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绿色生产技术的重要性,绿色生产技术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升级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然而,水稻种植的绿色生产技术目前面临技术瓶颈、农民接受度低和市场推广难等挑战。本文建议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农民教育等手段来推广绿色技术,同时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绿色稻米市场,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成为威胁生态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基于这一背景下而提出的。乡村振兴就是力求农业和乡村的稳步发展和全方位振兴,进而实现对经济的提质增效和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护。朝向绿色农业发展转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是比较核心的规划。而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主食来源之一,水稻种植技术的绿色化自然也是推动全球粮食安全进一步升级和实现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绿色农业不但可以减少水稻种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可以利用技术来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对水稻种植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进行研究,对新时代下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经济收入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乡村振兴为前提,分析和判断当前水稻种植绿色生产技术发展的现状、不足,旨在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技术的有效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有效参考。
1、乡村振兴与绿色生产技术的关系
1.1 农业可持续发展之绿色引擎
绿色生产技术,一方面是将技术升级和生态环境维护整合到一起的“粘合剂”,另一方面也是推动农业朝向正确方向发展的“绿色引擎。可见,绿色生产技术既是技术和经济的和谐,也是生态和人文的共融。[1]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农业生产中的各类资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进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升农作物的经济价值。这充分满足了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要求。通过绿色技术的应用,农民能够实现更高效的水资源和土地使用,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这不仅保护了土壤和水质,还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还伴随着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这一过程提升了农民的技能,也提高了他们对可持续农业的认可度,从而在农村地区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这种技术和知识的传播,实质上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和实践,是连接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1.2 乡村产业升级的绿色驱动力
绿色生产技术的引入优化了传统农业生产流程,减轻了对环境的负担,提高了农村地区对于新兴环保技术的接受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多样化。[2]特别是在促进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中,绿色生产技术通过减少化学输入、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既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提高了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水稻种植者应用绿色技术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化学药品依赖和提升水稻产量等,将感受绿色技术带来的诸多益处。更重要的是,这种益处不但包含经济利益,还包含了文化和社会意义。随着农民对绿色技术越来越认可,农村社区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变得更加环保。可见,绿色技术不但是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的驱动力,更是推进农村文化和农村生态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
2、水稻种植绿色生产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2.1 当前水稻种植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概况
当下,水稻种植绿色生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多样、有效两大特点。这类技术有的在生物范畴内,也就是对生物农药的制作和应用、生物肥料替代品的生产;有的专注于对自然资源的,如水资源的高效化运用等方面。这类技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在保障水稻农业生产产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种植行为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比如,使用集成害虫管理模式,配合生物农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水稻病虫问题的生态型控制,而这样生产出的水稻产品,也会因生态化特征在市场中占据特殊地位。
同时,水稻田的水分管理技术如淹水交替干燥,已经被证明可以显著降低水消耗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些技术在提升水稻种植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3]有机肥料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还通过减少化学肥料的应用,减轻了土壤和水质的污染压力。这些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虽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农场中存在差异,但其正逐渐向更广泛的区域扩展,显示出持续改善水稻种植环境的潜力。
2.2 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制约因素
在推广水稻种植的绿色生产技术的过程中存在多种挑战和制约因素,这些问题涵盖技术、社会和市场三个层面。首先,技术瓶颈如高初始成本和复杂的技术需求限制了广泛采用。尽管这些技术在理论上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环境影响,但现实操作的复杂性和所需的初期投资往往超出了许多小规模农户的承受能力。[4]其次,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受到其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他们可能对改变长期以来的耕作方式感到犹豫,尤其是在缺乏足够证据表明明显益处的情况下。最后,在市场推广方面,绿色生产技术的普及还受制于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虽然市场对绿色和有机产品的需求在增长,但这种增长并不总能有效传导给生产端的决策,特别是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或缺乏有力的营销策略时。归根结底是因为政策支持的不足或不连贯,影响了这些技术的采纳率,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上给予更多的激励和支持。因此,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并有效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技术改进、农民教育、市场发展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共同推进。
3、基于乡村振兴的水稻种植绿色生产技术发展对策
3.1 科技创新引领绿色生产新方向
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整体进程中,水稻种植相关绿色生产技术的开发要以科技创新为主,去牵动、带领水稻种植技术创新发展。最主要的是对农业科研的鼓励,最有效的鼓励方式就是加大资金的投入,要专门对可提升产量、有效维护生态的技术进行扶持。对此,建议当地政府建立一个研发平台,呼吁农业相关的科研技术组织(包括技术研发的企业、有相关课题和基金的高校等组织)容纳其中,并积极牵头让这些组织在技术层面合作,或共享研究资源和资料[5],以此来开发更适应于当地水稻土壤和环境条件的新技术、新种子产品等。例如,某地政府在生态管理过程中,发现当地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比较依赖化学药品,导致当地的土壤环境逐渐恶化。那么政府就可以设立一个以改善当地水稻土壤现状为主的项目,集结各个科研组织,共同开发新型农药,从而在有效管理病虫害的同时,减少药品对土壤的破坏,并提高水稻抗逆性。而擅长种植机械开发的团队,则可以开发自动灌溉、智能用药等设备或系统。总之,科技创新引领绿色生产新方向,关键在于方向要全、技术要有可用价值。而为了保障相关技术可用,政府方面除了要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还需要创立一个实践部门,专门负责在当地实践、评估所开发出的新技术,在确保技术可用的同时,确保技术符合当地水稻绿色发展的实际需要。
3.2 农民教育与绿色技术的普及提升
农民作为水稻种植的第一责任人,农民对绿色技术的认知、认可程度也会直接影响水稻种植绿色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除了要开发有用的绿色农业技术,政府也要对农民进行教育,教育内容应同时包含对绿色技术的普及、应用能力。这样才能确保农民充分理解并利用绿色技术实现乡村振兴,让农民能更积极主动地应用技术、爱护环境。为保证教育质量,当地的农业部门可与比较擅长引导教育的工作人员合作,开发有关水稻种植绿色生产技术的课程。课程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要以短视频形式为主,线下要以现场演示为主,线上线下都要贴合农民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课程的理论内容要包含绿色种植技术的基础内容和操作指导,以及一些绿色技术应用的原因和要领。例如,如何调试智能灌溉系统来减少用水量、如何精准使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等。技术人员和教育者要在线下活动中直接展示技术的应用,并积极提问农民,用互动的方式普及技术。这种互动和实践的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农民对绿色技术的理解,也能激发他们实际采纳和推广这些技术的热情和信心。通过这样的综合教育和普及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应用绿色技术的能力,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构建绿色稻米市场竞争力新体系
要想稳步、有序地推进水稻种植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就要提升产品的市场地位。只有绿色水稻产品被市场认同,市场才有足够的活力去支撑技术发展。也就是说,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应当是循环互利的正循环结构。尤其站在乡村振兴的角度去考虑,就更要积极提升绿色稻米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就是建立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支撑绿色稻米的持续生产,还要提升其市场接受度。对此,首先,要建立一个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即绿色稻米必须有质量、生态方面的标准。种植流程和技术手段也需要规定好,这样才能将绿色稻米无污染、高营养等价值作为标签。其次,需要加强对绿色稻米的宣传,尤其要宣传绿色生产技术的独特性,让如今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的消费者对绿色稻米及其生产技术产生认同感。再次,在物流方面,当地政府要积极做好物流线路的优化,减少过程中的损耗。最后,在政策方面,当地政府要同时面向加工方和消费者设立激励政策,如对生产企业进行减税,并以此呼吁企业制定购买的优惠策略,以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等。综合利用以上手段,可以有效构建一个以绿色为驱动的竞争力提升体系。这些综合策略的实施,将提高绿色稻米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健康选择,推动整个稻米产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4 多元合作下的绿色水稻产业链协同发展
要想绿色水稻产业链能够长远发展,建立一个以多元合作为主的产业链协同合作框架非常重要。该合作框架应以政府为主,科研机构、私企和农村社区为辅,需要围绕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这两个关键点合作。其中,政府的角色是统领全局,对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并对其他组织做出指导和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同时,政府也需要对下发的资源和其他可用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部署和调配。科研机构则要跟随政策的指导,及时研发地方所需要的新技术,并且与私企协作,将科研理论深化为实际内容。农民方面,作为绿色生产技术的最终应用者,则需要积极参与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的新技术演示活动,从最终用户的角度对绿色生产技术进行评价,以此来反向推动技术的革新。这种方向有依据、行动有指引的合作模式,不但可以确保水稻种植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完成从理论到现实的升级,还能让产业链更加完整、更具可持续性价值。这无疑也为绿色稻米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使整个基于乡村振兴的水稻种植绿色生产技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产生和落实是为了农村地区得到更长远的发展。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无疑是从生态、人文等多个角度,让水稻这一产业更具可持续性价值。在未来,我们应积极研发、推广绿色生态技术,不但要在农业生产范围内落实绿色技术的应用,更要让社会各界都肯定绿色技术的积极效用。只有这样,才能让绿色生产技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驱动力,让乡村振兴可以在新技术、新思维的带领下稳健落实。
参考文献:
[1]李鹏,刘蔚平,郭芳,等.优质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推广[J].种子科技,2024,42(6):115-118.
[2]任溢斌,黄艳鸣,宣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农业生机勃勃[N].南通日报,2024-03-21(A3).
[3]陈蕾,庄恒扬.农户对水稻绿色生产的认知与采纳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4,30(5):130-134.
[4]马呈瑞,夏来福.天门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J].中南农业科技,2024,45(2):82-84.
[5]孙玉彤.水稻绿色优质生产管理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4(2):23-24.
文章来源:郭映彤.基于乡村振兴的水稻种植绿色生产技术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水稻,2024,54(04):91-93.
分享: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盐源县逐渐由马铃薯生产大县向产业发展强县转变,马铃薯产业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将盐源县建设为“天府第二粮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促进盐源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根据盐源县马铃薯产业近年发展实践,总结其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2024-10-18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性平、味甘,入肝经,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名贵中药材,具有药效成分高、品质好等优点,还有抗癫痫、抗氧化、镇静催眠、抗抑郁、镇痛等治疗作用[1]。贵州天麻种植面积位居全国首位,总种植面积2.67万hm2左右[2]。
2024-10-18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成为威胁生态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基于这一背景下而提出的。乡村振兴就是力求农业和乡村的稳步发展和全方位振兴,进而实现对经济的提质增效和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护。
2024-08-16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粮食生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延庆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拥有种植作物玉米、谷子、水稻、白薯等。玉米是北京延庆地区的传统粮食种植作物,占全区总作物面积的81.5%[1]。延庆区背靠北京市首都经济功能,所种植的农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开拓产业可以辐射带动全区的经济。
2024-08-06氮磷钾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对提升药材产量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具有重要作用[9-10]。研究表明,不同施肥量和施肥配比均会影响黄芩产量及有效成分的累积[11],如张晓虎[12]对商洛黄芩施用不同配比的氮磷钾肥发现,氮磷钾配施效果优于单施和两两配施,其中低氮高磷高钾处理和高氮高磷低钾处理的产量和品质较优。
2024-07-31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1]。为激发水稻种植的积极性,稳定或增加种植面积,工厂化集中育秧和机械移栽已成为水稻生产的趋势[2]。工厂化育秧通过对水稻秧苗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局限,有利于水稻栽培的可持续发展[3]。在水稻工厂化育秧时,需要人工补光来弥补自然光的不足。
2024-07-31干旱胁迫会导致糖酵解、光合作用、碳和氮代谢等作物新陈代谢途径发生改变。在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氮同化和转运能力会降低,植株氮浓度因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而异[2]。芝麻(Sesamum indicum L.)是我国传统的优质油料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作物,具有较高营养价值[3]。
2024-07-31石斛(Dendrobium nobile)为兰科石斛属植物[1],作为珍稀名贵中药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是中药上品,有强阴补虚功效[2]。据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数据,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石斛属植物种植总面积30 267 hm2,综合产值逾500亿,有上百万人从事石斛产业相关工作。
2024-07-16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3]。
2024-06-05种子休眠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是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1,2,3]。近年来,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界中受到关注的一个方面,但仍被认为是了解最少的领域之一。对于植物来说,种子休眠被视为一种有效的生态调节机制,将发芽推迟到适合幼苗生长的季节和条件才会打破休眠[4,5,6]。13世纪初,Albertus Magus认为种子发芽延迟与抑制物质有关[7]。
2024-03-05人气:5440
人气:4188
人气:4072
人气:3797
人气:342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北方水稻
期刊人气:1091
主管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3-6737
国内刊号:21-1530/S
邮发代号:8-197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902
影响因子:0.230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60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