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就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发展存在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创新建议,以期为我国棉花种植产业提供参考及借鉴。
在我国,棉花是较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棉花的产量及质量。为提高棉花产量及质量,促进我国棉花产业进一步发展,需对棉花栽培技术不断发展及创新。
1、棉花栽培技术发展存在问题
1.1棉花市场不稳定
作为一个棉花出口大国,棉花市场波动会对我国棉花生产造成直接影响。由于当前社会和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费用代价上涨,在棉花培育及种植时需花费成本越来越高。因生产成本提升,棉花收益遭到巨大冲击,棉花种植研究人员数量逐渐减少。同时,国际市场对棉花需求量存在较大波动,导致棉花生产人员收入不稳定。因收益较少同时不稳定,我国棉花种植人员种植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
1.2尖端人才不足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多数高校致力于研究机械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尖端科技,研究棉花栽培的高校数量较少。因种植棉花收入较低,在脱贫致富思想影响下人们逐渐脱离农业,致力于高科技领域,导致农业研究人员短缺,农业尖端人才不足,我国棉花种植技术无法实现改革及进步。因研究棉花种植的高校及组织较少,政府在此方面资金及精力投入不足,阻碍着我国棉花栽培技术改进。
2、创新建议
2.1发挥棉花机械化栽培技术
我国是一个植棉国,棉花种植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于先进植棉大国前列在棉花生产过程中,我国主要以人工为主,生产方式落后,经营规模较小,劳动生产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面对当前形势,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技术、资金、信息密集的现代化棉花生产体系,其中发展棉花机械化栽培技术尤为重要。相关科研单位需遴选、验证、集成、转化、优化棉花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以提升农机化技术水平,同时对对棉花耕整地、机械化栽培技术大力推广,以推进棉花整耕地、种植、田间管理、采摘、加工全过程机械化。需整合土地,统一品种,对棉花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推进棉花规模化、统一化、机械化生产。政府部门需建立各种网络信息化平台,推进优质品种、适宜区域、栽培技术、产量及品质等。定期为种植户组织机械设备培训及信息化培训,提升其技术水平,促进棉花生产现代化发展。
2.2选择良种
棉花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光源及灌溉水源。棉花生长周期一般为5~6个月,其生长中较易发生病虫害,棉花产量及质量易受到严重影响。每年病虫害可导致棉花产量损失15%~20%,因而选择品质优良的种子对棉花栽培意义重大。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科研人员已成果开发出适量优良品种,不仅具备较强抗虫能力,同时株型紧凑、叶片适中、枝叶较少、纤维质量优异。在棉花5~6个月的生长周期内,优良品种能够预防病虫害,提高棉花产量及质量。
2.3强化病虫害防治工作
在棉花5~6个月生长周期内,种植人员及科研人员需建立棉花生长监测机制,监测棉花生长状况,采取科学手段调查并分析棉花。同时,强化棉花病虫害防治工作,例如在棉花开花期枯萎病发病概率较高,可针对性的采取枯黄绝杀处理技术,若枯萎病由蚜虫而引发,需采取适量杀虫剂。因棉铃虫会对棉花生产造成巨大影响,种植人员需对其严格检查并及时处理,尽可能避免棉铃虫侵害棉花。在棉花生长中,采取针对性的治理工作可保障棉花生长状况。
文章来源:熊海燕,李明.新形势下棉花栽培存在问题及技术创新建议[J].新农业,2021(15):52.
分享:
棉花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就是通过机械作业代替人工作业、简化棉花生产管理、减少作业次数、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棉花生产的轻、简化栽培,实现棉花高产优质,做到节本增效。1播前准备1.1品种。选择经过国家审定,适应天津种植;或经过天津市审定、引进的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棉花品种。如GK99-1、国欣棉25、硕丰棉1号、邯6203等。
2021-08-20在我国,棉花是较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棉花的产量及质量。为提高棉花产量及质量,促进我国棉花产业进一步发展,需对棉花栽培技术不断发展及创新。
2021-07-23焦平金曾披露,农田中施入的养分有10%被土壤吸附固定,30%~40%被作物吸收利用,剩余50%则通过农田地表径流或淋洗等途径损失。有研究表明,在中国农业面源污染中,总氮和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2704.6kt、284.7kt,占到全国污染排放总量的53.1%、67.3%。
2021-04-20为了山东德州地区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科学防治病虫害,力求把产量损失降到最低。通过长期的棉花病虫害防治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棉花苗期阶段立枯病、红腐病、棉蚜、棉叶螨等,棉花成株阶段轮纹斑病、棉铃红粉病、棉铃疫病、白霉病、枯萎病、棉铃虫、棉根蚜和棉盲蝽等德州地区常见病虫害的症状、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
2021-04-20近年来,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大气候环境影响下,局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加,这对新疆北疆棉花的栽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发现,在棉花全生长发育期中,花铃期适宜的气候条件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分析北疆机采棉花铃期的生育特点和栽培管理技术,更加清晰地了解机采棉花铃期对适宜气候条件的具体要求,对提高机采棉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1-04-20为了棉花生产的轻简化。以晶华棉116为例,设置了增效缩节胺(DPC)不同浓度(90g/hm2、180g/hm2、270g/hm2)处理进行棉花打顶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喷施DPC能够控制棉花新生主茎长度和株高,提高籽棉产量、单铃重和断裂比强度;中低浓度(90g/hm2和180g/hm2)处理对棉花单株结铃数、衣分影响不明显。
2021-04-20在目前安徽沿江地区不能实现棉花机采的情况下,提出了“植株高度既适于机采也适于人工采收,含絮力适中(不易落花便于集中采收),生育期适中(播种到采收为180天左右),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较优(纤维长度30.0mm以上,断裂比强度30.0cN/tex以上,马克隆值5.0以下,籽棉产量3750kg/hm2以上,衣分在40%左右)”的油(或麦)后直播棉模式的人工采收品种选用策略。
2021-04-20为探明适合赣北植棉区油棉双直播一年两熟模式下并有利于棉花与油菜生产轻简高效的油菜适宜播种期。于2019~2020年在赣北地区设6个不同油菜播种期处理,测定各处理油菜生长发育指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经济性状,探究一定范围内推迟播期对油菜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2021-04-20为探讨适宜长江流域棉区棉田间作栽培的模式,以增加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比较了棉花间作大豆、棉花间作玉米和棉花间作甘薯三种模式的经济效益、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三种间作模式较单作棉花可增加纯收入,棉花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及单位面积成铃数均增加。
2021-04-20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棉花干物质积累是构成其经济产量的基础,干物质在各器官间的分配则直接影响到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群体的发展动态,进而影响到产量和品质。旺长型棉花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高,但主要积累于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积累量较少;弱苗型棉花干物质积累量低。
2021-04-20人气:7410
人气:5953
人气:5276
人气:5046
人气:47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棉花学报
期刊人气:1252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2-7807
国内刊号:41-1163/S
邮发代号:1002-7807
创刊时间:197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902
影响因子:0.230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60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