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

  2024-10-18    6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膀胱痉挛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9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膀胱痉挛分为痉挛组、未痉挛组。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数目、留置尿管时间等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之后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获取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3 d, 9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共有30例发生膀胱痉挛,占比为31.25%(30/96);其中轻度痉挛16例,中度痉挛8例,重度6例。痉挛组多发肿瘤、术前尿路感染、尿管留置时间>7 d、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术前焦虑患者占比均高于未痉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肿瘤、术前尿路感染、留置尿管时间>7 d、逼尿肌不稳定、术前焦虑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多发肿瘤、术前尿路感染、尿管留置时间>7 d、逼尿肌不稳定、术前焦虑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重视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膀胱痉挛发生的目的。

  • 关键词:
  • 尿急迫感
  • 术前尿路感染
  •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 膀胱痉挛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 加入收藏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局限于膀胱黏膜和黏膜固有层,但尚未侵犯肌层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人群,发病率可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易恢复等优势,近年来被多个指南推荐用于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3]。但有研究指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可能会发生膀胱痉挛,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尿道口溢尿、尿急迫感等症状,影响术后康复和预后改善[4-5]。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目标。目前,临床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因此若能早期识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加以干预,可能对防治膀胱痉挛、改善患者预后有益。基于此,本研究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展开分析,旨在为临床防治膀胱痉挛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9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第9版)》[6]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标准,且经病理检查确诊;均于本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精神状态正常;患者及家属同意调阅相关病历资料;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既往放化疗史或泌尿外科手术史;复发或转移的膀胱癌;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1.2 方法

术后3 d评估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并对膀胱痉挛程度进行分级。膀胱痉挛的定义为患者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尿急迫感、尿道口溢尿等症状,症状呈阵发性,间隔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7]。膀胱痉挛程度:①轻度膀胱痉挛:尿意感和痉挛性疼痛5~6次/d, 偶有膀胱内液体从尿管内溢出或膀胱冲洗不畅。②中度膀胱痉挛:尿意感1~2 h出现1次,痉挛性疼痛1~2次/h, 数次发生膀胱内液体从尿管内溢出或膀胱冲洗不畅。③重度膀胱痉挛:尿意感数分钟出现1次,痉挛性疼痛数分钟出现1次,频发膀胱内液体从尿管内溢出和膀胱冲洗不畅[8]。根据是否发生膀胱痉挛将96例患者分为痉挛组、未痉挛组。

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分期、肿瘤数目、基础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术前尿路感染情况、尿管留置时间、逼尿肌不稳定(指膀胱灌注过程中,逼尿肌收缩幅度>1.47 kPa[9])、术前焦虑状况[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10]评分>50分]等基础资料。资料质量控制:所有参与资料收集的人员均经过专业化培训,资料收集完成后安排专人进行审核,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均接受正态性检验,呈正态分布以

表示;计数资料以n和%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膀胱痉挛发生情况

术后3 d, 9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共有30例发生膀胱痉挛,占比为31.25%;其中轻度痉挛16例,中度痉挛8例,重度6例。

2.2 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痉挛组多发肿瘤、术前尿路感染、尿管留置时间>7 d、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术前焦虑占比均高于未痉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分期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膀胱痉挛作为因变量(痉挛赋值为“1”,未痉挛赋值为“0”),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肿瘤数目、术前尿路感染、尿管留置时间、逼尿肌不稳定、术前焦虑)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多发肿瘤、术前尿路感染、留置尿管时间>7 d、逼尿肌不稳定、术前焦虑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3、讨论


膀胱痉挛是以尿淋漓、暂时性闭尿和下腹部憋痛等为特征的一种泌尿外科疾病,多于尿路微创手术术后发生,不仅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其痛苦,延长术后恢复时间[11]。本研究统计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3 d膀胱痉挛发生状况,结果显示9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为31.25%,低于马天明等[12]报道老年下尿路微创手术患者的47.50%,考虑可能与上述研究纳入的均是老年患者,且部分患者手术方式为前列腺、尿道微创手术有关。但总体而言,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较高,临床需对此加以重视,尽早明确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膀胱痉挛发生风险。

表1 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单因素分析(例,%)

表2 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多发肿瘤、术前尿路感染、留置尿管时间>7 d、逼尿肌不稳定、术前焦虑均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膀胱肿瘤数量越多,手术切除范围越大,手术时间也就越长,这些情况均会延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引发局部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导致膀胱黏膜敏感性增加,从而加速术后膀胱痉挛的出现和发展[13]。当出现尿路感染时,膀胱黏膜处于敏感状态,极易引发膀胱过度活动,导致膀胱逼尿肌发生不自主收缩,从而诱发膀胱痉挛[14]。留置导尿管有利于膀胱内尿液及时排出、降低膀胱内压力,但长时间留置尿管会刺激膀胱,诱发膀胱内炎症反应,引起膀胱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增加膀胱黏膜的敏感性,促进膀胱痉挛的发生[15]。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建议术者应加强对多发肿瘤患者的重视,术中尽量缩小切除范围、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此外,医护人员术前还应对存在尿路感染的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减轻尿路感染对于膀胱黏膜的影响,同时术后尽量避免长时间留置尿管,减轻尿管对膀胱的刺激,以达到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的目的。

膀胱逼尿肌位于膀胱三角区,主要由平滑肌纤维构成,当其发生收缩时可使膀胱内压力升高,从而压迫膀胱促使尿液排出[16]。如果术前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则会导致膀胱顺应性下降,引起膀胱内部细微结构发生改变,而膀胱结构的变化会造成逼尿肌细胞电耦联去极化,致使逼尿肌在排尿期出现强力收缩,从而诱发膀胱痉挛[17]。此外,交感神经广泛分布于膀胱三角区,逼尿肌不稳定会刺激膀胱三角区,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起膀胱频繁收缩,最终诱发膀胱痉挛[18]。因此,建议临床可在术前检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逼尿肌功能状态,对出现逼尿肌不稳定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以减少逼尿肌收缩活动,降低术后膀胱痉挛发生风险。

除疾病及手术因素外,精神因素也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焦虑状态会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对膀胱逼尿肌的抑制作用减弱,增加膀胱的不稳定性,使得膀胱痉挛的发生风险显著提高[19]。此外,在焦虑状态影响下,患者本身的疼痛阈值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在此状态下,轻度的膀胱刺激即可引起机体的剧烈反应,从而诱发膀胱痉挛[20]。因此,建议医护人员不仅要注意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躯体症状,更要关注其心理状态,通过疾病相关知识讲解、心理疏导等方式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进而达到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多发肿瘤、术前尿路感染、留置尿管时间>7 d、逼尿肌不稳定、术前焦虑均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制定措施进行干预,以减少或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


参考文献:

[3]陶伟,徐明,朱进,等.980 nm红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1,21(12):1086-1090.

[4]李瑜,满晓军.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2,51(5):425-428.

[6]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67-570.

[10]段泉泉,焦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11]冯安昊,杨彬,王晋垚,等.米拉贝隆与索利那新治疗双J管置入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2,27(7):561-563,573.

[12]马天明,王佳文,刘晓东,等.老年患者下尿路微创手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1):66-70.

[13]王秋红,左书强,刘坤龙,等.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1):111-113.

[14]王成达,周旭,张大田.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6):656-659.

[16]王起,张维宇,刘献辉,等.骶神经调节术治疗膀胱逼尿肌无力的疗效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3(4):671-674.

[17]刘敏薇,徐盼,周爱云,等.正常人膀胱逼尿肌厚度及剪切波弹性值与膀胱容量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9,59(16):51-54.

[18]刘胜来,田大伟,吴长利.梗阻性膀胱逼尿肌功能失调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2,42(10):1606-1610.

[19]朱玉杰,夏厚萍.行为训练干预应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2,42(2):214-218.

[20]许逢梅,潘亚燕,陈丽虹,等.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膀胱痉挛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3,25(1):9-12.


基金资助:2020年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编号:LHGJ20200273);


文章来源:吴培,董亚娟,李思思.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J].实用癌症杂志,2024,39(10):1721-172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人气:449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省肿瘤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5930

国内刊号:36-1101/R

邮发代号:44-37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