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石斛是德宏州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产业,发展中也出现诸多问题。文章在调查基础上针对德宏州石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促进德宏州石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石斛(Dendrobium nobile)为兰科石斛属植物[1],作为珍稀名贵中药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是中药上品,有强阴补虚功效[2]。据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数据,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石斛属植物种植总面积30 267 hm2,综合产值逾500亿,有上百万人从事石斛产业相关工作。云南石斛种植面积8 067 hm2,占全国总面积的26.65%,产量38 911 t,产值80亿元[3],其中德宏州石斛种植面积1 242 hm2,占全省的15.40%。为推动德宏石斛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掌握产业发展现状,在德宏州林业和草原局及州内5个县(市)林业和草原局的协调下,笔者于2022年对德宏石斛产业展开调查,实地考察了相关企业、石斛种植基地、石斛销售市场、石斛加工基地,电话咨询部分种植户,现对产业发展现状作出总结,以探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径,助力当地石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1、德宏石斛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条件
1.1.1 区位资源
德宏位于云南省西部,与缅甸毗邻。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8.6~21.0℃,年降雨量1 366.1~1 606.6 mm,年日照时间2 119.1~2 318.7 h,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适宜石斛生长的海拔和气候条件,石斛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袁玉美[4]公布德宏州有32种、潞西市有14种,胡永亮等[5]公布德宏有30种,李桂琳等[6]公布瑞丽市有40种,杨新凯等[7]公布德宏有56种。1984年,随着德宏州边境口岸开放,各类药材进出口边贸公司和内地药材商通过口岸进口缅甸石斛资源销往内地。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野生资源日益减少,1995年以后中国严格执行兰科植物贸易公约,野生石斛资源采集得到有效控制。随着2021年习近平主席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对边境地区野生石斛资源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德宏州野生石斛资源的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1.1.2 产业基础
德宏州种植石斛较早,规模化种植逾10年。2012年德宏州芒市即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石斛之乡”,2013年“芒市石斛”被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8]。2013、2014年,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授予芒市和瑞丽市“云药之乡”(石斛)称号。近年来,德宏石斛产业稳步发展,建有石斛种苗培育工厂3个,年产组培苗达400万瓶,基本能够满足本地种苗的需求,目前种苗销售供不应求,公司按订单生产种苗。成立了德宏州石斛协会和各个县市的石斛协会6个,拥有德宏群鑫石斛种植有限公司、盈江盈乐石斛开发有限公司、德宏鑫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南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大地石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发出石斛晶粉、铁皮石斛原浆饮品、石斛鲜花饼等特色产品。除了药用外,石斛作为观赏花卉也得到发展。通过10多年的调整,德宏州石斛产业已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集群效应初步彰显。
1.1.3 科技支撑
德宏具有发展石斛产业的科研基础及人才优势。位于德宏州瑞丽市的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建有占地30 hm2农业部授牌的“瑞丽石斛种质资源圃”,具有专门从事石斛研究的“德宏石斛产业化发展创新团队”。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数据统计,该团队累计发表石斛相关论文83篇,在全国排名18位,4位科技人员的发文数量排名前20[9]。该团队收集、保存并引进国内外石斛资源432种共1 069份,选育出石斛新品种17个,其中‘金鼓紫槌’推广面积超过200 hm2,拥有7项石斛栽培专利技术、3项石斛种苗生产专利技术,技术辐射推广到四川、福建等省份,为德宏州石斛产业发展提供了品种资源和技术支撑。此外,德宏州石斛产业办、林草局、农业局、农科院和科技局也有专门的专家团队,完成了德宏州石斛产业种植面积调查、资源量调查,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芒市石斛云南省地方标准、各县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并获得了一些科技成果,在产业发展与政策落实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1.1.4 政策支撑
2007年9月,德宏州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石斛产业发展论坛”在芒市召开,全国从事石斛研究的科研人员、经营石斛产品的商人200余人参会,拉开了德宏州扶持石斛产业化发展的序幕。2009年,德宏州成立石斛产业化发展专班,由林业局牵头指导产业发展;州内各个县(市)也纷纷成立石斛产业化发展专班,将石斛产业发展列为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任务落实到村、落实到户;各级政府及林业、财政、金融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扶持石斛产业发展。2010—2013年,德宏州财政局持续4年拨付专项资金,由林业局负责实施,实地测量农户种植石斛面积,按面积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当地农民发展石斛产业,使石斛产业在德宏州落地生根。
1.2 种植情况
1.2.1 种植面积
德宏州石斛种植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3年以后人工种植石斛获得成功[10]。据德宏州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数据(图1),德宏石斛产业2010年到2013年呈跨越式发展,种植面积从272 hm2增加到910 hm2,扩大3.35倍;2014年到2015年小幅增长,种植面积从1 002 hm2增加到1 098 hm2;2016年到2021年是调整期,在900 hm2范围内连续6年持续小幅下降;2022年,德宏石斛种植又迎来增长,面积达1 242 hm2,比2021年的935 hm2增加32.83%,种植面积再创新高。种植模式主要为大棚集约化种植,仿野生种植因产量较低,面积增幅小。历经12年的发展,德宏州石斛产业趋于稳定。
图1 2010—2022年德宏州石斛种植面积
德宏州内5个县市均有石斛种植,至2022年12月,芒市从2010年的67 hm2发展到735 hm2,盈江县从17 hm2发展到272 hm2,瑞丽市从164 hm2发展到203 hm2,梁河县、陇川县种植较少。2014年以来,芒市和盈江县石斛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增长,而瑞丽市、梁河县和陇川县石斛种植面积自2015年以后持续下降,2018年后受气候环境、投资区位等影响,瑞丽市石斛种植面积基本趋稳,而梁河县和陇川县的石斛种植面积下降较多,只有少数企业和种植户在发展(图2)。
图2 2010—2022年德宏州5个县市石斛种植面积
1.2.2 种植品种与来源
截至2022年12月,铁皮石斛种植面积1 001hm2,占全州石斛总面积的80.60%;齿瓣石斛124hm2,占全州的9.98%;兜唇石斛103 hm2,占全州的8.29%;其它石斛14 hm2,占全州的1.13%。受气候环境、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影响,近年来铁皮石斛种植稳步发展,齿瓣石斛和兜唇石斛种植逐渐退出,梳唇石斛、鼓槌石斛等其他石斛有零星种植。近5年,花卉石斛稳步发展,在市场上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
铁皮石斛种质主要有浙江种(占80%以上)和云南种(20%以内)。其中浙江种种质来源比较广,主要表现为绿杆、绿顶;云南种主要来源于红河群鑫石斛种植有限公司繁育的广南本地原生种源,包括红鑫1号、红鑫5号、红鑫6号、红鑫9号等,主推红鑫6号。
德宏州内石斛种苗繁育基地有3家:芒市浙乐石斛有限公司、云南兰贝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梁河县部分合作社因繁育扦插苗技术比较成熟,为降低种苗成本采取自行繁育扦插苗。
1.2.3 产量和产值
历经10多年的发展,德宏石斛产量从2010年556 t增加至2022年的8 219 t,产值从2010年6984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6.15亿元。2010—2015年,德宏石斛产量从555 t直线上涨到4 433 t,2016、2017年产量更高达7 000、8 000 t,石斛产值从2010年的0.7亿元增涨到2015年的6.6亿元(历史最高产值,2014年产值降幅较大),其后受产品价格下滑影响,2016、2017年产值仅有3.40和4.32亿元。2018年受大量种植园翻新种植影响,产量下降到5 003 t,产值2.41亿元。2021年以后,德宏石斛产业调整基本完成,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占据主导,石斛产量也逐年增加,增长到8 219 t(历史新高),产值增长到6.15亿元,基本与2015年持平(图3、图4)。
1.3 市场及销售
宇鑫石斛交易市场位于德宏州芒市风平镇幸福村,占地面积0.33 hm2,5天一交易日且全年批发石斛产品,鲜条、枫斗、烤条、切片、干花等各式各样的石斛产品琳琅满目。该市场于2019年11月正式运营,是德宏州唯一一个专门交易石斛相关产品的市场,因紧邻德宏芒市机场、320国道、杭瑞高速,及引入石斛加工厂和物流站入驻等,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全国各地斛商斛农驻扎交易,特别是每年1—8月。目前入驻商户16家,从事石斛加工生产的小作坊和加工厂4家,还有近4家加工厂在选址规划中。历经5年发展,该市场已成为集石斛种植、加工生产、半成品交易、物流运输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石斛原产地批发市场,入驻的斛商年采购和销售的石斛产品均超过50 t以上,整个市场单日交易额保持在700~800万元,旺季时甚至突破千万元。2023年石斛交易市场的成交额已经突破5亿元。目前,德宏石斛产品销售已辐射到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最大的物流方向在安徽、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香港、海南、台湾等。宇鑫石斛交易市场的运营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种植、加工石斛的创业增收渠道,带动周边5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及周边村寨农户约1 800户,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3 000余人。
图3 2010—2022年德宏州石斛产量
图4 2010—2022年德宏州石斛产值
表1给出了从宇鑫石斛交易市场、斛商、斛农及大型石斛基地和粗加工厂收集的报价,不同品种和同一品种石斛的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表1 德宏石斛交易不同品种产品价格情况
1.4 从业数
从天眼查商业查询平台查询到德宏州累计注册石斛种植工商信息的企业、合作社有2 154个,现存续984个:芒市有1 429个,现存续757个;盈江县有326个,现存续102个;瑞丽市有196个,现存续75个;梁河县有101个,现存续26个;陇川县有102个,现存续24个。另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德宏有石斛种植企业和户数865户,其中芒市729户、盈江县80户、瑞丽市62户、梁河县20户、陇川县11户;德宏州石斛协会在盈江、芒市、瑞丽、陇川、梁河种植规模超过40 hm2的会员有200余户。按照基地日常维护常规用工估算,当地石斛种植吸收了约750户1 500个固定管理人员、3.7万富余劳动力就业(按25 hm2基地安置1户2个人管理,年零星用工2人/hm2)。
2、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集约化种植占用耕地,与政策有冲突
目前德宏州石斛种植90%以上为大棚集约化种植,其中有部分种植在耕地上。2020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陆续出台文件,提出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从目前的发展模式来看,当地部分集约化石斛种植占用了耕地,与国家严格耕地用途的政策有冲突,后续需要调整产业发展模式,探索一条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
2.2 标准化滞后,经营粗放
“芒市石斛”2013年就被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芒市石斛云南省地方标准,但是该标准的执行滞后,导致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目前全州无一家基地通过GAP认证,市场以外销为主,本土消费市场低迷,产品研发投入特别少,基本上是粗放性经营,以原料输出为主,90%以上的生产基地直接销售鲜品、初加工枫斗、干条和干粉。
2.3 龙头企业发展不畅,引领带动不足
德宏州从事石斛种植的企业、合作社虽然不少,但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也仅有云南久丽康源石斛开发有限公司和瑞丽市岭瑞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家企业。云南久丽康源石斛开发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较广,受市场波动影响,目前企业已停止投资石斛产业,将基地出租给农户经营,导致前期投资的组培工厂和产品加工车间停止运转。瑞丽市岭瑞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干邦亚”品牌,建有“瑞丽市石斛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该企业2021年以后重点在成都发展建设“国家石斛资源中心”,缩减了对“瑞丽市石斛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投资建设。目前德宏州石斛种植无主推品种、无省级示范基地,5年内未新增龙头企业,无新增品牌,缺少龙头企业及对产业的引领带动。
2.4 产业人才匮乏,研发投入少
石斛产业发展涉及多学科领域,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及研发尤为重要。德宏地处边疆,高素质人才引进困难,当地石斛产业发展中“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同时在基础研发上投入也不足。如德宏州现有“瑞丽市石斛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和“农业部瑞丽石斛种质资源圃”两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圃。“瑞丽市石斛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期国家每年下达建设经费,目前建设期已过,后续未有项目经费投入;“农业部瑞丽石斛种质资源圃”自授牌以来持续获得农业部项目支持,但自2019年以后受相关管理规定影响未再有项目经费投入。
3、发展建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更加向往,对天然生物医药产品和健康保健食品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国内外市场对石斛鲜品与干品药材、中成药品和各类保健食品的需求将更加旺盛。目前我国160余家以石斛为原料的制药企业对石斛原料的年需求量保持在1.5万t以上,预计“十四五”及今后较长时期每年还将以20%的增幅逐年增长[10]。2019年,国家卫健委对党参、铁皮石斛、西洋参、灵芝等9种物质按照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生产经营开展试点工作(国卫食品函〔2019〕311号),标志着石斛的使用范围将正式由药材领域扩展到食品领域。2020年6月12日,云南铁皮石斛获批全国药食同源首个省份,“十四五”期间石斛被列入云南“十大云药”重点发展[9],云南省石斛产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空间。德宏州石斛产业有一定的基础,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3.1 统筹推进产业发展
建议州委、州政府成立石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石斛产业发展基金,制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明确主管部门,全州一盘棋,执行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统一扶持政策,统筹推进德宏石斛产业发展。同时,指导企业陆续调整发展模式,采用耕地占补平衡、经济林地栽培、仿野生栽培等方式,逐渐退出良田集约化种植;支持研究机构加大优良品种选育,研究适宜仿野生栽培的优良品种及技术在市场推广应用,探索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
3.2 统一标准规范,扶持培养企业
依托“云药之乡”建设,支持研究机构与德宏州石斛协会合作,尽快完成铁皮石斛系列标准化规范制定,对德宏石斛种植统一规范,创建相关标准体系。以芒市为中心,盈江、瑞丽为重点,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和坚持招商引资,扶持企业新建经济林下石斛种植示范园和花卉石斛电商基地,建立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盘活现有的石斛种植示范园,支持相关企业提升改造、做大做强,打造集石斛规范化种植、观光旅游、科普宣传、高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经济林下石斛种植产业园,通过示范,推广不同种植模式,辐射带动石斛产业发展。
3.3 加强研发,实施高效种植
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开展石斛在经济林树上仿野生种植、经济林下集约化种植,石斛与粮食作物间作、套种等多种种植模式研究,石斛晶粉、原液等精深加工产品研发,解决石斛在经济林下仿野生种植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探索在不破坏耕地耕作层且不造成耕地地类改变的前提下粮食作物与石斛适度发展的种植模式,实现石斛高效种植。
3.4 举办石斛文化节,共谋融合发展
依托宇鑫石斛交易市场,在销售旺季和石斛花开季节的4—5月,由政府牵头举办“德宏石斛文化节”,邀请国内石斛产业及中药材界、康养界的有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人员以及斛商、斛农、花商、花农参加,通过文化节的举办,利用德宏在区位、产业、生态、资源、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展示德宏石斛产业品牌与文化,并与相关企业院校的产品、技术、人才等有机融合,共同促进石斛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94-97,295-296.
[2]杨明志,赵菊润,何伟.石斛名医临床与食疗应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3]杨明志,单玉莹,陈晓梅,等.中国石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考量[J].中国现代中药,2022,24(8):1395-1402.
[4]袁玉美.潞西市石斛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2):112-114.
[5]胡永亮,白燕冰,赵云翔,等.德宏地区药用石斛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J].热带农业科技,2009,32(1):33-35.
[6]李桂琳,胡永亮,周侯光.瑞丽石斛资源调查及产业化发展现状[J].中国热带农业,2012(4):28-31.
[7]杨新凯,杨正华,蒋宏.德宏石斛[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云南科技出版社,2017.
[8]万修福,王升,康传志,等“.十四五”期间中药材产业趋势与发展建议[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5):1144-1152.
[9]杨明志,赵菊润,李振坚.中国石斛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2.
[10]李桂琳,李泽生,高燕,等.云南德宏石斛产业及可持续发展[J].热带农业科技,2020,43(2):24-28,33.
基金资助:2021重大专项(生物医药)-云药之乡西北部片区产业技术创新及应用-德宏州云药之乡产业服务体系创新及应用(202102AA310045);云南省热带作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子项目(DTARI-2024-06);创新引导与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乡村振兴科技专项-服务型科技特派员(202104BK090121);
文章来源:李桂琳,李泽生,贾敏,等.德宏石斛产业调查分析及建议[J].热带农业科技,2024,47(03):58-63.
分享: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的重视,昌宁县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强农惠农政策,致力于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协同发展。这一进程不仅深刻改变了昌宁县农业生产的面貌,也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满足广大群众对机械化生产加工的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5-01-1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加工、饮用茶的国家。中国作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的故乡,且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人们的生活中,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消费品,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现今,茶叶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已经风靡世界各地。
2024-11-20根据香芋生产前期生长量小,行间空间较大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在横溪镇先后开展了春马铃薯套种香芋、香芋套种鲜食春大豆、香芋套种鲜食甜玉米+旱稻等试验示范,因鲜食甜玉米市场行情好,农民接受度高,于2022-2023年连续开展了2 a香芋套种鲜食甜玉米—旱稻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
2024-11-20我国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相关报道和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1~3]。地膜的使用有利于土壤保温保墒,节约农业用水用肥,防除杂草,促进花生早发,改善花生品质,增产20%~30%,还可促进耕作制度的改革和调整[4,5]。近20 a来,花生覆膜栽培面积稳定在120万hm2以上,占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的25%~27%[5,6]。
2024-11-19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生物发酵菌液通过6个月的有氧发酵而成,含多种生物有益菌。生产实践表明,在大棚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叶面喷施红糖与生物发酵菌液混合液,具有提高马铃薯抗旱、抗寒、抗病能力,促进叶片厚实浓绿,防止植株早衰等综合效果。
2024-11-19本文立足现有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围绕满足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从构建智能观测站网、发展“智慧化”服务技术、完善智慧型社会化服务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4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建立现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的对策,为构建现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2024-11-13各地区探索了适宜藜麦规模化生产的栽培方式。钱欣[8]研究指出,合理的前茬作物及多样的栽培方式能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进而促进作物生长;薛乃雯等[9]研究指出,藜麦苗期间作豆科作物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全磷含量。
2024-11-13花椒作为重要的调味品,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机体调节功能等方面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其在食品、保健和药用等方面的应用,开拓出了新的商品产业链[1]。商品花椒对营养、成分、外观和口感等品质要求较高。其品种丰富,种植区域广阔,应用范围较全面,相关学者对该作物的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2024-11-13石灰作为常规改良剂,被广泛运用于酸化农田改良,施用石灰可以明显提高土壤p H和盐基饱和度,增加交换性Ca2+、Mg2+的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7]。瞿飞等[8]、王梅等[9]研究认为,石灰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在农业生产应用中较为常见,是中和农业酸性土壤的有效措施之一。
2024-11-13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且适应性强,被广泛种植[1]。马铃薯除用作于粮食、蔬菜、饲料和加工原材料外,还是一种潜在的新型能源材料,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2]。该作物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是其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3]。
2024-11-13人气:7569
人气:5883
人气:4712
人气:4559
人气:425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技
期刊人气:1003
主管单位:云南省农垦总局
主办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云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2-450X
国内刊号:53-1181/S
邮发代号:64-15
创刊时间:1977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165
影响因子:0.223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9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