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价值探析、典型模式及推进方略

  2024-08-19    1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农业是统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生态环境良好的有效途径。通过探析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的价值意义,分析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总结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实践方略:完善顶层设计,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引导。

  •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 产业兴旺
  • 价值意蕴
  • 生态农业
  • 生态环境保护
  • 加入收藏

一、引言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和保持完整生态产业链的稳定,促进农业生产高产量、高效益、高品质、绿色低污染的现代农业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和有机统一。通过绿色种植、养殖技术等手段对传统农业形态继续升级改造,形成多样性完整生态系统,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是基于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能有效降低农业化肥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不仅能集约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实现农业现代化绿色转型,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可以提升农产品生产品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安全农产品、有机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2年12月,习近平于全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农村的步伐,保持农业平稳向好发展态势,坚持科技兴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化、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已经成为时代要义。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的价值意蕴,通过分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索推进生态农业的实践策略,补足生态农业发展之钙,把稳乡村振兴之舵,促进农业高效、农民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有机统一。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的价值探析


(一)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环境保护,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通过锚定农业强国目标,推动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提质增效,使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工作走向纵深。发展生态农业,打造乡村绿色发展高地,不仅是农业高质量的长远之基,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是实现乡村生态良好、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足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融合统一,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要求。同时,发展生态农业可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循环系统破坏,增加乡村发展生态效益和绿色“底色”,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生产出竞争力足够强的绿色生态产品,实现环保与产值的双赢,实现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随着农民对健康高品质生活的持续向往,生产绿色、无污染、有机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和青睐。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调整,引领生态农业发展,增加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吃得优质、吃得特色、吃得安全”美好期盼的现实之需。乡村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分化变化,必须将优质优产放在首要位置,满足多层次、多元消费需求。基于区域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保障农产品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科学化利用,形成生态化产业模式,为农民提供充足优质的农产品,从注重农产品“量”转变升级为注重“质”。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合理调整和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满足市场经济多层次以及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三)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基于生态循环系统稳定进行农业生产,可防止能源消耗和农药等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通过科学分配种植的种类和数量,实现对土地、水资源等合理利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因此,生态农业是缓解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可持续的根本之策。部分乡村地区仍采取传统粗放经营的模式,单纯依赖于高资源消耗高农业化肥投入,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不能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和生态品质的需求。这种忽略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会削弱环境服务功能,进入恶性循环轨迹。单纯关注农产品数量增长,过量使用化肥肥料、有机农药等,也会加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制约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可以通过绿色生产、绿色种植,科学化集约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污染和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四)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拓展农文旅融合发展空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伴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旅游需求、假日生活质量要求随之提高。乡村旅游迎来发展新契机,农文旅融合优势凸显。农文旅即“农业+文化+旅游”,需要以发展农业为根本,融合旅游休闲和风土文化,不断做创新。农文旅融合过程是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链持续优化的过程,不但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还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能从多方面拓展农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在保留乡村特色和田园底色的基础上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带动农文旅多业态融合发展,增添振兴新动能。同时,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基于乡村地域特色融合农耕文化与美学艺术,促使创意农业向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演进,进而深化旅客观光体验,带动乡村旅游平台和基地建设,发展多元旅游项目,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三、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分析


(一)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

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实施依赖的是接口方法的合理运用,遵循的是资源时空分布规律,进而形成复合型产业驱动链条和复合生产系统。接口方法是将多种产业和多种组分生成的能量相结合或者连接的一种技术,比如种植业是筑牢养殖业之基,没有饲料饲草,养殖业会欠缺物质支撑。养殖业可补足种植业发展之钙,因为能为农业种植和生长提供充足的有机肥。秸秆转化为饲料的技术方法和有机肥促进作物生产的技术方法都属于接口技术,能激发农牧业发展潜能。

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包括四种:一是“粮饲—猪—沼—肥”生态模式,即对养猪场的动物排泄物执行干清粪工艺,在堆肥厂对固体排泄物做出腐熟加工处理,形成生物有机肥,供应农业产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二是“林果—粮经”立体生态模式,依赖于林果与农作物的时空交错关系,于果树行间种植农作物,形成农林复合空间生态系统。三是“林果—畜禽”复合生态模式,指在林果产业区域放养动物,进行天然野生取食,并辅于人工饲养,生产出有机安全、高品质的畜禽产品。在平原农区合理应用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可从整体上提升农牧和林牧的协同发展水平,保障食品和环境安全,更好地把稳乡村生态农业发展之舵。

(二)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指结合山体实际高度,合理布置等高度的环形种植带,在山顶、山间和山下分别种植松槐、果树、瓜果的立体农业模式。这种模式要根据纬度和海拔高度种植合适的等高环形种植带作物,不仅可推动退耕还林还草,还能解决水土流失难题,凭借优质的坡地资源快速恢复山区环境,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包括四种:一是“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它是荒山综合治理的典范模式,并非单纯地围山造田、围山植绿,而是凸显了林木生态优势,实现生态和经济优势互补,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帮助农民走上致富小康道路。二是生态经济沟模式,主要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维护生态环境,采取荒地拍卖等方法管理“四荒”土地。三是西北地区“牧-沼-粮-草-果”五配套模式,能在合理运用太阳能资源、实施沼气工程的基础上发展粮、草、果种植业,健全生态产业链循环机制,带动生态农业发展。四是生态果园模式,该模式适用于丘陵山地区,生态系统功能模块和构成单元较多,稳定性和产出率都比较高,能有效控制病虫害,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是指融合运用生态学和清洁生产理论进行畜牧业生产。合理运用这一模式,能实现对生态资源的充分、永续利用,生产出高品质、安全畜产品,保护乡村生态环境。高效应用这一模式,必须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与发展畜牧业,提高饲料厂生产效率,改善畜牧养殖环境,粪污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减污降碳生产。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合理应用现代化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是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必然要求,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复合型生态养殖场模式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模式。复合型生态养殖场模式针对畜禽动物养殖建造场地,协同创造饲料粮(草)生产平台,合理运用粪便消纳处理工艺和技术,在实现生产清洁化的基础上产出特色优势畜产品及天然优质畜产品。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针对的是大规模畜禽动物养殖,由于缺乏饲料粮生产和粪便消纳,必须注意优化智能化系统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方案,注重污染治理,保障畜产品品质。构建生态畜牧业生产与发展新格局,积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能促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衔接和助推乡村振兴。

(四)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观光生态农业模式指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前提,融合旅游、度假、教育等功能属性,充分彰显第三产业发展价值的一大经营模式。

观光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高科技生态农业园模式,可根据功能分成生态农业生产区与休闲农业采摘区,园区不仅种植绿色果蔬,还发展特色养殖产业,突出综合旅游功能。这一模式可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二是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模式,基于产品和技术整合,开发和建造具备观光功能的生态农业公园。三是生态观光村模式,生态观光村的社会影响力较大,参观访问价值很高,能获取稳定的客流量,并有配套的景观设计技术、垃圾处理技术等。四是生态农庄模式,其遵循生态平衡原则和规律,以持续利用资源为核心,注重自然资源开发,形成循环使用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观光生态农业是当今“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其实用性很强,能为人们创造出回归自然的良好环境。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应用既能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又能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的推进方略


(一)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经营机制

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发展框架。

从国家战略高度完成顶层设计,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框架是基本前提。首先,要加强战略引领,把生态农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创新应用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为目标,统筹推进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其次,要明确发展重点。要以绿色为底色,以高效为特征,以安全为保障,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理念,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再次,要优化制度设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完成农业农村部关于深入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同时要强化政策扶持,完善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体系,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

2.建立健全经营机制,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

国内发展生态农业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必须通过实践探索加以完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复杂,推动生态农业转型发展的同时,必须创新和应用小规模生态型农业发展方法。首先,要合理策划生态农业发展方案,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优势产业制订契合实际的发展方案,并在自主创新和发展特色生态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凸显地域资源价值。其次,要培育专门的生态农业经营主体,产生榜样示范效应,并建立健全生态农业发展激励机制,及时给予经营主体资金、技术方法、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增加生态经济收益。最后,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凸显农民主体地位,时刻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要建立稳定、安全的经营管理机制,维护农民的合法经营权,激发农民的生态农产品生产热情,形成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发展系统,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带动生态农业发展。

(二)开发生态庄园经济,建设大中型沼气站

1.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升级建设生态庄园。

升级建设生态庄园能带动生态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首先,在开发生态庄园经济之前,要做好调查评估工作,科学运用本地域生态资源,并提供高效科技支撑,保障农产品生产质量,有效管控生产成本,合理设定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智能化生态庄园管理和决策。其次,要培育优质品种,栽培绿色农作物,并合理使用绿色种植技术,防止土壤污染和水源受损。再次,要优化生态庄园基础设施设备,从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垃圾处理等方面入手打造优质设施综合管理平台,保障生态庄园高效、有序运营。最后,要加大资金和人才支持力度。基层政府要采取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方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各类农业生态庄园建设活动。要引进高素质人才,为开发和发展生态庄园提供人力保障。

2.以政策和法规指引智能项目运行,实现农村养殖清洁化生产。

随着养殖业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保障养殖业生产清洁化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治理养殖场污染物促进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建设大中型沼气站。首先,基层政府要充分发挥指引作用,要将沼气处理工作和生态农业发展工作结合起来,以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为根本,有序开展各项建设活动。其次,国家要及时制定和更新针对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制约和管控工程建设行为,强化废弃物管理,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智能化沼气工程技术提高畜禽污染治理水平。另外,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与方针,加大沼气技术推广力度,有序开展组织协调工作,加大政策引导和管控力度,鼓励基层创新研究与推广应用沼气产业技术,形成高水平科研技术团队,保障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基层政府要针对沼气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工作投入充足的资金,优化乡村生态环境。通过在税收减免、土地使用等方面延续优化优惠政策,也能充分发挥政策引领的作用,激发农民参与污物治理工作的热情。各部门间要团结协作,持续发力,架起发展生态农业的连心桥。

(三)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强化乡村新能源建设

1.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力度,推动生态农业生产。

作为乡村技术推广工作者,必须履行好培训其他工作者的责任,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素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优化技术推广效果。因此,必须结合乡村生产劳动力实况,加强对于技术推广工作者的理论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高效处理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的能力。要“刚柔并济”地培育专有人才,建造生态农业专业人才工作“栖息地”。要通过事业单位考录、人才引进、“星期天”专家人才服务等途径大力招引生态农业技术人才,服务农村、农业发展,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以粮食生产、特色农业等领域为重点,建立生态农业生产、经营、技能服务、技能带动等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并定期组织本土生态农业专有人才“充电蓄能”,弥补技能短板。必要时可针对低学历水平人群提供上门技术服务,开展针对性培训,促使普通农民也能享受技术培训权利,以人才引领驱动生态农业生产。

2.合理开发与运用乡村新能源,增强新能源建设能力。

新能源建设能推动新农村节能环保新风尚,服务生态农业发展,抓住“新能源+新农业”发展机遇,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因此,基层政府要加大对于新能源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尤其要在重点区域推广应用新能源设施,建立和完善示范户制度。首先,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农村新能源得到普及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制定和及时更新针对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法律法规,确保农户合法、合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其次,基层政府要做好乡村新能源宣传与推广工作,提升农民群众对新能源发展的认知水平。要在农民群众中统一思想、更新理念,激励每位农民支持和参与新能源建设工作,创造出美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带动农村生态农业发展。再次,要因地制宜地提高农村新能源建设能力。要强化对施工人员的新能源技能培训,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实施方案,注意职业资格证书是门槛和基础。要结合新能源建设工作实况和要求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为高质量新能源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四)改善农产品生产环境,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引导

1.优化生态农业生产环境,夯实发展基础。

生态农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生产环境作保障。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为此,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生态农业生产效率;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提高道路通达程度;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抵御自然灾害提供设施保障。其次,应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如建立健全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环境损害赔偿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投入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激励约束机制等。最后,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应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力度;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探究应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方法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及再利用方法。

2.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生态农业是一种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很重要。首先,要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做法和经验,为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要加强典型宣传,各地要因地制宜,借鉴使用优质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经验和方法,彰显典型示范促发展的价值。加强经验总结与推广,总结提炼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模式,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推广,为各地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最后,各地要积极参加全国性、区域性的生态农业发展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为各地交流合作创造良好条件。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农业发展中来,广泛动员企业、协会、高校等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农民参与的新格局,多方合力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五、结语


农业是兴国之本,科学运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维系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是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有效途径。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很多地区都意识到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意义,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创新运用现代化发展模式,探索现代化发展路径。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经营机制,开发生态庄园经济。同时要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强化乡村新能源建设。另外要改善农产品生产环境,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引导。进而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杜婉音,宁国辉.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23(11):32-35.

[2]杨传喜,刘文博,张俊飚.基于农业生态区划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3,28(12):194-213.

[3]李继霞,王华春,樊骋琳.“双碳”目标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67-181.

[4]李明贤,贺佳斌.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湖南省2012-2020年面板数据的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1):14-23.

[5]卓娜,柴智慧.乡村生态振兴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案例[J].农业经济,2023(7):7-11.


基金资助: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甘肃乡村振兴实践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ZZ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牧区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3BMZ049);


文章来源:甘文秀.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价值探析、典型模式及推进方略[J].农业经济,2024,(08):3-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农业经济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

期刊人气:122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1-6139

国内刊号:21-1016/F

邮发代号:8-152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