导力是一种获得了学生认同,真正实现了思想价值引领效果的影响力。只有实现了学生内心的真正认同并使其自觉践行,这才能称作发挥出了领导力。如果只是靠强制手段、靠形式简单的应付式说教,即使学生当面认可、口头认同,那也不是领导力的发挥。只有影响了学生的情感认同,使其产生了自觉的政治认同,才是真正的认同实现过程。也只有这样的影响力,才能称其为领导力。


二、辅导员领导力是辅导员聚焦学生政治思想层面的引领力


当前有的研究也认识到了辅导员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而且从他们的定义中也能看出他们理解的也是一种正向、积极的领导力。这种界定反映出了辅导员领导力正向、积极的性质,但还没有深入聚焦到辅导员领导力的核心指向。作为一种正向的影响力,高校辅导员领导力除具有一般意义上领导力的本质特征外,在目标指向上,辅导员领导力是一种聚焦学生政治、思想层面的引领力。

辅导员的基本职能包括教育职能和管理职能,此外还有服务育人的职责。不同于公司、企业等组织的领导者通过发挥领导力实现业绩、管理等全方位的提升,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要求是要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辅导员领导力主要的目标是实现对学生政治、思想价值层面的引领。要让他们首先形成基于正确思想、价值等的内在需要,进而不断满足这种需要。因此说,辅导员领导力聚焦思想、政治、价值方面的引领,是辅导员在履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职责时所需要的一种素质能力和行动艺术。再进一步讲,辅导员领导力,主要依靠的是一种非强迫性的价值引领、理念形塑的动员手段,通过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自动自发地接受,进而用正确的行动逐步实现最终目的。比如,当一些观念需要澄清时,作为思想的领导者,辅导员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活的理论、引用活的案例、使用活的方法”[3],以有说服力的观点回应困惑,实现学生的自我认同。

辅导员的这种引领力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领导和引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导向。所以说,辅导员领导力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实现学生发展的正向引领力,而非是以辅导员为中心、单纯为了实现辅导员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在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中,辅导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者,毕竟学生才是关系中的主体,辅导员对学生的指导和引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的,是从学生的视角引导学生的意义建构,最终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最终目的,这是辅导员领导力区别于其他领导力的最本质特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这既是辅导员开展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辅导员履行职责使命的根本目的和归宿。

这种引领过程是通过对学生的吸引力来实现学生的情感认同,进而实现自觉的思想价值认同、政治认同的。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不同于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辅导员是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在这种关系中,要为学生解答好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问题,真正让学生做到内心的接受和思想认同,辅导员需要通过情感的感召,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潜在的成长发展动机,进而实现学生“自觉”的行动。在这个意义上讲,辅导员的领导力主要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制力,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动机基础,让学生主动去行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辅导员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通过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全方位服务育人的工作方法,不断获得学生的信任感,实现情感认同,进而实现思想价值追求上的自觉。“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4]这是青年成长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个规律。信任是理解的前提。辅导员作为大学校园里距离学生最近的人,通过真心的服务,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倾听学生心声,关切学生疾苦,鼓励学生成长,不断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难题和实际难题,就能够实现与学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情感互动。在让学生感受到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的同时,也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辅导员所具备的能够带领他们成长发展的能力素质,不断地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就能够实现对学生成长性动机的激发和引领,产生领导力。


三、辅导员领导力是辅导员带领和引导学生的一种积极的行动力


高校辅导员领导力是通过引导和带领学生的行动来实现的。从实践养成层面上讲,辅导员领导力是辅导员在发现和满足学生正当合理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调动资源、改善环境,进而不断激发和唤起学生潜在的、成长发展内在要求的新的动机基础的行动能力。辅导员领导力归根到底是辅导员对学生成长性需要引导和满足的行动力。

这种行动力是一种积极解决困难问题的行动能力。领导力是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实效性是其评价标准。有的人具备先天的领导者素质,具有一定的胜任力。如果有的辅导员具备这些条件的话,那就说明他具有了很好的领导力基础,但不能说有较强的领导力,因为领导力是在实际行动中产生的。即使具备先天的领导者素质,有着较强的胜任力,但如果没有付诸行动,都不会产生领导力。其次,行动还得是解决难题的行动。解决一般程序性问题、解决不了难题,这都不是领导力的发挥。规定作业流程问题的解决,只是一种管理过程,也就是说管理是处理确定性的常规作业程序性问题,而领导主要是解决不确定的前所未见或难以对付的“挑战性难题”。解决不了问题,就不会形成有人追随的吸引力,也就不能产生领导力。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困惑或者挑战之处,也就在于大多数工作不能用现成的标准作业的方式给出解决办法。辅导员分管学生人数多,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性的个性和需要,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动机千差万别,因此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解决办法。所以说,学生事务大多是应对没有“固定答案”的思想问题,这属于“抗解性问题”,辅导员的领导力就是在这种应对抗解性问题的行动中产生的。

这种行动力是在辅导员和学生共有的价值追求的驱动下产生的。辅导员和学生共有的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形塑。辅导员工作的目的使命是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的最终追求是成长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然,学生对自身最终目标的认识和追求本身就需要辅导员的帮助和引导。而辅导员自身必须首先认识到这一根本目标就是自己的价值追求,进而才能帮助学生逐渐认识并追求这一价值取向。这个共有的价值追求驱动了辅导员领导力的产生。它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框定了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规格”和“标准”。辅导员作为引路人,要引领着学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前行。没有这一共有价值追求的驱动、不坚持这一共同价值观愿景,即使实现了引领,那也不是辅导员领导力,因为脱离唯一正确的路线,是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的,即便有人跟着走,那也不是领导力。

这种行动力的提升需要辅导员持续的学习力。辅导员领导力的产生依赖于辅导员的学习力,没有学习力就没有高质量的领导力。不可否认,诸如领导特质、高智商、“伟人”理论等领导者的先天素质条件对领导力发挥起着重要基础性作用。但是,领导力需要后天培养这一判断,也是已经达成共识的,否则,也就不需要如此众多的领导力理论研究和培训开发了。辅导员领导力就是需要学习培育的一种典型的领导力类型。辅导员要想真正发挥好领导力,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完善必备知识、技能,并通过学习不断积淀形塑自己的事业价值观。而且,这种学习是伴随工作、事业始终的。辅导员领导力是育人的艺术。辅导员既要学习理解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明确立德树人的使命职责,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向学生学习,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要,摸清学生成长的规律。辅导员要通过向学生学习,与学生建立共情,进而搞清楚学生看问题的视角。此外,辅导员的权力动机也是集体性质的,辅导员虽然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不是唯一的力量。要产生和提高领导力水平,还需要持续学习掌握协调、沟通等重要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参考文献:

[1]刘澜.领导力解决挑战性难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英]基斯·格林特.领导力[M].马睿,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

[3]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01-03(2).

[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N].人民日报,2019-05-01(2)


刘健康.高校辅导员领导力的三重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68-7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领导科学论坛

期刊名称:领导科学论坛

期刊人气:89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管理

国际刊号:2095-5103

国内刊号:42-1837/C

邮发代号:38-405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