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棉花化学打顶剂在鄂东植棉区的应用效果

  2021-04-20    11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为了棉花生产的轻简化。以晶华棉116为例,设置了增效缩节胺(DPC)不同浓度(90g/hm2、180g/hm2、270g/hm2)处理进行棉花打顶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喷施DPC能够控制棉花新生主茎长度和株高,提高籽棉产量、单铃重和断裂比强度;中低浓度(90g/hm2和180g/hm2)处理对棉花单株结铃数、衣分影响不明显,但高浓度(270g/hm2)处理会降低棉花的单株结铃数、衣分。建议在鄂东植棉区生产中喷施DPC90~180g/hm2进行棉花化学打顶。

  • 关键词:
  • 化学打顶剂
  • 应用效果
  • 棉花
  • 鄂东植棉区
  • 加入收藏

棉花打顶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棉花产量和优化纤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1]。传统棉花生产主要以人工打顶为主,其费工、费时导致植棉效益低,严重阻碍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2]。而化学打顶则能够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降低或者抑制棉花主茎和果枝顶芽的生长,起到与人工打顶相类似的作用从而替代人工打顶[3,4]。近年来,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研究[1,2,3,4,5]。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化控研究中心李召虎课题组参与研发的增效缩节胺已在长江流域棉区开展棉花化学打顶试验示范取得较好效果[2,6]。因此,作者为进一步验证增效缩节胺(DPC)在鄂东植棉区棉花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不同浓度DPC处理进行化学打顶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为同仁们在应用中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0年在湖北省黄冈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供试材料为“晶华棉116”(鄂审棉2016003),播种日期为2020年5月23日。播种密度为60000株/hm2[7]。化学打顶剂为增效缩节胺(25%甲哌鎓水剂,以下简称DPC),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化控研究中心提供。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4个处理,处理1为人工打顶处理(对照),处理2为DPC用量90g/hm2,处理3为DPC用量180g/hm2,处理4为DPC用量270g/hm2。人工打顶与喷施DPC为同一时段。每个处理面积为667m2,不设重复。各处理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

1.3数据调查及方法

在喷DPC化学封顶前每处理随机选择3个点,每点选连续30株棉花挂牌,并用红色毛线标记当时的主茎顶端,收获前调查新生主茎长度、单株果枝数、株高和单株结铃数;并在吐絮期每点收取棉株上部铃30个进行考种,各处理分批次进行收花计产。

1.4数据分析

采用WPSOffice进行数据整理,利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如表1所示,与人工打顶相比,不同浓度的DPC处理的新生主茎长度和株高均有所增加,且随着浓度的提高其增加量减小,各处理间单株果枝数差异不显著。说明喷施DPC的浓度越高,对顶尖生长的控制效果越明显,但不影响果枝的数量。表1还可以看出,中低浓度(90g/hm2和180g/hm2)处理的单株结铃数与人工打顶(ck)相比差异不显著;而高浓度(270g/hm2)处理的单株结铃数比人工打顶处理有所降低,说明喷施高浓度的DPC会影响棉花的单株结铃数。

表1各处理的棉花农艺性状情况

表2各处理的棉花产量性状情况

2.2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如表2所示,各DPC处理的籽棉产量高于人工打顶处理,且随着浓度提高而降低;中低浓度处理的衣分与人工打顶相比差异不明显,而高浓度处理显著降低,且使皮棉产量下降。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单铃重,可以发现与人工打顶相比,喷施DPC处理单铃重增加,且单铃重随着施药浓度提高而降低,说明喷施DPC打顶可以提高棉花的单铃重。

2.3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纤维长度表现为处理4>处理2>处理1>处理3,且处理4与处理3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的整齐度指数差异不显著;断裂比强度表现为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1,化学打顶处理略高于人工打顶处理;在马克隆值和纤维的伸长率方面,喷施中低浓度(90和180g/hm2)DPC的处理与人工打顶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当喷施量为270g/hm2时,其马克隆值和伸长率较人工打顶略有下降。

表3各处理的棉花纤维品质情况


3、讨论与结论


喷施不同浓度的DPC能够控制棉花植株新生主茎长度和株高,喷施DPC的浓度越高,控长效果越明显,但是对单株果枝数影响不明显,这与李民,等[8]的研究有相似之处。喷施中低浓度(90~180g/hm2)DPC棉花单株结铃数与人工打顶相比差异不明显;喷施高浓度(270g/hm2)的DPC会降低棉花的单株结铃数。

康正华,等[1]报道过,化学打顶能有效地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单铃重。本研究表明用DPC化控封顶能提高籽棉产量和单铃重,但是高浓度(270g/hm2)处理会降低衣分,进而降低皮棉产量。而国内也有其他研究报告指出,相对人工打顶,用化学打顶剂打顶会出现减产、平产等不一致的情况[2,8]。分析出现这些情况可能与试验品种、喷施化学打顶剂类型、试验方法及配套栽培措施有关。

用DPC化控封顶,棉花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整齐度指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但能略微增强纤维的断裂比强度。李新裕,等[10]、赵强,等[11,12]的研究认为,应用适宜剂量的DPC进行化学打顶,其纤维品质与人工打顶相比变化不大。因此,结合本示范,可以得出结论中低浓度DPC化控可以代替人工打顶。建议在棉花人工打顶同期,喷施DPC90~180g/hm2进行化学打顶。

近年来在新疆植棉区进行了比较多的DPC化学打顶多点试验和示范,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9,10,11,12,13]。虽然本示范试验的研究结果验证了DPC化学打顶在鄂东植棉区棉花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但在长江流域棉区,相关报道较少,要做到流域内大面积推广,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康正华,赵强,娄善伟,等.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5,52(07):1200-1208.

[2]齐海坤,王赛,徐东永,等.不同棉区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研究[J].棉花学报,2020,32(05):425-437.

[3]黎芳,杜明伟,徐东永,等.黄河流域不同密度及施氮量下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对棉花生长、产量和熟期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23(03):10-22.

[4]董春玲,罗宏海,张亚黎,等.喷施氟节胺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化学打顶效应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3,50(11):1985-1990.

[5]高明伟,张超,王家宝,等.黄河流域棉区化学打顶剂及落叶剂组合筛选优化研究[J].中国棉花,2019,46(10):17-20.

[6]刘晓飞,王卫军,孙宝林,等.打顶剂对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9,28(07):1100-1109.

[7]黄晓莉,赵树琪,闫振华,等.播期对鄂东地区直播棉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棉花科学,2020,42(3):41-44.

[8]李民,曹宗鹏,杨立轩,等.豫南植棉区不同剂量化学打顶对棉花顶端控制及产量的影响[J].棉花科学,2018,40(4):23-26.

[9]黄光俊.棉花化学打顶整枝剂示范试验[J].农村科技,2018,40(11):24-26.

[10]王香茹,张恒恒,庞念厂,等.新疆棉区棉花化学打顶剂的筛选研究[J].中国棉花,2018,45(03):7-12.

[11]李新裕,陈玉娟.新疆垦区长绒棉化学封顶取代人工打顶试验研究[J].中国棉花,2001,28(01):11-12.

[12]赵强,周春江,张巨松,等.化学打顶对南疆棉花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棉花学报,2011,23(04):329-333.

[13]赵强,张巨松,周春江,等.化学打顶对棉花群体容量的拓展效应[J].棉花学报,2011,23(05):401-407.

[14]林媛媛,黄建成.化学免打顶剂在棉花上的施用效果[J].农村科技,2018(04):29-30.


闫振华,赵树琪,张华崇,戴宝生,黄晓莉,李蔚.棉花化学打顶剂在鄂东植棉区的应用效果[J].棉花科学,2021,43(02):54-5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棉花

期刊名称:中国棉花

期刊人气:113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632X

国内刊号:41-1140/S

邮发代号:36-24

创刊时间:195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