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电切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8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88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尿道钬激光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8.18%(8/44)、2.27%(1/44),复发率分别为22.73%(10/44)、4.55%(2/44),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经尿道钬激光电切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手术并发症较少,术后不易复发。
非浸润性膀胱癌是膀胱癌的主要类型,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临床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常用术式,具有体表无切口、可重复的优势[2]。但是,该术式需在有限的操作空间内将肿瘤切碎,难以保证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易复发,且不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2,3]。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器械的更新,经尿道钬激光电切术现已在临床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中得到一定的应用[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尿道钬激光电切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8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88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42~75岁,平均(61.23±3.78)岁;单发30例,多发14例;乳头状瘤12例,低级别9例,低级别有恶性倾向13例,高级别10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43~76岁,平均(61.46±3.74)岁;单发31例,多发13例;乳头状瘤10例,低级别12例,低级别有恶性倾向15例,高级别7例。两组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非浸润性膀胱癌;②具有手术指征;③肿瘤直径≤2cm,肿瘤数目≤3个。(2)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③伴有精神障碍;④内分泌紊乱;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⑥肌层浸润性膀胱癌;⑦远处转移、盆腔转移。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取截石位,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经尿道置入电切镜,对肿瘤位置、大小进行探查,确定肿瘤切除范围,使膀胱保持充盈状态,电切功率120W,电凝功率70W,切除瘤体及其周围2cm的正常组织,冲洗膀胱,冲出肿瘤组织。
1.3.2观察组
接受经尿道钬激光电切术治疗:体位和麻醉方式同对照组,经尿道将电切镜由膀胱颈置入,对肿瘤数量、体积、形态、大小进行确定,置入钬激光光纤,采用9g·L-1的氯化钠溶液对膀胱进行冲洗,钬激光能量1.0~2.0J,频率15~20Hz,功率30W,将肿瘤及其周围的正常组织切除,小于1cm的肿瘤采用激光气化,大于1cm肿瘤沿肿瘤基底部1cm采用钬激光对瘤体进行切割,整体切除,逐层气化周围组织,采用生理盐水将肿瘤组织冲出。
1.3.3术后处理
术后均进行膀胱冲洗。术后24h内,对单个或低级别乳头状瘤患者采用盐酸吡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06)灌注化疗1次,对于肿瘤级别较高、多发患者按时进行重复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每月1次。
1.4评价指标
(1)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中出血量。(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膀胱穿孔、继发出血、闭孔神经反射、电切综合征。(3)两组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率(%)表示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临床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指标对比(x¯±s)
2.2术后并发症、复发率
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8.18%(8/44)、2.27%(1/44),复发率分别为22.73%(10/44)、4.55%(2/44),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注:与对照组比,aχ2=4.456,P=0.035。
3、讨论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膀胱肿瘤中的占比较高,且易发生远处转移。临床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目的在于抑制肿瘤生长,降低复发率[5]。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临床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常用方式,其安全性及疗效已得到临床认可[6]。但是,相关研究指出,该术式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难以将肿瘤完整切除,为肿瘤复发留下了机会,且电刺激易造成侧壁肿瘤的闭孔神经反射,导致大腿内收肌群持续性、突发性痉挛性收缩,易增加误伤风险,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7]。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试图利用现有科技资源,使非基层浸润性膀胱癌收获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经尿道钬激光电切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较少,且复发率较低。激光是临床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较新的技术,术中出血量较少,安全性较高,且并发症少,在临床广泛应用。钬激光是一种波长2100nm的激光,组织穿透力较弱,在对组织照射时,其瞬间温度很高,在肿瘤切除治疗中,可在距离肿瘤1~2mm处产生电灼效果,达到汽化切除肿瘤的目的[8]。经尿道钬激光电切术是在钬激光治疗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术式,在气化肿瘤的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极少,且脉冲时间较短,对局部神经组织刺激少或无,术中大出血、膀胱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激光治疗下无碳化组织的脱落,患者愈合更快,故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较短,且在术中不存在电流刺激,术中的灌洗液可选用生理盐水,电切综合征的风险降低[9]。在采用钬激光切除瘤体时,将周围的淋巴组织及血管阻断,进而使得癌细胞种植转移率降低。虽然经尿道钬激光电切术有较多的优势,受激光直出特性的限制,经尿道钬激光仅能在膀胱前壁、颈部及侧壁的肿瘤治疗中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癌灶过大或数量较多或解剖位置较为复杂的肿瘤,手术时间较长,手术难度较大,且在将肿瘤切除后难以取出[5,10]。本研究结论有待后期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进一步探讨经尿道钬激光电切术对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经尿道钬激光电切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手术并发症较少,术后不易复发。
参考文献:
[1]李涛,傅崇德,焦林,等.经尿道钬激光切除与经尿道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疗效比较的荟萃分析[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8,7(1):34-40.
[2]雷超,廖凯,董文瑞.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与电切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对比[J].实用癌症杂志,2019,34(2):296-299.
[3]尹永华,邢东亮,尤洪科.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9,24(11):1046-1049.
[4]徐萧龙,丁宏毅,姜书传.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前列腺电切术及等离子电切术的疗效对比[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9,39(5):829-833.
[5]白恒舟,乔保平.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0):3706-3707.
[6]黄建洪,俞浩,金刚,等.HOLTUR与TURis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8,20(3):460-462.
[7]陈卓,袁晓亮,张亚杰.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比较[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8,17(1):67-71.
[8]李伟,刘昊.经尿道钬激光切除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7,9(3):156-159.
[9]王善龙,贺利明,张永升,等.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8):1345-1347.
[10]沈宏峰,李威,黄尉,等.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对比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7):1192-1194.
黄本卿,朱玉清,沈蔚,史亚非,胡伟.经尿道钬激光电切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5):4653-4655.
分享:
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内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膀胱癌根治术是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方式,包括切除膀胱、周围淋巴结和其他器官,同时进行尿流改道,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和生存率。患者对癌症的恐惧,担心治疗费用以及手术后可能的后遗症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自身情绪调节能力下降。
2024-11-19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局限于膀胱黏膜和黏膜固有层,但尚未侵犯肌层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人群,发病率可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易恢复等优势,近年来被多个指南推荐用于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3]。
2024-10-18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在膀胱癌患者初诊中占比较高。既往研究结果表明,NMBIC存在病程变化迅速、易复发等特点导致NMBIC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预后。目前,NMBIC的治疗以手术为首选,但不足之处在于术后复发率较高。
2024-09-29临床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式,但电切会破坏肿瘤层次,影响病理分期评估,且切除膀胱侧后壁易造成闭孔神经反射,诱发膀胱穿孔、出血[2]。钬激光为波长2.1 μm高频冲激光,穿透深度浅,热量弥散少,且无电刺激,钬激光切除术式可破坏脱落癌细胞,避免肿瘤残存细胞种植转移,降低术后肿瘤复发风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膀胱肿瘤治疗[3,4]。
2024-09-27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1]。全球膀胱癌诊断的年龄为70~84岁,而我国为50~70岁[2-3]。对于高危或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以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尿流改道术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4]。
2024-09-12尿路上皮膀胱癌(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 UBC)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复发率以及高进展性的特性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并且其治疗也一直是临床和科学研究的焦点。近年来,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趋化因子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非典型化学因子受体1(ACKR1)作为趋化因子的调节因子。
2024-09-09膀胱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肿瘤之一。2020年,全世界新增膀胱癌病例接近57万例,同年死于膀胱癌的患者约21万例。在我国,膀胱癌发病率约为5.80/10万,男女比例约为3:1。长期以来,欧美地区膀胱癌发病率始终高于亚洲地区,但随着国内生活方式西方化等原因,我国膀胱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2024-08-27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列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1位[1]。目前,根治性膀胱全切加泌尿造口手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常见治疗方案[2]。治疗过程中泌尿造口病人存在癌症治疗方案、护理过程、健康管理以及自我护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3-6]。
2024-08-26膀胱癌(BCa)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BCa的复发和转移扩散的发生率很高,尽管各种手术和化疗方案取得了进展,但因为肿瘤耐药性的缘故,5年生存率仍相对较低。LncRNA是一类内源性的具有生物调节功能的非编码RNA,其在细胞周期、分化、增殖、性别调控、衰老等多种人类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4-07-11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比较常见的肿瘤之一,我国的膀胱癌发病率较高,具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膀胱癌易复发易转移的特性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当前,临床上对于膀胱癌的治疗方案主要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大方向,手术治疗仍存在术后复发率较高的缺陷,而化疗等药物疗法具有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及耐药的潜在风险。
2024-06-14人气:17931
人气:15282
人气:14822
人气:14687
人气:1462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肿瘤研究与临床
期刊人气:2287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9801
国内刊号:11-5355/R
邮发代号:22-137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