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高校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建设综述

  2020-05-11    40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高校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建设研讨会于2019年12月27—28日在汕头大学召开,全国多所高校的女性教育专家和学者到达会场。为解决在研讨新学科背景下,如何建设和完善高校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体系的问题,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高校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的建设。与会学者充分讨论关于课程的意义、建设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展望等内容,通过对各高校已有课程的教学经验进行交流和总结,以期为高校进一步开展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 关键词:
  • 女性发展
  • 性别教育
  • 课程建设
  • 青年女性领导力
  • 领导学
  • 加入收藏

2019年12月27—28日,由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和汕头大学淑德(女子)书院共同举办的高校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建设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召开。来自浙江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和汕头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基于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该门课程,研讨会深入讨论了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建设、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等内容,并交流了各高校开设女性领导力课程的经验以及女性学等相关课程的建设状况,以期构建更加完善的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体系。


一、课程建设的意义和实践基础


(一)高校开设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有助于促进女性全面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占领高校学生人数“半壁江山”的女大学生,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学者们在研讨中提出:大学阶段是个人领导潜质开发和领导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旨在通过培养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与自我效能感,提高女性社会责任感及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开拓创新、策划执行、解决问题等能力。课程还能培养女生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提升女性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扭转传统观念中认为女性天生不能成为领导者的错误认识,引导女大学生积极开发自身潜质,挖掘领导潜能,鼓励和支持每位女生个性化、多元化和全面发展,满足自我发展需要,以增强她们未来应对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女性人才。

(二)高校开设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有利于女性学学科建设

近年来,由于女性学本身的跨学科和交叉研究多样化的特点,学界对女性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扩展,高校中开设与女性研究相关的课程类别越来越多,从社会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学、艺术、经济、教育等学科,逐渐延伸到自然科学领域。女性与家庭、女性与文化、女性与社会、女性与经济等专题选修课也深受学生欢迎。参会的学者们在其所在学校中,分别承担了女性研究的相关课程,大家认为,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的开设,将会继续拓展女性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碰撞与结合,更全面地促进女性学学科的发展。

(三)高校开设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的实践

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已开设女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就此议题,参会学者纷纷分享各自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情况和自身教学经验。中华女子学院已连续三年举办暑期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经过评估和追踪回访发现:一是高校除了专业课之外,专门提供给女生的发展性课程数量很少;二是接受过参与公共管理和领导力提升培训的女生,明显感受到培训对个人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李嘉诚基金会与全国妇联的支持下,汕头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持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启璞计划”,通过“进大学集中培训+训后实践+远程教育”的培训模式,先后为全国4000多名乡村女干部提供了女性领导力培训。该项目不仅提高了一大批乡村女干部的履职能力,还编写了一套女性领导力教材,培养了一支教师队伍。汕头大学淑德(女子)书院也将女性领导力培养作为女性教育的核心主题,在“她力量”的框架下,举办了“温柔改变世界”“从优秀到卓越———青年女性领导力”等系列讲座。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与校学工部合作,以讲座的形式举办了“青年女性领导力训练营”,授课对象来自该校各院学生干部,除了课程讲授,还指导学生干部围绕“领导力”举办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实践教学环节。

经过第一轮研讨,大家就在高校中开设和推广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达成了共识,并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二、课程建设的整体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1.培养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和自我意识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明确指出:“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在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中开设妇女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社会性别与发展等课程,增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社会性别意识。”与会者表示,希望通过课程及相关教学活动,在高校中宣传和推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女大学生播下社会性别意识的种子,让参加课程的女生有意识地挖掘女性潜能,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2.提升女性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与会学者指出,当前一些女生存在过分追求女性个人外在形象、忽视涵养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关心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对公共事务不感兴趣等问题。女性领导力课程应该使高校女生肯定女性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贡献度,进而引导其挖掘自身潜力,激发女性使命担当。课程教学要以满足女生的需求为主要出发点。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与会专家特别强调将性别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全面引导女生学会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经过对以往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会议初步议定了该课程的内容模块:“她”在“他”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探索更好的自己、悦纳更好的自己、规范更好的自己、建立和谐的亲密关系、培育充分的人际关系、创造健康的体魄、完善发展自我、设计美好的人生、“她力量”“她时代”,等等。

新时代要求高等文科教育有创新性的发展,因此,与会者建议课程内容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考虑课程设置,要打破专业与学科的局限,加强课程相关文科专业的内部融通,进行文理交叉融合,大胆运用新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重塑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个人发展与社会中的复杂问题,不断与时俱进,以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文化自信,要密切结合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来讲授女性的发展,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妇女问题的糟粕和精华,并且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将中国元素和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课程中,既放眼全球,又立足本土,设计有中国特色的女性领导力课程内容。有学者还提出,青年女性领导力教学不仅要丰富女性的思想和内涵,更要激励女性有所作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未来参与国家建设做好准备。

(三)教学方式

关于高校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的教学方式,与会者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要以师生分析讨论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教师应综合运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观点碰撞中深入思考和辩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还有专家建议授课教师可结合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类热点事件及时组织课堂讨论,通过充分的资料准备和恰当的话题引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让学生透过社会现象看到本质,更深刻地领悟知识点,经过学、思、辩、悟,提高学习效果。

研讨会上的妇产科专家结合自身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建议课程中涉及生理健康的部分,不仅要讲述女性生理和生殖特点,还应从性别与文化的角度分析一些社会现象,导入现实社会中有关性别冲突的真实案例,凸显女性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与性别相关的问题和挑战。另外,还建议课程可结合卵子冷冻技术、人工授精等高新医学技术,提高女性在生育方面的自信心和主动权,降低女性在平衡个人婚育与职业发展中产生的焦虑。

(四)实践教学

针对实践教学问题,专家学者们也进行了热烈讨论。专家们提出,要从综合性的角度考虑文理科融合和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鼓励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女生痛经,这虽然是一个生理现象,但也因而产生一些社会现象,研究这个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去剖析和解释,从而提高女生整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节课结束时应该让学生带走没有答案的问题,使她们树立问题意识,学会调查分析、收集资料、整合资源、沟通协调等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能力和技巧。

与会者还广泛交流了自身授课的体会和经验。例如,如何从“女生节变女神节”、整容、性骚扰、大龄“剩女”、女生自杀等现象和近期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从女性自我认同、性别表达、性别压抑、性别光谱、性别指数、性别对抗、性别多元化等学术角度进行分析,如何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了解高校女生发展的现实困惑和需求,如何通过设置课堂问卷并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测评调查,以及及时跟进课程教学效果以便做出调整,等等。

(五)课程建设

关于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参会者认为还需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是完成教案的编写工作。形成一份完整的教案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因此,教案汇编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步骤。有教授建议每位任课教师先提交课程每章节的教案、课程讲稿、PPT及文字介绍等教学资料,由课程组负责人汇编成完整的课程教案,教案完善后考虑装订成册印刷或正式出版。其次是加强微课和在线网课的建设。在信息时代,随着通信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教育趋势并广泛地受到学生喜爱。制作微课和在线网课,一方面可增加课程受众的数量,拓宽传播渠道和传播面,提升课程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可帮助教师进行知识管理,聚焦个别问题,突出主题,更加集中具体地呈现某一章节的内容,也方便任课教师互相学习和交流。


三、教学团队建设


会议讨论了高校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提出要以本次研讨会专家为主要师资力量,汇聚国内女性高等教育和领导力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组建跨校合作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将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案,建设一门凸显性别教育、开发女性领导特质和赋能女大学生的课程。计划以第一轮高校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的教学为切入点,整合全国性别研究和女性领导力的研究和教学资源,通过课程建设和师资共享,推进更多高校开设女性领导力课程。

会议强调,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课程成功的保障,跨校合作、专业交叉的师资队伍是本课程的特色。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每学期举办一次课程研讨会,开展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邀请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或对女性教育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课程相关问题,听取多方意见;第二,开发本课程的师资TOT培训,定期举办培训以吸纳更多有志于女性教育的教师加入教学队伍;第三,为师资团队提供各类培训机会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如培训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技能、网络课程制作技能等。

会议指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团队合作,目的是建立一支跨校合作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并不断壮大队伍规模,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鼓励每位教师在各自的高校开设女性领导力课程。至于课程形式,多位专家建议可以多样化,可作为大学的公共选修课,也可作为系列专题讲座,或专门针对女生的培训等,教学团队需予以支持。


四、课程建设展望


在自由讨论中,与会专家认为要致力于将该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为此,首先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课程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搭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框架,运用社会性别理论丰富课程教学,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和观点开阔女性视野,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让更多教育者意识到此类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推动更多女性发展课程进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让女性教育更为普及,从而共同推进女性的可持续发展。与会专家学者们希望高校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能成为女性教育中的品牌项目,并相信通过跨校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一定能够将该课程打造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苏冰钿,张雯.高校青年女性领导力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研讨会综述[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0,32(02):44-4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领导科学论坛

期刊名称:领导科学论坛

期刊人气:90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管理

国际刊号:2095-5103

国内刊号:42-1837/C

邮发代号:38-405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