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某县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预防策略。方法:以该县地区2013年~2018年期间确诊的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患者的发病季节、性别、年龄和职业。结果:麻疹的发病是从11月开始递增,到次年3-6达到最多;在性别上,男性患者普遍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其职业多为学生和散居儿童。结论:针对该县地区麻疹流行病学的特点,要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同时需要根据不同人群,从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出发,全面降低肺结核发病率。
麻疹是由于感染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眼结膜炎、皮疹及上呼吸道炎症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1]。据相关调查显示[2],麻疹为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为我国重点防控疾病,但在不同地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也有所不同,其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也需要针对当地具体情况实施。本文以某县地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根据其发病因素及病情特征,探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某县地区2013年~2018年期间发生麻疹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在该县地区,上报的麻疹患者有467人,其中常驻人口369例,占79.01%;流动人口98例,占20.99%;年发病率为18.79/万~112.84/万,年平均发病率为48.25/万。
1.2 方法 查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有关该县地区的麻疹疫情资料,统计麻疹病例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1.3 观察指标 统计2013年~2018年期间麻疹患者的发病季节、性别、年龄、职业等流行病学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县地区麻疹患者的相关数据。
2、结果
2.1 季节分布每年3~6月发病率最高,此期间麻疹例数为299例(64.03%);其次为1~3月,麻疹患者例88例(18.84%);9~12月期间和6~9月期间麻疹例数分别为49例(10.49%)和31例(6.64%)。数据显示,麻疹发病例数从11月份开始增加,到次年3-6月达到最高峰。
2.2 性别比例在467例麻疹患者中,男295例(63.17%),女172例(36.83%)。在常驻人口中,男228例(61.79%),女141例(38.21%);在流动人口中,男60例(61.22%),女38例(38.78%),其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男女比例无较大差异。
2.3 年龄分布在年龄上,3岁以下者72例(15.42%),3~6岁者128例(27.41%),6~18岁者108例(23.13%),18岁以上159例(34.05%),即:18岁以下者308例,占比为65.95%。数据显示,未成年的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最高。
2.4 职业分布在职业分布上,学生208例(44.54%),散居儿童82例(17.56%),社会工作人员179例(38.33%),即:学生发病率最高。
3、讨论
麻疹是感染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麻疹病毒感染呼吸道所致,麻疹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的单股负链RNA病毒,血清型只有一个,抗原性较为稳定,该病毒抵抗力低,对高温,日光以及干燥均比较敏感,在低温下能够长期存活,可通过紫外线、乙醚、甲醛以及过氧乙酸等杀死。麻疹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分分泌物飞沫传播,传染性较强,症状以呼吸道严重、皮疹、发热等症状为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可并发中耳炎、肺炎等疾病,对患者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各地区卫生免疫工作中对麻疹的预防控制十分重要。
在某县地区2013年~2018年中,发现有467例麻疹患者,其中发病期主要在3~6月(64.03%)和1~3月(18.84%),数据显示,从11月开始,麻疹病例数开始增加,直到次年6月达到最多,这是由于麻疹病毒受温度影响,高温下易被杀死,在6~10月份处于温度较高的季节,不利于麻疹病毒存活;在年龄上,18岁以下人群发病率最高(65.95%),职业大多为学生,这是由于青少年和儿童免疫力较低,且平时在学校时间较多,人口密集,极易传播;在性别比例上,男性略多于女性,主要是由于18岁以下学生,男生通常好动,参加体育活动、户外活动较多,给麻疹病毒传播创造一定的可乘之机。
针对该县地区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对其的预防控制可以从传播途径、传播时间、提高免疫力和职业等方面着手:首先,在传播途径上,对于已确诊患者,要做好隔离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在传播时间上,每年天气转冷的秋冬季节,在学校、社区等地方发放有关麻疹的健康手册,或开展相关相关防控讲座,提高幼儿及其家长的防范意识。在易感人群上,对于年龄较小、免疫力低的儿童和青少年,可通过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加强家属及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不挑食,保证营养均衡,以加强体质。在职业上,对于学生,学校要加强管理,教师定期清洁消毒、开窗通风等,加强学生的体质训练,提高其抵抗力;对于散居儿童,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家属的风险意识,避免儿童接触感染源;对于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健康手册、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提高其有关麻疹防控健康知识的知晓度。从而全面加强对麻疹疾病的预防控制,降低其发病率和感染率。
综上所述,该县地区麻疹发病人群主要以未成年人为主,在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中,不仅要加强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防范意识,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例如学生、散居儿童等,给予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加强学生日常卫生、切断传播途径、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等措施以降低麻疹发生率,从而促进该县地区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张玉凤,曾纪梅,曾文博.洞口县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控制策略探讨[J].应用预防医学,2016,22(3):240-241.
[2]倪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干预控制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8):79-79.
[3]张守秀,赵发存,闫兆凤.2007—2016年东平县麻疹疫情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6):72-74.
赵则超.某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预防控制探讨[J].健康大视野,2019,(23):79.
分享: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包括儿童在内的易感人群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的儿童,感染后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危急时甚至导致死亡[1-2]。流感的高传染性和易变异性使其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且其流行特征因地区、气候、人群特征的差异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3]。
2025-02-27流行性感冒主要发生于儿童及老年群体。目前,流行性感冒常采用奥司他韦药物治疗,该药可抑制病毒释放,减少病毒在身体内扩散,从而起到抵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2]。但是单一用药疗效有限,不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2025-01-18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主要目的是了解所在地区儿童Hp感染的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我国Hp感染属于儿童期易感型,在儿童时期是感染的高峰时期,因此分析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调查分析西乡县儿童H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2025-01-17急性胃肠炎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危险因素。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以上病原体导致的腹泻通常具有相类似的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无法通过临床症状诊断出确切的病毒或者细菌。由于缺少实验室病原学证据,这些病例通常被定义为不明原因腹泻。
2025-01-0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 杆菌目细菌(CRE)指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厄他培 南、 多尼培南等任何一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 (摩根菌属、 变形杆菌属、 普罗威登菌属等需参考除 亚胺培南外的厄他培南、 美罗培南、 多尼培南的药敏 结果)或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目细菌[1] 。
2024-12-27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儿童急性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引起,主要包括A和B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及肠道病毒A71(enterovirus A71,EVA71)。随着 2016 年 EVA71 疫苗的问世,2017 —2019 年,国内与 EVA71 相关的 HFMD 病例逐渐下降,但与 CVA16 相关的 HFMD 病例呈上升趋势。
2024-12-27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坏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自1990年开始对病毒性肝炎分型报告以来,乙肝的报告发病率一直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居于前列。我国乙肝防治任务依然严峻,疾病负担较重。
2024-11-04学校结核病防控一直是我国结核病防治的重点,学生由于学习负担较重、免疫系统仍在发育过程、卡介苗的保护效力有限等因素,感染结核菌以后容易发生结核病,校园内人群密集,一旦存在传染源,容易造成传播。学校结核病流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危及当地的社会稳定。
2024-10-31聋病是导致人类感觉功能障碍的最重要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社会交往,有超过一半的聋病与遗传有关。研究表明,非综合征型耳聋是单基因遗传病,因此针对聋病基因的研究对于聋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价值。随着聋病三级预防关口的前移,目前逐步开展的辅助生殖技术有可能实现对耳聋的病因预防。
2024-09-26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原发感染引起的以播散性(全身性)斑丘样小疱疹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其传染性极强,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易在人群聚集的集体单位暴发或流行。水痘会因为疱疹抓破等因素造成细菌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有研究发现水痘疱疹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57.64%。
2024-09-09人气:16540
人气:15881
人气:15467
人气:15195
人气:1458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期刊人气:251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149
国内刊号:33-1340/R
邮发代号:32-29
创刊时间:197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440
影响因子:1.212
影响因子:0.321
影响因子:3.24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